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县乡村游客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评价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98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研究发现:旅途交互活动和目的地属性要素会通过三个构成维度影响游客幸福感,进而会影响到游客的游后行为,明晰了游客幸福感影响因素对其构成维度及影响结果的作用关系。
1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1.1 概念界定
1.1.1 幸福感
对于幸福的研究最早起源于哲学范畴。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道德哲学家们就已经开始探索幸福。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为以伊壁鸠鲁为代表的享乐主义理论(Hedonistic Happiness Theory)和以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的幸福实现论(Doctrine to Achieve Happiness Theory)。享乐主义理论主张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幸福,幸福是快乐和愉悦的总和,而幸福实现论强调幸福是内省式的精神追求,是不断自我实现的过程。
直到20世纪60年代,关于幸福的研究开始延伸到心理学领域,诞生出两个派系:即由享乐主义理论衍生出来的主观幸福感SWB(Subject Well-being)以及由幸福实现论衍生出来的心理幸福感PWB(Psychology Well-being)。早期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大多借鉴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但对于主观幸福感概念的界定,至今没有明晰统一的答案。但被学者广泛接受的是Diener(1985)定义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与情感体验的评价,分为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强调个体主观上积极、消极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认知和评价。
心理幸福感又称实现主义幸福感,Ryff(1989)指出心理幸福感在自我实现方面包括自我接纳、与他人的积极关系、自主性、对环境的掌控、生活目标及个人成长。心理幸福感更强调个体自身潜力与价值的实现,认为幸福感不仅仅是获得快乐,更涵盖了实现自我潜能与超越自身的体验意义。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 理论基础
1.2.1 刺激-机体-反应模型
Mehrabian和Russell(1974)提出了刺激-机体-反应模型,用以探究个体在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刺激下会产生如何的行为反应。该模型认为外部物理环境会对个体形成刺激(S),会导致个体内在状态与情绪的变化(O),从而引发个体行为上趋近或规避的反应(R)。Slama(1987)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外界环境的刺激会影响个体认知与情绪状态,进一步引发个体产生行为表现与心理结果。
本研究使用刺激-机体-反应模型,首先分析乡村游客幸福感的刺激物即影响因素,进而分析幸福感的形成机制以及对游客产生的影响结果。
1.2.2 推-拉理论
Dann(1977)在旅游研究中首次运用了驱力理论,并提出了推-拉理论(Push-Pull Theory),并认为推-拉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游客的流动机理。推是内在因素,是由于不平衡或紧张引起的需求,促使旅游欲望的生成;拉是外在因素,通过游客对目标属性的认知而生成,会影响目的地的选择。当推与拉的因素同时存在,就会引发个体的旅游动机,影响游客的行为。推-拉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游客的行为现象,研究推拉因素在游客选择特定类型旅游目的地的行为决策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Maslow(1943)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Maslow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等级,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只有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将人的需要分为两类:第一种可以概括为生存需求,人和动物都存在这种需求。当得到了满足,便对此降低兴奋并失去了动机。第二种可以概括为成长需求,为人类特有。只有在满足了生存需求之后,人们才会产生对自我价值的渴望。当个体的成长需求被满足后,个体才能进入自在的状态,从而产生幸福感。游客的需求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物质价值方面,另一类是精神价值方面。就第一类需求而言,除了安全需求,还包括生理需求;后者不仅包括社会和尊重的需要,还包括自我实现的需要。当游客的旅游需求达到最高水平时,旅游体验就会达到“顶峰”,游客就会获得幸福感。
.................................
3 浙江安吉县乡村游客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 18
3.1 案例选择与数据来源 .............................. 18
3.1.1 案例选择 .............................. 18
3.1.2 数据来源 ...................... 18
4 浙江安吉县乡村游客幸福感影响因素评价 ............................... 28
4.1 乡村游客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社会网络分析 ......................... 28
4.1.1 社会网络的构建 .......................................... 28
4.1.2 中心性分析 .............................................. 29
5 提升安吉县乡村游客幸福感的对策建议 ................................. 42
5.1 增强安吉县核心吸引力 ......................................... 42
5.2 完善安吉县配套设施建设 ....................................... 44
5 提升安吉县乡村游客幸福感的对策建议
5.1 增强安吉县核心吸引力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分析乡村游客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层次关系,结果显示,自然生态景观、休闲娱乐活动与旅游住宿设施,这三项影响因素为游客生成幸福感的核心影响因素。核心影响因素是指游客到旅游地的旅游体验过程中最核心的构成,是对旅游地整体感受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部分。这些要素为安吉乡村旅游地的核心吸引力,一旦缺失或者表现不佳,会极大地影响到游客在安吉县的旅游体验,从而影响游客幸福感生成,对此提出改进建议如下:
(1) 基于生态理念进行旅游产品开发,保护安吉县天然“乡村性”
安吉乡村旅游地的“绿水青山”以及大自然的赠礼“竹海”“草原”等自然生态景观,这些是乡村旅游地“乡村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吸引游客前往的灵魂所在。因此,开发自然生态景观应基于生态理念,从乡村自然与环境生态保护入手,以体现“乡村性”为核心,在保留乡村原汁原味的乡村自然景观以及传统的乡村生活生产方式进行深度开发是首要前提。
在当前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对于乡村居民的精神面貌与价值取向有了更高要求。要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宣传教育,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与资源的保护意识。当地的旅游组织机构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保障农村居民平等参与旅游、享受旅游的权益,同时要努力延伸旅游产业链、拓宽收入渠道、提高本地就业率,进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只有当乡村居民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受益者,切实意识到发展旅游业对其的优势作用,才能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从而自觉地维护“乡村性”。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
6 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法、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以及“重要性-表现性”分析法(IPA),采用网络游记文本作为研究数据源,对乡村旅游地游客幸福感生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并对各因素间的层次关系进行分析与IPA评价。依据分析评价的结果,针对安吉县乡村旅游地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研究结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基于扎根理论探究乡村旅游地游客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旅途交互活动和目的地属性要素会通过三个构成维度影响游客幸福感,进而会影响到游客的游后行为,明晰了游客幸福感影响因素对其构成维度及影响结果的作用关系。
(2)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对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层次关系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自然生态景观、休闲娱乐活动与旅游住宿设施为游客生成幸福感的核心影响因素;人文景观风貌、游客间互动与旅游基础设施,属于期望影响因素;而对于其他影响因素,如旅游特色商品、建筑设计风格等,则属于潜在影响因素。
(3)基于IPA分析对幸福感影响因素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乡村旅游地游客幸福感影响因素的7个主范畴被划分在四个象 限。其中核心吸引物位于第一象限“优势区”,说明旅游地应该继续维持现状;旅游环境氛围、目的地形象和人际互动位于第二象限“维持区”,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社交媒体互动、旅游服务与管理位于第三象限“机会区”,虽然重要性和表现性都低,但是不意味不需要关注;旅游配套设施位于第四象限“改善区”,说明旅游地应该投入更大的力度针对这个范畴及时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