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论文摘要写什么内容[范例说明]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06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旅游经济论文摘要模板范文有参考案例吗?论文是毕业前的一道难关,需要即将毕业的学生付出时间和精力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写出一篇合格的论文,顺利通过答辩才能毕业。本文为大家列举了5篇旅游经济论文摘要,可以参考学习。

  论文摘要万能模板一:基于DPSIR模型的旅游生态安全评价 ——以广安市为例

  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下人们对于红色文化旅游及其周边游的需求不断增长,促进了以红色文化为主旅游地的发展,成为了旅游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之一,也丰富了旅游地旅游市场容量。但随着旅游业迅速的发展,其发展过程和结果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后果,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很早之前就被党和国家所重视,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口号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诉求越来越强烈,旅游发展乃至于经济发展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如何保障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达成一种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以及对于旅游地旅游生态安全如何评价、今后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了学术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广安市作为“伟人故里”、“川东门户”、“红色旅游胜地”、“滨江之城”,其位于成渝经济圈重要战略地位,意味着其旅游市场和旅游客容量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红色旅游资源的垄断性和唯一性,也使得其旅游发展与其他资源类型城市与众不同。为了探究其旅游生态安全评价和演变过程,现以2008—2019年为研究时段、以广安市为研究对象结合12年内广安市统计局2008—2019年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四川环境年鉴》(2008—2019年)、《四川统计年鉴》(2008—2019年)社会经济发展等相关数据,在基于DPSI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符合市级领域红色旅游地的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其次结合熵权法计算出每个指标因子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出12年内广安市旅游生态安全指数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ARCGIS技术、空间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等方法探究影响广安市旅游生态安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并结合DPSIR模型运转模式得出广安市旅游生态安全驱动机制;最后在此基础上结合2020年广安市文化旅游资源普查成果从旅游发展、旅游压力、生态环保三个方面对广安市旅游生态安全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旅游经济论文摘要范例说明

  论文摘要万能模板二:全域旅游视角下省际旅游竞争力协调度及空间格局分析

  在旅游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发展全域旅游是顺应新时代的伟大战略。我国由于各区域间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差异,加上行政区域的划分所导致利益的分配,中国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严重不平衡。在经济全球化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由于旅游业具有良好的生态性,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效应,以及居民对旅游需求的不断上升,使得各省市将旅游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打造,因此区域间竞争日益激烈。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分析旅游竞争力,有利于为各地区产业升级提供新思路,通过对省际旅游竞争力综合水平测度,协调度状态、趋势演进以及空间演化分析,试图能为各省区把握自身旅游竞争力的现状和潜力,制定不断提升竞争力优势的区域发展战略,最终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本文按照行政区划原则,以省域这一特定研究对象,在对省际旅游竞争力概念分析界定、梳理相关理论和回顾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根据全域旅游内涵,构建省际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确定权重,利用三角模型对其旅游竞争力综合水平以及旅游产业、经济、环境三者协调度状态和发展变化趋势研究,地理空间分析法分析其空间结构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1.2009-2018十年间省际旅游竞争力综合水平和协调度不断上升,但差距逐步加大,呈现出东-中-西逐步减弱的梯度性区域差异。2.省际旅游竞争力协调度主要处于轻度协调状态,省际协调度在环境竞争力层面上升幅度最大,在产业竞争力层面上升幅度最小。3.省际旅游竞争力协调度变化路径为螺旋式上升,表现为轻度协调和中度协调变化趋势。3.旅游经济、产业和环境竞争力三者表现出相互促进的耦合机理,即任意两者的水平较高时,另外一个发展层面也较高。4.旅游竞争力综合水平较高的省份其旅游协调程度也越高,旅游竞争力与旅游协调度为正相关性。5.据空间分析得知,省际旅游竞争力表现为正向空间相关性,即旅游竞争力强的省份之间彼此相邻,竞争力低的省份彼此相邻;此外竞争力综合水平存在溢出效应,协调度存在马太效应。最后,根据各省际旅游产业、环境、经济的优势和不足,提出采取东中西结合,支援互助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区域优势,加强分工与协作。

