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对政府创新补贴激励效应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研发投入的视角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59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金融学论文,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现有文献虽然对政府补贴和金融发展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做了大量实证研究,但是很少考察这两种因素对企业创新的共同影响,更没有关注金融发展对政府创新补贴的激励效应的影响;本文则着重考察了这种影响,而且进一步研究了金融发展影响政府创新补贴的激励效应的路径。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从 2015 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到 2018 年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报告中提到“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 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同时并提出“继续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着力激发社会创造力”的口号。国家支持大力发展创新,但创新的主体是谁呢?当然大部分主体是企业,企业是创新最重要的载体。既然如此,那么如何提高企业创新以及政府在企业创新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就是学术界一直研究的话题。
企业创新的资金主要源于外部资金和内部资金。其中内部资金是企业自身的资金的积累。由于自身资金的有限性,那么能否获得创新所需要的外部资金是决定企业进行创新的重要条件。企业进行创新的外部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是外部融资,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从而缓解自身资金的不足或者周转压力;第二个是政府补贴,政府补贴对于企业创新的研究结论也在一直存在的争议。现有文献中很少有将金融发展和政府补贴结合起来研究,更少有考察金融发展的变化对政府发放企业创新补贴的激励效应的影响。金融发展和政府补贴都对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般而言企业创新所需要的资金不仅仅只依靠政府提供一定的补贴就能满足,反而绝大部分是来源于外部融资。由于企业创新资金来源的外部融资环境受到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因此研究企业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金融发展这个因素。另外,金融发展的提高会对政府补贴的发放会有怎样的影响一直少有人研究,也就是重点分析金融发展对政府创新补贴政策激励效应的影响作用。
二、研究意义
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就是创新。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更是一种必须具备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一个公司不了解改革和创新,并且不知道如何进取发展,那么它的生命力就很有可能停止,这个企业将被市场所淘汰。由此可见,创新发展已经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企业生存发展成长的重要活动。在企业创新方面,我们必须先了解企业需要创新的地方。企业创新主要体现在理念,管理,产品,技术和营销上,其中大量的研究都是基于企业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这是因为产品创新是企业各项创新的关键因为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了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公司的业务和客户需求最终都会反映在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中。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产品和服务上的创新。技术创新可以说它是企业其它创新的基础和核心。首先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企业也纷纷意识到不在竞争中发展就会被竞争对手所淘汰的事实,所以加强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的学术研究有很多,创新作为一个全新的专业术语,第一次提出大概是在 1934 年由 Schumpeter 提出。他提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一种内在动力,企业是市场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主体。他提出了企业把高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的观点,并说道以企业为主体的内部创新才是整个创新系统的核心。后来的学者大部分在他的基础上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研究企业创新。从微宏观层面上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政府的利好政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意愿都会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
虽然我国对企业创新研发投入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从现有学者所做的研究来看,研究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层次也比较深。有从企业自身内部环境角度进行研究的,也有从企业外部环境角度进行研究的。综合以上的几个因素和本文的研究内容来考虑,对现有研究内容及成果做以下几个方面的梳理。

一、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从企业外部来研究的大致分为外部环境和政府补贴两大块。其中外部环境研究最多的是外部融资约束和法律制度;另外一个是政府补贴,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效应的实证研究结果和理论上的分析都存在着分歧,虽然大量的学者使用的都是中国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但得到的结果却不一样,因此这一块一直会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世界各国提高创新的政策大部分都是通过政府加大对企业的补贴。国外的大量学者基于美国和 OECD 国家的数据研究发现,政府对企业创新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分歧,可能存在挤出效应(政府补贴会挤出企业自身创新投入)、挤入效应(政府补贴会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溢出效应(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会给社会带来新附加效应)和非线性关系(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并不只是线性关系)等。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企业研发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这会导致企业在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的投资并不是社会最优条件,所以政府会选择性对某些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提供补偿,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增进企业的最终收益,从而达到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资的目的。这种观点认为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投资有杠杆效应(有的文献也称之为“互补效应”或“挤入效应”)。另一方面,获得政府补贴的企业并不一定增加总研发支出,有的企业可能只是简单地用政府补贴替代企业自身计划的研发支出。对这些企业而言,政府补贴不但没有产生杠杆效应,反而对企业自身研发投入产生了“挤出效应”。这就是说,在理论上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投资既可能产生“挤入效应”,也可能产生“挤出效应”。

...............................

