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972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文分析青海省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既包括景区内部管理人员的主观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的原因,也包括客观由于经费有限、员工安全培训少导致的安全知识有限的原因。大部分景区的从业人员抱有侥幸心理,景区管理人员不注重景区员工平时的旅游安全教育,加上景区对突发事件风险防控方面的知识宣传不到位、不充分,进而导致景区旅游突发事故时有发生,且景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效率不高、事后景区整体恢复力不足。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近些年,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日渐旺盛,外出旅游消费意愿持续上升,旅游已成为群众满足精神文化需要的主要内容之一,旅游业蓬勃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早在200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1],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据统计,2019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145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2]。如今的旅游业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国内经济收入和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人次的逐年增长,旅游景区不得不面临各类突发事件的影响。例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九寨沟游客滞留事件、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山西太原台骀山景区失火事件等,诸如此类的突发事件都给旅游业造成了损失和影响。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同比下降52.1%,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同比下降61.1%[3]。由此可见,旅游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极为敏感,突发事件会影响人们的出游意愿,影响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最终导致旅游从业人员失业、旅游的流量、消费、经济等陷入低迷,最终影响旅游的综合效益。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我国的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也明显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截止到2019年末,国内12402个A级景区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超64.75亿人次,旅游收入5065.72亿元[4],旅游业的产业影响力不断提升,是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我国多地已将旅游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发展,因此旅游管理,尤其是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亟待提升是当下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很容易受到外界或内部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影响,然而突发事件的发生又极具有突然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有些突发事件不仅危及财产安全,更危及到人民的生命安全。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发生后,景区应急指挥部门必须在第一时间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景区各部门人员力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高效开展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做好联动协调工作,并组织救援和救治伤员。
..................................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针对旅游应急管理方面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研究因恐怖主义、战争、政治不稳定、犯罪、自然灾害等所导致的危机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6]。关于旅游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国外有关专家和学者比较重视旅游风险、旅游危机和旅游灾难事件方面,但在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还是比较少。在图书馆找不到国外专门关于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文献[7]。
(一)关于旅游危机管理方面的研究
在旅游危机管理方面,罗伯特·希斯早在1998年就提出了4R危机管理理论。他提出缩减、预备、反应和恢复是危机管理理论的四个阶段,并系统阐述了旅游危机管理从事前预防到事后处置的全流程管理理念[8];Paraskevas和Arendell(2007)主要研究预防和减轻旅游目的地遭受恐怖主义等方面的危机所采取的管理对策[9];Dimitrios Stylidis&Matina Terzidou(2014)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居民开展研究,分析旅游业经济关系和获利情况对目的地居民感知危机的影响程度,发现旅游业经济关系和获利情况影响目的地居民的危机影响感知和支持程度[10]。Cioccio&Michael(2007)对维多利亚东北部的部分旅游小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危机来临时,旅游企业内部未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在社会方面也未做好应对保障,当危机来临时,企业、社会不能做到高效联合应对,旅游企业在危机管理方面较为脆弱[11]。
(二)关于旅游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
国外旅游风险管理方面的研主要从旅游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两个方面来开展研究的。Bentley(2008)研究认为气候的不可预知性、多变性等因素,是旅游突发事故的成因之一[12];Du和Tian(2007)从气候条件、道路交通、拥挤程度、旅游地的地形地貌与旅游突发事件的关系开展旅游风险管理研究[13];Andrew(2003)认为影响旅游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因素包括恐怖主义、政治环境、饮食和健康风险、文化障碍等,而对健康及饮食方面的风险感知,女性的敏感度要超过男性[14]。
..............................
