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研究通过对元素中心性的分析可以看出乡愁情感中的美好、喜爱、愉悦;乡愁文化中水体景观、建筑装饰、街巷景观、建筑故事、建筑颜色、气候感知;乡愁场景中的人文场景记忆等在中心性排名前10,表明这些乡愁元素处于核心位置,与其他元素的交互影响更高。
1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1 相关概念
1.1.1 游客视角下的乡愁
乡愁在汉语中最早为怀念家乡的忧伤心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愁的意义也不断发生改变。刘沛林(2015)认为乡愁既是记忆又是情感,并且这种情感是一种文化情感。窦志萍(2016)、赵旭东(2019)认为乡愁是一种情感。黄震方(2017)认为乡愁是一种文化记忆。谢红(2019)认为乡愁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是现代人普遍追求的,它源自于对乡村的向往、眷恋,同时这种情感与乡村的空间、人们自身情感和记忆有关。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在游客的视角下的乡愁是一种广义的乡愁,谢新丽(2017)认为乡愁是一种记忆,是由于对故土时间和空间上的远离而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反思、情感和精神的诉求。王新歌(2019)认为乡愁文化是家乡过去特定时间的文化,这种文化是能激发游客怀乡记忆的文化。Bergs(2019)认为怀旧(乡愁)不光产生在体验后,在体验中也会产生怀旧。这是旅游体验中的一个特定时刻,在此期间,游客心理会产生对未来时刻失去这种体验的怀念,伴随着一种情绪反应,其特征是积极和消极情绪的混合,包括悲伤。陈晓艳(2020)认为乡愁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人在特定的地方,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由触点引起,主体、情感、愿景等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所表现出的不仅是对离开家乡的思念和记忆,其中也有文化概念,是一种情感、记忆、文化的综合概念。本文基于陈晓艳等学者的观点,认为游客视角下的乡愁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乡愁文化、乡愁记忆、乡愁情感,它可以影响游客的动机和体验。
...........................
1.2 理论基础
1.2.1 “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由丹恩(Dann1977;1981)提出,他将旅游动机分为:推力和拉力两种力量。“推-拉”理论模型(Push and Pull Theory)被广泛地用于游客动机的研究中。具体而言,推力是旅游者内在心理需求,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力;而拉力主要是指目的地对游客的吸引力。克朗普顿(Crompton,1979)的研究支持了“推-拉”理论,他识别出9个旅游动机,其中推力动机为自我探索、放松、声望、逃离、回归、增加社会交往和密切亲友联系等七个动机;拉力动机为教育和新奇两个动机。
1.2.2 “刺激-反应”理论
“刺激-反应”理论认为行为是刺激反应的结果,当一个行为可以产生其需要的结果时,人们容易重复该行为。研究者认为在旅游过程中,游客通过市场上的各种渠道获得目的地信息成为游客购买的刺激因素。另外,身边家人和相关群体对旅游目的地的看法可以影响游客的购买决策。游客自身的经历、收集的信息和他人的建议,这些都形成了刺激游客的外部因素,这些因素与游客自身人口统计学因素、社会和经济因素共同影响游客的需求和动机,并最终促成购买行为的产生。游客购买后的满意程度则直接形成游客消费经验,游客消费经验又在新一轮购买行为中产生影响。
1.2.3 “资源-市场-产品”分析模式
“资源-市场-产品”分析模式(为RMP,即Resource, market, product)又称“昂普分析模式”,是旅游市场研究中广为使用的分析模式。研究者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可以吸引游客的资源,其中可以被开发旅游的都属旅游资源,但是旅游者不一定能直接消费旅游资源,需要旅游产品开发者根据游客和潜在游客的需求,结合旅游资源设计成可以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了解游客和潜在游客的需求,并根据需求设计旅游产品后,还需要不断地强化旅游产品在游客和潜在游客中的市场感知。
..................................
