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考——以A镇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16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审计论文,本文选择乡镇领导干部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经济责任审计情况进行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评价,论文首先从研究背景出发,对当前针对乡镇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展开系统分析。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作为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是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监督制度的一大创新。自1985年国企厂长离任审计发展至今,经济责任审计已历经三十多年摸索实践的历程,在法律法规、相关理论、人才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在规范领导干部行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党的十九大从国家监督的角度,提出要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做到审计监督全覆盖。而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国家审计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的活动,在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中,于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适应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简称两办)审议通过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简称《规定》)[1],在审计内容上对2010年两办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进行了扩充、修改及删减,并提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逐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的整体统筹工作,加强监督和制约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稳步提升新时代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水平,以便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


审计论文怎么写

..............................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色经济体制下特殊的审计类型。从世界范围看,国外并无经济责任审计这一说法。但就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内容以及重要性而言,国外早已实施的政府绩效审计与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有相似之处,因此,对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的有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为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绩效审计评价内容研究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于1986年指出,绩效审计是政府部门针对自身或有关项目进行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的审计活动,即“3E”。随着众多审计学者在这一新领域的深入研究分析,逐步完善了绩效审计的内涵,在“3E”的基础上加入了公平性和环境性两方面的评价内容,形成了“5E”。随着绩效审计在西方各国迅速发展,各国绩效审计呈现不同特点。英国政府绩效审计会严格按照有关部门提前制定的审计标准进行,除了包含经济效益、决策能力外,还增加了有关风险管理的审计内容,并对风险进行整合分析。加拿大政府绩效审计会根据相关部门不同、被审计对象特点具体划分审计内容。澳大利亚政府绩效审计注重考核部门项目绩效,侧重于对部门业务情况进行评价。Alger(2012)认为社会公众更关注审计评价内容,重视政府实施绩效审计的过程情况[2]。Warwick Funnell等(2016)认为绩效审计质量受多因素影响,包括审计人员独立性、评价方法、评价体系的科学客观性等[3]。
(2)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研究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在政府绩效审计方面发展的比较完善,其使用的指标体系包括软指标和硬指标,硬指标即相当于定量分析,如产出、投入、能力等因素;软指标是指依据公众对政府部门的评价而选择的指标。构建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时,以硬指标为基础,面对不同审计环境选择不同的软指标[4]。Carter N(1993)认为,构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考虑选取质量与消费者导向指标,同时,设计的指标应具备数量合适、设计及时恰当的特征[5]。Pollitt(2003)对比多项研究发现,在实际的绩效审计工作中,欧洲国家普遍选择经济性和效率性指标作为审计评价标准,较少选择效果性指标。主要是效果性评价存在标准不明确、主观判断性强的问题[6]。Hayam Wahba(2008)从保护环境角度出发,设计了以环境为主的指标,构建环境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7]。
.................................
第二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经济责任
根据2019年两办印发的《规定》中总则第三条,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其管辖范围内的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其中经济活动包括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管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方面。准确恰当的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是正确做出评价的重要因素,否则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按照《规定》中第五章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以领导干部工作职责为基础,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审计环境,将经济责任明确界定为直接责任或领导责任。以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为基础,结合有关事项具体情况,以及被审计对象参与有关事项的程度等,依法客观的界定经济责任,以便于评价领导干部任职内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2.1.2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特有的审计模式,是审计部门行使审计监督权力的一种特殊的审计类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对经济责任审计概念的阐述,经济责任审计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对象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计监督。2019年两办《规定》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财政财务收支、国有资产资源分配使用等情况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础,其工作重点是检查领导干部权利运行和责任落实情况,在充分考虑领导干部的实际情况后依法全面的确定审计内容。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通过追溯问题和界定责任,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国家治理”的作用,评价领导干部履职期间的成效,获得全面客观的审计结论,以作为人事任免、绩效考核的依据,也可为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提供参考。
.....................................
