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效果研究——以河南省Q县和山东省L区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16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笔者认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还有一些难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县级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切实有效落实有关乡村教师福利待遇、编制、交流、培训及荣誉配套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要振兴乡村教育,我们期待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期待着乡村教育面貌的焕然一新。

第一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公平理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具体体现。1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古代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以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都包含着教育公平的理念。现代公平理论以约翰·罗尔斯的正义原则为代表,他认为正义原则是在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或公平的条件下被一致同意的,所达到的是一公平的契约,所产生的也将是一公平的结果。2他主张通过“利益补偿”来实现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1948 年联合国颁布《世界人权宣言》提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联合国 1966 年颁布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 1989 年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约》也明确指出“人人享有平等教育权利”。这些文件将受教育权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加以保障,强调不同种族、性别、地域的所有人均享有平等的教育权,都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思想。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教育公平问题。瞿瑛基认为教育公平是在教育领域中道德关系与道德要求的体现,即社会成员间接受教育权利与利益分配公平。3周洪宇认为教育公平包括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在公共教育资源服务、教育对待、取得学业成就和就业前景方面享受同等的机会。4在教育领域中普遍认为,教育公平是贯穿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以及结果公平的动态过程。起点公平一般指受教育权利的公平,起点公平是实现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前提。过程公平指提供相对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关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与教育质量的同步提高。城乡教育差距过大,乡村师资不足就是教育过程不公平的集中表现。结果公平指受教育者成就机会和教育获得的相对均等,能保证个人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起点和过程的不平等,结果的公平很难实现。
教育公平是教育政策的价值核心。5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为确保乡村学生能接受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质量的教育,需要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因此国家通过颁布和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体现了教育公平这一价值取向。
...........................

二、教育均衡发展理论
均衡发展来源于经济学领域的市场均衡理论,随着世界各国义务教育的不断推进,均衡发展逐渐拓展到教育领域。我国在实现普九以后,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2005 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一次将“均衡”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指出我国义务教育存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
教育均衡的目标是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是教育均衡的基础和前提。1教育均衡发展从宏观上看,包括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均衡发展;从中观层面来看,包括校际之间的均衡发展和学校结构上的均衡发展;微观上主要指不同受教育群体在受教育机会、受教育程度和教育结果上的相对均衡。2教育均衡发展存在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低水平均衡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普及义务教育,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已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进入初级均衡阶段。初级均衡阶段的特征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追求教育过程和教育条件的均等。第三个阶段是高级均衡阶段,追求学校教育发展均衡和教育质量的均等,由于我国区域差异显著,现在部分地区已处在高级均衡阶段,但是西部偏远地区和处在初级均衡阶段。第四各阶段是高水平均衡阶段,不同群体之间差别极大缩小,教育资源得到合理优化配置,每个学生都能就是相对均等的教育,这是理想中的教育状态。
受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城乡教育设施、教育资源始终存在一定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师资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因此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乡村孩子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的前提。2010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力争 2012 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主要目的是为培养一批扎根乡村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从而改变乡村地区落后的教育现状,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是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重要实践。


表 4.1 维度和题目对应表

................................

第二章 新世纪乡村教师政策沿革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主要内容

一、新世纪乡村教师政策的沿革
为振兴乡村教育、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先后出台多项与乡村教师发展相关政策。对我国新世纪以来乡村教师相关政策进行梳理,通过探究我国乡村教师政策演变,能够了解不同发展阶段下我国乡村教师政策的侧重,为后续研究提供政策背景。此外,明晰主要政策文本,尤其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主要内容,为本研究提供政策依据。
21 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加剧。为解决乡村师资匮乏,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我国相继颁布一系列政策,涉及乡村教师的补充、流动、培养以及编制管理、职称评聘等各个方面,数量多、密度大。
(一)全面完成“两基”阶段(2001 年 1 月-2011 年 11 月)
2000 年我国初步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进入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阶段。由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两基”攻坚任务还未完成,针对西部及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水平偏低的现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开始逐渐向乡村地区及乡村教师倾斜。
2001 年 10 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 号),分别对城市、城镇和农村制定了不同的生师比例编制标准,其中农村地区生师比例最小。
2003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 号)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落实贫困边远地区教师津补贴。提出构建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05 年 5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基〔2005〕9 号),提出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校本研修制度。12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 号),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

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主要内容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分为:重要意义、工作目标、具体举措和组织实施四个部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工作目标包含两个层级,其中中期目标是主张经过 3 年时间,在 2017 年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终期目标是政策实施五年后,到 2020 年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了实现工作目标,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制定了八个具体举措(表 3.1)。


表 3.1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八大举措概述

河南省和山东省相邻,并且都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由于山东省在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优越性,其经济总量及人均 GDP 均高于河南省。河南省作为我国的义务教育大省,2017 年义务教育学校数量、在校生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样本区域 Q 县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辖 10 个镇、3 个办事处,总人口 51 万,总面积 1630 平方公里。Q 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2020 年 2 月正式脱贫,教育发展落后于周边县市。Q 县现有乡镇初中 16 所,乡镇中心小学 10 所,村小和教学点 85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2 所。L 区是山东省德州市辖区,地处鲁西北平原,邻近北京市和天津市。截至 2019 年,辖 10 镇,1 乡、2 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9.4 万,总面积 1213 平方公里。全区共有基础教育学校 109 处,其中:初级中学 9 处,小学 100 处;义务阶段在校生达 52856 人,其中:初级中学在校生 18815 人,小学在校生34041 人。
.........................

第三章《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效果的调查 ..................................... 24
一、调查目的 ................................. 24
二、调查对象 ........................ 24
第四章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价 .................................... 39
一、政策实施取得的成效 .................................................... 39
二、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 43
第五章 完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建议 ........................................ 53
一、提高政策参与和宣传力度 ................................................ 53
二、进一步落实和提高乡村教师福利待遇 ...................................... 53

第五章 完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建议

(一)提高乡村教师的政策参与度
在政策制定时应充分考虑不同主体,尤其是乡村教师的诉求。地方政府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现实情况,并通过调查、听证会等方式广泛收集目标群体的意见。在深入了解的乡村情况的基础上,鼓励乡村教师参与到政策的制定中去。乡村教师更了解乡村教育和乡村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乡村教师的困境,因此增加乡村教师在政策制定上的话语权,既有利于把握乡村教师的真正需求,科学决策;又有利于提高乡村教师的政策认同,从而提升政策效果。
加强对政策内容的宣传和解读能够为政策实施营造良好的政策环节。乡村学校作为重要的政策执行者,要认真贯彻政策文本精神,将政策精神传达到每一位教师,保证政策的精准解读,确保政策宣传的时效性。由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周期已完成,后续要做好政策落实情况信息公开。各项惠师政策是否落地,实施效果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后续如何改进等,这些信息需要向公众尤其是向乡村教师进行详尽的说明,做到工作的公开透明。下阶段要通过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宣传媒介做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成效和后续政策的传达和解读,各个乡村学校要做好信息传达,把国家政策传达给每一个乡村教师,让他们了解国家在乡村教育上采取的倾斜措施,解除乡村教师工作上的顾虑,确保队伍稳定。
................................

结语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是第一部以乡村教师为目标对象的系统的政策,它的贯彻实施离不开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以及乡村教师的支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经过五年的实施,在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补充乡村教师队伍、保障乡村教师基本待遇、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还有一些难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县级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切实有效落实有关乡村教师福利待遇、编制、交流、培训及荣誉配套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要振兴乡村教育,我们期待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期待着乡村教育面貌的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