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坤小说中两性视角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090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徐坤两性视角创作观的形成及背景

第一节 女性意识的觉醒

一、自我觉醒

中国文化五千年,中国文学伴随其几千年的熏染,使“文以载道”的理论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集体无意识”而潜藏于历代文人心中的不变真理。五四时期,在新思潮的启蒙之下,庭院深深的知识女性也拿起了笔杆子,用笔使更多的女性同胞觉醒,用笔来呼唤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但这个声音由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与整个民族解放、社会革命紧密相连,以至于密不可分的特殊性,让放出囚笼的女性一登上历史舞台,便不由自主的向男性标准看齐,要遵循“文以载道”的传统,要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宗旨,要负起社会责任,并宣称要与解放自己的男性协同作战,为时代的使命召唤,为了民主启蒙意识,为了爱国救亡运动等等,女性必须要奋力摇旗呐喊,体现女性的价值与存在。冰心,陈衡哲等,莫不如此。虽说有一些女性作家专注在爱情的悲欢和自我的寻找上,如绿漪,凌叔华,丁玲们,但很快,血与火的时代就开始了,民族解放的大潮以横扫一切的气势把女性作家和自我的声音清除在历史的中心位置,女性作家或者沉寂,如绿漪们;或者从戎,如谢冰莹们;或者转向,如丁玲们。

​大家熟知的作家张洁、张辛欣、王安忆等女性作家作为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女性作家代表,以她们的文学作品为标志进入了不断与男性价值标准相对抗,同时又无法摆脱内在影响的艰难时期“。因为男性评论家——主流文学的肯定与否决定着一个女性作家被社会接受的程度,其实也就是一个女性作家成功与否的尺度,如果掌声响起,你便可继续在文学道路上行走,而如果乱棒打下,一个幼稚的文学生命便会就此夭折。这些都注定女作家必须在与男性价值标准对抗的同时注意别踏着红线,否则地雷就要炸响。”

徐坤是90年代女性主义文坛上的一只精灵,她出道于90年代成名于90年代,她的成绩与光芒主要汇聚在女性文学的创作上面。徐坤以“女性主义”为主线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文以载道”也成为徐坤心中不可改变的真理,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徐坤刚开始创作时常假借男性身份和口吻进行文学创作,这一时期的作品读起来让人总有一种“豪气冲云天”的感觉,或许那个时候徐坤只想好好搞创作,成为一个作家,而并不想让读者带着性别特征去看她的作品,这或许就是徐坤当时的顾虑之处。这应该是发乎于心的,所以她的掩饰不似一些作家的刻意为之。随着创作的逐渐深入,她的女性身份使她更好地接近女性主义,这让她收获了惊喜,她用自己女性身份的真实体验去审视女性的心理情感,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以及触动了她作为一个作家的责任感,心意所使,她也想用自己的力量去践行一些“文以载道”的使命,于是她用徐坤式的方式去“激起人们对真正理想的追求”。就像她自己在作品中所写的那样“开始我也没想到刻意用女性话语来写作,后来发现一旦转移了视点,便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有些东西只有在女性立场上才能传达出来并被接受和理解。”

.......................

​第二节 时代的催生

一.80 年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时期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改革在各个行业领域大刀阔斧地发挥着它的铁拳头,那么当然改革的利剑在文学领域里也大显身手,为已经萎靡不振的文学注射了一剂良药,开启了中国文学的新局面,使得中国文学出现了“病树前头又一春”的新景象。作为文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模块女性文学也伴着这股春风,受益着雨露的滋养,时刻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为理论先导,这一时期大批的女性作家也随之诞生,她们以自己的性别优势与自身的生命体验使女性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而这种意识又进一步驱使她们用女性文学作品去书写这种意识的变化,去探究女性由于自身的性别特征而带来的快乐与不幸,追寻她们内在的气质与诉求,于是这一类文学作品逐渐在文坛悄然升起。

80 年代中期,中国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文明等全面迅猛发展的时期,而这一时期所涌现的女性作家更是不计其数,女性作家所关注的领域也从单一的女性情感方面开拓到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层次与领域,通过文学作品所展现的内容也是更加丰富与多彩,从女性外在的生活困境扩展到女性自身内在的探求研究上来,最初关在深深庭院里的裹着三寸金莲的女性撕开传统束缚,壮大发展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可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新女性。

