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创业已成为当前社会一个重要的标志,创业活动日益活跃,创业经济十分繁荣,小型和微型企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1 年我国正式对微型企业进行界定后,小微企业的发展受到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有关数据显示,小微企业在我国企业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 90%以上,几乎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很多行业领域,其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很大比例,为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做了很多贡献。2012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注重和鼓励微型企业发展后,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会新增扶持微型企业的政策,而且在大众创业背景下,有关微型企业创业的问题也备受关注。
农村微型企业作为微型企业的一部分,其创业的开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农村微型企业创业主体一般是农民,其自身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较为匮乏,企业存活率较低。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型企业平均寿数仅为 3.7 年。为什么有些创业者具备发现创业机遇的潜力,而有些人却不及?为什么有些农村微型企业能够得到长久发展,而有些企业却以创业失败而终?这一系列问题发人深省。创业绩效作为衡量企业生存和成长的重要标准,如何提高农村微型企业创业绩效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识别创业机会,吸引和整合资源的过程,即创业者通过其拥有的社会网络关系,获取外部资源的过程。近年来,创业研究的学者更多基于创业进程进行创业研究。而所有经济行为都是深深嵌入在各类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汲取创业信息和资源才能够有效识别创业机遇,从创业进程层面来看,社会网络对于创业企业或创业者识别创业机遇、获取创业资源及促进创业活动顺利开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1]。对于农村微型企业这一特殊类型的企业来说,企业的成长绝大部分依赖于创业者社会网络,其社会网络中蕴含着大量隐性知识,有效的社会网络能够帮助创业者提供创业资源、顺利开展创业活动,从而弥补“新进入者”缺陷,创业者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不仅为企业的创立提供条件,还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业绩效[2]。现有学者肯定了创业者社会网络对企业绩效提升的积极作用。尽管如此,大量研究结果也表明,创业者的社会网络与企业创业绩效并非仅仅存在单纯的线性关系,从创业过程视角而言企业创业绩效的提升有赖于创业者借助社会网络进行创业学习。企业发展不应过度依靠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创业者的学习能力同样决定创业资源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缺乏学习能力的创业者无法有效利用创业资源,创业学习是创业者构建社会网络、开展创业活动的有效支撑,社会网络作为创业者学习的重要载体,发生在与创业者相关联的社会网络之中,通过对社会网络成员创业经验的学习,可以把蕴含在社会网络中的隐性知识转化为促进创业绩效提升的显性知识。创业学习同社会网络与创业绩效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社会网络是否能对创业绩效的提升发挥作用与创业学习密不可分[3]。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对黑龙江省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所依托的社会关系网络、创业学习情况以及农村微型企业发展情况等方面系统分析,对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社会网络与创业绩效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研究目的共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基于实地调研数据,掌握黑龙江省农村微型企业发展情况如创业行业选择、创业资金来源、员工数量及创立时间等,以及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创业学习和创业绩效情况,为后文实证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和总结,提出理论研究假设并构建黑龙江省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社会网络与创业绩效的研究理论模型;
第三,基于相关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探究创业者拥有得社会网络、创业学习及农村微型企业创业绩效三者间的关系,运用回归分析方法验证所提出的研究假设。
第四,基于研究结论,从创业者社会网络视角提出提高创业绩效的对策建议,旨在丰富创业者社会网络理论与创业绩效理论,以期为相关部门政策的制定以及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有效利用社会关系网络、增强创业学习能力两方面提升创业绩效提供决策依据。
1.2.2 研究意义
黑龙江省农村微型企业在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及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探究其创业者依托的社会网络对提升农村微型企业创业绩效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微型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工信部等相关部门根据经济组织的变化设定不同企业界定的标准,2011工信部首次将小微企业从中小企业中划分出来。梳理文献发现,研究学者定义微型企业这一概念时关注到两个因素即雇员数量与资产总额,此外,也有部分学者对微型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特点进行和总结和概括。根据学者们对农村微型企业的研究和探讨,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其农村微型企业的特征和经营特点:第一,经营主体是农民;第二,地处于农村即处于县级及以下地区;第三,雇佣方式上通常是自我雇佣为主且与家庭成员一同经营;第四,雇员人数在 10 人以下;第五,农村微型企业绩效与家庭福利息息相关。
在明确农村微型企业特点的前提上,有必要区分农村微型企业创业、农民创业及农村创业三者的区别和联系。三者的区别和联系主要表现在创业主体和创业地域上,农村创业是创业地域在农村地区(农村地区在我国指县级以下地区),但创业的主体不一定是农民,农民创业创业者是农民(所谓农民在我国境内是按照现行的土地承包政策,在农村地区拥有土地使用权且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人),而创业地域不仅仅局限在农村地区。因而,三者的区别和联系体现在:其一,在创业所属区域上来看,农村创业完全能够包含农村微型企业创业;其二,在创业主体上,农村微型企业创业和农民创业主体均是农民,由于农民创业缺乏一定的资源禀赋和农民的财产特征,在创业形式上只能选择微型企业[39];最后,在这三种创业形式中,只有农村微型企业是微型企业模式。在这一层面上来讲,农村微型企业创业与农民创业具有相似的研究领域,而且具备农民创业的普遍性。因而,三个概念之间是彼此联系又互相区别的。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将农村微型企业定义为:由农民创办的,以自我雇佣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雇员人数通常在 9 人以内、企业绩效与家庭福利密切相关的企业。
........................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网络是创业者或创业企业获取社会资本及经济资源的载体与传输介质,研究学者从不同该研究视角探析了社会网络的效用,以创业者社会网络与创业绩效内在联系出发,形成了诸多理论,尤以强弱关系理论、结构洞理论及社会资本理论最具代表。
(1)强弱关系理论
强弱关系理论分别是由 Krackhardt 和 Granovetter 提出,
