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市场反应和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1绪论
1.1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审计报告是投资者和投资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标准化审计报告格式在内容和格式方面都受到了各方面的质疑。质疑的焦点主要存在于以下几点:传统审计报告模式下,仅仅在审计意见段存在差异,并且有审计意见类型有同质化的趋势。使用者往往认为除审计意见外的其他部分缺乏信息含量,而注册会计师获取的有关上市公司和审计本身具有价值的信息却没有披露出来,这就在审计报告中形成投资者、监管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与注册会计师的信息差距;报告的格式过于统一,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公司仅仅是在审计意见段存在不同,而其他内容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面对审计意见不同的两个公司,投资者也很难通过审计报告对审计过程中的风险识别过程有所了解。因此投资者很难充分利用审计报告这一重要工具。另外,投资者面对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投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加剧。面对这种现状,各界对于对财务报表进行改革的呼声愈来愈高,充分发挥财务报表的沟通作用迫在眉睫。
基于以上背景,各国都开始对财务报表的改革方向进行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讨。在2015年,IAASB公布了修改后的系列审计准则。我国也对我国的审计准则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并在2016年底出台了具体的新审计准则。该准则的核心要求是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强化注册会计师与审计相关的贵任。关于我国新审计准则的实施时间如下表1-1所示。
............................
1.2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为:第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是否带来了市场反应。其根据是1504号准则的改革主要就是当前对于审计报告信息含量不足的回应,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使投资者能够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高审计风险项目有所了解,对注册会计师所进行的审计程序也有认知。因此,投资者可以从关键审计事项中获取与投资决策更为相关的信息,在信息传递的角度对投资行为产生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了资本市场上证券价格。因此,本文研究了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之后,是否带来了正向的市场反应。
第二,研究在关键审计质量披露之后,是否对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产生了影响。其根据是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使原本仅在宇计底稿中记录的内容,包含在审计报告之中呈现给了报表使用者。因此,在披露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将以更加积极、严谨的工作态度进行审计程序,保持良好的独立性对披露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以保持披露的准确性。同时,注册会计师也会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进行沟通,从而加深对于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也更容易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行为。因此,本文对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之后,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能否得到提升进行的研究。
具体方法为:以2016年A+H股上市公司为实验组,通过PSM配对得到的A股上市公司为对照组,运用双重差分法来进行构建模型,分别将累计超额收益率和可操纵应计利润作为市场反应和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实证研究了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之后,两者的髙低是否发生了变化。对于2017年年报数据,对关键审计事项全面披露之后的情况进行研究,检验关键审计事项全面披露之后是否可以仍然产生相同效果。
..........................
2文献综述
2.1关键审计事项
关键审计事项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关键审计事项的确认方法为:首先要考虑与治理层沟通的事项,其次在沟通的事项中考虑在审计工作时重点关注过的事项,在重点关注过的事项中确定最为重要的事项就是关键审计事项。
2.1.1关键审计事项内容研究
唐建华认为之所以对审计准则进行改革,是为了向投资者以及其他使用者提供给更多的有效信息,以给他们的决策提供帮助。虽然准则要求披露关键审计信息,以提供出有用且相关的信息,但是对于披露的细节以及披露到何种程度,准则没有给出具体规范的要求。马秀如认为这些有效信息可以根据不同的主体进行分类,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分为期间事项的关键审计事项和期后事项的关键审计事项,也可以按照对象的不同分为外部交易和关联方交易,还可以按照审计的主体分为审计单位的关键审计事项和执行审计方的关键审计事项。其中被审单位的审计事项包括日常的采购和销售等种种行为,也包括并购、诉讼和被处罚等非日常事项。注册会计师的关键审计事项则包括审计取证时受到的限制或者是与管理层、治理层沟通的情况等。
2.1.2关键审计事项认定研究
关键审计事项的确认在准则中已经给出了具体的确认方法和流程,因此有些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某些事项更容易引起注册会计师的关注,比如较为重大的关联方交易或者与日常交易差异比较大的非常规交易。唐建华、万寿琼也对确认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做了一定说明,认为披露的必须是最关键的事项,而最关键的事项的数量可能不唯一,也可以有两个或者多个,但也不能太多,否则一方面会分散报表阅读者的关注,使他们不能够注意到最值得关注的信息,另外如果披露过多事项,也与最重要的原则相违背。蒋品洪则在研究之后得出了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应在3-6项为宜的结论。
...........................
2.2审计报告对市场反应的影响研究
2.2.1审计报告具体内容影响市场反应
更深入的研究发现,市场不仅能够对审计意见的类型做反应,还能够对带有解释说明的无保留意见、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标准无保留意见做出识别,甚至是对于由于不同经营事项所导致的非标准审计意见,市场也能够做出不同反应。我国1995-1997的上市公司,从中得到844份审计意见,其中带有解释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和保留意见的样本共96份,对样本公司的超额收益率进行回归分析之后,发现含解释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能够被识别,出现了较低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宋常和恽碧琰研究得出投资者能够对带有带解释说明的无保留意见作出识别,并且认为带解释说明的无保留意见是注会会计师屈从于被审计单位做出妥协的结果,带有解释说明的无保留意见仍然能够带来负面效应。侯国民等则对被出具连续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进行了研究,将2000-2002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发现市场带有解释说明段的非无保留意见带来负向的市场反应。张晓岚和宋敏以2003-2005年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结合事件研宄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发现与持续经营审计相关的审计意见能够带来负面的市场反应,并且相比于非持续经营的标准意见,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有更大的信息含量,市场能够对审计报告的实质性内容做出区分。臧卉对2013-2015年的公司进行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黄秋敏、张天西通过研究则得出市场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持续经营审计意见进行区分,首次被出具持续经营事项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会在市场上造成比较强的负向效应。张勇、陈俊则对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进行研究,以2007-2010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在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发布之后,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负向反应。
..............................
3理论分析与献假设..................13
3.1基础理论..................13
3.1.1信息不对称理论..................13
3.1.2信号传递理论..................13
4研究设计................19
4.1市场反应和审计质量的度量...............19
4.1.1市场反应...............19
4.1.2审计质量...............19
5实证结果与分析.............25
5.1描述性统计............25
5.2相关性检验............25
5实证结果与分析
5.1描述性统计
首先对实验组和匹配组的前后两年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做出描述性统计,具体数据如下表5-1。
......................
6研究结论
6.1研究结论
通过本文对于2015-2016年关键审计事项的部分披露期和2016-2017全部上市公司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之后的影响研宄,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后的两个年度内,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带来了正向的市场反应,具体表现在披露公司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明显较大。其中,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项目带来的市场反正更加剧烈,在审计报告披露以后产生了较大的累计超额收益率。
第二,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两个年度内,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使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中注协、财政部之所以发布新的准则,一个原因是为了实现国际趋同,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为了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使投资者可以从报表之中得到更多的有效内容,从而使投资者对于投资标的更有信心,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繁荣稳定发展。从本文的研究成果来看,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使公司股票在短期内的收益率有所升高,说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使投资者从审计报告中获取到更多有用信息,从而影响到了他们的投资决策;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使市场上年审的审计质量得到了提升,从而在实质上提升了财务报表的可信度,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繁荣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