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构建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00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文结合该县的实际情况,重点结合该县的市场条件、资源以及区位条件等,论述该县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模式与开发方向,并具体分析了实际项目中尚存的问题。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要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优化措施。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十九大上,中国共产党提出振兴乡村的重大战略。这是新时代推进“三农”工作的切入点,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点。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国家一直重视“三农”问题,党和政府始终心系百姓,心系农民。农村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不像城市环境多受到污染,国家结合农村现有环境资源优势提出要深入挖掘农村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1]。政府提出以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村扶贫工作重要方式,旅游部门和扶贫部门协调合作,通过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意图增加农民收入,让原来较为贫困的农民脱贫致富。2016 年,中央政府再次指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在乡村旅游中纳入农田风光、农事体验,将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结合。中央一号文件(2017 年),提出要在乡村旅游中引入“生态+”和“旅游+”,以发挥非物质资源优势。2018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提出,开发乡村旅游产业需要因地制宜,需要推广有效益、有品牌的特色产品。2019 年,中央政府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财政贴息、先建后补等方式继续加大政府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投入。
精准扶贫的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3 年第一次提出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就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精准扶贫做出重要指示,指导精准扶贫工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就把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政策方略定义为精准扶贫。[2]十九大报告中,扶贫攻坚被再次提出,并指出目标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8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将乡村振兴战略分阶段的进行,并把工作重点及各项政策工作进行了细分和实化,为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详细的路线图和明确的时间表。而作为旅游产业的新型业态,乡村旅游不仅有助于美化乡村环境,而且在拉动居民消费,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居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乡村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精准扶贫的新动力。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对贫困地区人口增收脱贫具有重要作用[3]。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国外较早研究旅游扶贫,最初主要从经济发展的层面探究发展旅游业的意义。国外学者较早就已经意识到要消除贫困和发展经济,旅游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因此国外学者们很早就开始对旅游扶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2000 年之前,在发现旅游对扶贫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后,国外对旅游扶贫的研究进入了初级阶段,在当时间段,国外学者主要着力于研究贫困地区与欠发达国家的扶贫方略以及对这些政策方针对环境、经济等宏观方面的影响程度[6]。而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外的旅游扶贫研究就开始着力于微观层面,也还是围绕非洲等贫困地区,研究贫困人口的旅游扶贫情况。
在国外,把旅游和扶贫放在一起的相关概念有两种,一个 PPT,一个是 ST-EP。所谓的 PPT,它的英文是 Pro-poor Tourism,这是在 1994 年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提出来的,是贫困人口从旅游行业的发展中增加收入以此来摆脱贫困的一种方式。PPT 强调不拘泥于旅游形式,只要能给贫困人口带来收入即可,这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旅游和扶贫问题紧密联系在了一起[7]。2002年 8 月在世界旅游组织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提出了 ST-EP 这个概念,中文翻译过来即为可持续旅游与消除贫困,ST-EP 更注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年 8 月,世界旅游组织出版了《旅游扶贫》,并确定以“旅游:消除贫困,创造就业与社会和谐的动力”作为世界旅游日的主题。此后,通过旅游来扶贫的理念开始发展起来。从影响力来看,两种旅游扶贫的概念中,PPT 的影响力更大一些,得到了国外学者的广泛认可[8]。除了以上两个与旅游扶贫相关的概念外,国外的学者也还对旅游扶贫的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
............................
