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理论下探讨天津地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36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前言

天津市共有各类地名约4万个,其中城市街巷名约占40%。天津地名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蕴藏着大量的资源信息,有待于开发探研。天津是笔者的故乡,是一个充满着现代气息的大都市和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天津地名具有着独特的语言特色,随着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地名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个由语词构成的庞大系统,目前己逐渐成为地名管理部门和语言修辞学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天津地名进行比较系统的全面考察和阐释。本文以《天津地名志》中所收录的所有地名为语料,分别对“天津地名的文化特征与成因”、“天津地名的通名与专名”、“城市地名的规范化”进行探研。

一、天津地名的文化特征与成因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特色,也是一个城市的亮点。如果要对天津地名的文化特征进行宏观的分析,那么从天津的地理位置着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天津从千年之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渔村聚落历经了由“寨”、“镇”、“卫”、“州”、“市”的逐步升格,终于发展成为一个千万多人口的直辖市,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就是取决于天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天津北枕燕山,东临渤海,北运河、子牙河、南运河等在三岔河口汇聚为海河,横贯市区东流注入渤海。河海相衔并毗邻北京,使天津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和京散门户。“水”是天津的生命线,也是天津地名文化的第一要义。“水文化’的流动性催生了天津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可以看出,天津自然环境的主体就是水,贯穿天津的海河将北运河、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与渤海沟通起来,直接影响着天津的风土人情。因此,天津文化特征的第一部分就是其生命的原动力—“水文化”。

(一)天津地名与水文化

天津早期的名称是“直沽寨”、“海津镇”和“天津卫”,历经多年的演变,“沽”“海”“津”三字仍然都是“水”偏旁。天津全市18个区县里,有10个区县名中有带“水”偏旁的字,如河东区、河北区、塘沽区、汉沽区,这些区县名都直接体现着和“水”的关系,反映了天津地势低洼、潮湿多水的特点。俗话说天津位于“九河下梢”,就是发源于山西省、河北省和北京市山地的南运河、北运河、永定河、子牙河和大清河五大水系,分别从西南、西、西北和北向天津幅聚,经过海河干流,从大沽口入海。天津全市共有包括月牙河、西减河、东减河、洪泥河、卫津河等人工河渠在内的大小河流300余条,坑、塘、洼、淀星罗棋布。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特点在天津地名中有典型的反映。天津早名“直沽寨”,天津市带“沽”字的地名也很多,有“七十二沽”之说。“实际上,‘沽’是一条古河名。沽河故址在今通县以东,并有东西之分。东沽河就是今之蓟运河等;西沽河就是今之北运河与海河。凡是带“沽”字的天津村镇地名,几乎都座落在沽河两岸。”③例如“塘沽”、“大沽”、“汉沽”、“葛沽”、“西沽”、“后沽”、“大直沽”、“小直沽”、“咸水沽”、“丁字沽”、“东泥沽”、“三叉沽”等,都是西沽河流经的区域。宝纸、宁河两县境内带“沽”字的地名多为东沽河流域周边地区。另外,天津又称为“津沽”、“沽上”:海河又称为“沽水”,都可见天津地名与这条古河关系的密切。

(二)天津地名与浦运文化

天津从村落开始就借助与水密切相关的“鱼盐之利”而发展;隋场帝开通大运河之后,天津又和黄河、长江水系相连,南粮北运及盐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河海交织的航运码头,因而也就催生了以“水文化”为滥筋的码头文化和商埠文化。这些文化特征和天津的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而天津的经济职能,包括海运和内河航运的发展,一直是以嘈运和盐业为主。“天津是靠槽运兴市的,沿海河和运河多处建有仓度以囤粮,从而出现了如南仓、北仓,上仓、下仓,东仓、西仓等成对的地名。南仓”位于北辰区天穆镇,元初即为百万粮仓,因与“北仓”位置相对,故名“南仓”。北仓”位于北辰区京津路西侧、北运河东岸,元、明时即为潜运码头和储粮地,清乾隆年间在此建造津邑储备粮仓,与“南仓”同为仓魔,以相对位置得名“北仓”。上仓”位于蓟县县城南15.5公里,唐代成村,是当时潜运最靠北的一座大型粮仓,以北为上,故名“上仓”。下仓”位于蓟县县城南28.5公里,唐代成村,是当时上仓南面的一座运粮仓廉所在,以南为下,故名“下仓”。东仓”、“西仓”都处于武清区大沙河乡,是相邻的两个村落,皆为元朝时储运潜粮仓魔的旧址。元末仓糜废置,演变为村落,因所处方位,分别名为“东仓”、“西仓”。仓度街”位于红桥区东北部,在东马路西侧,明宣德元年(1426)在此建仓魔储存潜粮,后形成街道,故名仓糜街。“仓门口”是胡同名,处于仓傲大门的位置,故名。“仓门口横胡同”处在仓门口前方,故名。

