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我国长远发展的关键举措,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习近平主席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农村、农民,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不松劲,坚定不移地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快农村发展,立志解决作为当前工作重心的“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我国农村的发展方向,并制定了配套的 20 字乡村振兴战略——“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这也和当前我国所处的经济新形势相呼应。
是什么因素制约了我国“三农”的发展?我们都知道,所有经济的要素都不外乎土地、劳动力、技术和资本,这些对于农村经济来说更是决定因素。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土地和劳动力并不稀缺,所以制约“三农”发展的真正因素是资本。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问题使得科技资金投入不足、经济结构调整资金短缺、农村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匮乏等等。在中国大多数农村地区,资本俨然已跃居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资金短缺必然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战略安排下,资金支持是实施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多年来,黎川农村商业银行凭借自身发展,在黎川县金融机构服务“三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黎川县金融格局呈现多元化趋势,金融机构不断涌现,导致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地方性农村金融机构,黎川农村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不强、业务发展滞后、人才匮乏、风险管理薄弱等因素影响其服务“三农”的步伐。如何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破解发展难题,寻求更好服务“三农”的策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术界有关农村信用社支农业务的研究成果较少,大部分国外学者侧重于研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及农村信用社和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Albert Park[31](2003)结合中国公布的农村金融机构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得出不同金融机构间的良性竞争有助于各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同时还能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偿还率,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Monika Huppi 和 Avishay Braverman[32](1991)认为,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农民抵押担保物相对缺乏,再加上金融服务成本较高,导致农民群体的贷款难度较大。
Ghatak[33](1999)认为通过农户组成小组来进行贷款发放有助于农村信贷市场效率的提升,理由在于小组贷款中同类型借款者很容易被聚集起来,从而有助于化解逆向选择风险。
Hossain[34](1988)在研究中发现,孟加拉乡村银行在为当地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服务后,当地的农民收入能力显著提升,而且当地就业率明显提高,银行自身也得到了更长远发展。
Hulme 和 Mosley[35](1996)指出商业化信贷有助于贷款利率的提升,从而提高了穷人负债及脆弱性,所以整体上看是利小于弊的。
Keller Tsai[37](2004) 对农村合作银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贷款业务在操作流程、提供资金额度等方面存在不足,而且农村合作银行在内控方面也存在很多缺陷,包括内部章程制定、内部治理等方面,等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其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Mc Intosh、Villaran、Wydick[40](2011)在研究中指出,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对普通农民提供贷款服务的积极性逐渐降低,这势必会降低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广度与深度,据此可知两者之间有相互替代的关系。
............................
2 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特殊的地方性股份制金融机构,其主要股东有法人、自然人以及其他经济组织,其核心职能是服务“三农”,并促进“三农”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前身一般都是农村信用社,在时代背景下改制而成,是以县市为单位的一级法人机构。
2.1.2“三农”
“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当前,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业增长、农村稳定以及农民增收的一系列问题。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我国长远发展的关键举措,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必须要将“三农”问题放在亟需解决的位置。
2.1.3 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是指专职服务农村的金融,是适应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
能够以自身的金融服务带动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农村金融系统隶属于金融系统,又隶属于农村经济系统。农村金融具有多种特征,既包括金融具有的一般特征,又涵盖对应农村经济发展金融需求的特有特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整体金融和农村经济的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作用下,农村金融应运而生,它包括储蓄、信贷、保险、结算、理财、投资、信托等一系列内涵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还包括对应的金融组织体系。
农村金融区别于普通金融的特点有整体规模较小、信用风险较大、抵质押物较少、产品创新性不强、依托国家政策较多等。
.............................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遗留下来许多问题。战争造成了许多资金的流失,再加上战后恢复要花费一大笔资金,很多国家经济停滞不前,而金融发展具有滞后性,资金的匮乏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因发展中国家的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其存在显著的二元金融结构形态。基于这一背景,政府并不能一味以传统货币理论作为其指定金融政策的唯一依据。坚持严格的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的滞后性,都使得国家金融市场的价格导向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出现了市场资源的配置低效率,甚至形成了汇率利率走低的局面。为了应对上述问题,学术界提出了“金融抑制论”。
金融抑制就是指各国政府通过对包括金融活动在内的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进行主观地干预,过度干预会对整个国家金融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国家金融体系的自身发展存在明显滞后性特征,金融体系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限制,因此出现了金融抑制和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恶性循环。政府实施金融抑制的手段包括政府使用有关利率、汇率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政策,这些手段的使用使金融价格发生不正常的扭曲。过度行政介入干预势必会影响到金融市场原先真实反映金融价格及供求关系的功能,而随着金融抑制的产生,原本富有活力的金融市场将会逐渐走向低谷,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都会大大降低,而且银行机构也很难依托收益风险变动关系来准确度量真实利率。长此以往,会出现大量的低风险低收益投资项目,这显然对高收益高风险投资项目不公平,这部分项目想要获得银行贷款会变得极度困难,进而使得整个信贷市场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此外,政府方面还会设置较高的存取款准备金,并且针对公共营业部门施以低利率政策,让其能够得到大量资金资源,然后依托高税收行政管控措施来打压私营部门的发展。
.............................
3 黎川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现状...............................133.1 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现状................................. 13
3.1.1 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主体情况.................................. 13
3.1.2 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特点........................ 13
4 黎川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SWOT 分析.............................. 19
4.1 优势(S)............................19
4.1.1 本土优势................................... 19
4.1.2 营业网点及自助设备多................... 19
5 黎川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政策建议.................................30
5.1 发挥点多面广优势,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30
5.2 加强人才管理,完善服务“三农”人员机制.......................30
5.3 加快金融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31
5 黎川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政策建议
5.1 发挥点多面广优势,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黎川农村商业银行除了拥有 18 个营业网点,布设 27 台自助现金设备外,还在全县 108 个行政村设立了 112 个“村村通”助农服务站点,其中包括 8 个普惠金融服务站,具有极大的优势。黎川农村商业银行要利用这一点多面广优势,研究制定普惠金融实施方案,为传统农村金融赋能,打造最优普惠金融生态圈,更好地服务“三农”。
(1)要大力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站村村全覆盖工程。要对现有助农取款“村村通”工程进行改造升级,尽快将剩下的 104 个助农服务站点升级为全面型的普惠金融服务站,使农民足不出村即可办理除了小额取款、转账等基本金融业务以外的多样化金融服务。
(2)要持续做好整村推进、“深度四扫”工作,积极探索农村金融需求,激发农村金融潜力。同时对全县 108 个行政村实行集团客户管理模式,将每个行政村的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个集团客户管理,布放金融服务责任牌,安排一名专职金融客户经理进行跟踪服务,服务内容涵盖小额信贷、电子银行、金融知识宣传等。
(3)要成立专门小组,将金融知识送入乡村。可以利用贴近农民、熟悉农村的本土优势,在农村举行宣讲会,开展金融夜校、金融知识进校园等活动,现场示范银行有关业务流程,活动中既可以普及金融知识,又同时可以利用移动社保卡激活设备激活社保卡,推广聚合支付、ETC 等业务,帮助农民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使金融知识宣传扎根农村,从而更好地服务“三农”。对地域较广、人口较多的德胜、熊村、宏村等乡镇可以实行帮扶机制,定期组织人员前往需要帮扶的网点,集中力量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齐心协力迅速高效地做好工作。
........................
6 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