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岛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96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笔者通过对“微山岛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深入研究发现,居民对本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均有明显的感知。当把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浓缩成精神文化、政府政策、社会稳定、城市面貌、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六项因子进行分析后发现,居民对本地区旅游发展的感知总的来说是积极的、正面的,仅在政府是否尊重居民关于旅游发展的意见建议、旅游发展引发当地居民与游客冲突、旅游发展冲击当地传统生活方式等少数感知上存在较大负面影响。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旅游地周边居民不仅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受益群体,也是旅游开发对周边环境、社会影响的最主要承担者,其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直接反映他们参与旅游开发的意愿,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进而影响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地居民的参与对旅游景点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及时了解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综合感知,了解旅游给当地居民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据此制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化发展规划,有利于减少旅游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开发商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冲突[1],提高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支持程度,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微山岛是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境内的一座内陆岛屿,地处微山湖的东南方,是“中国荷都”、“北方水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集渔乡风情游、休闲度假游、生态游、红色研学旅游、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体。近十年,当地政府和居民对旅游业给予了高度重视,不断增大旅游项目建设投入,该地旅游发展迅速,目前微山湖旅游区正在积极申创5A级旅游景区。微山岛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当地居民的利益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旅游开发过多的重视经济收益,居民利益被忽视、当地文化特色的消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影响着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度,这将严重阻碍该地旅游业发展质量。因此,本文从当地居民的角度出发,了解居民感知与态度,进一步探讨旅游发展相关建议,以促进微山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研究较早,初始于上世纪60年代,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相关理论和实证分析方面,多从旅游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的正负两方面感知进行研究,目前,该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不断成熟,研究方法不断完善,研究案例也日益丰富。
1.相关理论基础
国外学者在研究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方面的理论主要有:“刺激指数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承载力理论、社会表征理论和旅游依存度理论”[2],不同的理论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Doxey(1975)提出的“刺激指数”理论指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会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而经历三个不同阶段:最初的兴奋阶段、中期的冷淡阶段、对物价和犯罪等社会问题的恼怒阶段[3]。Butler(1980)提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指出旅游地的演变一般会经历六个阶段:探索、参与、发展、稳固、停滞、衰落或复兴[4]。Perdue(1990)提出社会交换理论,指出居民的一切行为都是以获得最大利益为目的,解释了居民在旅游开发中获取的个人利益与居民对经济发展感知之间存在的关系[5]。JohnAP(1992)利用社会交换理论解释了旅游地居民因角色不同而对旅游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看法[6]。Allen(1998)利用社会承载力理论解释了任何一个旅游地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一旦超出承载力就会产生负面影响[7]。Smith(1998)利用社会依存度理论进行研究,并依据居民对旅游的依存程度把居民分为不同的类别,解释了不同类型的居民对当地旅游影响的感知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8]。Pearce(1999)利用社会表征理论阐明了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开发影响感知不同的因素[9]。学者们在此领域的主要理论梳理如下(表1):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
第2章研究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2.1相关概念介绍
2.1.1旅游影响
旅游影响又称“旅游效应”。指由于旅游活动(包括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所引发的种种利害影响。这不仅表现在对旅游活动主体本身的影响,也表现在对其他相关的利益集团产生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影响。
按照内容和结构,学术界一般把旅游影响研究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对经济的影响,如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等,二是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如对旅游地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的影响等,三是对环境的影响,如发展旅游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的影响等。本文将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从这三个角度全面调查分析微山岛旅游对微山岛居民的影响感知,了解微山岛居民对本地旅游发展所持的态度。
按照社会价值的性质,学术界一般把旅游影响研究概括为两个方面,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包括对经济的提升、文化的传承、生活水平的改善等,消极影响表现在对环境的破坏、对社会矛盾的激化等。本文认为,不论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种种影响都是感知和态度研究的重点方向。
按照旅游活动参与主体,学术界一般把旅游影响划分为对游客的影响和对居民的影响,本文重点分析微山岛旅游对本地居民的影响。
...........................
