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萧军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概述
因为有关萧军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前面已经有所提及,故在这里做简要的概述。
首先说萧军的作品情况。萧军的小说,如《八月的乡村》《五月的矿山》《涓涓》《羊》《江上》《第三代》等等,不仅版本众多,而且随处可见,而有关萧军的 1926 年至 1976 年间所创作的旧体诗词,即《五十年故诗存余录》,则实属凤毛麟角,极难寻找,仅在全集中可见。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殊不知,《五十年故诗存余录》有着极大的可读性和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着“史诗”的风格,特别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次,在版本杂芜众多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史著作中,对于萧军的论述及评价,也无非是评判萧军的主要小说,对于他的极富价值的旧体诗、戏剧和散文则很少提及甚至绝口不提。这是其一。其二,对于萧军小说的评价,赞美者甚多,指出小说存在着艺术问题的则很少。这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评价萧军的旧体诗或戏剧的专著出现。在王科、徐塞等人所著的《萧军评传》[2]中,对于萧军的旧体诗有所提及,评价也较为客观,但对萧军其他方面的评价则难免有溢美之词和偏颇之处。
在这些著作中,有关萧军的评论、传记、轶事轶闻多,如刘芝明的《东北文艺界广泛开展思想斗争批判萧军反动思想》《关于萧军及其文化报所犯错误的批评》《清算萧军的反动思想》《萧军思想批判》,吴中杰的《鲁迅的抬棺人》,李振声编的《我是鲁迅的学生》,萧军夫人王德芬的《我与萧军》《我和萧军风雨五十年》,王科、徐塞的《萧军评传》,梁山丁主编的《萧军纪念集》,卢湘的《萧军萧红外传》,萧军女儿萧耘的《萧军与萧红》《写给父亲爱的记忆——萧军最后的岁月》《萧军港澳行》《萧军在海外》《父亲的病》等等,有关萧军作品的专门性研究著作则几乎没有,只有在作为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时,对萧军的作品有相应的论述,如逄增玉的《东北现当代文学与文化论稿》,舒群的《中国话本书目》等。对于萧军的全部作品做出梳理、评述的专著也尚未发现。
有关萧军及其作品的研究论文虽然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这几类:一是萧军及其小说中的流浪汉精神、侠文化、土匪文化、新英雄主义、民族复仇精神和反抗意志;二是萧军与鲁迅、萧红;三是延安时期的萧军及其文艺观念及萧军思想批判的相关问题;四是萧军与丁玲、胡风、毛泽东;等等。这些占了绝大多数。而有关萧军戏剧的评论只有寥寥数篇,如姜恩的《试论萧军的两部京剧剧作》、刘旭彩的《萧军历史剧本创作的得与失》、窦应泰的《作家萧军早年的两段戏缘》等。有关萧军旧体诗的评论情况也是如此,如刘瑞泓、冯静的《新旧诗词在东北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博弈与承传——以萧军的诗歌创作路程为例》、文中俊的《萧军旧体诗评》、高翔的《萧军早期旧体诗略论》等,可谓凤毛麟角。这些,更应该引起我们对萧军戏剧和旧体诗的关注。
第 2 章 艺术价值与社会效果的权衡考量
如前所述,萧军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作家,生长在风云激荡、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经历过新旧政权的交替,有着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性格又是那样的特殊:豪侠勇武、嫉恶如仇、刚直不屈。对于这样一位特殊年代里特殊作家的作品的评价,我们自然不能采用简单的、单一的标准去对待。何况,任何时代都有它的历史局限性,我们切不可以对待今人的标准去苛求前人。也就是说,我们既不能把萧军的一些作品当作政治宣传的工具和时代的留声机而加以全盘否定,也不能对萧军一些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视而不见,或加以掩盖。同时,我们一定要全面权衡萧军的全部作品,使他的小说、旧体诗、戏剧、散文、新编历史小说等都能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
2.1 峥嵘岁月的回响与口号式的政治宣传——萧军的小说
