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在汪正中主编的《教学管理概述》中将教学常规的内容描述为:“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课后作业、课外辅导、成绩的考核与评定、课外活动及教学工作总结等内容。”[29]萧宗六在《学校管理学》中对教学常规的解释是:“教学上沿袭下来的经常实行的规矩。它是符合学校工作规律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并需遵守与坚持的[30]”。同时他还将教学常规分类为:教师教的常规,学生学的常规,课堂常规,教学组织工作的常规,教务行政工作的常规(如图 2)。另外也有很多一线教师根据自身一线教学实践经验和受凯洛夫《教育学》中教学工作五环节的影响,将教学常规分为: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
虽然至今国内外权威的教育学相关著作中少有对教学常规具体是什么做明确的规定,但是在一线的中小学管理实践中,各级教育部门中,管理者无不重视对其内容的界定和执行。并且在学校教学管理之中更是把其作为对教师考核,对学校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为了使教学评估的可量化,体现在教学评估和教师管理的客观与公正性,教学常规的内容有更加细化的趋势。
教育管理论文参考
(二)教学常规管理理论基础
1.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起源于美国,是由美国泰勒(Frederick Taylor)创立的。他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的科学管理一系列方法,与传统的经验管理相对。他的科学管理思想以提高工厂生产劳动生产率为中心,重心放在对企业的生产过程的研究,管理最终的目的为达到劳资双方双赢,按照管理的职能对管理的工作进行分工。他对管理的过程和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记录行动研究,并对每一项具体工作进行定额化和标准化分析,以此来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办法。同时他还注重对工人进行培训教育从而提高工人整体工作过程的效率。该理论重视目标的制定,重视统计技术、量表,重视成本核算,以追求高效率的科学思想。
在教育管理领域中,我国吸收了科学管理的原理将工作流程标准化,实行定岗、定编,职能量化与奖金分配挂钩等措施。目的在于提高教职工的工作效率,激发工作动力。在教学工作的随意性较大的情况下,适量的标准和规范化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对于大规模的学校来说提升了管理的效率,是一个进步。对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一些学校形成了可以操作、可量化和可评测的一些教学规范,学校管理者利用这些常规,使人人在其面前平等,减少了管理上的主观性和人为影响,促进管理客观化,对提高教学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这一理论在应用到教育中,因其在管理方式上的专横独断无视教师主体,以及把学校视为企业来进行管理,忽略管理对象和教育过程的特殊性,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和教师的反对。同时科学管理提倡用定量分析解决管理问题,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是很难被量化的,这也是实践上的一个难度。但从整个学校的管理来说,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管理进行规范化、制度化是必要的。
...........................
二、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价值诉求
(一)建立与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教学常规是学校为保证日常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而对教学工作提出的一些基本要求,它是经过实践检验,在教学上沿袭下来的基本准则。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加强教师教学规范,保证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维护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因此,乡村小规模学校虽然在地理位置、资源配置、发展处境等方面相对处于弱势,但教学常规管理上依然需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准则。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教学工作占据了学校工作内容的主要部分,教学工作又是一种有序的活动。教学常规管理以其制度内容参照教师教学行为,起到了监督与完善的作用。教学常规管理使学校教师避免随意性的教学行为,帮助教师认清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善和提升,进而更加顺利、有序地开展教学工作。教与学二者相辅相成,它要求教师在准备课程,授课课程,以及完善课程上都有所计划与准备。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最常接触到的常规为:备课、上课、作业与批改、考试与评价,辅导与沟通、教学教研等环节。这些规范与要求系统性的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了规范管理,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教学常规管理也涉及到管理者的工作要求,不但要及时检查教师教学的合理性,还要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帮助教师在检查中调整和完善教学过程中的失误,保证整个学校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无规矩,不成方圆”。常规就是教学工作的规矩。这种规矩的建立是完成教学教育任务的重要条件,是优化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保证,师生员工必须自觉遵守。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由于人数较少,无法像大规模学校那样形成每个部门的监督机制去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这就更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让教师们按照科学的、合理的教学常规来要求自己。
............................
