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发展期,面临来自国内外的诸多挑战。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发展持续疲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虽逐渐表现出复苏迹象,但动力依旧不足。从国内发展看,必须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中国经济在经历三十多年高达 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后,增速有所放缓,十二五期间,GDP 年均增长率放缓至 7%-8%的中高速。“十三五”初期,对我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学界观点不一,有说“L”形、有说“M”形、有说“W”形……但是,不管未来经济发展形态如何,经济增长放缓、短期内发展形势严峻,已成为业界共识。客观来看,经济发展增速过快或过缓都会产生不同的社会问题,在当前的国内外环境下,唯有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发展转变,速度适中、提质增效,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因素,2016-2018 年期间,我国政府主动将 GDP 年度增长预期目标下调到 6.5%-7%。
二是三驾马车动力减弱。在过去,拉动经济发展的是“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而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中,继续过度地依赖这三个拉动总需求来发展的模式已不可行。对外,全球增速乏力、外部市场萎缩、国际摩擦加剧,尤其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策略对我国构成严重威胁;对内,内需有限、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等带来了严峻挑战。中国要实现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当前最急迫的因素,是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解决债务危机、财政资金紧张、内需不足等问题。尤其要高度重视去杠杆,防止债务危机导致金融危机。2017 年,我国 GDP 总量是 82 万亿元,整个社会负债额度高达 210万亿元左右,负债率高达 250%,远远超过国际红色警戒线。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
1.2.1 SCP 范式的文献研究
产业组织学是 20 世纪渐渐在西方发展成熟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是基于假设结构、行为、绩效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关联,那么行业的利润和行业集中度之间就应该存在某种联系;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及这三者之间内在各种联系和作用,解释产业组织内的各种规律性,为产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产业组织学属于介于微观和宏观经济之间的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反映为一系列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产业的行为,这些行为导致了对价格和产量的选择,最终决定了产业的利润。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是SCP 的三个组成部分,由哈佛学派最先提出的,后经芝加哥学派修正和补充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范式 SCP(Stucture-Conduct-Performance)范式,是进行产业绩效分析重要的流行工具。梳理国内外学者文献研究发现,产业组织学经典的SCP 范式被广泛地运用于多种行业产业组织问题的研究,有对于产业结构与绩效的侧重研究,有对产业行为与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有许多从结构、行为和绩效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产业绩效研究。SCP 范式是产业组织理论的主流传统分析框架。
1. 国外研究
上世纪三十年代,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和梅森、贝恩等对若干行业的市场结构用案例分析形式的结果,产生了 SCP 范式。1959 年贝恩出版了《产业组织》一书,正式地、系统地、完整地提出了 50 年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产业组织》规范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体系。书中提出市场行为由市场结构决定,进而在确定的市场结构下,市场行为又产生了相应的市场绩效。Ronal Coase、Oliver E.Williamson、F.Scherer 等人在贝恩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哈佛学派认为产业集中带来的高利润是来自少数企业之间的共谋行为和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的结果,会损害整个社会的福利。20世纪 60 年代以来,芝加哥学派的学者也在 SCP 分析框架下,对哈佛学派理论上存在的缺陷进行修正与补充,芝加哥学派认为,垄断和效率不一定相悖,适度的集中不会有害社会福利反而有利于产业效率水平的提高,不为人为干扰的市场竞争最终会达成均衡。虽然两者在观念上有所不一,但这也丰富了产业组织学的理论,推动了其发展,让 SCP 范式被广泛地运用在各行各业的结构、行为和绩效分析上。虽然新产业组织的发展打破了传统 SCP 的很多概念,但 SCP 至今依然是一种对产业绩效有效的分析方式。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概念
2.1 产业组织学的基础理论
产业组织学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 1776 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最早的产业组织的概念,并阐述了合理的生产组织能促进社会资源的节约,认为政府不应过多地去干预经济活动,只要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市场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福利的最大化。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则首先将“组织”作为生产要素引进到经济分析之中,并发现了垄断与竞争之间的矛盾,即著名的“马歇尔冲突”。为了解释企业在扩大生产能力后获得的规模经济性可能与市场自由竞争的特性相互冲突这个问题,马歇尔通过研究发现,在市场里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是可以获得某种均衡的,这正是产业组织学的核心问题。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分别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一些概念和观点成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来源。张伯伦、罗宾逊夫人和马歇尔三人被称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
上世纪 30 年代以来,产业组织学理论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主要有代表传统产业组织学的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新产业组织学的新产业组织学理论共三大理论体系。产业组织学理论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进步发展。
1. 哈佛学派