第二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相关概念
一、旅游景区突发事件相关涵义
(一)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指具有休闲、休憩、游览、康养等功能的区域,具有与该区域内的旅游服务相对应的设施和便利设备,对提供旅游服务相关的区域具有单独管理权限[26]。也可以将旅游景区理解为能够为游客提供旅游所需吃、住、行、游、购、娱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及贯穿旅游全过程的安全保障等服务的由统一管理机构管理的特定区域范围,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文博院馆、有关工业、农业、经贸、科教、体育、文化等类型的旅游景区。
(二)突发事件的涵义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公共卫生事件),可能造成社会危害,需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予以及时处理的事件,根据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影响大小及范围等,将其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27]。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往往会引发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危机,严重的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景区形象受损、经济财产损失、景区恢复重建困难等危害。
(三)旅游景区突发事件的涵义
对于旅游景区突发事件的涵义国内外相关方面较少,在梁明珠所著的《旅游景区应急管理》中指出旅游景区应急管理主要是从景区的特殊性出发,对景区中比较容易发生的突发事件开展分析,对突发事件做了分级和分类,以便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突发事件的类别及时选择应急预案,最后形成整个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处置方案以及开展处置工作和事后恢复重建等工作的全过程管理[28]。
...................................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4R危机管理理论
4R危机管理是罗伯特·希斯(Robert Heath)提出的危机管理模型,在他的《危机管理》中将危机管理分为四个阶段:缩减(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30]。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一)缩减(Reduction)
缩减阶段是危机管理的核心阶段,在缩减阶段做好危机的缩减策略,这就要求组织首先要有正确的危机认识,有效的缩减策略能够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31]。
(二)预备(Readiness)
预备阶段的主要的工作是为危机做好准备,例如制定解决危机而采取的措施,制定危机处置的流程、制度等。危机具有突发性,在危机来临时,有力的处置措施和应急预案是有效应对危机的前提。因此组织要建立可行有效的应急预案和科学完备的预警机制,提前做好危机损失评估,通过专业人员的评估,预测评估危机可能造成的危害,提高组织及人员的接受程度和反应速度。(三)反应(Response)
反应阶段强调危机发生时反应的及时性,在危机反应阶段,主要做到信息的及时沟通和措施的及时反应[32]。
(四)恢复(Recovery)
危机恢复阶段主要是在危机总结后对组织开展恢复和重建的相关工作阶段。首先,组织要对此次危机进行分析,综合分析危机产生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然后根据需要有序的开展针对破坏和损失的恢复重建,恢复生产力和形象等方面的工作。
.....................................
第三章青海省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11
第一节青海省旅游景区突发事件主要类型...................12
一、自然灾害类事件..............................12
二、事故灾难类事件......................13
第四章国内外旅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经验与启示........................24
第一节美国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经验........................24
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24
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24
第五章完善青海省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30
第一节事前阶段:做好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防保障工作....................30
一、建立符合旅游景区实际总体应急预案..............................30
二、完善旅游景区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30
第五章完善青海省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
第一节事前阶段:做好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防保障工作
在事前阶段,完善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着重抓好旅游景区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监测工作,对一些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致灾因子进行监测和预防,根据该景区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切实可行的防范计划,制定周密详细的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源头上实现对旅游景区突发事件进行管理和控制。
一、建立符合旅游景区实际总体应急预案
由于旅游景区突发事件的突然性、不确定性等特性,应急预案是景区有效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前提。旅游景区应急预案的编制是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重要的预备环节内容。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准备为先”的原则,紧紧围绕景区旅游安全的战略目标展开。为提高青海省旅游景区管理水平、景区安全工作和处置救援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景区的风险因素,维护景区安全稳定运行。景区应当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青海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景区所在行政区域相关部门有关规定,结合景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突发事件应急总体预案,设置景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构并认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确保应急预案可执行、能操作。
............................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旅游景区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仅危及人的生命安全,造成经济财产损失,还会导致旅游景区的声誉和形象受损,进而影响旅游景区所在地的旅游经济、地区政府应急管理的水平乃至地区形象。因此,必须提升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意识,提高景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管理的水平。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方法客观总结和描述青海省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背后的原因,借鉴国内外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启示,进而提出符合青海省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际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当前青海省旅游景区在安全管理、突发事件防范、应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在事前准备阶段:旅游景区突发事件的机构不健全、旅游安全、应急管理人才队伍不健全、景区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不完善、景区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的机制不完善。(二)事中阶段:旅游景区突发在应急管理方面应急处置机构不完善、景区缺乏突发事故专业的救援队伍、旅游景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不完善。(三)事后阶段:旅游景区缺少恢复重建的战略性预案。
其次,分析青海省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既包括景区内部管理人员的主观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的原因,也包括客观由于经费有限、员工安全培训少导致的安全知识有限的原因。大部分景区的从业人员抱有侥幸心理,景区管理人员不注重景区员工平时的旅游安全教育,加上景区对突发事件风险防控方面的知识宣传不到位、不充分,进而导致景区旅游突发事故时有发生,且景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效率不高、事后景区整体恢复力不足。
最后,根据青海省旅游景区实际提出应对措施。一是事前阶段开展好预防保障工作,建立完善符合旅游景区实际的总体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从人员、物资、资金三方面全面构建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机制,建设完善旅游景区应急管理信息平台,确保信息及时发布和共享。二是事中阶段建立旅游景区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应急处置分级响应机制,突发事件分类处置方案,进一步建立完善景区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机制。三是在事后阶段持续跟进事件发展状况,总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奖惩工作,重塑景区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