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公告的市场反应--基于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实证检验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90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审计论文,本文在回顾已有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有效市场假说,以 2010 年至 2018 年 137 份中央企业集团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为研究对象,以其控股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以累计异常报酬率偏离 0 的程度,衡量政府审计公告的市场反应,并分别从公告内容和公告频率进行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其对累计异常报酬率的影响。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政府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结果公告是政府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一种重要路径。自 1983 年审计署成立以来,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在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型、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审计结果公告是指审计机关在宪法、审计法以及审计法律法规的指引下,依法执行审计程序,并将审计流程、审计方法、得出的审计意见依法向社会公众公开、公告的制度。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促进了政府政务公开,提高了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透明度,减少了政府机关与人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问题,满足了人们对政府信息的需求,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有利于人民群众参加公众监督与管理活动,有利于审计机关提高审计质量,促进审计工作在更高层面上服务于国家治理。我国的审计公告制度起步较晚,目前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如何进一步完善审计公告制度,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是我国政府审计机关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2003 年 12 月 15 日审计署发布了第一份审计结果公告,我国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正式拉开了序幕。截止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审计署共发布了 344 号审计结果公告,涵盖了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预算决算审计结果公告、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公告、国有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审计结果公告等多种公告类型,公告数量逐年增加,体现了审计署加大公开力度的决心,响应了人民参政议政的需求,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有利于人民群众开展群众监督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国有经济占主体的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命脉,能够保证我国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石油煤炭资源等方面不会因为国际经济环境的起伏而发生剧烈变化,保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在当前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继续强调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保证国有经济地位不变,增加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包括公有制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进步,并采取以下相关的改革措施:深化国有制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支持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等方式。
...........................

1.2 研究意义
以往研究多集中于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本身,探讨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产生的理论基础、政府审计公告存在的风险以及政府审计公告在格式、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多属于规范研究,实证研究较少。本文采用实证检验的方法,研究中央企业集团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的市场反应,并从公告内容、公告频率角度进一步研究政府审计公告对累计异常报酬率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检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执行效果,验证政府审计公告的价值,探索政府审计更好地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行监督的途径和方式,可以进一步丰富政府审计公告制度的研究文献。同时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使资本市场、社会公众注意到政府审计公告的作用和带来的社会影响,有助于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接受公众舆论的监督,有助于审计机关更好履行职能和被审计单位落实后续整改,从而为持续优化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提升政府审计质量提供参考。
本文选取 2010-2018 年中央企业集团财务收支审计公告作为研究对象,以其控股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政府审计公告的市场反应,并分别从公告内容、公告频率两个维度检验其对累计异常报酬率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对现有关于政府审计公告起源、作用机理、政府审计公告市场反应等文献进行梳理,并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有效市场假说相关理论,提出研究假设。然后借鉴 Ball 和Brown(1968)中的事件研究法,以个股异常报酬率和累计异常报酬率作为市场反应的代理变量,并借助 SAS9.4 和 Excel2016 回归分析进一步检验公告内容、公告频次的不同市场反应。
.............................

第2章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政府审计体制有立法型、司法型、独立型和行政型体制。立法型体制以英国、美国、加拿大、挪威为代表,司法型体制以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卢森堡为代表,独立型体制以日本、德国为典型代表,我国则属于行政型体制。对于不同体制下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公告内容、公告渠道、公告频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国外的研究多发表在公共治理领域,围绕政府政务信息公开阐述政府审计的作用及治理机制,因此本文也将从这一角度展开综述。
2.1.1 政府审计公告的理论根源

文森特·奥斯罗姆(1981)从制度经济学和经济运行效率的角度研究公共制度的制定如何扩大或者缩小个人选择,认为制度变化是由社会政治权利所塑造的,并且政治寻租不能想当然的认为会与经济运行效率相违背,如税收政策。因此作为公共管理人员有必要对政治行为选择加以说明,并且由审计机关加以监督。Putnam(1993)认为政府运行透明化的途径之一就是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的公开化,公开化可以减少外界的质疑,利于政府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人民群众的信任,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Suzuki(2004)指出政府审计是出于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政府有公共管理和托管义务,并且必须对不同层面的这些义务负责。为了不辜负公众的期望,从公众享有的社会权利角度出发,指出审计公告应该满足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和知情权,政府信息公开应涵盖群众关心的重大项目及公共资金流向,审计机关应在满足政府信息公开要求的情况下,提供可靠的、民众需要的相关信息。

Robert et al.(2005)认为应对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进行扩充,应将更多的非财务信息、鉴证信息包括在内,以适应多样化的需求。Arthur et al.(2011)研究指出就挪威而言,应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增加政府审计的价值,以期改善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治理。Ryzin 和 Piotrowsk(2007)制定了若干指数来衡量公民对地方透明度的需求并探索其相关性,发现政府保密与开放政府之间的适当平衡是当代公众关注的重中之重,公民对政府透明度有不同程度的兴趣和需求,公众对透明度的要求涉及如下几个方面,包括财政、安全和政府问题,公众对透明度的要求推动了政府政务信息的公开。
.............................