2 文献回顾
2.1 乡愁研究现状
2.1.1 乡愁的内涵
在西方,关于乡愁最早的表述出现在荷马史诗的主人公身上,他在海上航行10年,正是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使他不畏险阻、抵御诱惑最终回到家乡。1688年瑞士医学生Hofer写了一篇关于乡愁的论文。Hofer关注到瑞士士兵离开家乡后普遍会有沮丧、哭泣、厌食和自杀倾向,他称这种现象为乡愁。使用的英文词为homesickness,是一种思乡病。此后乡愁一直是医学的研究对象。直到十八世纪中期,人们常使用复合术语Nostalgia,由希腊语单词“nostos”(渴望回家)和algos(痛苦)组成。所以乡愁是一个人渴望回家所带来的痛苦之情。随着心理学和神经学科的发展,研究者对乡愁能否被治愈产生了怀疑,人们不再确信返回家乡就能治愈乡愁。同时人们对“情感影响身体”还是“身体影响情感”产生了不同看法。19世纪中后期,乡愁含义又发生了变化。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乡村不断向城市化转变,产生了一批特殊的乡愁群体,如离开家乡的士兵、出海的水手、进城工作的农民等,这时乡愁是对以往家园的怀念。到20世纪末,学者们对乡愁的“乡”是否有空间的具体指向有不同的看法。一方认为乡愁的“乡”是广泛的怀旧,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对过去的人、事、地方的美好回忆的怀念,这种怀念和人的经历有关。另一方认为乡愁是对特殊记忆、特定地理空间的怀旧。乡愁含义也有了进一步扩展,Davis(1979)认为当人们渴望过去时,会经历乡愁(怀旧)这种苦乐参半的情感。这意味着,一个怀旧的人过去应该有被认为是积极和理想时刻的记忆存在。Sedikides(2004)认为由怀旧引起的对过去不同的回忆,可以帮助提高个人心理健康,提高他们应对各种挑战的信心。Jetten(2011)进一步指出了怀旧对幸福感的益处,确定了怀旧对过去和现在身份的连续性中的作用。以类似的方式,Routledge等(2013)指出,当一个人面临心理威胁时,怀旧情绪就会触发;怀旧的经历缓冲了压力,使心理状态更好,积极影响个人的整体福祉。
...........................
2.2 乡村旅游动机和满意度研究现状
2.2.1 乡村旅游动机研究
旅游动机是游客决策的重要因素,乡村旅游动机一直都是研究者研究的重要内容。熊凯(1999)认为人们内心对乡村的渴望,激发了人们去乡村旅游的动机。黄洁(2003)认为乡土情结是源自心底的原始情感,是乡村旅游的动机。陶玉霞(2015)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是对乡村美食、美景、娱乐的享受、身心的放松。李玉新(2016)研究认为人们选择乡村旅游主要是为了亲近自然、逃离城市生活的环境和压力。殷章馨(2018)研究发现乡村旅游者动机分为子女教育、休闲放松、社会交往、娱乐兴奋和求新探索等。总的来看,游客参加乡村旅游的动机为对乡村自然风光、美味食物的体验和内心对原始情感的追寻和都市生活的逃逸。
2.2.2 乡村旅游满意度研究
乡村旅游满意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影响因素、感知质量和价值、游客期望等展开。目前主要应用的模型有“期望不一致”模型、“认知-情感-行为”理论等,国内学者通过构建结构方程、IPA分析法、模糊分析法等对满意度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宁志丹(2015)研究认为乡村景观的观赏和乡村特色的体验对满意度影响显著,乡情的寄托对满意度影响不明显。周扬(2016)研究认为乡村环境、支持系统、吸引物、服务和投诉便利性影响游客的满意度。杨军辉(2018)认为村寨型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主要受旅游地人文环境、吸引物和旅游目的地设施等因素影响。高雅(2021)研究认为游客感知价值对满意度影响很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感知会影响游客满意度。黎玲(2021)认为乡村旅游期望值、文旅融合质量感知、感知价值、公共服务质量感知对满意度有影响。
................................