二、天津地名的通名研究

(一)专名+通名的结构形式

在分析天津地名的通名之前,有必要先来介绍一下地名的结构形式。汉语早期地名中出现过单字的地名和双字的地名,后来又出现了多字地名。地名初始形式的结构是多样化的,并没有固定的语词结构形式,随着人们的视野的扩大、认识的深化,出现了较为固定的结构形式,初始的专用地名演变成地名的类名,即通名。随之出现了地名的语词:“专名+通名”的结构式。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的发展,这种结构形式已经成为一种有普遍意义的理想结构形式。这种“专名+通名”结构式能够较大限度地发挥指位和指类的功能,便于区别和识别不同位置、不同性质的地理实体。通常所说的“专名”指“位”,“通名”指“类”。①

(二)通名的分类

汉语的通名是能单说的名词。早期出现的通名大多数是单音的,例如山、河、桥、亭、乡、村、集、府、区、街、巷等,双音词则是晚近才出现的,例如胡同、水库、干渠、渔场、牧场、盆地、丘陵、高原、沙洲、瀑布、群岛、公园等。三音词则是极少数,如自治州、蓄洪区,三角洲等。”②汉语的地理通名可以分成四类:

1、自然地理实体的通名普遍通行的如:山、岭、峰、冈、坡、山脉、高原、丘陵、河、江、坑、水、溪、湖、泊、池、沟、海、湾、港、岛、礁、角、屿、半岛、群岛、沙洲、沙漠、草原、盆地。

2、聚落通名普遍通行的如:乡、村、坊、里、屯、庄、家、镇、宅、胡同、巷、街、道、路、市、集、墟、园、苑、新村。

3、人工建筑地物的通名普遍通行的如:城、楼、阁、亭、门、桥、塔、庙、院、窑、破、屋、渡、铺、渠、寨、店、厂、坝、渡、渡槽、农场、林场、牧场、渔场、盐场、自然保护区、铁路、机场、码头、港口、隧道。

4、行政区划通名普遍通行的如:府、州、县、市、区、乡、村、自治区(州、县)。

二、天津地名的通名研究...........14

(一)通名+专名的结果形式...........14

(二)通名的分类...........15

(三)天津地名的通名统计分析...........15

三、天津地名的专名研究...........22

(一)首字为方位词的地名...........23

(二)首字为数词的地名...........24

四、关于地名规范化的思考...........31

(一)地名规范化是现代社会的需要............31

(二)地名规范化的原则...........32

结论

天津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河海之滨小渔村,在建城600年后,竟发展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商业都市;进入21世纪,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口岸城市的最大开发区所在地。展望未来,天津必将创造出更加具有中国传统底蕴,南北交融,又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的崭新文化,天津地名也必然随之向着更高的文化品味发展升华。

参考文献

1.郭长久主编:《津沽百年》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

2.郭长久主编:《追寻大直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
3.郭凤歧主编:《天津文化通览》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4.贾长华主编:《宝地三岔河口》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5.来新夏主编:《天津近代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

6.李如龙编著:《汉语地名学论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7.刘玉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天津市》商务印书馆1994年

8.南开区地名办公室编辑出版:《南开风韵》1989年
9.马永立主编:《地名学新探》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10.谭汝为编著:《词语修辞与文化》天津估计出版社2004年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