哈佛学派的贝恩首创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他在 1959 年《产业组织》一书中总结的研究成果,标志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形成。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以新古典价格理论作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主要分析手段,把理论体系构建成一个有因果关系的、逻辑体系完整的三要素体系。三要素分别是结构、行为和绩效。分析框架被称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框架,即 SCP分析框架。哈佛学派强调市场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是结构主要影响了行为再进一步作用于绩效。SCP 分析是基于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它将完全竞争和垄断当做市场的两极,将眼前市场置中分析。它将市场中企业获得效益的多少作为相对效率变化趋势的好坏的判定标准。哈佛学派认为,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市场会更接近完全竞争,就能获得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哈佛学派 SCP 理论分析重点是市场结构,因而追随哈佛学派的学者,被称为结构主义者。以贝恩理论为基础的哈佛学派,展开了各种跨行业跨部门的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的检验,主要关注市场集中度的测定,认为集中度高的行业利润更高,即“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
2.2 市场结构与衡量指标
根据竞争和垄断程度,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两人把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大量的相互独立的买卖方,市场价格完全由市场需求决定,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挠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则与其相对,市场里只有唯一的供应者。垄断竞争,是垄断与竞争并存的竞争型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就是少数人的垄断。寡头垄断的产业中,市场仅由少数厂商瓜分与控制。寡头垄断是既包含垄断因素,又包含竞争因素但以垄断为主的一种市场结构。产业组织学主要是研究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中的市场行为。烟草整个产业对外是完全垄断,但产业内各省市地区的烟草公司之间实际存在一定的业内竞争关系。烟草产业内存在不完全竞争,存在类似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使之对烟草产业组织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适用性。
在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中,基于 SCP 范式的研究有很多运用,哈佛学派的SCP 范式分析:市场结构-行为-绩效三者之间有单向或双向的关联。厂商的一些行为决策由市场结构所决定。而绩效水平最终会受到行为决策的影响,同时绩效也会反作用于市场,使其结构发生改变。理论上来说,可以从产品质量、成本利润等多个方面来衡量市场的绩效。对于烟草产业的绩效现状,首先要搞清楚目前产业的市场结构状况,用具体的指标来测算市场结构,分析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常用的衡量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和退出壁垒几方面。其中集中度是反映市场结构,影响绩效水平的主要因素。
........................
第 3 章 烟草产业市场结构现状与评价 ..................... 23
3.1 烟草产业概述与结构现状 ............ 23
3.1.1 我国烟草历史沿革 ...................... 23
3.1.2 烟草产业的特点和分类 ................... 25
第 4 章 烟草产业的市场行为 ............................. 47
4.1 定价行为 ...................... 47
4.2 品牌行为 ...................... 49
4.3 创新与研发 ......................... 50
第 5 章 烟草产业绩效的分析 ..................... 55
5.1 烟草产业的绩效现状 ...................... 55
5.2 基于 DEA 的烟草产业绩效的分析 ............... 56
第6章 烟草产业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的实证研究
6.1 模型的构建
拟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如下: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在新时代新常态下,作为垄断国企的中国烟草要紧跟经济形势,为我国经济建设与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财力保障和企业支持。本文基于经典的 SCP 范式,对烟草产业的绩效情况作了全面的研究,这对认清产业现状,更好集中产业的力量,在提质增效中不断发展,对自身及国家经济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经过对中国烟草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现状的研究分析,得出目前中国烟草产业组织绩效水平虽好,但不及上缴税利的排名那么突出。
对烟草产业市场结构的分析,整个行业内部的结构在施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模式下条线比较清晰,在烟叶原料的供给上全国分布着好几十个烟草种植区,其中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和河南是主要的产烟大区;在卷烟的生产上各地有自己的中烟公司,生产能力排名前四的是云南中烟、湖南中烟、河南中烟和川渝中烟;在卷烟销售的市场上,各地的烟草专卖局管理着辖区内卷烟产品的物流和市场营销。考虑到进入与退出壁垒、产品差异化和市场集中度是影响我国烟草产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本文从这三方面对烟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收集了全国各产烟大区历年的烟叶种植、烤烟生产、卷烟生产和市场销售的相关数据,重点对我国烟草农业、工业和商业各层面的集中度 CRn 和 HHI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根据市场结构类型的判断标准发现,我国烟草产业的市场类型不能一概而论,不同条线的情况不一样:我国烟叶生产属于高度寡占型,烟叶加工属于低度寡占型,卷烟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特性是介于分散竞争型和低度集中型市场结构之间,但市场整体还是偏向集中型的。卷烟产品的差异化在产品的规格尺寸、买方的主观差异、地理位置的差异上都有明显的体现。尤其是卷烟的物理属性:规格尺寸、焦油量和价格定位不同使国内卷烟品牌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产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对烟草产业来说,产业的规模经济、设备的专业性、烟草专卖法的强制性,有效地阻碍了新企业或个人的进出。再者烟草产品本身对健康的危害性,生产经营者需要对公共健康与社会舆论负责,这让烟草专卖变为可能,营造了进入难、退出不易的市场结构环境。集中度的提高、市场行为的影响和高进出壁垒,让烟草产业组织绩效水平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