​80 年代后期,女性文学作品给读者的感受是浪漫却生涩的,普通的平头老百姓不再是这类作品的读者,已经感受不到作品当中那种随性的,平易的,易懂的感情,而是蒙上了朦胧浪漫色彩的面纱。出现这种文学现象的原因是由于 80 年代后期,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且市井文化也悄然兴起。它们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二.90 年代女性文学的繁荣时期

女性文学发展的高潮期应该在 20 世纪 90 年代,在这一时期大量的女性文学作品涌现于读者的眼前,深究原因,那是因为这一时期大批的女性作家崭露头角涌现文坛,徐坤就是其中之一,她们就如同万花从中的鲜花一样,在应该绽放的季节里争奇斗艳,互不相让。同时她们也与同时代的男性作家展开了一场无声的​较量与挑战。女性生命体验和命运困境的书写成为这一时期女性作家创作的共同内容,其中她们的作品存在着一个共同特征,即都具有鲜明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这徐坤在 90 年代初的代表作品应该要数颇具特色的《厨房》了,“厨房”是一个非常私人化的空间,似乎也应是女性最为熟悉的地方,徐坤将这样一个具体化了的意象凝聚在了女性情感上,她在厨房里编制了女性的梦想,女性的沉浮,女性的故事,女性的情感。这样一个私人化的领域倾注了徐坤太多的意识与情感诉求。徐坤以真诚的态度去理解与同情现代社会当中男性的不易与艰难处境,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助与彷徨,由此而深刻地认识到现代经济大潮之下,男性承受着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致使男性与女性一样有着不可语人的苦衷和无奈,他们也需要同情与理解,而不是以女性的立场一味地因为争夺女性话语权而去无情的排挤与打压。那么建立在这种情境之上的男女关系最后只有走向破裂与灭亡,留给对方的只有伤痕累累的痛楚和折磨。这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这也不是徐坤文学作品想要传达给读者的精神启示。从徐坤文学作品中我们得到的精神内涵是:只有男女双方相互信任,互相理解,和谐共存才能实现双赢。

.........................

第二章 徐坤对两性形象的审视

第一节 尊卑型的两性形象

​在两性关系中第一种为尊卑型的男女形象,这是最常见的也最容易理解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的模式不是建立在平等之上,而是建立在一方过于自我,高高在上,而另一方唯唯诺诺,自卑不已的基础上,这种不平等关系的形成,我们不能只怪罪于男性,作为女性,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爱你两周半》里,徐坤这样诠释两性关系:“某些精英男性占据着社会文化和物质财富的中心,牢牢掌控着欲望制高点和话语中心权,居高临下,霸视一切,欲望在倾斜的关系中无限地膨胀”。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下,男人和女人们自是养成了一种默契,男人从来都是强者,女人也自甘居于服从和受支配的地位。​

“东方猎艳号”船上两个美丽的女子总是让人无法忘怀,方倩倩和宋乙乙。这两个被大家视为“尤物”的女性,却在各自不同的生活轨道上演绎着相同的悲剧,方倩倩是某知名报刊专栏的年轻干练女主事,宋乙乙则是一名即将迈入记者行列的优秀实习生。年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女人的见识和阅历。如此,方倩倩自是占了优势的,她比宋乙乙更有见识,在处理男女关系上,宋乙乙显得更为游刃有余。

​而宋乙乙带着学生气的天真和纯洁,带着对文艺男青年的崇拜,一副不谙世事的模样,这也是曾经的方倩倩。现在,倩倩“一切一切都是那样得体,和爽,如意,该她一个女人做的她都做了,不该她做的她半点也不曾僭越”。但是她的这种“大众情人的角色”来自于痛彻心扉的经历。没有清醒的意识自然不会产生积极的行动,这些女生只是一味地承受着。

​即使如此,倩倩也没觉得受到了伤害,只是在倩倩的一厢情愿的爱情被诗人轻易抹杀之后,她开始自甘堕落,男人的腿对于倩倩来说,没有了质的区别,只是“汗毛根数的多少不同而已”,对倩倩而言,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爱情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肉体的欢娱和蓄意的索取”,这种以自己的肉体展开对男人的报复只是徒增自己的伤害而已,更不用说来弥补自己曾经受的伤害。

