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创业导向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46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研究在阐述目前经济环境下创业的社会意义的基础上,明确了非正式创业和“普通”创业的关系,提出了非正式创业导向这一新的创业战略导向和资源动员的概念,并聚焦于探索非正式创业导向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探讨了资源动员及非正式治理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非正式经济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存在于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中[1]。Hallam和Zanella[2]在研究中指出,非正式经济占发展中国家经济活动的70%,为全世界数十亿人提供了生计。《中国统计年鉴》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城镇非正式就业人员数约2.6亿。由此可见,非正式经济在促进就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对我国经济造成持续影响,疫情之下企业预期变化导致雇佣员工时更加谨慎,灵活就业成为稳就业、增收入的重要途经。据人社部统计,中国灵活就业人员截至2021年底已达2亿人。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个人利用社交软件、知识分享、音视频网站等新型平台就业创业,促进灵活就业、副业创新。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零工经济和平台经济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灵活就业的增长[3]。作为灵活就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兼职创业、自我雇佣等非正式创业形式具有较低的创业门槛,并且具有发展成为高潜全职创业者的可能。政策的利好、新技术的发展和经济下行带来的就业压力激起了大批国民的创业热情。然而,创业活动的高死亡率和低成长率特征持续存在。有效提高创业成功率、发挥创业对个人价值实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创业学领域学者在当前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该解决的问题。
作为非正式经济的微观体现,非正式创业被定义为非正式经济中实施的创业活动[4],在促进就业、缓解贫困、培养创业潜力和增加经济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5][6]。由于具有进入门槛低、灵活性强的特点,非正式创业是一种相对风险较低的创业形式,或将作为“正式”创业的前导阶段。非正式创业活动识别和利用的是正式制度之外、非正式制度之内的创业机会,这些商业机会不合法但合理,且不包含具有犯罪性质的活动[1]。相较于“正式”创业,非正式创业能以更低的成本启动[7],但同时也因其弱合法性的缺陷而面临更高的资源获取难度和更匮乏的资源获取途径。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本研究在梳理非正式创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创业过程观的角度界定了非正式创业的内涵。以往研究多基于非正式经济属性来定义非正式创业,以“非正规创业”等概念指代该类创业形式进行研究[18][19],而对其作为一种创业研究情境或创业阶段的探讨相对不足。本研究以经济下行阶段下的非正式创业作为研究对象,拓展了非正式创业研究的边界。
(2)本研究提出了非正式创业导向的概念,并制定了相应的量表,拓展了创业战略的相关研究。现有研究中,有关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间关系的研究结论仍存在分歧,实施创业导向战略的组织既可能通过创新性和先动性获得瞬时竞争优势,也可能会因承担更多风险、面对相对较大的资源压力而陷入经营危机。可见,“经典”的创业导向或许并不适合所有创业情境下的创业活动。本研究提出的非正式创业导向战略为早期创业阶段的战略选择提供了另一个可行选项。
(3)本研究明确了创业学领域的资源动员概念。从拓展资源利用范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角度出发,证实了资源动员在非正式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关系中所发挥作用,为创业早期的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了指导。
(4)本研究解释了资源动员和非正式治理的作用机理。研究参考Timmons模型,在非正式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关系间引入资源动员和非正式治理,研究资源动员的中介作用和非正式治理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完善了资源动员和团队治理的相关理论研究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非正式创业
2.1.1 非正式创业的概念界定
有关非正式创业的研究起步于非正式经济。自20世纪以来,非正式经济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23]。学者们曾用地下经济(underground economy)、影子经济(shadow economy)、未被观察的经济(unobserved economy)和隐藏经济(hidden economy)等来称谓非正式经济[19]。1972年,国际劳工组织首次使用“非正规部门”来描述“那些工作非常努力,但不被当局承认、记录、保护或监管的贫困劳动者的活动”。Castells和Portes [24]界定非正式经济为发生在正式制度边界以外、非正式制度边界以内的经济活动。Web等[1]认为非正式经济涉及的经济活动包括雇佣无档案记录的工人、生产和销售山寨产品、经营未注册企业或逃税企业、街头贩卖等活动,但不包括“有反社会意图”的活动,如贩毒、人口贩运和银行抢劫等非法活动。
作为非正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学者先对非正式创业进行了研究。Pisani和Richardsonb[4]将非正式创业描述为在非正规经济中发生的创业活动。Williams和Nadin[23]基于成立时间和是否注册定义非正式创业为36个月以下的经营者涉及应申报但为税收或福利未申报,在其他方面都合法的商业活动。Dau和Cuervo-Cazurra[25]定义非正式创业为创建未合法注册且基本上不受监管的新企业,但非正式创业在其他方面都是合法的,且不包括具有犯罪性质的商业活动。Siqueira等[26]认为非正式创业可以作为一种实验和控制风险的手段,如果非正式创业获得成功,企业可以转向正式部门经营以获得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不会增加与非正式经营相关的执法风险。Welter等[27]认为非正式创业是企业生命周期的垫脚石,主要用于积累原始资本并测试市场定位。Williams等[28]从制度视角定义非正式创业为发生在正式制度规定之外但在非正式制度的规范、价值和信念范围内的一种努力。Hallam和Zanella[2]指出非正式创业是为了避免与注册、监管、税收以及遵守法规有关的沉没成本而选择在非正式经济中运作的创业形式。Beer[29]等在其著作中指出非正式创业的经营规模小,其雇员通常少于五人,且处于不受监管的竞争市场。为了进一步区分正式和非正式创业的差异,Beer等[29]还对两种创业形式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具体内容见表2.1。


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
2.2 创业导向