萧军的小说是我们接触萧军、认识萧军的主要方式。他的著名的小说,如《八月的乡村》《五月的矿山》《第三代》《涓涓》等,曾经鼓舞了无数青年、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走上前线,保家卫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鼓舞着无数人建设我们伟大的国家。萧军夫人王德芬在萧军逝世之后曾经深情回忆说:“从30年代起,无论是为文为人,你鼓舞了几代人啊!你走到哪里,国内或国外,都会遇到你的读者紧紧握住你的手倾诉衷肠:‘萧老,我是您的读者,我是读了你的《八月的乡村》才参加革命的!’‘萧老,我读了你的《八月的乡村》以后,想当铁鹰队长才参加革命队伍的。’‘萧老,我是在长征途中看你的《八月的乡村》的,我们拆开来一页一页传着看的。’‘萧老,我是在敌人的监狱里看《八月的乡村》的,你给了我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勇气。’……”[3]由此可见萧军小说产生的巨大的社会影响。无论对萧军的小说是褒是贬,无可否认的是,萧军小说产生的社会效果是巨大的,它们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度过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们今天在新的时代里看待萧军的小说,务必要摘掉有色眼镜,剔除小说以外的因素的干扰,如对萧军思想的批判等,又不能简单地把萧军的这些小说作为政治宣传的口号和工具加以全盘否定,而应该客观地还原萧军小说的本来面目。
2.1.1 萧军小说的主要特色
有关萧军小说的思想性,如第一章所述,已经有太多人做过太多的研究,在这里不再赘述,这里主要对萧军小说的艺术特色加以剖析。
2.1.1.1 强烈的宣传性和鼓动性
初读萧军的小说,我们会觉得小说里面充斥着强烈的政治意味和阶级意味,枯燥、干巴、毫无吸引力。特别是跟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家作品相比较之后,这种感觉就更会强烈。殊不知,这正是萧军小说的一个鲜明的特色。
2.2 才情纵横、愤懑时事的力作——萧军的旧体诗和戏剧
萧军的旧体诗和戏剧是长期为我们所忽略的。事实上,萧军创作的上千首旧体诗和两部戏剧——《武王伐纣》和《吴越春秋》,才是萧军创作中真正的精品,才是真正体现萧军文学才情和文学价值的所在。
因为本篇论文所论述的是对萧军及其作品的重新评价和定位,而他的旧体诗和戏剧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本论文不可能对他的旧体诗和戏剧做面面俱到的、系统的、繁密的研究,而是指出萧军的旧体诗和戏剧重要的艺术价值,进而指出它们在萧军全部创作中应有的价值和地位,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们更多地关注萧军的旧体诗和戏剧,更好地认识到萧军的文学才能和文学价值。
2.2.1 萧军旧体诗的价值及应有的地位
萧军的旧体诗创作是伴随着他的整个文学生涯的。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直到他去世,甚至在自己被批判、被打倒以及在“文革”中,他也没有放弃旧体诗的创作。“是诗歌,伴随他走过了几十年的笔耕生涯,一直到他生命和创作的终点。”[18]这些旧体诗的创作主要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的创作是从 1926 年到1976年,总题为《五十年故诗存余录》,包括《黄花吟草》《松滨吟草》《囚庭吟草》《梦迥吟草》《圣寺春秋吟草》《团河吟草》《新开吟草》《陶然吟草》《悸余吟草》《椒园闲咏及其他》《银锭桥西海北楼吟草》等诗歌,共八百多首;后期的诗歌主要作于粉碎“四人帮”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萧军近作》中的近百首诗为代表。研读萧军的这千余首诗,我们不仅会被诗歌深湛的艺术魅力所折服,而且会被诗人喷发出来的强烈的感情所震撼。我们甚至能在这些诗歌中读出李白、杜甫与王维之风。然而,就是这样的旧体诗,却长期被排除在人们的关注视野和评论视野之外,在汗牛充栋的文学史著作中,几乎无人提起萧军的旧体诗创作;在浩如烟海的萧军作品研究论著中,仅有寥寥数篇提起萧军的旧体诗创作,不足以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这些论述也只是概论,对于萧军旧体诗的一些重要特征,如化用古人于无形、“史诗”的性质、旧体诗在萧军全部创作中的价值与地位等问题,却鲜有人提及。
在新的历史语境中,我们必须摒弃传统文学观念的束缚,以一种宽容、开放的态度对待作家与作品。我们应该重视那些被忽视的作家与作品,在这里,我们往往能找到新的突破口而有重要的收获。我们必须给予萧军的旧体诗足够的关注,这样,我们就不会仅仅把萧军当作是小说家,而是把他同时当作杰出的诗人。
第3章 萧军的“因时因事”而成名和地位虚高的问题...............38