​此时宋乙乙正在重复着倩倩曾经的悲剧,义无返顾地崇拜那些文化名人,男人中“最精英”的那部分人。就像蚕蛹在经历了破茧带来的巨大痛楚之后终会变成美丽的蝶,倩倩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而变得沉静,痛苦让她参透了生命运转的法则和意义。而对于宋乙乙来说,一切还得靠她自己,要看她自己的“悟性、承受力、忍耐力”,要看她的“福气”,要看她最先遇上的那些精英分子,“是高尚的还是卑劣的”,是“低级趣味的还是温文尔雅的”,这些都将影响着宋乙乙最后是破茧成蝶还是作茧自缚。

.......................

第二节 对立型的两性形象

对立型的两性形象是指两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冲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工作上,女性和男性平分秋色或更为出色,呈现竞争的状态;生活上,部分女性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同性身上,呈现出与男性的隔离状态。

​女人一旦表现出强势,似乎就被打上了危险的标记,男人轻易就可以嗅出危险的味道,不约而同地退避三舍。有人这样说这个世界上除了男人、女人、还有“女强人”,似乎“女强人”成为大家要另眼相看的第三性别。尽管她们同样渴望被爱,但却被剥夺了爱的权利,注定成为孤独者。

​无巧不成书,徐坤精心打造的作品《厨房》里枝子是个强人,属于她的标签是:“百炼成钢”、“商界新秀”,可是同时她也是一个女人,一个曾经痛恨“厨房”的女人。年轻的她对“厨房”可谓是深恶痛绝,不但对“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憎恨的“咬牙切齿”,而且对自己的孩子和丈夫也厌倦透顶①。终于,这个女人做了那时坚决而勇敢的决定,逃离了围城。也正是这个女人,在功成名就之后,莫名地想为那个叫松泽的男人重新踏进“厨房”。

​枝子和松泽,一个在商场上摸爬滚打,见惯了灯红酒绿、尔虞我诈。一个是“风情老手”,身后不乏“小女崇拜者”。但跟商界精英枝子比起来,松泽不免差强人意了些,他只是个需要“与女老板亲近感情”来考虑将来的艺术家。但,无疑这两个人都是调情高手。女人处心积虑地用自己的厨房语言向男人表达自己的爱,男人显然也是乐于逢迎的,并且男人的眼光显然要比女人来得更为长远些,来得更为功利些,因为他知道跟女白领拉好关系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害处。对这个艺术家而言,前途上的事情自然比风月场上的事更为重要些,而女人却只想像经营一桩生意那样,去经营他。两个人要的结果显然不在一条线上,更不在一个点上,所以表现出来的肢体语言也就差之千里。

​枝子迫切地想要得到自己“经营品”的爱情,于是精心策划:松泽的厨房,丰盛的晚餐,昏暗的灯光,醉人的红葡萄酒,飘逸的真丝长裙,以及暧昧不清的眼神??枝子似乎是势在必得。而松泽注视这一切,不动声色、听之任之,一边不失时机地调着情,做着他认为以艺术家的气质应该做的一些事。这样的情形下,男人和女人都知道应该是要发生些什么的时候了。

​然而,一个吻,却让这场漫长的调情只能止于此。女人吻里“不要命的”狠劲,让男人瞬间就洞察了女人的目的,他害怕了。男人觉得如此强势的女人的认真“简直要把我玩死了”,可是理智告诉他“得罪一位对他有用的女出资人,怎么说也划不来”,于是男人灵机一动叮咛女人,“我该送你回去了”,如若是对于一般的女人,松泽断然是不会有如此耐心地极尽讨好,如若是一般的女人,枝子也不会立刻反应过来,瞬间恢复一副女强人神态。