2.2研究理论基础
2.2.1社会交换理论
1.理论基点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Homnns在1958年时候提出的,他认为社会交换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的一切交往都是一种交换行为,或者是物质的交换,或者是非物质的交换。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高的报酬,取得一定的利润,即得到减去代价后的纯奖励。人们在交换中遵循着五大定理,分别是成功定理、刺激定理、价值定理、剥夺与满足定理、侵犯与赞同定理贯穿在这五个定理中的是“对等性”原则,即公平交易。
社会交换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被有关学者运用于旅游影响研究,在解释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方面受到国外学者的重视。社会交换理论认为,通过旅游发展过程的感知和事先预期的对比,如果实际感知超过活动前预期,及差距为正值时,居民就会产生积极的支持态度,差距越大居民支持程度越高,反之,负向差距越大表明居民支持程度越低,社会交换理论建立在理性、利益、公平等基础上。艾普(Ap,1992)研究了社会交换理论在解释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方面的适用性,并提出了社会交换过程模型。此外,众多学者通过构建理论化的概念模型和居民旅游支持模型,特别是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研究了居民旅游感知、态度及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了社会交换理论有较强解释力[55]。
2.社会交换理论在本课题中的应用
在本文中,社会交换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它能有助于解释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的立场和原则。最典型的解释模型是,当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居民从旅游发展中所获得的利益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那么居民对旅游就会持肯定的态度;如果居民从旅游发展中所获得的利益小于其所付出的成本,那么居民对旅游就会持否定的态度。因此,社会交换理论为旅游影响的居民感知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即利益是否平衡或地位是否平等是旅游地居民感知旅游影响时的重要考量因素,这里衡量的是“主客”双方的利益平衡,即当地居民和游客之间的利益平衡,在本文的应用中,重点研究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态度。
.................................
第3章研究案例地概况....................................16
3.1微山岛旅游发展基础分析...............................16
3.1.1区位条件分析.....................................16
3.1.2社会经济发展分析..........................16
第4章问卷设计与调研过程...............................24
4.1问卷设计.................................24
4.2调研过程............................................25
4.3样本基本信息...............................25
第5章感知分析..................................28
5.1信度分析........................28
5.2效度分析............................29
5.3因子分析.........................30
第6章态度分析
6.1信度分析
对于问卷中涉及的5个关于微山岛居民对于旅游发展的态度调查,采用Cronbach信度分析法对问卷设计、调查结果进行信度分析,研究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由表19可知: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本次问卷调查中关于态度的5项调查结果信度系数值为0.928,大于0.9,因而说明对于微山岛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调查数据信度质量很高。
..............................
第7章结论与建议
7.1结论
通过对“微山岛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深入研究发现,居民对本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均有明显的感知。当把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浓缩成精神文化、政府政策、社会稳定、城市面貌、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六项因子进行分析后发现,居民对本地区旅游发展的感知总的来说是积极的、正面的,仅在政府是否尊重居民关于旅游发展的意见建议、旅游发展引发当地居民与游客冲突、旅游发展冲击当地传统生活方式等少数感知上存在较大负面影响。
不同性别对于旅游发展中精神文化感知存的显著性差异,男性更为关注本地区知名度的提高、更关注社会发展的精神属性。
不同年龄对于旅游发展影响的感知未呈现显著差,说明年龄因素不是影响旅游感知的主要因素。
不同学历对于旅游发展中城市面貌感知存的显著性差异,学历越高的人群外部世界的认知越全面,对本地区城市面貌的变化感知越强烈。
不同职业对于旅游发展中精神文化、政府政策、城市面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性、环境综合治理六项因子的感知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主要在于职业与旅游产业的关联度,关联度越高的人群对旅游发展影响的感知越强烈,相反,关联度越低的人群对旅游发展影响的感知越弱。研究结果也显示出工人、农民和其他三种职业人群对微山岛旅游发展带来的影响感知较弱。
在本地居住时间不同人群对旅游发展过程中社会稳定因素的感知差异不明显,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环境的整体稳定性。而对于精神文化、政府政策、城市面貌、经济发展、环境治理的变化,在本地居住时间不同人群则能体现明显差异,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推进旅游发展产业以来,本地区快速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