第二章 金融发展和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创新的机制

第一节 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
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行为是学者们所一直研究的主题,凯恩斯曾经提出“一只看不见的手”指的就是市场,企业是构成市场完整必不可少的一环。政府是“一只看得见的手”,当市场丧失调节功能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出手,给予市场一定的指导。因此政府对企业的行为会对市场产生很大成程度影响。当政府给予企业补助、税收优惠等措施时,外界会当将它视做一种引导行为。所以学术界一直都在不断地深入研究这种影响,在这个不断丰富研究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理论分析。学术界比较认可的理论主要有委托代理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利益相关理论、信息传递理论。
一、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分析

马森·海尔瑞在 1959 年的时候研究企业时发现企业和生命一样存在周期性变化,因此企业生命周期这个术语概念就诞生了。他的观点是企业同样会经历诞生、成长、繁荣、衰退四个阶段,因此引入了企业生命周期这个概念。这个观点一直到现在仍然是最被认可的观念。随后马森·海尔瑞经过更深入的研究还发现企业生命周期和企业自身的管理者水平的高低有很大关系。哥德纳在马森提出的这个企业生命周期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在此之后对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越来越多,方向也越来越广,后来有人将企业生命周期和政府补助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Arrow(1962)。根据研发活动的市场失灵理论,企业由于处在某个生命周期阶段无法完成研发所需要的融资,那么就需要政府向企业提供研发补贴。这种补助在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那么对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收到来自政府的补助会有怎样的影响呢?一般来说当企业处于诞生或者高速成长阶段有来自政府补助的时候,对企业和市场上的机构投资或者银行而言都相当于一种积极信号,这个阶段的企业肯定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产品研发当中去。若是企业是夕阳行业,该企业就很有可能处于生命周期理论中的衰退期,此时政府对该企业进行补贴措施时,此时会对企业产生一种怎样的影响呢?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当他们引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企业融资约束困境时,实验结果发现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却是最严重的,后来的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处于诞生或者成长时期的企业获得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梁莱歆(2010);汤颖梅和王明玉,2016)。
二、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由于交易双方获得的信息不一致,双方中的某一方获得信息而另一方无法获得或者获得信息较少就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基于不对称理论就会产生委托代理理论。其中,政府在企业财政补贴过程中有明确的委托代理关系。政府作为委托人出于某种经济效益将创新补贴发放给企业,政府希望该企业在能够加大创新,增加收益的同时向社会传递政府政策信号进而提高社会发展,引导市场行为并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与此同时企业收到政府的创新补贴就成为了代理人,该企业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原则可能将政府补贴使用在其它地方。这样的结果就是政府不能及时察觉企业这种行为而导致政府创新补贴没有合理地按照政府一开始所期待的那样进行使用。在一些民营企业中代理人也充当该企业的经营者。经营者的目的就是为企业获得最大利润。因此经营者为了最大利润行为也会损害委托人(政府)和企业的利益。有学者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将政府补助和企业 R&D 投入的博弈过程分为事前博弈和事后博弈两个阶段来研究,得到企业在进行创新研发时确实存在这种逆向选择。在实际研究中,发现一旦企业的信号成本较低,企业对逆向选择的热情就会更高。

...........................

