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管理调查探讨——以瑞昌市S初级中学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162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 S 初级中学德育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德育管理的七个维度分析,本研究发现 S 初中德育管理主要包括:学校对德育计划作用认知不足,德育计划制定缺乏科学性;德育方法呆板单一,方法使用缺乏情怀与温度;德育组织不健全,组织综合能力有待提升;德育文化传播方式单一,传播途径缺乏创新;德育活动设计缺乏民主性,德育活动形式制度化,忽视受教育者主体性;德育课程忽视隐性教育意义,课程模式单调乏味;德育评价以分数为主要依据,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本研究的选题背景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德育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二是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建设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三是提高当前初中德育管理科学性和实效性是当务之急。因此,本论文聚焦初中德育管理进行研究。
1.德育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德育是维系社会政治和谐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文化传承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强国富民的得力武器。对社会而言,德育在培养政治人才、促进生产力发展、培育公民道德、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对个体而言,德育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导人类形成正确的自然行为实践、促进个体在道德实践中感受幸福,实现自身价值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建设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在实施途径和要求中强调管理育人,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要做到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学生行为规范、关爱特殊群体。(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教基〔2017〕8 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教育的大环境、供需关系、资源配置条件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教育新形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建设。
3.提高初中德育管理科学性和实效性是当务之急
目前,学校、家庭、社会还存在重才智轻德育的现状。初中德育管理在实践中也出现诸如:把德育管理与德育目标等同,将常规管理量化考核与惩戒作为德育的主要手段,学习者主体地位削弱,德育课程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提高当前初中德育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是解决初中德育管理问题的关键。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瑞昌市 S 初级中学德育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案例学校在德育管理工作中的现状、经验及特点,探讨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进一步提升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对初中德育管理的改进,提升德育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2.研究意义
本研究以瑞昌市 S 初级中学为例,来探讨初中德育管理现状及改善策略,希望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更深入地掌握初中德育管理的问题及成因,为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建议。
(1)理论意义
通过认真研读初中德育管理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对初中德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当前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现实情况,积极关注初中德育管理存在的困境。根据详实的调查结果进行思考和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改善措施。
(2)实践意义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初中德育工作者教育理念的更新。长久以来,德育工作者已经习惯了采用传统的、单向的育人方式,德育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开班会,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拓展积极性不高。更新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育人的方式方法已迫在眉睫,因此,通过调查研究,引导德育工作者更新转变德育理念。
第二,促进受教育者全方位发展。传统的德育范式,注重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知识灌输,受教育者只是被动的道德知识接收器,主体地位弱化。因此,受教育者对德育学习兴趣不高,德育效率低。为促进受教育者全方面发展,应当从知、情、行等多种渠道进行德育,给受教育者创设一个寓教于乐、有趣新奇、富有情怀的德育环境。
第三,提高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近些年来,学校德育管理已经逐渐走向德育工作者的视野,然而,关于学校德育管理方向的调查研究,仅仅局限于德育管理的方式方法上,研究人员对学校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教育范式等,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探索研究,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导致初中学校德育管理的实效性不高。


表 1.1 德育管理内涵分类

.............................

二、理论基础

(一)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1964 年在所著书籍《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期望理论。①维克托·弗鲁姆认为,个体之所以可以从事某项工作并能够达到组织上的目标,因为它们是有利于满足自身目标与需求的。当人类可提前预知到其行为有助于达成自身某个目标时,才有动力去做某些事情。个体受激励的程度,将取决于努力工作后所取得的成果的价值以及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评估。
期待理论用方程式可以表示为:激发能量=效价×期望值。其中,激发能量是唤起个人积极性、唤起个体内部潜力的程度;效价是指个体对所能达到的目标的价值主观评价;期望值是指个人依据经验来判断达成目标可能性的把握程度。简单来说就是:想要充分调动个体积极性,关键在于期望值与效价这两个因素。当个体把目标价值看的越高,并且自身能达到目标的可能性越大,其激发能量就会越大,反之亦然。


图 2.1 期望理论的概述图

...............................

