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在物质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的基础上,对精神上的满足的追求,使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国家的供给能力矛盾日益凸现。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文化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脊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要求我们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步伐,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原有的文化供给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形势下文化需求的增长,致使之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适合当代物质及文化建设趋势。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对于文化的需求是摆在首位的。为了解决公共文化需求的矛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早在2007年,国家发布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对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详细阐述的的文件。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先后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任务到目标做了规划等等。也标志着国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初步形成。
2011年,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变革的基本途径以及分工得到明确。是对于近年来全国推进公共文化建设最具指导意义的理论基础,也代表着新时期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的急切需要。
株洲做为国家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但由于之前强调工业的建设,使得文化的发展受到影响,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重中之重。株洲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体划为工作重点,坚持为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先后建设了包括神龙大剧院在内的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基础设施,成功举办了许多国家级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有株洲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基础,成为国家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单位并成功验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人一直在株洲市文化系统工作,并在文化和旅游部挂职锻炼一年。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较清晰的了解并参加了株洲市建设与验收工作。通过对株洲创建过程的举措跟踪,提出完善本地区今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1.2.2 研究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当前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话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对近年来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的研究,一是总结了当前株洲市关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各方面成果。二是为今后如果加强和完善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建设经验和理论支持。
(2)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不仅对于株洲市在创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提供过相应的指导作用,也通过成功创建使得本地社会群众可直接享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益处,了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全面实现了公民基本文化权利。
...........................
第二章 理论基础概述
2.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概述
2.1.1 文化、公共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
(1)文化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其内涵,但定义并不唯一。目前,学界文化主要是指广义的文化。本文的文化内容包括群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习俗等等。强调物质性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需要有相应的载体,不管是物态还是制度。
(2)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是相对经营文化而言的,强调以社会全体公众为服务对象的公共行政职能,是民众在日常的生活中所形成的社会性的产物。相较于文化,公共文化更强调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3)公共文化服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开始转变未服务型政府,继而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这个概念。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主体,它主要强调政府的社会责任、义务和历史使命的冋题。
2.1.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2011年,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的周和平在与媒体的一次谈话中阐述了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在他看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指的是以各级政府为主体建立的,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的一整套组织和制 度体系的总称。其内涵主要包括由谁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文 化服务、怎样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对服务过程实施保障和监管等几个方面。 应该说,这样的阐释分解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更加明晰了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的要素,为我们全面把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提供了便利。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主要包括:(1)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回答了由谁来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这一问题。本文中所阐释的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甚至是公民个人。(2)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回答了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服务的 问题。本文中所提到的设施体系包括各种历史遗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 少年宫、旅游风景区等公共文化场所。(3)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回答的是如 何对服务过程实施保障的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是空对空,其运行更 是需要保障的。一个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该是具有健全的保障体系的,包括资金来源、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等等。(4)公共文化信息体系,回答的是怎样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服务提供模式,还包括信息化的服务模式,而且这是未来公共文化服务的主流模式。传统与现代的信息服务模式可以让公众直接了解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政府可以及时准确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信息,如此,便可以提升政府的回应力,提高民众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5)绩效评估体系,回答的是如何对服务过程实施监管的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面向大众的基本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务,一切都要以民众的满意度 为最终的标准。要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2. 2 相关理论基础
2. 2. 1新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一词最早诞生于管理理论的发展,又一度被西方国家不断改革和运用,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曾经引起很大的舆论攻击,但伴随着市场化 等改革的不断推新,这一词才真正被认同。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产生与英美等西方国家,七八十年代以来逐渐被西方国家认可的一种新兴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它也是近年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指导理论。
新公共理论将公民的权利看做是一种至上的责任,以公民为最核心的任务,即被服务者, 引导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转变思想,实事求是,将管理转为服务,俯下腰、弯下身子,真正的倾听到民意,真正的为人民着想,以大众的利益为主要利益。政府牵头、其他部门、组织配合,最终达到一个利益的共同化。
新公共理论阐明的工作法是基础平台建设,关键是健全工作机制,核心是以群众为根本,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是务实高效,保障是简政放权,目标是夯实党的群众基础,这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体系,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顶层设计。运用新公共理论的工作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解决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群众在衣食住行、 就医上学、发展生产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同时政府管理部门要分类建立各种台帐,对于变动的突发情况,第一时间釆取应对措施,新公共管理理论中,有一点很重要,即实行动态管理。在这种管理下,各个环节都有流动性,只有加大力度,保证了工作的实效。而公共管理理论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责任追究制度,在管理中,一旦发生任何差错,将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2.2.2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一种全新的理论,它主要是要重新安排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在这种理论提出前,政府的角色是统治者、管理者,而新公共服务理论则是把这种管理与被管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打破,以实现一种新的模式和新的关系,它与新公共服务理论有着些许微小的矛盾,这样描述这两个理论的主要原因是其本质上的不同,前者讲求的是管理,上下级关系,而后者讲求的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这种新的定位角色关系,在某种角度上与传统观念相违背,特别是西方的一些资本家的想法,通过这种观念更能体现出其理论的缺点,因此,此理论的提出者意在改变当时社会管理模式的不恰当之处,重新提出一种更适应当时社会的新 的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好的事迹的推广,这项内容是在后期才逐渐被纳入进来,主要是希望通过好的事迹好的典型,对其他身边的人工作能有个触动,同时也有好的良性的循环。
..................................
3.1 总体规划及创新情况 .............................. 11
3.2 公共文化硬件设施及社会化建设情况 ...................... 15
3.2.1 市、县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供给与效能情况 .......................... 17
3.2.2 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水平提升情况 ...................... 17
第四章.株洲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分析 ................... 29
4.1 设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标体系 ............................... 29
4.2 设计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 ................................. 30
4.2.1 问卷调查 ......................... 30
4.2.2 深度访谈 ............................... 33
第五章 完善株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策建议 ............................ 35
5.1 坚持正确导向,把握文化创建大方向 ............................ 35
5.2 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服务效能 ................................... 35
5.3 坚持效能优先,促进文化服务大提质 ............................... 36
第五章 完善株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策建议
5.1 坚持正确导向,把握文化创建大方向
继续强化“三个继续落实”,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一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导向不能变、阵地不能丢”的指示精神,在示范区建成基础上,仍抓紧抓牢意识形态管理工作。市、县、乡、村层层已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状,定期报告责任制落实情况不能懈怠,推动主体责任落实落细。继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活动,在全市各图书馆、农家书屋设立“新思想理论书籍”专柜,利用广播“村村响”等阵地广泛宣传新思想,重点打造“送文艺进千村,新思想入万户”品牌活动,通过送戏下乡网络,把新思想送进千家万户。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建设工作不断强起来。二是继续落实文化建设法律法规。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作为“七五”普法重要内容,继续邀请多位知名专家来株讲学培训,积极推动地方立法,研究制定《株洲市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三是继续落实重点领域改革任务。根据已制定《株洲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株洲市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标准》等多项标准,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株洲市文化馆被确定为国家级改革试点单位,改革成效明显,继续推进。全面实施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组建图书馆联盟,逐步形成了全市图书借阅“身份证通”的服务体系。
............................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