2.2理论基础
2.2.1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认为,由于经济监督的客观要求,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在资源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情况下产生的,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经济责任审计。因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委托方无法直接管理所掌握的资源,故将其交给受托方代为管理经营,造成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受托方管理经营资源的过程中负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导致双方之间产生了经济责任,其关系称为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确定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后,委托方需要对受托方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但受时间、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局限,委托方无法全面监督受托方的经营管理活动,为维护委托方利益,受托方需要被独立第三方监督管理,由此便产生了具有经济责任监督功能的审计。
从我国政治体制来看,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是乡镇公共领域行使权力的受托方,与乡镇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在全镇人民的委托下,乡镇政府及其领导干部代表着镇域内群众的根本利益,应当切实担负起保障乡镇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受托经济责任。在现实情况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作为受托方的乡镇政府及其领导干部掌握着支配公共资源和财政资金的优势,乡镇人民作为委托方却难以参与决策,仅能服从执行决策结果。这就造成了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实行一套监督约束体制来对受托方履行受托经济责任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实践证明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在人民群众的委托下,监督地方政府管理者履行受托经济责任情况的行为,能够促进我国乡镇领导干部全面有效地履行经济责任。我国乡镇领导干部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制度的规定,管理、使用公共资源,认真履行自身的管理职责,达到委托方与受托方互利共赢。
.................................
第三章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原因.......................15
3.1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15
3.1.1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15
3.1.2评价指标涵盖不全面,未形成体系.........................15
第四章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9
4.1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9
4.1.1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19
4.1.2相关性原则...................................19
第五章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在A镇的应用.........................41
5.1背景介绍..............................41
5.1.1 A镇概况............................................41
5.1.2 L同志任职情况....................41
第五章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在A镇的应用
5.1背景介绍
5.1.1 A镇概况
A镇位于浙江省N市中部区域,辖区内总面积共有121.7平方公里,管辖28个行政村和2个居民会,拥有约4.2万常住人口。镇内有耕地1.89万亩,林地10.7万亩,森林覆盖率71.5%。
A镇政府内设党建工作办公室、财政管理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村镇建设办公室、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农业农村办公室、发展服务办公室、党政综合办公室等8个机构。下属事业单位包括公共安全监督管理所和公共事务服务中心。2020年镇行政在职44人,事业在职42人,学校幼儿园在编教师135人,在校在园学生2533人,卫生事业在职57人。
5.1.2 L同志任职情况
L同志于2016年7月至2020年1月期间,担任A镇镇长,兼任党委副书记,任职期间主持镇政府全面工作。L同志任职期间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推动A镇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审计论文参考

...............................
第六章结论
6.1主要结论
作为我国经济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责任审计有着监督和约束领导干部工作的作用。本文选择乡镇领导干部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经济责任审计情况进行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评价,论文首先从研究背景出发,对当前针对乡镇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展开系统分析,结合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于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国家治理理论、权力制衡理论和免疫系统理论,阐明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通过层次分析法的运用,构建出了一套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以A镇镇长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可行性验证,最后得出案例中被审计对象的综合评价结果。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两个方面的结论:
(1)本文通过参照两办《规定》中的审计内容,构建了囊括5个维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又结合当前的形势和政策,深入分析A镇领导干部的任职环境,从乡镇领导干部的特点出发,最终构建的相对科学、全面的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囊括了45个具体指标,不仅包括领导干部任职业绩、廉政建设方面的指标,还包括有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民生等符合基层特点的指标,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2)本文基于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对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状况展开综合评价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经过一致性检验后,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具体的综合分值,这样依据学者专家们的专业知识素养以及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做出的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受主观因素影响所导致的审计评价偏差,得出的评价更客观、合理。除此之外,还丰富了评价结果的表现形式,不再是简单的问题罗列,而是呈现出评价分数、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等,更符合新时代对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评价要求,同时使评价结果更客观科学、更具有说服力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