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笔记在《全宋词》编篆中的史料价值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15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概说

第一节 宋词辑佚概说
一.宋代词作辑佚概况
(一)别集概况
“关于宋词辑佚的历史,从宋代本朝就开始了。”宋代词作辑佚意识,从本朝即已开始的别集编纂的兴盛即可窥见一斑,以今日所存宋词多数均是赖别集得以流传。唐五代有别集传世的仅有冯延巳《阳春集》、李璟、李煜父子合集《南唐二主词》,见于词家目录的散佚失传的别集概有温庭筠《金荃集》等数种,加上今人从各种总集辑出的唐五代词人别集,总数仅为 20 多家。与之相较,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词别集的编纂情况可谓蔚然大兴。北宋时期传刻的词别集尚只有柳永《乐章集》、欧阳修《平山集》、晏几道《乐府补亡》(后名《小山词》)、贺铸《东山词》等,为数不多。随着南宋出版事业的兴盛发达,私人藏书与私人编制目录盛行一时,词集的编纂与传播情况也多据此得以留存。并且,从辑佚学的角度来看,“从现知见的资料来看南宋郑樵大概是第一人。所以,辑佚这种特定的文献现象,被学者认识并加以总结大约是在南宋之初;把它作为一种特定的对象做出较为系统地论述,是在民国年间;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进行理性探讨,是近十年来的事”,这是曹书杰先生对于古文献辑佚之学兴起时代的推断。“辑佚这种特定的文献现象,被学者认识并加以总结大约是在南宋之初”,自然也是自南宋起词集编纂与传播兴盛发达的学术背景之一。“目录之学,所以示学者以从入之途,于事为至要”。
“词的传播方式,大而言之,可分为口头传播与书面传播两类,书面传播又可分集本传播与单篇传播两种。集本传播主要是别集和选集的传播,单篇传播则有石刻、镂板、题壁等不同的传播媒介。”而“宋代文人雅好文艺,每见词集,喜欢载入笔记小说中,以助谈资,颇能反映词集传播情况。”因此宋人笔记在宋人词学集本传播研究中的资料价值重大。

第二节 唐圭璋、王仲闻的辑佚之学
一.唐圭璋辑佚之学
唐圭璋《全宋词》可谓迄今质量最高的断代文学总集之一。“先生三十年代初,即从石刻中辑出宋以来选本未曾著录的词人 14 家,又从《永乐大典》内辑出9家,并补《四库全书》集部词51家。”
唐圭璋先生的词作补遗意识,从《全宋词》修订中词人、词作数量的增轶既可窥见一斑。王兆鹏根据南京师范大学研制的《全宋词》计算机检索系统统计:
《全宋词》(含《全宋词补辑》)收有姓氏可考的作者1493人(《全宋词》1940年出版所录有姓氏可考的作者为1219人,1965年新版所录为1393人),词作21055首。其中原有词集传世者197家、赵万里补辑70家、周泳先《唐宋金元词钩沉》增辑27家、王仲闻增订174家、孔凡礼新增100家,计568家;而唐先生自辑925家,超过了有集传世者和他人补辑的总和。
而从最新的研究成果来看,刘尊明、王兆鹏新著《唐宋词的定量分析》对于《全宋词》的词人、词作数量又有了新的统计数字:
由《全宋词》计算机检索系统得出的宋词作品总数为21085首。这个数据实际上并不准确。这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全宋词》及《全宋词补辑》本身在编纂时还存在少量诸如重录或遗漏等问题,二是今人编制的《全宋词》计算机检索系统也存在一些录入和校对上的错误。笔者兹以中华书局“增订本”纸质文本进行比对核查,已就发现的一些问题和错误加以订正,作品数量上略有增减,另据《全唐五代词·副编》卷三“宋元人依托唐五代人物鬼仙词”,增补《全宋词》遗漏的宋人依托崔怀宝词 1 首、依托吕岩词 47 首。故所得宋词作者总数凡1504人,作品总数共计为21126首,其中有1569首为姓氏失传的无名氏之作。
对于唐先生辑录《全宋词》的不朽贡献,其时人即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评价,绵绵不息直至今日丝毫不减。

第二章 宋代笔记在《全宋词》辑佚中的史料价值

第一节 从宋代笔记看宋人词作辑佚意识
本章阐述宋代笔记在《全宋词》辑佚中的史料价值,事实上宋代笔记的辑佚价值之所以备受《全宋词》纂者关注,在《全宋词》辑佚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还源于宋代笔记撰者在撰写笔记之时,即已表现出非常较为明确的词作辑佚意识,这从其自撰的笔记文献中即可窥见。
宋人笔记作为“一种随笔记录的文体”,其在辑录日所闻见之时,自然将已渐兴盛的词体创作情况列为重要的关注对象。早在北宋早期的笔记中,撰者即已有较为自觉的词作辑佚意识,撰笔记以补史之阙是唐五代就己出现的学术观念,唐代李肇《国史补·序》云:“言报应,叙鬼神、述梦卜、近帷箔,悉去之;记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这种观念被宋人继承,并将之发展。“补史之阕”事实上也就具有了多方面的史料价值。
《全宋词》据文莹《湘山野录》与《续湘山野录》,辑录词人6家各1首,计 6 首,这对于多无词集传世的北宋初期来讲具有重要的词学文献价值。文莹在《玉壶清话·序》中也曾表明这种有意识的文献辑佚意识:
玉壶,隐居之潭也。文莹收古今文章著述最多,自国初至熙宁间,得文集二百余家,仅数千卷。其间神道碑、墓志、行状、实录及奏议、碑表、野编小说之类,倾十纪之文字,聚众学之醇郁。君臣行事之迹,礼乐宪章之范,鸿勋盛美,列圣大业,关累世之隆替,截四海之见闻。惜其散在众帙,世不能尽见,因取其未闻而有劝者,聚为一家之书。及纂《江南逸事》,并为李先主 特立传,厘为十卷。且夫黄帝之时,世淳事简,尚有风后、力牧为史官,藏其书群玉山中。古之所以有史者,必欲其传,无其传,则圣贤治乱之迹,都寂寥于天地间。当知传者,亦古今之大劝也。
“文莹收古今文章著述最多,自国初至熙宁间,得文集二百余家,仅数千卷”,可见文莹平日对于文集收藏的重视程度。也正因其“倾十纪之文字,聚众学之醇郁”的广资博考,遂有其《湘山野录 》中“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现存考证资料中的最早论断。

