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构型视角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协同整合策略和情境匹配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960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文将构型视角应用于本研究中,全面地分析多个情境因素形成的整体情境与协同整合策略共同对并购绩效的影响。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行回顾,本文首先梳理正式制度距离、文化距离、资源相似性、资源互补性、跨国并购经验和协同整合策略的概念、维度以及前因与结果,之后构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探讨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并购情境和协同整合策略的组合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跨国并购已是中国企业推进跨国经营,扩大海外投资的有效方式。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中国资本在国际间的重组与配置变得更加风起云涌。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此次浪潮中开展大型的跨国并购,如 2017 年 3 月 31 日,联络互动以 2.6 亿美金收购北美第二大电商平台“新蛋网”,由此掌握覆盖全球的网络销售渠道,进一步推进了国际化的布局。2017年 12 月 21 日,浙江万丰集团收购世界飞机制造的领导者奥地利钻石飞机公司,由此中国的飞机研发和制造上升到国际领先的水平,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普华永道《2017 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 2018 年展望》显示,2013 年到2017 年,我国跨国的并购的数量从 198 起上升到了 806 起,交易金额从 472 亿美元上升到了 1214 亿美元。同时,普华永道预期未来 5 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将会依旧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虽然,我国许多企业完成了并购交易,但由于后期协同整合的不力,都未能实现预期的并购绩效。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通过对全球范围内 116 家公司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并购后期整合不力是造成大部分企业并购绩效较低的主要原因。2011 年 3 月期《哈佛商业评论》统计表明,协同整合失败率在已完成的并购交易案例中高达 70%-90%(Christensen, Alton, & Rising, 2011)。2017年 8 月 28 日中国德勤咨询管理公司发布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及并购后整合现状的调查》,该报告指出并购后整合计划的设计不周是未能实现预期战略或财务目标的主要原因。同时,并购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是海外并购的主要痛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根据并购协议获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只是跨国并购的第一步,跨国并购的关键在于并购后的整合。并购后的整合有助于并购企业获取其不具备的竞争优势和关键资源,促进协同效应的产生。有效的整合可以弥补最初并购战略的失误,降低跨国并购失败的可能。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整合,重塑企业的价值链,促使企业的发展。由于并购后期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依据协同整合策略开展,从而对于不同的跨国并购活动选择适合的协同整合策略显得尤其重要(夏光华,2016)。
.........................

第二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提出
从我国跨国并购案例的实际情况看,跨国并购未能实现预期的并购绩效多是并购企业未能根据并购情境,准确制定并购整合策略,以将双方的资源有效融合和配置。结合研究背景,本研究以构型理论为基础,深入探究影响并购绩效的前因构型,也即研究跨国并购情境以及协同整合策略共同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本文具体回答如下四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考察协同整合策略的选择问题,即探究协同整合策略与跨国并购情境匹配的原因。
第二,为什么基于构型理论,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并购绩效的前因条件?采用这种方法的优势是什么?
第三,哪些跨国并购情境因素与协同整合策略组成的前因构型能引致高并购绩效?即导致高跨国并购绩效的前因构型是什么?
第四,由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得出的导致高并购绩效的前因构型在现实中是否存在相应案例?能否用现实案例对导致高跨国并购绩效的前因构型进行验证?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试图通过解决上述四个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出贡献。具体可为分为以下三点:
(一)本研究提出跨国并购研究可从构型视角出发,探究影响并购绩效的前因条件。跨国并购情境因素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多数学者都探究一个或两个并购情境因素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但研究结论存在矛盾,且并购情境也存在碎片化的问题。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探讨这些因素共同对并购绩效影响的研究还较为匮乏。基于此,本研究基于构型视角,探究多个情境因素对并购绩效影响。
(二)本研究考察协同整合策略与跨国并购情境的匹配,并将定性比较分析运用到跨国并购的研究中。之前的研究忽视了协同整合策略和并购情境的匹配性问题,只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考察了协同整合策略和单一的并购情境因素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力图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协同整合策略与跨国并购情境共同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三)从实践的意义来说,本研究可为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整合活动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指导与建议,期冀提高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构型理论文献综述
一、构型理论的核心问题
构型理论最早由加拿大学者 Miller 提出。其中,Miller 对构型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其认为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原有的企业构型无法与环境相互匹配,企业就会做出适当的调整,改变企业内的文化、战略和结构等要素,以产生一种与环境相匹配的新构型。

Meyer, Tsui 和 Hinings (1993)提出构型是指由一些特性不同但同时存在的要素所组成的多维集合,组织是该集合的一种表现形式。他们认为可以基于组织中要素的不同特性,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演绎式分类,以表达组织构型。同时,研究者可以通过追踪组织的发展过程,以归纳的形式对组织进行分类。同时,他们还指出组织构型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当受到外界环境的冲击,到达一定质点时,原有的构型会转变成另外一种构型。

构型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分析在不同的情境下,对组织最为有利的战略构型,同时明确战略构型的不同维度,以表示战略构型的多样性(Volberda & Elfring, 2001)。构型理论认为组织战略的转换是一个片段间持续的过程,在每一个片段中都存在与环境因素相匹配或不匹配的战略构型。构型理论试图将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文化和所处的环境进行整合,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构型就不断地加以变化。构型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同时构型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构型理论认为随着环境的变动,企业也会随之调整战略构型来进行回应,这点与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相类似,但是构型理论还提出组织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集合体,应从多维角度来理解匹配性的问题。

构型理论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战略构型由哪些相关维度组成。(二)在特定的情境下,哪种战略构型是行之有效的。(三)企业的构型如何随时间进行转换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构型是如何变化的?影响构型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构型理论的研究焦点是构型的性质,以及构型如何与特定环境相匹配。“构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构型由相互依赖和紧密相关的不同要素组成,每个要素的价值由构型这个整体体现出来(Miles & Snow, 1986)。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构型是由相互分离又密切相关的要素组成的整合体,每一种构型都存在自身适合的情境。
..........................

