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本文在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所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的基础上,探究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使命。通过当前学界对获得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研究成果,借鉴学习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合理预期论等理论知识,最终围绕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内涵、特征、生成过程、评价标准四方面进行了理论建构。
1引言
11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向全党、全国、全世界郑重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科学论断精准我国社会主建设的新历史方位,既高擎起社会主义大旗,又清晰昭示出未来,是为当代中国人均须知晓的新历史方位。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也在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从以往的单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到现今的强调教育供给侧改革,减少低效、无效供给,提供教育资源优质供给,成效明显。但也存在着理工科院校重视不足,教师队伍量与质的亟待提高,课堂吸引力不足,学生群体认可度不高,课程实效性难测等问题依旧棘手。接下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切实将着眼点和落脚点置于提升大学生获得感上。
围绕这一主题,部分学者进行了研究,其重点多放于具体提升路径上,完整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理论体系不多。要切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诸多安排,切实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须先构建起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理论体系。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丰富“获得感”相关理论。当前针对“获得感”的理论研究较多,涵盖着不同主体、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获得感,但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体系建构研究较少、系统性偏弱,本研究重点即为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进行初步理论建构。
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化改革提供理论参考。“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需予以体现。另外,习近平总书记此前所提的“获得感”思想实际上是对“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与延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域,从理论上去确定教学改革导向。
1.2.2实践意义
为国家、高校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提供参考。从获得感的基本理论构建出发,在实际教学中把握高层次教学目标和当前具体教学目标;及时更新完善教学内容,提升其同学生学习生活契合性、针对性;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颜值、言值、研值兼具的教师队伍;革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其效度;以获得感为最终落脚点构建更为完善的学生考核体系更好满足学生需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当前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功能及其效用实际上是存有疑惑的,这也是教育部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更好契合并满足学生需要,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
...........................
2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建构及理论基础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正式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论断,并在报告中详尽的对“新时代”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做了论述,指导我们精准把握这一新的历史方位。
2.1.1“新时代”的内涵及意义
于“新时代”的具体内涵而言:其一,是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新时代充满希望,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所取得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所进行的变革是深层次性的、根本性的。新时代充满挑战和陷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政治领域的“塔西佗陷阱”,外交领域的“修昔底德陷阱”,经济领域的“中等收入陷阱”俱是我国现实需认真应对的。
其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十九大报告中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个重要节点做出了详尽的战略安排,设置了精准“路标”。
其三,是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发展至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取得巨大飞跃,但贫富差距不断增大,贪腐现象并未根绝等问题仍在拉低人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在新时代,我党定会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民生工作,将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置于更高地位,切实在实现共同富裕上做工作、得成就,提升人民获得感。
其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实现伟大复兴是为我中华民族之夙愿,数代仁人志士以此为志,砥砺奋进,我党更是自成立后便将此复兴重任担于肩上。新中国建立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坚实之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则为广大人民注入一剂强心针,为复兴焕发出勃勃生机;十八大以来的充满成就与变革的五年,更是为全体中华人民注入了实现复兴的信心与热情,进入新时代的我国,已经站在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门口。
.........................
2.2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内容构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关照、服务学生。教育部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强调要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与水平,学生获得感是为评价成效的根本指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予以建构是为工作前提。
2.2.1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由“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三词构成,大学生是为评价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早已定论,无需赘述,主要研究重点在于获得感。
《现代汉语词典》对“获得”的解释为“取得;得到(多用于抽象事物)”、获得既可包含客观实在的物质层面的获得,亦可包括精神层面的获得。词典对“感”的解释为“感觉;情感;感想”,均属个人主观情感。“获得感”这一组合词中,“获得”与“感”是为因果递进关系,先有“获得”后有所“感”,且因此“感”构筑于“得”之上,故而其呈正向积极意义。
基于上述分析以及学界当前对获得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研究成果的共性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可定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是指全体大学生经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基于自身学习预期同实际获得匹配度和实际获得对实践活动的效用度的考量,对已学课程产生的主观感受。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掌握课程要求的理论知识,通过相关考核;第二层次,所学理论内化为信仰,所学获自我认同,第三层次,所学理论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成就,大学生获社会认可。
.........................
3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现状................20
3.1实践的根本指导一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
3.1.1大学生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20
3.1.2大学生有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兴趣................20
4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相对不足的原因..................38
4.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层面..................38
4.1.1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程度相对偏低..................38
4.1.2教学实践创新性开发不平衡..................38
5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提升路径................43
5.1精准供给,保障“所获”................43
5.1.1教学目标,有高度有托底................43
5.1.2教学内容,有深度有热度...................43
5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提升路径
5.1精准供给,保障“所获”
课程能够提供足量优质的合乎学生预期和实际需要的可获内容是学生能产生获得感的坚实根基,提升其获得感,明确和进一步优化课程可供给内容本身是基础性工作。而要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内容在合乎党和国家要求、学校树人目标的基础上还能兼顾学生预期与需要,就要在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既有高度亦有托底,在教学内容的配置上,既要保证理论深度又要契合学生生活实际。
第一,牢牢秉持并稳步推进立德树人。就教学目标的髙度而言,严格遵循立德树人是为必须。其一,教学目标的设置需明确方向。习近平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对此四个服务有所体现。其二,教学目标的设置有价值引领,总书记曾言的“系扣子”说即体现出价值引领的高度重要性。让学生系对第一粒扣子,首先就是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均需涵盖让学生了解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培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认同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参加者为最高层面的教学目标。其三,教学目标要体现出全过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即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除却涵盖课堂教学本身,还需具有延续性,对所培养学生的长期发展有所规划和设想,并通过建立相配套的长期监测机制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给予反馈。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亦需依本校不同专业所具备的不同特色,在设置予以考量。
............................
结语
本文在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所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的基础上,探究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使命。通过当前学界对获得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研究成果,借鉴学习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合理预期论等理论知识,最终围绕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内涵、特征、生成过程、评价标准四方面进行了理论建构。
通过开展实际调研发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确三观、历史观、法治观、道德观六方面知识掌握程度和情感体验总体向好,主要问题在于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历史观、法治观的信仰相对薄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历史观、法治观、道德观的践行程度偏低,课程获得感待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学习、课程考核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导致大学生获得感相对不足的原因。基于大学生肩负的特殊使命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切实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作用,助力学生形成对课程的强获得感极为重要。本文围绕精准供给,保障学生可获、转变思路,增加学生所得以及以生为本,提升大学生获得感三方面入手提出了相关改进对策,希望能够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助力。本研究存在着获得感量化模型未能建立、调研范围较小等不足,希望通过日后的学习积累,进一步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