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并购、知识吸收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基于知识绝对规模的调节作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520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文从全行业角度对企业通过技术并购战略的方式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创新模式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技术并购对并购方企业当年、并购后第一年、并购后第二年的技术创新绩效有均显著的提升作用,且影响效果逐年提高。并购方企业并购前的知识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并购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并购前企业的技术识别能力以及技术整合能力与技术并购的交互项均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绩效。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家的创新能力对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样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的竞争也是企业能否获得与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技术、新行业不断涌现,多重技术的不断融合,使得技术迭代速度加快,新技术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缩短,企业等创新主体面临着巨大的技术研发压力。
目前,全球形势严峻,国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我国企业因没有核心的技术研发能力,而遭到国外势力的封锁,从而丧失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性。2020到 2035 年,是我国强国建设的重要时期,因此,有必要尽快摆脱对传统技术创新路径的依赖性,必须加快核心能力和核心技术的积累与获取。对于企业而言,提升自身技术实力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企业内部研发的研发活动,不断积累从而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二是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从外部获取创新所需的技术知识资源。目前,企业自主研发引领高技术创新发展的动力还远远不足,通过外部技术引进对企业创新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赵学礼和王贺如,2019)[1]。因此,在原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从外部环境引进技术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绩效的重要战略选择,同时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技术引进的途径主要有技术购买、战略联盟和技术并购三种。虽然技术购买和战略联盟都能帮助企业获取外部技术资源,但通过技术并购不仅能获取技术资源,还能加强对技术资源的控制力,可以实现核心技术的独有性,掌握核心竞争优势。


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 研究综述
1.2.1 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在不稳定的创新环境下,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因素越来越多,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理,将这些影响因素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外部因素,如市场竞争强度、外部环境等;另一类是内部因素,如研发投入、知识吸收能力、企业规模、创新决策等。
1.外部因素
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外部原因主要有外部环境、市场竞争强度两个方面。外部环境,比如制度环境、国家补贴都是企业进行重大技术研发活动的推动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对于进行并购的企业来说,政府的补贴是企业进行技术并购战略决策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政府补贴可以帮助企业增加外部研发投入,使企业拥有更强的适应外部不确定创新环境的抗风险能力;而良好的制度环境,则会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所需资源和法律保障,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生推动作用,比如,李娟和罗鄂湘(2019)实证发现,良好的制度环境会正向调节技术并购对企业并购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市场竞争的强烈程度对企业的创新战略也会产生影响,当市场竞争强度较高时,企业为了避免风险,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成本风险更低的技术购买和技术并购等技术获取途径而放弃自主研发 [3]。尤其是我国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这一现象更为普遍。
2.内部因素
国内外有很多关于技术创新绩效内部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焦点主要聚焦在创新投入强度、企业创新战略、企业的管理能力、企业规模等几个方面。作为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因素,创新投入对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创新投入包括技术人员投入、研发资金投入等都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积极影响。和外国企业相比,我国大部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核心技术难以掌握。企业创新战略也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企业需要依据自己公司的技术能力和市场环境选择适当的技术创新活动,只关注技术因素,无视市场环境变化,有可能阻碍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另外,企业的经营能力也会对企业技术创新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上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越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机构越完善,对创新资源的配置也越合理。在某种程度上,企业的规模决定了企业的资源丰富性。大企业在管理创新风险和降低交易成本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也很明显。
.......................

第 2 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技术并购的概念
对于技术并购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并没有统一的界定。经济学家 Williamson在其著作《市场与等级》中,首次从并购的动机角度对技术并购的概念进行阐述。他认为,技术并购是指底蕴雄厚的大企业向科技型小企业的发起的并购行为。Ahuja 和 Katila(2002)则从技术并购与其他并购的差异的角度,将大型企业为提升创新能力,以并购的方式来获得目标企业的创新能力的行为认定为技术并购,这种提升企业创新水平的方式与通过自主研发的方法有着明显的区别[5]。
国内学者对技术并购的研究相对较晚,刘开勇教授(2004)率先对技术并购的概念进行定义,他认为大企业以获取技术资源为动机,以提升企业自身技术能力或突破行业技术壁垒为目的,向中小技术型企业发起的并购行为[31]。后有学者温成玉和刘志新(2011)也从企业的规模角度对技术并购进行定义,认为技术并购是指拥有强劲实力的大企业在自身技术需求的引导下,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为目标,对具有独特技术能力的中小型企业发起的并购行为[32]。
格佛海等(2013)认为技术并购是为了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提高技术能力和生产力而发起的技术知识和资源的战略性并购行为,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标的方企业稀缺和有价值的资源,从而提升市场力量,获取持续竞争优势[33]。
也有学者从行业的角度对技术并购进行定义,韩宝山(2017)将发生在高技术领域的并购行为都归属为技术并购活动,他认为高技术行业企业拥有着独特的技术资源,从而成为其他高技术企业并购的目标[34]。
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技术并购是指企业以获取外部技术知识资源为动机,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的,向拥有独有技术资源的企业发起的战略性并购行为。
...........................