  论文摘要万能模板三: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省际旅游生态效率研究

  改革开放的实施加快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步伐,国内民众已不再满足于单纯追求物质层面的改善,精神层面的更高需求促进了“大旅游时代”的到来。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型产业,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领头作用,在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增加群众就业机会以及促进各地区文化交流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值得关注的是,旅游业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增长极,更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突破口。然而,在旅游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环境问题依然严重,不仅涉及旅游业本身,与之相关的产业如交通业、餐饮住宿业等同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因此,在旅游资源丰度和旅游环境生态承载力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旅游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均衡发展变得尤为关键,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同样具有重大意义。鉴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亟需对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而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就是从旅游生态效率入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借助生态足迹模型对我国30个省区的旅游生态足迹值进行有效测度,在将上述结果值作为生态要素投入的前提下构建了一个新的旅游生态效率指标体系。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同一行业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竞争关系,因此使用结合了博弈理论的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来测算中国各省区的旅游生态效率值。然后将上述效率值作为省际生态旅游空间差异分析的基础,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标准差椭圆两个模型进行旅游生态效率的空间关联特征和演化路径分析。最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影响旅游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进一步通过效应分解具体研究各变量对于旅游生态效率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并基于实证研究得到的结论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实证研究发现:(1)整体上看,研究期内中国各省区的旅游生态效率发展趋势良好,但个别省区之间表现出较大的差距。从三大地区的角度来看,最终形成了中部地区最优、东部地区紧跟其后、西部地区发展较差的局面。(2)按照旅游生态效率值的大小将研究区域细分为四类,研究期内位于效率最优区、弱优区和非优区的省区数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幅,而位于效率次优区的省区数量呈现出增加态势。(3)空间关联特征方面,我国省际旅游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且这种正相关性随时间逐渐增强,具体表现为效率值大小相近的省区呈集聚态势。(4)标准差椭圆的特征值方面,研究期内效率重心整体表现出由西向东的移动轨迹;椭圆的分布范围先变大再缩小,最后继续呈现出扩大趋势;椭圆的旋转角变化规律则揭示出其存在的东北-西南分布格局。(5)影响因素方面,环境规制对本省旅游生态效率表现出积极且显著的影响,交通可达性和劳动力素质则表现为显著的负向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素质对周边省区旅游生态效率均表现出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交通可达性和旅游资源禀赋则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有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旅游资源整合效率;合理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发挥环境规制空间联动性;积极宣传绿色生态旅游,注重高质量旅游人才培养;重视地区生态旅游差异,实现旅游行业协调发展。

  论文摘要万能模板四:高铁开通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影响 ——基于多期DID方法的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在经济增长中担当重要角色,交通方式多种多样,航空、水运、铁路、公路客运等均作为运输工具而存在,能够极大地推动经济活动的发展,并且影响产业的迁移与集聚。近年来,我国正着力于构建以安全、舒适、高效为特征的高速铁路(简称高铁)的“八纵八横”干线网络,其建设与运营为沿线区域内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动创造条件,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是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着力开发的高附加值的产业之一,发达的交通能够直接为旅游业带来更多的客源流量,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其受交通基础设施影响更为直接与显著,尤其是高铁的开通与快速发展,为旅游经济增长带来更多可能。很多学者也对高铁开通所带来的经济效果进行研究,对于旅游产业产生的效果进行研究的视角包括基于地理学视角旅游的空间结构演化、城市可达性的变化,也有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来分析高铁的开通对旅游客流量产生的影响效果等等。既有高铁对旅游业影响的文献研究结果显示:高铁提高了沿线城市可达性,据此产生的诸如集聚效应、叠加效应和同城效应等促进了一些城市的旅游业发展。那么高速铁路开通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带动程度如何,能够有效提升旅游经济,还是反而抑制了旅游收入的增加;既有交通的发达程度是否会影响高铁开通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效果;高铁开通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对于不同地理区域间存在怎样的差异;高铁开通对省会直辖市城市与普通城市的影响是否显著不同这些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2005-2018年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的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空间,运用多期DID模型创造一个准自然实验的场景,将高铁开通视为一项“政策”,来估计其处理效应,探究我国城市在通高铁后对旅游收入及旅游人数的影响变化,并进行异质性分析。文章研究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当前所研究的相关领域的文献做出梳理,对高速铁路、旅游经济、城市旅游经济这些关键概念作出界定,并且结合官方数据来分析高铁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为开展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支撑;第二部分是通过多时点DID模型来衡量高铁开通对城市旅游经济(包括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带来的处理效应,简要分析作用路径,并且进行随机抽样安慰剂检验、通过剔除部分样本的方式保证结果的稳健性;第三部分是进行异质性分析,探究考虑公路发达程度时,开通高铁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效果,以及将城市样本划分为不同组别,分为七大区域和省会直辖市、普通城市进行异质性分析。通过对高铁开通给城市旅游经济带来的影响分析,证明了高速铁路确实能在一段时间内为旅游经济带来促进作用,但开通一段时间后对旅游经济作用力就不再显著了,所以要想保持旅游经济的持续性发展,还需要借力高铁开通,寻找持续推进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比如优化旅游服务、优化旅游景点资源等等。为了保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做了安慰剂检验和剔除样本回归,在剔除了极端人口规模的部分城市后、在剔除旅游综合指数前三十的城市后估计结果依然是稳健的。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高速铁路的开通对旅游经济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使总旅游收入提高20.44%,总旅游人数提高17.77%;城市公路发达程度越高,高铁开通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越弱,即公路客运比重的提高会抑制高速铁路对旅游经济的提升作用;高速铁路开通对不同区域的旅游经济影响程度不同,对西北地区的推动作用最为强烈,对东北旅游人数的促进作用不明显;高速铁路开通给普通城市(相较于省会城市和直辖市而言)旅游经济带来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也提出了一些建议:着眼普通城市,强化高铁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普通城市高铁对旅游经济强带动效应的优势;把握高铁建设机遇,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城市接待能力;贯通城市各种交通方式融合,提升旅游目的地可达性和城市景点畅通性;因地制宜打造高铁沿线城市旅游路线,结合区域特色自然资源,推进区域旅游发展。