第二节《全宋词》宋代笔记文献来源的统计与分析
一.宋代笔记文献来源的数据统计
《全宋词》的编纂可谓工程浩繁伟岸,举世公认,其文献搜采范围之广、考辨校勘之精、修改增订之勤早已成为编纂史上的一段佳话。《全宋词》在几十年来的纂辑修订中,宋代笔记资料发挥了重大的文献史料价值。其最先体现在《全宋词》编纂中的词学辑佚价值。笔者据《全宋词》文献来源出处按语逐人、逐首予以考察,从中统计出《全宋词》据宋代笔记辑录词作概况如下:


第三章 宋代笔记在《全宋词》词作考证中的史料价值..........231
第一节 唐圭璋、王仲闻词作考证概说..................................231
第二节 《全宋词》据宋代笔记考证互见词作的统计与分析........235
第三节 《全宋词》据宋代笔记考证词调名的统计与分析..250

第三章 宋代笔记在《全宋词》词作考证中的史料价值

第一节 唐圭璋、王仲闻词作考证概说
一.唐圭璋词作考证概说
唐先生编纂修订《全宋词》的全过程一直伴随着对于词作真伪问题的深入考辨,去伪存真,最大限度地还原宋词原貌,可谓功勋卓著,无人能及。王兆鹏先生曾专门研究唐先生的词学研究方法,并将唐先生辨伪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明先后。一词见于两种或三种别集,依词集成书或版刻年代的先后而定真伪。一般而言,早出词集所收者为真,后出者为伪。二、察源流,证本集。诸多版本所载不一,则先考其传录源流,再求证有关本集收录与否。三、考本事。各本互见,则据有关本事记载而断。四、据题序。一词而两见宋本词别集,则依据其题序而定。五、参和作。当二说难定时,可参酌其他唱和次韵之词而定。六、依题跋。各集互见,依有关题跋记语而定。七、验方言。词主难定,可考察作者的籍贯和验证词中方言语音。
从王兆鹏先生对唐先生的辨伪方法的总结中可以看出,唐先生的辨伪方法可谓精审缜密,这既是王兆鹏先生从唐先生在编纂《全宋词》的词作考证实践中总结与提升出的词作考证理论精华,同时也是唐先生一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孜孜以求地探寻词学研究方法的最大回馈。在《全宋词》编纂中,唐先生十分重视互见存目词的整理、编目与考订工作:
宋词作品互见与两个或两个以上作家的集中,为数甚多。汲古阁刻《宋名家词》本《珠玉词》、《六一词》、《寿域词》、《惜香乐府》,就颇多这一类的例子。词选中如《类编草堂诗馀》误题作者姓名的约有八十馀首,《词林万选》约有二十馀首,《续草堂诗馀》约有三十馀首。后人失考,陈陈相因,也有误补于各家词集的。辨伪存真,宋朝的罗泌已经做了一些,他校勘欧阳修《近体乐府》,在校记中作了说明二不下结论。

结语
本文通过对宋代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史料价值——辑佚价值、校勘价值、考证价值的梳理和论述,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1.宋代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发挥了重要的史料价值。
《全宋词》1940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65年中华书局再版、1979年中华书局重印三版、1999年中华书局简体横排增补版。《全宋词》作为断代文学总集,其在总集功用上所体现出的“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并有所归”方面堪称学术典范。宋代笔记蕴含着丰富的词学文献史料,是《全宋词》编纂修订中重要的参考文献之一类。在《全宋词》14个类别540种类的参考文献中,笔者首先界定了笔记的内涵,并通过对笔记与史部类、笔记与子部类、笔记与诗文评类、笔记与词话类、笔记与类书、笔记与释道类之复杂关系的考辨中,确认了《全宋词》引用宋代笔记文献共计 105 种。这些宋代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发挥了重大的史料价值,并充分实现了唐老“以宋证宋”的治词方法。
《全宋词》所引105种宋代笔记中,共有96种文献辑录词作683首词作,最能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网罗放佚”、“零章残什,并有所归”的辑佚价值。笔者将其辑录词作以30名家词、十大金曲等作为考量标准,并将之与传统多维数据综合考量相比较,从中发现二者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类的结论,从而也进一步验证了宋代笔记词学史料价值的可信程度。笔者通过对据宋代笔记辑录无名氏词作(135首)和失调名词作(125首)的考察,一方面说明了宋代笔记是造成一部分无名氏与失调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也能看出笔记在辑存这些无主、无名词作中的重要价值。利用宋代笔记辑录词作尚需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探察词作文献来源,避免词主互见;辨别词体属性,避免诗词误收等。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