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尽管我国的政府审计公告制度起步较晚,2003 年审计署才正式公布第一份审计结果公告,但是相关研究成果颇为丰富。理论层面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审计结果公告的界定、作用和理论依据等,实践层面的主要包括政府审计公告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整改建议以及公告存在的风险,实证层面的研究则包括政府审计公告的市场反应,也有许多跨学科的研究成果出现,如结合信息传播,公众行为等理论的研究。本文接下来将从政府审计公告的理论根源、作用以及政府审计公告市场反应三个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2.2.1 政府审计公告的理论根源
关于实施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理论依据,学者们尝试运用不同的理论从不同视角对审计结果为什么要公告的问题予以阐释,即进行公告的必要性,涉及到的理论主要有人民主权理论、公共委托代理理论、也有学者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了政府审计公告的起源。

关于人民主权理论,学者们的研究从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社会权利出发,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有权参与国家事务监督与管理,政府审计公告的公开,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公共治理,维护公众的社会利益,同时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与信息需求,可以推进我国的政府部门公开化、透明化运作,实现与国际社会政府信息透明度的接轨,营造更加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法治建设的和谐、民主氛围。

.......................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0

3.1 理论分析......................................... 10
3.1.1 委托代理理论.................................... 10
3.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11
第4章 实证研究设计................................ 16
4.1 事件研究法....................................... 16
4.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17
第5章 实证结果分析................................... 23
5.1 市场反应的实证结果分析..................................... 23
5.1.1 个股日异常报酬率的显著性检验.......................... 23
5.1.2 累计异常报酬率趋势图............................ 23

第4章实证研究设计
4.1 事件研究法

Ball 和 Brown(1968)首次使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与会计收益之间的关系,以股票价格的异常报酬率衡量特定事件引起的市场反应。此后,研究特定事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及其信息含量时多采用事件研究法。事件研究法主要基于有效市场假说,即投资者是理性的,资本市场上所有已知的公共信息都反映在股票价格中,新的信息释放到资本市场中,会迅速反应在股票价格中,好的消息会引起股票价格上涨,利空消息会引起股票价格下跌。政府审计公告在资本市场而言属于利空消息,这是中国股票市场的一个特定事件,因此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借助股票价格的累计异常报酬率衡量政府审计公告在资本市场中的信息含量,亦即政府审计公告的市场反应。事件研究法的基本思想是用股票的事件日实际报酬率减去假定无事件发生时的预期日正常报酬率得到日异常报酬率,将日异常报酬率加总即可得到累计异常报酬率,采用日异常报酬率和累计异常报酬率衡量股票价格的波动情况和对特定事件的敏感程度。事件研究法在计算事件日前后股价异常报酬率或者累计异常报酬率,是假定在当前的窗口期无其他事件的干扰或者虽有其他事件,但是其他事件不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关于预期正常报酬率的常见计算方法,大致包括如下三种:固定均值模型,假设个股在窗口期间的的报酬率等于估计期间的平均报酬率;市场指数模型就是假设正常报酬率是市场当天的报酬率,是最简单的计算方法,不需要考虑估计期。市场模型法则假设预期报酬率和市场报酬率有一定的关系,市场模型是以估计期的数据,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 OLS 回归式,估计预期报酬率(林煜恩,2017)。借鉴 Chen(2000)、方哲(2008)的研究思路,本文选用剔除市场因素对股价报酬率产生影响的较为科学的市场模型法研究异常报酬率和累计异常报酬率,减少研究误差。

..............................

第6章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政府审计公告产生的理论基础,通过政府审计公告实现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在人民、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间的有效传递。政府审计公告既是政府与社会公众连接的桥梁,也是打破政府与民众信息不通的阻隔的利器。政府审计公告为人民群众开展群众监督、参与国家治理增加了新渠道,可以有效抑制代理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并在某种层面上降低了监督成本和社会治理成本。政府审计公告是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一种表现,提升了政府政务信息透明度。政府审计公告在资本市场中也是具有相当信息含量的事件,但是这种影响是间接的,处罚对象和市场反应对象存在不一致性,政府审计公告披露的是中央企业集团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但是会对中央企业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的股价产生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检验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运行效率。

本文首先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有效市场假说,采用事件研究法实证检验了审计署 2010 年至 2018 年公布的 137份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的市场反应,并通过对违规程度和公告频率的回归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1)政府审计公告是具有相当信息含量的事件,无论是个股异常报酬率的显著性检验,还是累计异常报酬率的显著性检验,都支持了政府审计公告这一信息会引起负向的市场反应,并且(-5,5)窗口比(-1,1)窗口的均值大小更大,说明政府审计公告在资本市场中引起的市场反应具有滞后性,这一信息对于部分投资者来说,不能直接分析得出,他们的判断依赖于分析师的股评意见。

(2)通过对研究样本进行分组,本文发现当审计公告中出现“违法移送处理”字样时,对应上市公司的负向市场反应更为显著。这一研究发现表明,投资者具有一定的文本分析和信息处理能力,政府审计公告具体内容信息的公布,投资者会注意到违规信息,进而做出相应的策略选择。因此,审计机关在进行审计结果公告时,应尽量不使用模糊字眼,涉案金额、涉案人员、时间应尽可能完整,使审计结果公告在内容上更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