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MPA论文,本文在进行鄱阳湖自创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文献,对鄱阳湖自创区的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鄱阳湖自创区内的七个国家级高新区为样本,建立了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创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要让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础,进一步健全我国的科学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和地区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因素。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2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江西省应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把科技创新作为“稳住、进好、调优”的关键。2009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冲击,国务院提出,应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并批复北京中关村建设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国家自创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家自创区逐渐聚集了大量创新资源,产生了显著的创新效应,对区域经济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已经成为了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着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其定位是成为我国改革创新的重要平台和鼓励创新创业的示范区。2019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江西省创建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鄱阳湖自创区”),表明鄱阳湖自创区的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自创区是国务院批复的第21个国家自创区,对江西省建设国家创新型省份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
MPA论文怎么写
鄱阳湖自创区自成立以来,得到了省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为了加强统筹协调,推进鄱阳湖自创区建设工作,省政府于2019年12月13日成立了江西省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各类座谈会,听取了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发布了《关于支持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江西省委省政府致力于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决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同时江西省也正面临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情况,鄱阳湖自创区必将成为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高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助力江西省建设科技强省。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高新区作为国家自创区的主要载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国外并无“高新区”的叫法,与之相对应的是高科技园区。虽然国外暂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的相关文献,但是在高科技园区方面的研究颇为丰富。下面从国外高科技园区的研究概况、园区功能、创新效应等方面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
(1)国外高科技园区研究概况
高科技园区在国际上的叫法各有不同,比如在美国叫“高校研究园”,在日本叫“科学城”,我国则叫做“高新区”。虽然各国对高科技园区的叫法不一,但是其基本的功能和含义是相似的。20世纪中期,美国硅谷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高科技园区,它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实现了一批科技成果的转化,引进了大量高新技术产业并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认为这是一个奇迹。正是因为高科技园区具有独特的发展模式和蓬勃的生命力,使其迅速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全球范围内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这一领域。从高科技园区的诞生到20世纪80年代,高科技园区不仅在欧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且在亚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世界高科技园区从硅谷诞生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以上的历史,已成为上个世纪末期和本世纪初最有活力的社会和经济细胞,引导着各国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在全世界有着相当规模、产业特点突出、效益明显、社会公认的科技工业园已达千余家。国外学者Lecluyse(2019)认为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发展时期(1950—1980年)。在这一时期,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是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科技企业创业创新,同时鼓励科研机构进行商业化运作。斯坦福研究园在这个时期发展成为了世界知名的硅谷,并成为高科技园的龙头,为世界上其他国家高科技园区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2.1.1国家高新区
国家高新区,是能够将科学技术成果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集聚地区,从目前我国国家高新区的建设情况来看,国家级高新区主要集中在一些知识密集型的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以及沿海地区,其主要特征是依托我国对外开放的环境条件和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充分发挥我国知识密集的优势,吸收国外高新技术产业资源,有针对性地学习其管理经验,最后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先试政策和各项措施为手段,打造国家高新产业技术聚集地,实现区域软硬件环境的优化。
1985年,党中央作出了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决定,鼓励科技人员创办企业,并且支持具备基础条件的地方建设科技园区。1988年国务院批复实施火炬计划,把创办高新区明确为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截止2021年底,国务院先后批复建立了169家国家高新区,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了我国以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依托,也是我国创新资源最为密集、创新强度最大、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因此,以国家高新区为主要载体来建设国家自创区能够充分发挥其创新高地的作用,并使其真正符合创新驱动发展“先行者”的角色定位。
2.1.2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创新路径中而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以我国的国家级高新区为建设主体,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享有先行先试政策的待遇,并且能够在自主创新上进行示范、积累经验的区域。这是根据我国建设国家自创区的目的和国家自创区的功能而界定出的权威概念,也是目前国内公认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定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我国改革创新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了各地区构建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
..............................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波特竞争理论
