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技术不断兴起、更新迭代加快,竞争对手多元化,客户需求多种多样。这使得企业独立进行价值创造举步维艰。传统企业的价值创造缓慢的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原有环境,它们所依靠的原有资源的经营优势已经逐渐消失。企业开展价值活动需要复杂的知识、人才和技术等资源,这些资源都存在于外部关系网络中。这使得企业必须与外部新兴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彼此之间的多元互动加强自身的竞争力,进一步与行业内或者行业外的企业建立联系,紧密频繁的进行交流沟通以便于更加了解彼此,从而开展多元互动共同创造价值。由此而来,企业竞争的格局由单个企业的竞争变为网络组织的竞争,竞争转变为共生,企业间的联合产出成为大家的共同目标。价值共创成为企业提升竞争能力和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从价值共创的实践来看,企业间的关系网络是开展价值共创活动的先决条件。所以,彼此关系的好坏以及如何利用这种关系更好的实现价值共创是企业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
价值共创是由多个合作伙伴提出价值主张,彼此通过交流互动、资源共享,共同发现市场的潜在价值机会,从而向市场推出产品和服务。目前,学术界关于价值共创的研究日趋丰富,但大部分研究面向企业和顾客,在组织层面的研究也仅是将其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对企业网络化合作绩效的影响。关于如何提升企业间价值共创的研究寥寥无几,且现有关于组织层面的研究也都以案例研究为主,实证分析鲜见。关于企业关系嵌入的研究相对丰富,大都是研究其对企业经济行为和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嵌入性悖论”就是一个代表的观点,学者们的研究结论截然相反。Granovetter(1973)等一些学者认为,弱连接比强连接对企业的影响更积极,因为弱连接更有利于企业在关系网络中获取更多强大的资源支持,捕获更多信息,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作用更大。
......................
1.2 研究意义
本研究聚焦于企业集群网络,重点关注关系嵌入对价值共创的作用机理,深入探究和挖掘作用过程中的变量,以期揭示价值共创规律,进而提出建设性的策略建议。这对于企业合作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而言,理论与现实意义并存。
(1)理论意义
推进了价值共创的前因研究。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价值共创均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多数成果集中于企业和顾客的研究,在组织层面的研究也仅是将其作为中介变量,以提升企业网络化的合作绩效。本研究将其作为结果变量,立足于合作主体间嵌入程度分析了价值共创的形成机理,弥补了现有研究不足;
聚焦企业集群网络,提出企业自身网络能力在实现价值共创的“桥梁作用”,深层次探讨影响企业间价值共创的逻辑路径,分析网络建立能力和运用能力在其中的部分中介作用,从而打开两者之间的“黑箱”;把动态环境引入网络能力与价值共创的关系中,为当前网络能力作用的边界提供了新的解释和视角,同时丰富了动态环境理论。
(2)现实意义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表现在,通过探究关系嵌入、网络能力、动态环境与价值共创的作用机理;揭示新时代多元互动的价值共创规律,有利于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切实指导形成有利于双方发展的合作网络,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价值共创。这对企业价值创造与企业网络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图 1.1 技术路线图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企业集群理论
企业集群是指企业和相关政府组织在区域上的集聚,这种集聚可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些集群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它们以某种产业为支撑,这种产业一般都有关联性,从而形成区域集聚性的产业组织。同样,也称为产业集群。
1990 年 Porter 提出了企业集群概念,这一概念一直被人们普遍认同。他认为,在特定区域内的公司和机构组成的集合并且产业之间相互关联,这种集合就是企业集群。也包括相互关联的行业、在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些小企业。比如:销售渠道的客户、辅助产品的制造商、提供专业化培训和各项信息技术支持的政府部门。从产业竞争的角度来看,企业集群的这种定义和区域经济的特征相类似,代表着产业组织的动态形式,具有高效、有效、灵活的优势,因而成为区域竞争优势的基础。除此之外,他还进一步研究了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认为集群和地域优势、竞争优势有关,可以保障区域的生存和发展。
在“外部经济”理论中,Marshall(1997)把企业集群等同于产业区,是在特定区域由于原材料、技术、人员等一系列的外部因素产业进行了集聚。然而,工业区位论鼻祖 Weber(1997)认为产业集聚经历了两个阶段,一开始是因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形成的,一开始只是初级集聚阶段。这一阶段的集聚优势是整个集聚产生的基本条件,后续加上各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形成了高级集聚阶段。这也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企业集群。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关系嵌入研究