  论文摘要万能模板五:基于百度指数的黄河流域城市旅游信息流时空演变及动力机制研究

  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进入大数据时代,“网络社会”崛起,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发展中,旅游活动自地理场所延伸至网络空间,旅游业日益信息化,地方空间逐渐向流动空间转变。黄河流域对我国的经济与生态意义重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已上升国家战略。本研究基于百度指数大数据平台,以2011-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间旅游信息流出、流入量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黄河流域城市旅游信息流时空演变特征的同时,探讨流域内旅游信息流形成的动力机制,有望为旅游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本研究共分5章:第1章绪论,重点介绍本研究开展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研究综述与方法等基础内容,并对整个研究计划进行顶层设计,合理构建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理清研究的思路与脉络。第2章基于对信息等基本概念的辨析,明确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重点对“流空间”理论、空间场理论、推-拉理论进行阐述。第3章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数学统计方法,ESDA、空间场等空间分析手段,通过检索2011-2018年黄河流域67个地级市(州、盟)间的百度指数对其旅游信息流进行量化,以分析2011-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旅游信息流的总体、局部空间格局和集聚-扩散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从总体空间格局来看,2011-2018年,黄河流域67个城市间旅游信息流出、流入量之间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区域差异较小且呈下降趋势,分布日益均衡;流域内以一般流动区(流出、流入)为主,强信息流动区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流域内旅游信息的流出量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空间集聚效应高于旅游信息的流入;(2)从局部空间格局,2011-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旅游信息流热点、较热点主要分布在流域东部,一般地区位于流域中部,较冷与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呈现明显的自东向西、自中下游向上游扩散的冷热点格局;流域内旅游信息流的局部空间集聚特征较为稳定,局部空间联系形式主要以“低-低”集聚态势为主;(3)从空间场分析结果来看,2011-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旅游信息流的总场强是在波动中上升的,呈“多中心”空间分布特征,郑州、西安、济南是对空间场集散特征具有重要影响的场源城市。第4章基于推-拉理论,分别从“推”、“拉”、“阻”三个视角构建黄河流域城市旅游信息流出、流入量与集散特征的遴选影响因子体系,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地理探测器,分别从数理统计与空间分层异质性角度对黄河流域城市旅游信息流的动力机制进行探讨,发现:(1)移动电话普及率是流域内旅游信息流空间集聚最主要的推力因子,人口质量、电信业务总量与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是次一级的主要因子;(2)城市综合实力是影响目的地旅游信息扩散的主要因子,表征城市信息化水平的移动电话普及率、电信业务总量、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指标,r值与q值相对较高,是次一级的主要因子;(3)黄河流域旅游信息流还受到城市间旅游信息通道的介质力即阻力的影响,但随着时空的进一步压缩与ICT进程的加快,黄河流域内旅游信息的流动受到时空阻碍不断降低,其中心理距离r值与q值较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大,是影响流域内旅游信息集散的最为主要的阻力因素;(4)黄河流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呈现不均衡,黄河流域城市旅游信息流入在空间上的集聚存在明显的核心推力因子,推力机制对黄河流域旅游信息流作用强度最大,是核心机制,其次是拉力机制,而阻力机制的作用强度最小。第5章结论与展望,梳理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讨论了本研究的创新点、不足及下一步工作。此外,基于本文研究成果,对旅游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旅游经济论文摘要范例

  旅游经济论文摘要模板范文已经提供,大家一定要多参考学习,然后根据自己研究的课题方向,以及查阅的文献资料,写出相应的论文摘要。如果有论文写作指导需求,欢迎随时在线咨询。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