第二节 金融发展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机制
不管企业规模的大小,但是随着公司金融的发展,企业对资金的使用不仅仅完全是自己的自有资金。那么随之而产生的问题就有如何合理使用资金,自有资金与间接融资的比例是多少,以及企业如何从外界或者融资。因此融资困难成了各大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很多诸如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问题以及交易费用等因素会使企业投资受到融资约束,而研发投资的高风险也会进一步增加这种融资约束。正是因为企业会面临融资约束的困境,所以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机制。

一、基于现金持有量的理论的分析

一般来说公司企业持有多大的现金水平与企业规模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不管企业规模的大小,只要是受到融资约束企业,它们往往会因为预防性动机持有较多现金,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发现受到融资约束的公司会增加现金持有量(Han-Qiu,2007;宋常,2012)。尤其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或者货币政策紧缩的时期,那么这种增加现金持有的行为就将更为明显。从经济发展周期的视角来分析验证上述观点,当经济开始下降的时候,融资约束强的企业现金持有量会有预期的增加(Pinkowitz ,2006);从宏观政策的视角分析,当政府采取货币供给减少的措施,企业会相应的提高现金持有水平来应对市场上货币供应的不足;反之,当政府向市场上供应的货币量加大,那么企业相应的就会减少持有现金量。(祝继高和陆正飞,2009)。面对这种经济政策或者经济的变化,企业采取的增加现金持有量的行为相比较于没有融资约束的企业或者是融资约束小的企业对融资困难的企业更为显著。

二、基于机构投资者行为理论的分析
理论上说机构投资者是市场上获取信息最快的人群之一,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来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对企业的融资约束起到缓解作用。这是因为机构投资者有自己的专业分析师,可以快速的获取和消化信息(Womack,1996)。甚至机构投资者能够从管理层手中获得内幕信息,进而获取相关利益(Chidambaran & John 2000)。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可以监控市场和管理者,以提高信息透明度(Jiang Xiangcai,2004)。张纯和吕伟(2004)以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发现对于有机构投资者参与的企业的融资约束明显可以得到缓解。

...............................

第三章 金融发展和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创新的实证研究设计 .................................. 20
第一节 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 ................................. 20
第二节 样本、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24
第四章 金融发展和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创新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26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26
第二节 数据分析与模型设定 .................................. 26
第三节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 28
第五章 结论和政策含义 ................................. 48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48
第二节 政策含义 ............................... 49

第四章金融发展和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创新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将本章节所涉及的主要变量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结果统计如表4.1.1 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作为被解释变量的企业创新研发投入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这说明不同企业之间对企业创新的研发投入力度有所不同。金融发展的几个代理指标之间差异也比较大,说明不同的指标选取方式在数值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政府补贴采用的是人均政府补贴指标,政府补贴的最大最小值之间的差距会因为地理位的差异而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稳健性检验中政府补贴采用的是企业单独获得的政府补贴,它是一个微观变量,经过对数化处理后他的值位于 1.609438 和 12.66508 之间。在几个控制变量中,经过对数化处理后的企业规模的最大值为 18.79319,最小值为 9.080235,平均值为 12.49486;企业所有权性质只存在两个值 0 和 1;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为 38.2897;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的最大最小值之间,有一定的差距,说明不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差异较大。

............................

第五章 结论和政策含义

第一节 研究结论
如果把企业或者国家比作一个前进的车子,那么创新就是推动这辆车子前进的轮子。企业进行创新可以增加自身的收益和市场竞争力以及为社会带来附加经济效益。国家进行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进步的基础,只有国家提倡创新,社会才有创新的动力。因此创新是一个国家和企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条件。
现有文献虽然对政府补贴和金融发展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研发投入做了大量实证研究,但是很少考察这两种因素对企业创新的共同影响,更没有关注金融发展对政府创新补贴的激励效应的影响。本文基于企业研发投入的视角着重考察了这种影响,而且进一步研究了金融发展影响政府创新补贴的激励效应的路径。该篇文章主要得到如下结论:
(1)金融发展和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确定性的正向促进作用。本文通过采用金融发展指数、人均股票市值、人均贷款及人均存贷款四个金融发展代理指标研究均可以发现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有积极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采用人均政府补贴和企业单独获得的政府补贴作为政府补贴的衡量指标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基本也是有正向促进作用。
(2)金融发展会影响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通过分析金融发展和政府补贴的交叉项变量发现,该项系数显著为负,这充分说明金融发展对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有显著的替代效应。换句话说,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会逐渐减弱。
(3)金融发展影响政府创新补贴激励效应的路径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金融发展可以改善金融体系信息传递效率,进而对政府补贴产生替代效应;第二种是金融发展也可以直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对政府补贴产生替代效应。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