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进入 21 世纪以来,经济衰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了全世界所面对的共同难题。根据世界银行公开数据显示,2016 年全球 GDP 增速为 2.3%,预计2017 年和 2018 年增速分别为 2.7%和 2.9%,低于 2008 年经济危机之前的 4.1%的增速,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此外,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能源消耗量也随之骤增,中国产业信息网显示,2017 年第三季度世界日均石油消耗量达到 9770 万桶,相较于 2007 年增长了 13%,并预计 2018 年日均消耗量将超过 9800 万桶;与此同时,能源的高速消耗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联合国 2017 年度《全球碳预算报告》显示,2017 年全球碳排放量预计为 368 亿吨,相比 2008 年增长约 60 亿吨,其中石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到了碳排放总量的34%。
为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同时振兴国内经济,各国开始将目光转向新能源汽车产业。2012 年国务院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对新能源汽车概念做出了明确的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主要或完全依赖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由于目前我国主要以生产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燃料电池汽车仍处于少量示范阶段,未能形成产业化,因此本文将不讨论燃料电池汽车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影响。
由于资源匮乏,日本是全球最早研究电动汽车的国家之一,早在 1965 年就将电动汽车发展列为国家发展项目。为应对经济危机,日本政府于 2010 年出台《新一代汽车战略》,提出使日本成为世界新一代研发中心,明确到 2020 年日本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销量规模的 20%以上;2016 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EV/PHV 发展路线图》,提出 2020 年日本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普及目标为 100 万辆。
.......................
1.2 论文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本文首先总结了大量关于产业竞争力研究的文献,通过研究国内外学者关于产业竞争力的定义,明确了产业竞争力的内涵。随后具体研究了汽车产业竞争力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文献,并对文献成果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为后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设计和评价方法选择打下基础。
随后,文章通过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和基础充电设施四个方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列举出几个主要新能源汽车城市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然后,文章根据产业竞争力相关文献,设计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 24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
最后本文提出了具体的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框架结构如图 1-1 所示:
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包括选题目的和意义,新能源汽车定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
第二章,相关理论和研究评述。
第三章,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研究。
第四章,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第五章,中国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第六章,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对策研究。
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评述
2.1 产业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产业竞争力最早是从西方国家之间贸易活动中发展出来的,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对于产业竞争力的解释,不同学者侧重点都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列出以下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解释:
1.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家特定产业相对于其他国家相同产业具有成本和生产效率等因素的绝对优势,该国产业相对于他国产业拥有绝对优势的产业竞争力[1];大卫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他认为国家特定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份额的高低,取决绝于该产业在本国所有产业中的比较优势,而不是相对于国外相同产业的绝对优势,产品出口竞争力强弱不能说明该国家产业的产业竞争力强[2];我国学者裴长洪(1998)认为,一国特定产业的产业竞争力就是该产业在一特定范围内比较优势和在同类市场上绝对优势的总和。
2.要素禀赋学说
俄林提出了要素禀赋学说,该理论认为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来源于产品的价格竞争力[4]。由于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如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生产率等因素不同,导致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价格不同,低成本国家产品向高成本国家流入,以此获得较高的高级市场份额。因此,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了国家产业竞争力强弱。
3.要素资源配置理论
郭景福教授在要素禀赋的基础上认为,不仅生产要素会对产业竞争力产业影响,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也会对竞争力产生影响[5]。他将产业竞争力定义为特定产业通过高效配置及转换生产要素和资源,持续稳定的获得比同业竞争对手更多盈利的能力。
.......................
2.2 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已有成果综述
2.2.1 波特“钻石模型”评价指标
波特在比较了美国、日本、欧洲等多个国家上百种产业后,提出了“钻石模型”。“钻石模型”是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态、政府、机遇这六个方面来解释某一地区产业能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原因,该模型目前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
随后,多个学者对钻石模型进行了持续改进。Rugman(1991)在研究加拿大产业竞争力时,在原有“钻石模型”基础上加入了国家间的关系,形成了“双钻石模型”[11]。Cho(1994)在研究韩国经济发展时,在“钻石模型”基础上加入了人力要素,提出了“九要素模型”[12]。Moon (1998) 为了更加准确的评价了小国产业竞争力,将“双钻石模型”改进为“一般化的双重钻石模型”,强调了国际市场的作用[13]。Cho、Moon 和 Kim(2006)在“双重钻石模型”和“九要素模型”基础上,引入了国际人力要素,形成了“双重双钻石模型”[14]。Cho 和 Moon(2008)将某一国在国际中特定位置纳入到国家竞争力测算系统中,提出了国家竞争力的一般特征[15]。
...........................
第三章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 12
3.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体概述 ................... 12
3.1.1 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销售情况概述 ............... 12
3.1.2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概述 .................... 14
第四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 23
4.1 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 23
4.2 指标设计 ......................... 23
第五章 中国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27
5.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27
5.2 主成分分析法模型构建 .................. 27
第六章 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6.1.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根据实证结果,我们发现北京、安徽、山东、湖南、河南、江西和山西的技术竞争力属于产业竞争力中的相对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提升。
根据现状分析中的技术分析,我们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在电池、电机、整车性能及充电速率上与国外产品均存在较大差距,而整车性能与充电速率的落后归根结底也是电池、电机及电控技术落后所导致的。具体原因如下:
1.动力电池核心技术未突破,导致电量容量小、电池能量密度低;由于电池能量密度低,电池自身重点大,导致续航里程短;电池充电技术也影响充电速率。
2.驱动电机本身的技术限制,导致转速、功率和扭矩等参数上与其它竞品存在差距;电机性能低又导致汽车整体性能低,表现为百公里加速时间长、最高时速低等。此外,电控系统是协调电池和电机有效运转的不可缺失的控制系统,一般是由电机企配套生产,随动力电机一齐出厂。它对整车加速能力、续航能力、充电速率也有重要的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关键是要提升电池技术和电机及电控技术。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中国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首先,把已有的产业竞争力理论及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标构建研究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特点相融合,构建了省级水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然后,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统计年鉴 2016》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全国 24 个省、直辖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并将各省市按竞争力水平进行排名;最后,依据实证结果,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技术发展、推广政策及产业集群发展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
分析结论:
(1)对产业竞争力理论进行总结,明确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来源,综合考虑已有的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竞争力研究,从政策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生产竞争力及技术竞争力四个方面构建我国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从新能源汽车产销、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及相关配套产业四个方面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存在能源汽车推广结构失衡、制造成本过高、续航里程不足及配套产业发展滞后问题。
(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 24 个省、直辖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省市排名及对排名结果的解释较为符合普遍认知,表明所构建的竞争力评价指标较为合理,实证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可作为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依据。
(4)根据实证结果,首先证明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配套产业发展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影响,其次,进一步证明了新能源汽车推广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第一大因素,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提升、私人新能源汽车推广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给出了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