(二)目标理论
目标理论,在 1968 年由美国马利兰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温·洛克( E. A. Locke)提出,洛克教授与他的同仁们经过反复多次的场地测试和实验室研究,总结出普遍激励因素都是经过目标来影响工作动机的。因此,激励动机关键点,在于制定较为合适的目标。
洛克教授认为制定合理的目标,需要从三个方向去分析:首先是目标的具体性,即目标可以清楚准确的观察与测量;其次是目标难度,也就是达成目标是否轻松;再次是目标的制定是否被行动者接受。洛克教授与他的同仁们多次试验发现,最为合适的目标就是具体的,有难度并且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更容易激发个体的行为动机。
目标理论相关研究得出相应理论精髓,在 1975 年,研究员莱瑟姆做了一个有关伐木场卡车司机运输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比较困难的目标,比一般难度或较容易目标的效绩情况更好;众多的研究表明,在工作中,具体的且较难的目标,在行动过程中工作情况及时的进行反馈,工作绩效才有可能大幅度增长,但凡没有这两个关键因素,工作结果一定不会理想;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被接受,主要受参与程度、奖励报酬、行为人自身能力影响,接受程度与三因素成正相关;目标与绩效所呈现的关系,受相关社会群体竞争规则、秩序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初中德育管理的建设要以洛克的目标理论为指导,以初中德育管理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深入剖析德育管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问题成因,根据目标理论基础的研究重点,寻找恰当的德育管理解决策略。
.................................

三、瑞昌市 S 初级中学德育管理调查与分析....................................... 20
(一)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20
1.研究对象的选取............................................... 20
2.研究工具的设计.......................................... 20
四、初中德育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9
(一)关于德育管理各维度上存在的问题...................................... 29
1.德育计划作用认知不足,德育计划制定缺乏科学性................................. 29
2.德育方法呆板单一,方法使用缺乏情怀与温度............................... 30
五、初中德育管理的提升策略.......................................... 38
(一)更新德育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优化德育管理组织............................ 38
(二)遵循教育规律,以教育总方针为根基,制定科学德育计划................................ 38

五、初中德育管理的提升策略

(一)更新德育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优化德育管理组织
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要遵循国家教育教学总方针和德育总任务,并对学校德育组织机构及实践活动全过程进行组织、协调、引导、监督。德育的最终目的是教育者为受教育者创造利于其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使受教育者更好的理解吸收道德知识、自主建构和提升综合能力。学校德育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任务,只有全员德育,重视学生品德的形成发展,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改进德育管理的现存问题,一是要更新德育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优化德育管理组织;二是要遵循教育规律,以教育总方针为根基,制定科学德育计划;三是要提高师资门槛,以专业化培训为辅助,使用走心德育方法;四是要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良性竞争,德育文化多渠道创新;五是要寓教于乐以情施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展丰富德育活动;六是要坚持隐、显性德育相结合,构建课程双主体互动模式;七是要建立科学德育评价体系,鼓励全员德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S 初级中学德育组织不健全,组织综合能力有待提高,究其原因是受重智轻德的教育理念所影响。德育理念是教育者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贯穿于德育教学的全过程,为了促进德育组织的发展进步,提高德育决策能力、执行效果,必须从思想根源上进行转变,要不断地更新德育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深受重智轻德的教育理念荼毒。从人类群体发展来看,但凡与智育有关的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从人类本身发展来看,个体智力的发展情况,直接与今后的生活质量水平挂钩。反观当下,重智轻德产生了各种复杂的综合问题,就个体而言,会影响个体幸福水平。面对重智轻德的错误教育观念,应当尽力去扭转,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让教育不再培养利益的工具人,而是让教育培养出能够创造幸福价值的人。S 初级中学德育组织为什么不健全?组织综合能力为什么不高?归根结底是在思想根源上忽视了德育的本质。教育的核心一定是德,重视德育,立德树人才能真正落实。
............................

六、研究反思


本论文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为背景,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索、整理、阅读、分析,将初中德育管理划分为德育管理内涵及作用研究、德育管理实践研究(德育计划、德育方法、德育组织、德育活动、德育文化、德育课程、德育评价七大维度研究)、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三个方面。
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 S 初级中学德育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德育管理的七个维度分析,本研究发现 S 初中德育管理主要包括:学校对德育计划作用认知不足,德育计划制定缺乏科学性;德育方法呆板单一,方法使用缺乏情怀与温度;德育组织不健全,组织综合能力有待提升;德育文化传播方式单一,传播途径缺乏创新;德育活动设计缺乏民主性,德育活动形式制度化,忽视受教育者主体性;德育课程忽视隐性教育意义,课程模式单调乏味;德育评价以分数为主要依据,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
针对德育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本研究认为:更新德育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优化德育管理组织;遵循教育规律,以教育总方针为根基,制定科学德育计划;提高师资门槛,以专业化培训为辅助,使用走心德育方法;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良性竞争,德育文化多渠道创新;寓教于乐以情施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展丰富德育活动;坚持隐、显性德育相结合,构建课程双主体互动模式;建立科学德育评价体系,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