3.1 萧军地位虚高的原因.......................38
3.1.1 抗日战争形势的急需......................38
3.1.2 鲁迅先生的亲切关怀....................39
3.1.3 政治方面的影响.......................41
第3章 萧军的“因时因事”而成名和地位虚高的问题
3.1 萧军地位虚高的原因
1935年,年仅28岁的萧军在上海秘密、非法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八月的乡村》,在那个抗日战争形势日益严峻的年代,这部薄薄的、由鲁迅先生亲自作序并推荐出版的抗战小说迅速走红,年轻的萧军也一跃成为当时人们普遍关注的当红作家。骆宾基曾经回忆说,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和萧红的《生死场》“当时真如旋风一般席卷长江南北、黄河两岸”。[39]在以后的数十年间,这部小说除了文革时期之外,基本上长盛不衰,萧军也随着这部小说声名远播。《八月的乡村》也奠定了萧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应该说,就艺术水准而论,这部小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甚至还存在着结构方面太松散、不紧凑、情节方面不匀称、“近乎短篇的连续”这样的重大缺点,艺术价值并不高,但是它却能产生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并使萧军迅速成名,而且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这里面存在着很多非文学的因素。
事实上,萧军的旧体诗、戏剧和散文等对萧军文学声名的帮助并不大,因为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版或发行的,而此时萧军已经接近个人文学生涯和人生的终点了,而且人们对萧军的这些作品也很少关注,因此,导致萧军地位虚高的主要因素还在他的小说方面。我认为,导致萧军地位虚高的主要原因有:抗日战争形势的急需、鲁迅先生对萧军的亲切关怀、政治方面的影响尤其是中共方面的大力支持、与萧红的恋爱以及自身独特的性格因素。
结论
萧军一生创作颇丰,2008 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 20 卷本的《萧军全集》,涵盖了萧军的几乎全部作品,涉及他的小说、旧体诗、散文、杂文、戏剧、新诗、话剧、书信、公文等等,可谓卷帙浩繁。但是,他的主要的、有价值的作品仍然是小说、旧体诗、散文和戏剧。前面我们已经对萧军的这四类文学体裁的作品做过梳理和分析。
萧军的小说,如《八月的乡村》《五月的矿山》《第三代》《羊》《江上》《涓涓》等等,虽然有不少特色,但是很多存在着艺术上的缺点,其真实的艺术价值和水准并不高,不能算作精品或杰作,也不能代表萧军的整体文学价值。对于这些作品,我们既要看到它们在艺术上的严重缺点,又要看到它们产生的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果,看到它们在抗战时期、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由于《八月的乡村》等小说使萧军迅速成名,再加上其他一些非文学的因素使萧军地位虚高,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扒除这些非文学的因素,还萧军及其小说以本来的面目。结合萧军革命和一生和爱国的一生,结合其一生的坎坷、曲折、不屈和抗争,我们可以说,萧军并非一位优秀的小说家,但却是一位爱国作家和革命作家。
萧军的旧体诗和戏剧,是真正体现萧军文学价值、真正代表萧军文学水准的精品。这是我们不仅不能忽略,而且必须重视的问题。由于特殊的时代和历史、政治环境,萧军的小说与政治、时局、阶级有着太多的关联,这些小说不是写给自己的,而是写给人民的,写给时代的。我们在里面很难听到萧军内心深处和灵魂深处的声音。可是,萧军的旧体诗和戏剧,尤其是他的旧体诗,却纯粹是写给自己的,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写自己灵魂深处的困顿、彷徨与愤懑,写出了自己的七情六欲和铮铮铁骨。就艺术价值而论,萧军的这些旧体诗不仅与20 世纪的许多优秀旧体诗人如鲁迅、郁达夫、毛泽东、聂绀弩等的旧体诗相比毫无逊色之处,就是与唐、宋、元、明、清的优秀诗人诗作相比,也堪称上乘。其中不少篇章和句子令人击节叹赏、拍案叫绝。
参考文献(略)
对萧军及其作品的重新评价与定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对,萧军,及其作品,的,重新,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