波特竞争理论是“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波特五力模型。波特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企业产品的吸引力,产品的吸引力能够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竞争战略,因此必须对竞争的规则进行详细分析。波特运用五种竞争力来分析竞争规则: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力、新进入者的威胁力、客户的议价能力、供货商的议价能力以及产品替代品的威胁力。五力模型充分解释了五种竞争力对于产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同时也解释了所有行业的竞争规律。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了企业在市场中立足的关键。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无疑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我国在不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的同时,更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才能使企业真正立足产业前沿,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产业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波特竞争理论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尽管如此,波特竞争理论能从根本上揭示创新的源动力,为我们阐述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2.2.2增长极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1950年首次提出了增长极理论,该理论为不平衡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有众多西方学者认为增长极理论是区域经济学中经济区域理念的基石。增长极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一个国家想要实现完全的平衡发展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的增长往往是从一个或者若干个增长点开始的,由这些经济增长点来带动其他方向的经济增长。所以,应当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形成强大的辐射作用,从而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最后,佩鲁得出结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现彻底的均衡发展在实际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
3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16
3.1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现状............................16
3.1.1集聚众多创新要素..................................16
3.1.2突破产业核心技术.....................................17
4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分析.........................23
4.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3
4.1.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23
4.1.2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24
5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经验借鉴.................................34
5.1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经验.........................34
5.1.1构建高质量的一体化创新服务体系...........................34
5.1.2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布局......................................35
6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策
6.1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关系各方各面的系统性工程,要增强鄱阳湖自创区科技创新能力,不能光靠政府或者企业、高校某一方的努力,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创新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扎实的基础。
一方面,要科学布局,明晰各地目标定位。鄱阳湖自创区作为由七个国家级高新区组成的多区共建型自创区,顶层设计是其建设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对鄱阳湖自创区进行科学合理的总体布局,明确七区定位,将能够使得各地各自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科技创新效率。鄱阳湖自创区整体发展基础较为薄弱,除了南昌市高新区处于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梯队以外,其他六个高新区均处于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的中下游。因此,可以以南昌市高新区为龙头,其他六区为支撑,形成“1+6”的鄱阳湖自创区建设格局。此外,还需明晰各地目标定位,例如南昌市高新区作为江西省高新区龙头,有着显著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优势,可以建设在国内有着一定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赣州市高新区临近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可定位为赣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江西省与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创新合作的先行地等。
另一方面,要建立一体化创新服务平台,提高协调创新能力。鄱阳湖自创区是多区共建型自创区,实现创新要素共享、提高多区协同创新能力是建立健全鄱阳湖自创区协同创新体系的必然要求。首要的是建设由省级政府层面牵头、涵盖各级政府的一体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平台能够加快鄱阳湖自创区创新一体化的进程,实现科技创新要素集聚,从而极大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应该充分发挥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作用,广泛联合企业、政府和科研院所,集中资源积极建设鄱阳湖自创区一体化创新服务平台。服务平台可以分成两个阶段进行建设:第一阶段初步搭建鄱阳湖自创区内七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服务平台,建立一站式的服务中心,为各区协同创新提供专门的创新服务,初步聚集七区创新资源。
MPA论文参考
..............................
7研究总结与展望
7.1研究总结
本文以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能力为研究主题,总结了国内外高科技园区以及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发现自2019年9月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来,我国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关于鄱阳湖自创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因此,本文在进行鄱阳湖自创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文献,对鄱阳湖自创区的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鄱阳湖自创区内的七个国家级高新区为样本,建立了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七个高新区2020年的相关指标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降维,提取出了对科技创新能力影响最大的三个公因子,得出了七个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得分与排名。结果表明南昌市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得分排名第一,明显领先于其他高新区,并且各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参差不齐,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本文根据鄱阳湖自创区的科技创新现状,结合苏南自创区、山东半岛自创区、珠三角自创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经验,提出了四条提升鄱阳湖国家自创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鄱阳湖自创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