第二章 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一、旅游精准扶贫相关的理论概念
(一)乡村旅游界定
乡村旅游概念,国内外学者持有不同观点。从狭义的层面分析,乡村旅游即指旅游地发生在农村范围内。从广义的层面分析,乡村旅游泛指乡村休闲游览活动。具体而言可从如下两个方面阐释乡村旅游,首先从范围来看,旅游活动是发生在乡村范围内;其次从旅游吸引物方面来看,乡村旅游是以乡村里的事物为吸引物吸引游客的。乡村旅游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22]对于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和解析,可以认为乡村旅游的发生地是农村,以农村保护较好的自然环境和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乡村旅游的形式有体验耕种,种植和采摘农家菜等沉浸式旅游活动。
(二)旅游扶贫理论
直到当前学术界人未统一定义旅游扶贫。部分学者将旅游扶贫定义为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工开发、兴办旅游经济实体,打造区域性旅游支柱性产业,促进地方财政增收,贫困居民脱贫[23]。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在此背景下,学术界、实践界都深入研究旅游扶贫。有很多学者研究并界定了旅游扶贫。周歆红将旅游扶贫具体界定为为了促进贫困群体提高生活质量而通过发展旅游的方式实现扶贫。该学者认为在推进旅游扶贫工作中,旅游消费者、政策等都属于外部推动力[24]。这些外部推动力对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
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发展由来
据悉,欧洲早在 19 世纪就已经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了。自乡村旅游萌芽以来,游客就被旅游过程愉悦、淳朴、环境生动,自然的乡村旅游所吸引。最初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较为单一,仅有农业观光。随着发展乡村旅游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化,逐渐形成冒险、研学、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当前,越来越多的游客爱上乡村旅游。
我国较晚发展乡村旅游,关于国内发展乡村旅游的时间情况学者主要有如下观点:有学者认为石家庄最早发展乡村旅游。50 年代,石家庄基于外事接待而发展乡村旅游(何丽芳,2006)。部分学者则认为 80 年代为了招商引资,深圳开办了荔枝节。该观点认为深圳是我国乡村旅游的发源地。成都举办了首届乡村旅游节,并得到国家旅游局的授牌。[26]总体上看,我国乡村旅游主要经历如下发展阶段:初创阶段:80 年代中期,乡村旅游形成六大要素(吃、住、行、娱、游、住)。正常情况下旅游者并不一定同时需要所有旅游要素,其仅需要某个单一的要素,一般以吃为主,之后还需要其他要素。这一时期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主要存在严重浪费资源、破坏植被,不能合理的规划,行业发展不够科学,产出低等。
80 年代后期开始直至 90 年代为乡村旅游的第二个阶段。这一时期我国乡村旅游改革发展,除了观光、休闲以外,乡村旅游更加强调游客的参与性与景观美,除了原有六大元素外,还增加了悟、学、疗、体等要素。这一时期国内涌现出各类优质的乡村旅游产品,进一步推进综合体发展。比如“江南水乡”(浙江乌镇)、成都郫县的“农家乐”等远近闻名。这一时期有效的解决了上个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整体上得到较好的发展。
..........................
第三章 三江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开发与扶贫现状............................................13
一、三江侗族自治县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基础条件分析............................13
(一)区位条件分析............................3
(二)资源条件分析.........................................14
第四章 三江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扶贫问卷调查..................................26
一、调查方法................................................26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式...........................26
(二)具体实施......................................26
第五章 三江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市场游客需求及满意度调查......................36
一、调查方法..............................................36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式..................................36
(二)具体实施........................................36
第七章 三江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构建对策
一、三江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
三江县乡村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综合当前在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构建完善化的长效机制,从而有效解决问题,促乡乡村振兴战略共振,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构建完善化的长效机制。
(一)强化顶层设计
为了深化融合,促进旅游产业与农业创新发展,也为了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首先就需要各级政府和旅游文化管理、环保等职能部门间建立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管理联动机制,强化信息沟通。其次要加强政府部门与旅游产品开发等行业协会、生态环保和传统文化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
(二)建立完善的法规和监管机制
为提升三江县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并建设特色乡村旅游品牌,也为了规范乡村旅游产业各主体的行为,应结合旅游产业各方面所已经形成的问题建立完善化的监管机制与法律法规[48]。首先应该深入调研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的运营情况,根据调研情况,针对其中各环节所出现的问题完善相关的监管和管理机制,从而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同时还要规范乡村旅游相关产业的运营模式,保障其服务品质。其次还应关注如何有效保护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确保避免它们被过度开发而导致环境恶化和资源贬值的问题。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的结论
本论文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全面分析该县落实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情况,重点分析了其长效扶贫机制。本次研究中综合运用实地调查、文献法、数据归纳分析法等方法了解到当前该县已经能够有机结合旅游扶贫与乡村旅游资源并取得较好的发展成果。但是在实际发展中尚存在诸多不足。基于此,本文结合该县的实际情况,重点结合该县的市场条件、资源以及区位条件等,论述该县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模式与开发方向,并具体分析了实际项目中尚存的问题。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要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优化措施。总体上看,本文的研究结论有:
(一)三江侗族自治县精准扶贫长效机制须有构建策略
1.要促进旅游业与生态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和创新发展,也为了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相关行业协会及研究机构需加强沟通,通力合作。
2.要提升三江县旅游服务质量并建设特色乡村旅游品牌,也为了规范乡村旅游产业各主体的行为,就需要三江县各政府部门完善相关的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
3.针对当前三江县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内容的同质化问题,要建立并健全跨区域合作机制。职能部门要建立合作平台,就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优化,并依托当地特色资源打造名牌旅游产品。
4.要深化乡村旅游与其它行业的融合创新,加强对精准扶贫对象的培训,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价值和文化内涵。
5.理顺主体关系并完善分配机制, 要明确企业与当地各主体之间的责任关系,明确旅游项目的所有权、经营权和分配模式, 使精准扶贫对象从乡村旅游项目中获得稳定收入。
6.构建动态评估和优化机制, 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对精准扶贫对象的帮扶提供有效依据, 也可以对干扰当地居民生活、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等相关情况加以遏制,保障环境保护、旅游产业和精准扶贫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