2.2 知识吸收能力的相关概念
企业引进外部技术资源只能获得暂时性的优势,从长远来看,企业只有将外部资源内化为自身的技术知识,才能掌握市场主动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有效利用和整合内外部技术资源、获取并不断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所在,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前人相关研究结果,本节将根据知识吸收能力的相关理论,讨论并确定其研究维度。
2.2.1 知识吸收能力的概念
Cohen、Levinthal(1990)最早对吸收能力的概念进行阐述,将吸收能力定义为企业对外部环境中的新信息和知识进行识别、吸收并运用于企业商业化用途的能力,通过知识吸收,企业不仅可以利用外部资源,还可以依据企业当前情况,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技术创新机会[35]。因此,研究知识吸收能力在技术并购、技术创新绩效关系中的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者们对于知识吸收能力的衡量从单维度到多维度,衡量标准不一。Cohen &Levinthal(1991)最早从知识评估能力、知识消化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三个维度对知识吸收能力进行衡量[43]。邓颖翔和朱桂龙(2009)将知识吸收能力划分为识别能力、吸收能力和应用能力[44]。缪根红等(2014)将知识吸收能力分为获取、吸收、转化、应用四个维度,前两个维度是保证员工知识积累和工作完成的基础,而后两个维度则是更高层次的功能,它能使员工扩展新的知识领域,提高工作效率和速度,最终提高员工的创新绩效[45]。目前,学者普遍认同的观点还是 Zahra 和 George(2002)的划分维度。
...............................

第 3 章 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 .................................. 16
3.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16
3.1.1 技术并购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 16
3.1.2 并购前知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 16
第 4 章 研究设计 ...................................... 21
4.1 变量的测量 ................................................. 21
4.1.1 技术创新绩效的测量 ....................................... 21
4.1.2 技术并购的测量 ........................................ 21
第 5 章 实证检验 ............................................. 26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6
5.2 相关性分析和多重共线性检验 ..................................... 26
5.3 回归分析 ............................................... 29

第 5 章 实证检验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本研究的所有连续型变量进行描述性统,结果如下表 5.1 所示:因变量技术创新绩效(PAT)的最大值为 9.406,最小值为 0,说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但是企业差异间悬殊。并购事件样本共有 1185 件,其中国有企业并购事件为 236 个,技术并购事件为 129 个,技术并购事件比为 54.7%;民营企业并购事件为 949 个,技术并购事件有 552 个,技术并购占比为 58,2%;
知识绝对规模(ASN)的最大值为 9.489,最小值为 0,标准差为 1.298,说明并购目标的专利存量具有极大显著差异;整合管理效率(ME)的最大值为12.566,最小值为 0.799,均值为 4.706,说明企业间在并购后为实现企业双方快速实现融合,都会增加相应管理费用的投入,但投入比例有较大差别;并购企业的并购次数(EX)最大值为 41,最小值为 0,说明企业间的并购经验有较大差异;企业的并购交易规模(TC)的均值为 22.998,最小值为 0,标准差为 20216,企业间的并购的交易规模高低不一;企业收益率(ROA)均值为 0.616,标准差为 0.082,说明企业间的资产收益率有较大差异。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

第 6 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中国沪深 A 股上市企业 2013-2017 年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引入并购方企业并购前后的知识吸收能力与目标企业的技术知识绝对规模,构建技术并购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计量模型。基于回归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本文从全行业角度对企业通过技术并购战略的方式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创新模式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技术并购对并购方企业当年、并购后第一年、并购后第二年的技术创新绩效有均显著的提升作用,且影响效果逐年提高。并购方企业并购前的知识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并购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并购前企业的技术识别能力以及技术整合能力与技术并购的交互项均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绩效。企业在并购前的知识吸收能力越强,可以调节并购双方因制度差距、技术差异等带来的低技术知识转化效果,从而有效地利用技术并购获取的技术资源,有助于企业技术知识的积累内化,最终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
(2)技术并购对企业并购后的知识吸收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本文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并购后企业的技术识别能力、整合能力以及内化能力均显著增强。与此同时,并购后的知识吸收能力部分中介技术并购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并购方企业通过技术并购的方式整体引入目标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对技术的应用能力,加速并购方企业的技术积累,提升企业整体的技术创新实力。目标企业的技术知识绝对规模正向调节并购后知识吸收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同时也调节知识吸收能力对技术并购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中介效应。目标企业的技术资源能力越丰厚,越能稳固并购企业的知识规模,企业可以吸收利用的资源越多,越有助于企业整体的技术知识的积累,并最终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技术并购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也可以通过并购后的知识吸收能力间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我国是经济发展大国,但不是具有核心全球市场竞争力的经济强国。因此,我国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发展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实力。通过以获取技术型的并购方式,有效缩短企业自主研发周期,势必可以加速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培育,从而增强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