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视闽下的铁凝女性小说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32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前言

铁凝很一早就步入文坛,16岁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会飞的镰刀》于1975年被收入儿童文学集《盖红印章的考卷》中,从此,她文学创作的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起来。风格迥异的作品不断引起文坛的关注与争论。其创作初期的作品着力表现诗意的女孩,呈现出优美、宁谧、令人一唱三叹的美学风格。随后,“三垛”的创作,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无雨之城》的出版又使一些评论家以女性主义作家称之。在80年代的女作家中,铁凝被归入“知青”作家群。’但是,有别于同龄人,铁凝不是被动地选择农村生活,而是怀揣着“当作家的妄想”主动选择插队落户到农村。所以,她做到了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待知青生活、表现知青生活。正如女性主义学者戴锦华谈到的:“铁凝不同于痛楚的、为超载的思想与使命所累的同代人,她逃离了伤痕、反思、寻根、先锋、新写实等文学思潮,成为当代文学的‘这一个’。”2所以,在铁凝的早期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时代带给这位女作家的“伤痕”,而是带着对生活的爱去倾诉、赞美其笔下的女性。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与创作的不断深入,铁凝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开始呈现出更多的社会内涵。从香雪、安然到苏眉、司椅纹,再到尹小跳,直到同艾。作者由赞美、倾诉女性到质询、拷问她们,在冷静的现实主义笔法的描述中,展现传统与现代、纯朴与世故、文明与野蛮、女性的白主与依附等种种矛盾。:玉这样的“超性别意识”使铁凝在自80年代末发韧,后日渐喧嚣的“女性文学”、“女性主义创作”的潮涌中,保持了一份独具个性的清醒与冷静。同时,作者也始终怀着对母性的赞美来塑造伟大的母亲形象。本文正是通过分析、鉴赏铁凝笔下不同系列的女性形象,来探讨作家审美意识的流变,同时发掘其中不变的精神内核。在铁凝的性格中富有儒家传统中“和”的精神。她的视角是阔大的,是用“人性”这个整体的视角来观察男女两性,表现他们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原因形成的性格特征与缺陷。她对待生活的态度始终是积极的,这与许多女性主义作家局限在自己的狭小空间自怨自艾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铁凝是一个女性主义作家,铁凝是带着对生活的情义,对社会的正义,对人性的真义,书写了一部女性心灵史与成长史。20余年的创作历程,铁凝执著于女性灵魂世界的探索,笔端充满了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不同时期的创作体现出不同的美学风格和特点。同时,她的眼界也在不断拓宽,在书写女性的同时让笔下的男性角色也唱响号角。所以,本文在分析铁凝笔下女性形象的同时也对其笔下的男性形象做一些探讨,力图找到作者对待男性时写作立场的变化,展示作家对两性关系的深入思索及这种转变的文化意义:单一的性别是不能构成一个完满世界的,只有两性和谐才是人类生存的真啼。