Granovetter(1973)[49]的弱关系优势理论认为社会网络形成并存在个体和组织之间,通过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而形成的经济或非经济关系。这些经济或非经济关系有强弱之分,彼此间的亲疏关系对社会网络成员信息传递产生影响。“强关系”主要是指个体与亲戚朋友间的联系,彼此间有相似的社会背景、相似的资源和信息掌握程度,因此,具有“强关系”的网络成员异质性较弱,资源优势不明显。相对应的就是存在于个体与政府、金融机构之间建立起来的弱关系,与“强关系”比较,“弱关系”网络成员彼此掌握的资源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个体通过“弱关系”网络嵌入能够获得更多的优势且异质性资源,从这一层面来讲,“弱关系”优势有利于创业企业或创业者汲取异质性资源,为企业成长注入创新活力;但 Krackhardt(1993)[50]提出的“强关系”理论指出“弱关系”网络成员彼此间信任程度不足、关系质量不高,创业者或创业企业不容易从“弱关系”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和积累社会资本。而“强关系”网络成员由于彼此间的血缘和地缘关系,熟悉程度和关系质量要高于与“弱关系”成员建立的网络关系,得到的信息和资源等更加值得信赖,能够为创业者或创业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情感支撑。
(2)结构洞理论
Burt 于 1992 年首次提出了“结构洞”理论[9],该理论把存在社会网络中的每一个个体都看作为一个节点,这些节点彼此联结便形成了社会关系网。但并不是所有的节点都是能够直接相互连接,有些节点需要通过间接的方式诸如借助其他节点才能彼此相连,而通过间接方式联结的节点就会形成结构洞。由此能够看出居于中心位置的节点往往能够连接到更多的节点,也就能够获得较多的信息源,而这些信息通过一定的经济行为能够转化为创收动力。因此,“结构洞“理论认为这些起到联结作用的节点在社会网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创业企业来讲,如果企业或者创业者能够在社会网络中居于这种优势位置,便会汲取更多优势资源,从而积累更多的创业资本。
............................
3 黑龙江省农村微型企业发展现状 ..................................... 183.1 黑龙江省农村微型企业调查的基本情况 ...................................... 18
3.1.1 黑龙江省农村微型企业行业分布 .......................................... 18
3.1.2 黑龙江省农村微型企业员工数量和创立时间 ........................... 19
4 理论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 27
4.1 研究变量内涵及维度划分................................. 27
4.1.1 社会网络维度的划分 ................................... 27
4.1.2 创业学习维度的划分 .......................................... 27
5 黑龙江省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社会网络对创业绩效影响实证分析 ..................................... 32
5.1 研究设计 ................................. 32
5.1.1 问卷设计 ................................. 32
5.1.2 数据来源 .......................................... 32
6 基于创业者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村微型企业创业绩效提升对策
6.1 加强社会网络的嵌入以提升创业绩效
6.1.1 提高社会网络联结意识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创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农村微型企业往往受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制约,加之自身拥有的创业资源相对匮乏,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往往不能独自应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困境,需要依赖于外部社会网络汲取创业资源,这就需要创业者积极主动的构建并参与创业者社会网络中,强化社会网络联结意识,实现传统型网络和新型网络的双重嵌入。因此,黑龙江省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应加强社会网络联结意识。其一,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不仅仅依赖以地缘和血缘为主的亲戚和家人网络,更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业缘关系来拓宽新型社会网络关系,积极参加行业协会活动和行业研讨会等,识别有潜在价值的个人和组织并采取多种方法与之建立联系,提高自身创业社会网络的多样性。此外,农村微型企业应该进一步拓宽社会网络渠道,强化与社会网络成员的直接或间接联系,保持长久、密切的联系;其二,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应积极关注创业信息,主动建立社会网络关系如积极与企业潜在的利益相关者构建社会网络关系联结;同伙伴企业进行创业信息、创业资源及创业管理经验等的交流和资源共享以期强化双方的联系和协调发展;借助法律法规等规范机制与伙伴企业保持步调一致,就创业过程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同时对本企业的社会网络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利用好企业的社会网络资源。
................................
7 结论
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创业学习理论,以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各维度对农村微型企业创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并通过对 250 家农村微型企业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了以下研究结论:创业者的传统社会网络和新型社会网络关系均对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创业学习和创业绩效的提升产生显著的影响。创业学习在创业者传统社会网络和新型社会网络影响农村微型企业创业绩效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本研究结论能够为提升农村微型企业创业绩效提供借鉴意义:首先,创业者应构建适度规模社会网络,增强网络嵌入和网络联结能力。调研中发现,农村微型企业的创业者多数为农民,社会关系网络较为单一,创业资源和创业信息的获得主要依赖于传统型网络成员,如亲戚、家人、朋友等。然而,传统型社会网络成员间具有同质性的特点,这在一定层面上不利于农村微型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创业者应该增加网络投入,注重与新型社会网络成员的联结,以此促进农村微型企业创业绩效的提升和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取得。其次,农村微型企业成长过程中的生存能力弱、抗风险能力不强等弊端,要求创业者应该注重自身的创业学习能力,对从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得的创业资源、创业知识以及创业信息加以充分合理的利用。在此基础上激发创业者的创业和创新热情,开发出令客户满意的新产品和服务,促进农村微型企业创业绩效的提升。最后,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微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与这一群体的创业者的联系,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如为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构建社会网络提供平台、开展行业交流和创业指导等;完善与创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创业者获取创业信息和创业资源提供信息平台,为其创业学习提供契机和保障。通过以上措施,激发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增强创业者的创业能力,这在一定层面上也有助于农村微型企业创业绩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