(二)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形成
教学常规管理在学校良好校风、教风以及学风的形成中起到了调节与促进作用。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奠基工程。学校从各方面来强化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这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学校通过教学常规管理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形成很好的基础。通过长期的熏陶和实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生活、劳动习惯,这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成为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都是十分重要的过程。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常规管理既是管理,又是教育,而且是潜移默化地教育。管理与教育是有联系的,但管理不能完全代替教育。所以,一定要正确处理好管理同教育的辩证关系,注意在实践中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与此同时,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按照教学常规的内容细则要求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也能在教师中形成良好的教风,端正教师严谨、认真地工作态度,最终师生这些良好的教风与学风的形成,也是整个校风形成的过程。
一所学校中是否具备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师是否有备课、上课、考试、评价、教研等一系列教学规范,学生是否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等一系列学习要求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涉及到了教学者、管理者、受教育者三方主体,教学者在接受教学监督的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起到了评估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学者又将这个过程中的反馈通过管理这一中介对学生施加影响。在管理的过程中,教育管理者作为调节与反馈机制设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一方面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国家通过多种途径与政策来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和地位,目的就是为了将乡村学校教育办好,这就要求学校重视和落实好教学常规管理,正确理解教学常规管理的目的与意义所在,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使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各个环节能够保持有序的状态。要通过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把影响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科学地合理地协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由于学生人数少,教师人数少,在教学质量上的管理应相对于大规模学校更易操作与落实。但是实际上乡村小规模的教学质量并不乐观,这其中也有教学常规管理的落实原因,如何在乡村小规模学校中很好地落实教学常规,这是提升其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三、调查设计与实施....................................18
(一)调查目的.....................................................18
(二)调查对象..........................................18
四、调查现状描述...............................23
(一)管理主体...................................23
(二)管理结构...................................23
五、问题总结与分析.................................41
(一)存在问题..................................................41
1.管理主体权责不明,且缺乏教师参与............................41
2.管理结构不健全,且职位与职能不匹配................................41
五、问题总结与分析
(一)存在问题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现状描述进行整理可以得出,乡村小规模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概括为:管理主体缺乏教师参与,且管理主体权责不明确;管理结构与职能不健全,且结构与职能不匹配;管理内容与学校实际不契合,且常规无法落地实施;管理方式过于依赖上级检查,且管理局面被动。下面针对存在的问题展开描述。
1.管理主体权责不明,且缺乏教师参与
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以校长日常教学安排为主要内容,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检查为监督力量,教师在整个过程之中较为被动。教师群体主要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于是就出现了教师参与教学常规管理少,且参与管理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在访谈中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均反映学校的教学任务繁重,能有序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是这些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底线,至于保证教学质量的那些教研活动,似乎并不是学校的主要的教学常规管理内容。另外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呈现出权责不够分明的问题,所有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责任人均由学校校长一人承担,权责没有具体分配到管理者和部分教师身上。访谈中了解到,每个学校校长均签署由上级教育管理部门下发的教学常规管理责任状,按照市教育局下发的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内容来对照核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是否达标,校长对整个学校的教学常规达标负责,且附带不达标的责任处罚措施。而实际上学校中的教学常规是否真正落实,由谁负责哪些方面,访谈中学校校长也并没有明确表达出。访谈中 C小学校长对于自身学校缺少教务主任一职描述到:“没有老师愿意做这个工作,因为农村老师本来就教学任务很繁重,也没有精力做管理,而且管别人还是个容易得罪人的事情。我们原本是设立了教务主任这个职务,但是让谁来当,谁都不愿意当。所以现在就是我和副校长分担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俩平时都忙着上面的材料文件和开会,还要兼任教学,所以具体谁负责啥,也就没有详细的规划。都是谁有空了就做一做这方面的工作,主要还是保证完成学校的教学工作为主。”由此可以了解到,学校对于教学常规管理的权利主要集中在校长和学校其他校领导身上,管理的压力来自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检查施压。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权责并不明确,且教师在整个教学常规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参与。
................................
六、研究对策与建议
(一)以人为本,彰显教学常规管理人文情怀
在所调查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过程中,笔者通过访谈三位校长了解到,学校管理者容易过分量化,而忽视了在管理的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注重学校的“特色”而忽视常规管理的落实;强调以结果为导向造成管理过程的形式化。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常规管理,应改变这种管理方式,注重教师的需求与发展,创设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合理评价与引导教师日常教学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体现教学常规管理的人文性。
1.了解教师需求,注重教师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中,注重管理过程中人的发展。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管理者应关注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为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切身站在教师的角度来看待管理上的问题,使教师深切地感受到教学常规管理的最大受益者是教师本身,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的管理任务。如在访谈教师的过程中,关于教师培训学习的态度,C 小学校长的反馈是乡村教师大多数比较追求安逸,没有上进心,所以对于培训学习的态度也比较消极懈怠。而在访谈教师时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是,学校教育经费不足,报账缓慢,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让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热情消减。因此管理者不应仅仅将问题归结于教师群体自身,而应站在教师的角度去积极发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帮助教师去解决和排除外界的阻碍。同时,任何态度上的问题都是由外界因素和个人内在因素两方面所导致。管理者不仅应了解教师所处的外界环境的同时,还应积极打造教师工作中平等、团结、相互尊重的群体氛围,来影响教师个人内在因素。此外,由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内部管理结构较为简单,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管理者与教师们的接触机会比较多。校长和教务主任可以与教师们一起备课、教研,一起探索更适合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参与到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来,为之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