在整个社会网络中,任何生命体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企业与外部合作组织之间的联系,构成组织特征,各外部合作伙伴相依相存,互赖互补。关系嵌入是嵌入的最重要方面之一。 大多数学者认为,关系嵌入相比结构嵌入,对企业的经济行为活动的影响更直接。它主要体现在企业与其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强度,联系频率,个人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相互信任程度,以及网络中存在的规范和义务等。1973 年,Granovetter 率先提出“关系嵌入”的概念,观点表明,关系嵌入性是指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互联性,企业与网络环境中外部伙伴发生二元交易,关系嵌入被提炼表明其中关系问题。他根据两方的亲密关系,相互耦合的程度和联系沟通的次数将关系分为两类:强关系和弱关系。Bonner(2005)等认为关系嵌入关注的是由二元直接联系维系的企业之间的关系,关系中会产生更多的信任。Uzzi(1997)提出,关系嵌入以交易目的,交易行为等方面,表达网络关系中的各组成部分合作中的质量问题。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嵌入性如果愈强,那么企业之间互相衍生的信任性愈高,合作共生性更强,信息更共享,更愿意共同面对一切困难。更愿意进行信息共享,遇到问题更愿意一起解决。认为关系嵌入性关注的是用二元直接联结维系的企业间关系,描述的是网络中企业联盟关系信任、互惠和承诺的程度。
后来,国内学者徐冠南(2008)认为关系嵌入是一种相互关联的双向交易关系,其中的关系要素特别重要。 王家宝(2011)认为关系嵌入可以看出公司与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和第三方组织之间关系的质量。可以看出,关系嵌入对组织之间的资源流动和分配,成员之间的协作以及知识共享具有重大影响。向永胜、魏江(2013)研发发现规模大小不同的企业,其在网络中的关系嵌入强度对企业的创新活动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一些学者还将关系嵌入扩展到了营销领域。 王学军和孙冰(2017)研究了关系嵌入对效率商业模型,营销发展能力和营销探索能力的正负调节作用。 高度的关系嵌入可以实现伙伴之间的充分交流和沟通,实现更深层次的互动和联系,从而促进彼此之间不断创造力的积累。在参考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并结合自身的研究将关系嵌入定义为:企业与外部网络成员之间的的一种二元交易关系,其中的资源、信息、技术等可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价值共创。
............................
第 3 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17
3.1 关系嵌入对价值共创的影响................................... 17
3.2 关系嵌入对网络能力的影响......................................... 18
第 4 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23
4.1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23
4.1.1 问卷设计................................. 23
4.1.2 变量测量....................... 24
第 5 章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31
5.1 相关性分析................................................... 31
5.2 主效应分析.......................................... 31
第 5 章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 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法对关系嵌入、网络能力、价值共创以及动态环境各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表中(见表 5.1)可以看出,关系嵌入、网络能力、价值共创和动态环境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均显著,可以进行分析,且各变量的 VIF 值都特别小,表明本文所构建的回归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和自相关问题,可以进一步验证各变量的内在机制。
表 5.1 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表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企业集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企业间关系嵌入、网络能力、动态环境与企业间价值共创的理论模型。通过对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服务业、能源产业等企业类别为研究对象,获得研究所需的数据;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检验,并通过改变变量测量维度和中介检验方法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基本上支持了前文的研究假设。依据对实证结果的解读,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1)立足于合作主体间的嵌入程度,认为关系嵌入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情感信任,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最大化的价值共创。这一结论也进一步支持了在中国关系社会背景下,强关系和高质量关系对于企业开展价值共创活动的重要作用。
(2)网络能力是一种有效的传递机制,即网络能力在关系嵌入与价值共创之间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网络能力部分中介关系嵌入与价值共创之间的关系,实现价值共创不仅依赖于关系嵌入,而且强化网络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
(3)发现动态环境在网络能力与价值共创之间的负向调节作用,即在高动态环境中,企业网络能力对价值共创的正向影响会降低。这与原有假设刚好相反。可能的原因在于:在动态环境下,原有的企业合作关系网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信息和资源流通渠道也会发生破坏,彼此之间信息资源传递效率降低,从而削弱了企业间的价值共创;另外,在此情况下,企业往往会打破现有合作网络,选择新的合作伙伴,重与新伙伴建立新的合作网络,因为时滞效应的存在,价值共创的效果显现后延效应。此外,外部环境动态性越高,双方合作风险越大,这将会大大挫伤合作双方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