第一章“和”的文化内涵及铁凝女性小说的题材来源

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以“和”作为起源的。从作为中国民族象征的远古图腾“龙”的形象(是蛇加上各种动物而形成的),到诗、乐、舞二位一体,再到儒、释、道的思想核心,处处体现着“和”的精神。表面看,铁凝是没有太多个性的一个,但是这种无个性正是她最大的个性。在仁者与智者之间,铁凝更倾向于一个仁者,她有着开阔的整体视野,一种儒家的“和”的精神风度,她以温和的态度力图让男女两性结束对抗,达到和谐共处的局面。
第一节“和”的原始意义及文化演进
所谓“和”在《辞海》中有以下的解释,①温和,和缓,谦和。如:和风细雨,和颜悦色;②和谐,协调。如:和衷共济。《礼记·乐记》:“其声和以柔。”③结束战争或争执。“和”是中国远古音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不仅包括各种声音之“和”,而且扩大到了整个字宙之“和”。从而达到净化人心灵的作用;经过不断的演进,“和”有了更丰富的哲学意义。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和”有着特殊的地位。儒家的出发点是个群关系、人我关系,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孔子强调的是现世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并将“和而不同”(((论语,子路》)作为理想人格的标准;孟子则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卫下》)。可见人与人相和,人与社会相和是儒家追求的建设大同社会的远景理想。本文所说的“和”侧重于《辞海》中的第二中解释,即和谐,协调,同时也具有儒家提倡的“和”的哲学意义。铁凝并不是一个文学的革命者,不乐于不断树旗立帜,特立独行。她不像残雪那样进行冷酷的人性描写;也不像方方那样营造阴暗的生存场景;又不像池莉那样执著于小市民的生存书写;也不同于王安忆那样儿乎引领与参与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每一个写作潮流。表面看,铁凝是没有太多个性的一个,但是这种无个性正是她最大的个性。在仁者与智者之间,铁凝更倾向于一个仁者,她有着开阔的整体视野,一种儒家的“和”的精神风度,她以温和的态度力图让男女两性结柬对抗,达到和谐共处的局面。即通过各种不同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整体的最佳结合。这是人们处理矛盾、对待事物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与方法,是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同时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感情”,因为人的审美感受是不同于动物性的感官愉快的,在于其中包含有观念、想象的成分在内。‘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和”的文化内涵己经沉淀在我们的“审美感情’,‘中。中国人在审美的过程中,讲究消除矛盾、和谐、圆满。大团圆、大欢喜的结局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感情”。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对民族文化之根的寻找过程中,当代中国的女性文学势必会从过去对男性的消解转变到追求两性和谐的性别诗学。具体到男女两性关系的书写上,铁凝的小说也有女性意识的彰显,无论是对香雪、安然、山杏、同艾、大芝娘的赞美,还是对司椅纹、姑爸、竹西、陶又佳灵魂的拷问,甚至还有对尹小跳、苏眉成长的哲学思考,都显示了作者对女性独特的生存方式与生命状态的聚焦。作者在聚焦女性的同时瓦解着笔下的男性,让男性作为女性的陪衬而存在,在对待两性关系的问题时,先前的铁凝对男性是进行去势}亏写的,这是当代女性文学在其复苏期的一个策略。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艺的发展,女性土义文学批评变得更加宽容,“反男性倾向”、“唯女性主义”、及“僵硬的教条主义”会令人十分反感,中国当代文坛呼唤“性别诗学”的诞生。“性别诗学”首先基于这样的哲学立场:不存在抽象的、超历史的人类本质,人们的主体性是由特定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符码厘定的,在共同的人性之上还存在每个人的男女性别性与性格爱好个性等,两性既相似又相异。所以“阴阳互补”、男女两性“和而不同”是性别诗学的价值定位。’铁凝正是意识到了解构并不是女性主义的出路,因为男女两性井不能独立或对立而存在,寻求双性和谐之途才是最切要的问题。于是她在两性不可或缺,互相依存的认知前提下,对两性关系进行反省。所以在她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笨花》中,实现了她对男性形象的修复,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铁凝向男性社会的妥协,而是昭示了其对两性关系的重新思考,体现了一种更为温和宽厚的理解和关怀,大大地拓宽了女性文学的精神空间。


目录
第一章“和”的文化内涵及铁凝女性小说的题材来源··························6
第一节“和”的原始意义及文化演进····················································6
第二节知青生活与乡村视角·····························································7
第二节家族记忆、童年经验与城市关照··············································9
第二章梦想·现实·理想—女性形象的逐层展开·························13
第一节诗意的女人—香雪系列女性···················································13
第二几节病态的女人—司椅纹系列女性···············································18
第三节白救的女人—尹小跳系列女性···············································22
第四节传统的女人—同艾系列女性··················································26
第三章“和”视阐下的性别书写—和谐理想下男性形象的呈现·········2s
第一节软弱的男性—缺席的在场者··················································28
第二节暴虐的男性—压抑女性的他者···············································30
第三节理想的男性—与女性相和的仁者·············································32
第四章重建两性和谐的性别诗学···········································34
第一节话语.女性主义反思·························································34
第二节寻找女性主体意识的史学意义···············································36
第三节性别二元对立的诗意超越····················································37
·························


结束语
她热爱自己的性别,但是也能跳出性别白赏的这个圈子去思索。《笨花》的问世并不意味着铁凝对男性世界的妥协,而是昭示了铁凝是在以一种更加冷静,更加沉稳的的方式思考着女性主义。解构并不是女性主义的出路,因为男女两性并不能独立或对立而存在,寻求双性和谐之途才是最切要的问题。在此,铁凝代表了一种方式,以一种深厚、大气的一!弓写,突破表层的女性化,发挥女性特有的审美感受,用以关照外部世界,感应社会时代脉搏,融入了新文学的大合唱中。中国白古有阴阳相合的传统,在现代又有自身的特点,应该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女性解放之路。承认男女双方各自的价值,正视双方的差异,减少对立与矛盾,增强沟通与合作,也许才是较为合适的途径。铁凝的思考显然是更富理性的,是一种对两性关系的较为正确的思考,从批判到宽容的态度使我们看到一种更温和宽厚的女性主义,通过再次承认男性的价值,强调两性的和谐使铁凝的小说带上了某些后女性主义的色彩,这也是铁凝对中国女性文学的独特贡献。


参考文献
一、参考书目
〔一)作品类
l、铁凝:《铁凝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2、铁凝:《铁凝影记》,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铁凝:《一千张糖纸》,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4、铁凝:《笨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l版。
5、铁凝:《大浴女》,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二)理论类
6、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第1版。
7、徐坤:《双调夜行船—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
8、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l版。
9、荒林,王光明:《两性对话一20世纪中国女性与文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10、戴锦华:《涉渡之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