3 游客视角下安徽宏村乡愁元素的识别 .................... 21
3.1 案例地概况与选取依据 ..................... 21
3.2 数据收集与处理 .................... 21
4 游客视角下安徽宏村乡愁元素评价 ........................... 29
4.1 安徽宏村乡愁元素的社会语义网络分析 ...................... 29
4.1.1 社会语义网络构建 ........................ 29
4.1.2 网络密度分析 ........................... 32
5 安徽宏村乡愁元素的挖掘利用和产品开发及改进 ................ 46
5.1 乡愁元素的挖掘利用 ............................. 46
5.1.1 乡愁文化的挖掘利用 ....................... 46
5.1.2 乡愁记忆的挖掘利用 ........................... 47
5 安徽宏村乡愁元素的挖掘利用和产品开发及改进
5.1 乡愁元素的挖掘利用
基于扎根理论得出宏村乡愁元素为乡愁文化、乡愁记忆和乡愁情感三个维度。利用IPA对乡愁元素进行进一步评价发现宏村存在乡愁元素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一些乡愁元素利用的建议。
5.1.1 乡愁文化的挖掘利用
基于IPA分析乡愁文化元素,自然景观映现虽然在优势区,具体分析其初始范畴发现地貌感知和水体景观在优势区,气候感知位于机会区,植物景观位于改进区。结合自然景观映现的元素特点,提高游客感知和满意度需要:一方面从提高游客对景区自然气候环境的了解入手,另一方面从提高游客体验着手。自然资源方面,植物资源的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作用功效,农作物种植、生长变化和节气对其的影响等;动物资源方面,当地的昆虫和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都可以融入到旅游产品中,丰富游客体验,提高游客感知度和满意度。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传统技艺表现在潜在优势区,说明游客对宏村传统技艺表现满意度较高,但是感知度较低。宏村所在的徽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宏村可以充分挖掘其价值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发扬当地传统技艺表现特点。例如,黟县石墨茶制作技艺、季氏古籍修复技艺、陈氏锡包壶制作技艺、徽州漆砂砚制作技艺、徽州古建砖瓦制作技艺、一品斋毛笔制作工艺、砀山兰花印染技艺等⑥。将其中元素进行挖掘,设计成便于游客学习、互动的体验项目,提高游客感知和满意度。
...............................
6 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社会网络分析法和IPA(重要性-绩效表现)分析法,采用网络游记作为研究数据,对安徽宏村的乡愁元素进行识别,并分析乡愁元素间的关系,对乡愁元素进行IPA分析获得游客对乡愁元素的评价。针对分析结果对宏村乡愁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并提出有针对性地开发和改进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 基于扎根理论对安徽宏村乡愁元素进行识别
运用扎根理论得到乡愁元素分为乡愁文化、乡愁记忆和乡愁情感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下有若干子范畴。
(2)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对乡愁元素间关系进行分析
通过对元素中心性的分析可以看出乡愁情感中的美好、喜爱、愉悦;乡愁文化中水体景观、建筑装饰、街巷景观、建筑故事、建筑颜色、气候感知;乡愁场景中的人文场景记忆等在中心性排名前10,表明这些乡愁元素处于核心位置,与其他元素的交互影响更高。从网络关系图得出乡愁记忆元素与乡愁文化元素和乡愁情感元素都有联系,如植物景观——自然场景记忆——喜爱,休闲生活——人文场景记忆——忧伤,水体景观——自然场景记忆——美好。这一结果与之前扎根理论分析所产生的结果一致,乡愁文化元素能引起乡愁记忆从而导致乡愁情感。
(3) 基于IPA分析对乡愁元素进行评价
基于IPA的分析,乡愁元素位于优势区的是自然景观映现,属于宏村的优势元素,仔细研究发现自然景观映现元素中不全是优势元素,主要问题在于游客对景区预期和实际不符产生的不满,要加强对游客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潜在优势区为传统技艺表现,需要提高相关产品研发,增加游客感知。机会区为劳作习俗物产和乡村生活氛围,与当地居民生活相关,也是非物质文化的一部分,应挖掘特色元素融入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感知和满意度。改进区元素为乡土故事传说和建筑景观格局,此区域元素为游客感知较高,满意度较低。对其研究发现游客对元素体验缺少互动,增加互动性旅游体验可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