第二节 并购情境因素文献综述
一、正式制度距离的相关研究
(一)正式制度距离的概念
Scott(1995;2001)将制度分为了三个维度:1.管制维度(regulative)是强制性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法律和制裁手段;2.规范维度(normative)指社会当中合法的社会习俗和意识形态;3.认知维度(cognitive)指组织内部被人们接受的共同信仰。
Kostova 在 1996 年首次提出了“制度距离”这个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两个不同的地区在制度环境上存在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制度框架,用以解释国家间制度环境的差异对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国家制度框架是一个涵盖了经济、政治、宗教和信仰的整体性情境。随后,Kostova 和 Zaheer (1999)提出了制度距离会对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合法性产生影响,其认为制度距离越大,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实现合法化的难度就越大。

Estrin (2009) 将制度距离分为了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距离。正式制度距离是指在成文性和强制性规则方面存在的差异,主要是指国家间法律、法规方面的差异。非正式制度距离是指国家之间文化、信仰、社会规范和认知方面的差异。 Salomon和 Wu(2012)将正式制度距离定义为企业的母国和东道国之间在法律和法规方面存在的差异。
国内学者周经和张利敏(2014)认为正式制度距离就是管制距离,是母国和东道国之间在规则、法律和制裁等束缚人们的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差异。曾伏娥等(2016)将正式制度距离定义为不同的地区在监管、仲裁、执法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差异程度。虽然许多学者对正式制度距离的定义并不一致,但多数学者对正式制度距离的定义本质意义上都是相同的。本文综合以上各种定义,将正式制度距离定义为两个地区或国家之间在经济规则、法律规则等强制性的准则方面的差异。
...........................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23
第一节 理论研究模型 .................... 23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23
第四章 基于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协同整合策略与并购情境匹配研究 ........ 27
第一节 实证分析方法的选择 ...................... 27
第二节 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 27
第五章 协同整合策略与并购情境匹配的多案例研究 ...................... 51
第一节 方法选择和案例选取 ....................................... 51
第二节 中材国际并购印度 LNVT 科技私人有限公司 .................. 52
第三节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收购荷兰 Nidera 公司 ...................... 55

第五章 协同整合策略与并购情境匹配的多案例研究

第一节 方法选择和案例选取
一、方法选择
本文探究的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协同整合策略和并购情境共同对并购绩效的影响,选择多案例研究方法,理由如下:
(一)本研究在前文中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已经得到四个能引致高并购绩效的前因构型,采用多案例研究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示跨国并购协同整合策略与并购情境的匹配对并购绩效影响的过程。
(二)通过多案例对比分析,深入剖析导致高并购绩效的构型与现实跨国并购案例间的对应和互动,可以对前文提到的四种引致高并购绩效的前因构型进行验证。
(三)本文通过多案例研究推导出的结论,能更有说服力的论证本文的观点,即并购后期的协同整合策略须与跨国并购情境相匹配,才更有可能引致高并购绩效。

二、案例选取标准
根据颜士梅(2012)的观点,多案例的选取应该采用复制法而不是抽样法,故本研究在多案例的选取时,遵循了复制法制。因此,在选取案例时,考虑了如下因素:

(一)是否为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因为本研究考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协同整合策略和情境的匹配问题,故选取的都为中国企业并购国外企业的案例。
(二)是否代表前文所提出的四种构型中的一种。本研究继续开展多案例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对前文得出的四个构型进行一个更为深入的分析,验证通过定性比较分析得出的四个构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可行性。故后文选取的四个案例分别对应前文所提出的四个构型,即在不同的并购情境下,并购企业采取相应的协同整合策略,使并购的协同效应发挥到最大。
(三)是否取得较高的并购绩效。由于前文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得出的是能够引致高并购绩效的构型,为了深入剖析导致高并购绩效的构型与现实跨国并购案例间的对应和互动,本研究选取的四个案例都是取得高并购绩效的案例。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活动逐年递增为现实背景,基于构型理论,从协同整合策略和跨国并购情境的匹配角度研究导致高并购绩效的前因构型。本文着重分析由正式制度距离、文化距离、资源相似性、资源互补性、跨国并购经验组成的跨国并购情境和协同整合策略如何组合才能引致高并购绩效。

成的构型 1;“内优外劣”型跨国并购情境与共生策略组成的构型 2;“外忧内患”型跨国并购情境与保存策略组成的构型 3;“外优内劣”跨国并购情境与持有策略组成的构型 4。通过这四个构型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可以表明,有多条路径可以引致高并购绩效的产生,即协同整合策略和并购情境的匹配能够产生更高的并购绩效。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