2.2.1 创业导向的维度
创业导向一般是指企业为开发新的业务领域而做出的相关决策和采取的行动[56],是企业应对动态变化和复杂不确定性的重要战略,具有创业导向的企业通常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性、勇于承担风险以及相比竞争对手的快速行动等特性[57]。现有研究中对创业导向维度的划分主要集中在三维度和五维度模型。三维度的创业导向分为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先动性[58],五维度的创业导向在三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了自主性和竞争侵略性两个维度[53],但维度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采用较多的还是三维度模型。
作为创业学研究的经典构念,创业导向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一直是创业学研究的热点话题。然而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效果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主流观点认为创业导向对创业绩效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9]。也有观点认为两者间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甚至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10][59]。Hart[60]指出,某些特定情景下,创业导向战略可能会对企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Hughes和Morgan[10]的研究发现,先动性和创新性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竞争侵略性和自主性对企业绩效没有明显影响,风险承担性对创业绩效有负向影响。Tang等[59]观察到在中国特殊的制度和组织环境下,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呈“倒U型”。Wales等[61]指出在创业导向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小企业的资源约束限制了高水平创业导向的效益,导致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负相关;而在创业导向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小企业有限的资源能够满足企业创新研发的条件,从而导致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正相关。
.......................
3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26
3.1 研究问题 .......................... 26
3.1.1 创业过程观下的非正式创业 .............................. 26
3.1.2 非正式创业阶段的战略选择 .............................. 27
4 研究设计 ................................... 34
4.1 问卷设计 .............................. 34
4.2 变量测量 ..................... 34
5 实证分析 ................................. 44
5.1 数据收集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 44
5.1.1 数据收集 ........................ 44
5.1.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4
5 实证分析
5.1 数据收集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数据收集
正式调研通过互联网向河南、辽宁、吉林等地参与非正式创业活动的创业者发放问卷。为了确保调研对象为非正式创业活动的参与者,在调研问卷的开头明确设问:您所在的组织或团队是否已经成立了公司?在问卷数据录入过程中,直接剔除已成立公司的样本数据。所有计入统计数据的问卷的回答均由创业者本人或创业团队的成员进行作答。最终发放问卷310份,剔除存在缺失值和填写存在明显规律性的问卷,最终有效问卷251份,问卷有效率为80.97%。
5.1.2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借助SPSS22.0对251份样本基本特征做了描述,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5.1。样本数据中,成立年限1年以下的35人,1-2年的66人,2-3年的55人,3-4年的49人,4-5年的36人,5年以上的10人,分别占比13.9%、26.3%、21.9%、19.5%、14.3%、4%;所属行业中,计算机类25人,生产制造类61人,中介服务类33人,能源、环保类22人,仓储、租赁类24人、交通运输类28人,批发、零售类10人,住宿餐饮业类48人,分别占比10%、24.3%、13.1%、8.8%、9.6%、11.2%、4%、19.1%;组织规模中,5人及以下的60人,5-10人的73人,10-20人的79人,20-30人的32人,30人以上的7人,分别占比23.9%、29.1%、31.5%、12.7%、2.8%。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阐述目前经济环境下创业的社会意义的基础上,明确了非正式创业和“普通”创业的关系,提出了非正式创业导向这一新的创业战略导向和资源动员的概念,并聚焦于探索非正式创业导向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探讨了资源动员及非正式治理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基于研究假设构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验证研究假设。研究表明:
(1)非正式创业导向积极影响创业绩效。非正式创业导向描述的是基于内外部环境,创业初期的组织为应对市场挑战、提高生存机率而采取的一种战略姿态,包含跟随改进、风险控制、迭代验证和早期共生四个维度。采取非正式创业导向战略的组织更倾向于控制风险,跟随行业中的成功经验和市场机会,在避免过早地直面竞争的同时不断验证自己商业创意的质量和自身的创业能力。这种创业战略能够帮助早期的创业主体减少创业不确定性,降低创业机会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存活率。
(2)资源动员过程中的资源唤醒和资源征集活动在非正式创业导向对组织绩效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源唤醒能积极影响资源征集,资源唤醒和资源征集在非正式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资源唤醒是资源征集活动的基础,采取非正式创业导向的组织会有针对性地挖掘先前未充分利用或被忽视的资源,进而能对资源进行快速集中和调动,及时响应市场变化,最终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
(3)非正式治理正向调节非正式创业导向对创业绩效的积极作用,也能增强非正式创业导向对资源征集的积极作用,但非正式治理在非正式创业导向与资源唤醒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经过进一步探索,研究发现非正式治理并不能对非正式创业导向-资源动员-创业绩效等共三条间接影响路径产生调节作用,可见非正式治理仅能在非正式创业导向对创业绩效及非正式创业导向对资源征集的影响环节中发挥显著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