.....................​

第三章 徐坤对两性视角的人文观照................23

第一节 对男女两性的人文关怀..................23

一.女性意识的彰显与建构..................23

二.对男性处境的同情与关怀................25

​第四章 徐坤作品探索两性理想状态新方法.................29

第一节 对彼此宽容.................30

第二节 对爱情真诚...........30

第四章 徐坤作品探索两性理想状态新方法

第一节 对彼此宽容

​男人和女人共同传承着人类文明,世界不是男人的,也不是女人的,而是我们共有的。几千年来,我们一直认为女人处于被忽视和压迫的位置,于是我们“拨乱反正”,试图“亡羊补牢”,这本身并没有错。可是就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偏差,女人以为自己才应该是话语权的中心,男人也以为女人要“揭竿起义”,“自立为王”了,于是两性之间的关系处于了一个不可调和的对立状态,女人整天叫嚣着“还我女权”,男人们则是小心翼翼的或观望或应对。这完全违背了我们最初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当然,女人一直处于弱势,我们可以理解,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要激烈地将这种局面来个“乾坤大挪移”,我们完全可以以一种理解的、温和地姿态和男人们进行平等对话。男人们不是一直都那么高高在上、不可一世,他们也有自己的痛苦,而他们来自于弱肉强食的竞争压力远远大于女人,他们要承担的家庭责任比例也远远大于女人。《爱之路》中的赵理惠和“大眼瞪”看似很不登对两个人走到一起,这是他们幸福生活的重新开始,赵理惠再经历了前面几个“口是心非”的男人之后,她才体会到“大眼瞪”是真正地能够愿意包容她,保护她,爱他的人。

​尤其当今社会,男人权力的大小和金钱的多少,影响了其社会地位,他们之间的竞争远比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竞争来的残酷得多。所以,作为女人,理解男人们的痛苦和压力,而作为男人,也要支持女人们为自己能和男性平等对话而做的努力。男人和女人应该“真心贴近,彼此善待”,这样才能地久天长。

......................

结语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一直被中国女性主义研究领域奉为纲领,可是与中国现实情况相碰撞后发生了多种矛盾体。这些矛盾反映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要想更健康,更稳健的向前发展必须要从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纲领中解放出来,不能一味地打击与对抗男性,应该从社会性别角度出发,运用全面的视角去客观公正的对待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与作用,现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需要追求的目标是争取女性应有的地位和平等之后,把男性同样应该纳入关怀的范围之内,而不是单纯的斥责和解构男性的作用,这种平等与关怀是建立在男女两性平等互助,和谐共处的基础之上。如若一直利用简单粗暴的政治手段解决女性地位的遗留问题,是无法真正走上男女两性和谐道路的,而应该从男女两性对看的视角寻找平等和谐之路。徐坤的女性小说,强调女性意识的同时,并不沉溺于自我的私人空间,也不坚持女性至上的强权语调,而是将个人体验与时发表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也意味着,徐坤的写作超越了以往女性写作中常见的男女二元对立的局限,她的作品因而拥有了更辽阔的视野。在这样广阔的视野之上,徐坤女性主义作品所构建的女性写作就具有了鲜明的时代风尚意义。她以前瞻性的眼光将女性从男性同化、欲望沦陷中拯救出来,探索出女性自身寻找两性和谐的新方法。这就是徐坤女性主义创作的独特意义与价值。然而,我们需要深思的是如何将“性别”视角更好地融入文本中去,既保留女性主义思想,又不会陷入性别角色的既定窠臼,正是从徐坤小说创作中衍生的意义。通过对徐坤小说中男女两性形象的梳理、分类及分析可以得知,“徐坤更多的是以一种理性、客观、全面的两性视角去观察男女两性的世界,审视男女两性的内心,拷问他们的灵魂,徐坤以高度理性的态度使其文本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形象更为真实与丰满。她在重塑女性主义意识之时并没有以对立对抗的基调将男性批驳的一无是处,转而将男性纳入人文关怀的范围。徐坤以真诚的态度去理解与同情现代社会当中男性的不易与艰难处境,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助与彷徨,由此而深刻地认识到现代经济大潮之下,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致使男性与女性一样有着不可语人的苦衷和无奈,他们也需要同情与理解,而不是以女性的立场一味地因为争夺女性话语权而去无情的排挤与打压。那么建立在这种情境之上的男女关系最后只有走向破裂与灭亡,留给对方的只有伤痕累累的痛楚和折磨。这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这也不是徐坤文学作品想要传达给读者的精神启示。从徐坤文学作品中我们得到的精神内涵是:只有男女双方相互信任,互相理解,和谐共存才能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