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引领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政治教育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85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研究,理想信念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也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决定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我们的言论和行动。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不忘初心”作为一种信念支撑和精神力量,也是理想信念的时代符号。切实把“不忘初心”这一理念贯穿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坚定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正是研究这一课题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本文旨在对“不忘初心”以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关理论基础的梳理研究上,剖析“不忘初心”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不忘初心”的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蕴含的重要作用,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客观分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探究了“不忘初心”引领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策,这对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作用和实践指导意义。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 95 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①。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并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斗前进”。自“不忘初心”提出以来受到了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对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理想信念的坚定性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2017 年 5 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视察时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前,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呈现积极、健康的状态,但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刚刚开始成型,很容易受到外来思潮的影响,例如: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的多元化、互联网的普及以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潮的不断涌入,这虽然有助于大学生拓宽眼界,但也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导致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呈现出政治冷漠、个人主义以及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因此,高校大学生应加强“不忘初心”的理想信念教育,认识到“不忘初心”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领作用,切实把“不忘初心”这一理念贯穿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个过程中。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 2010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文献,以“不忘初心”为关键词、篇名、主题词进行检索,文献量分别为 207、9298、10458;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关键词、篇名、主题词进行检索,文献量分别为 1325、1752、3914;但以“不忘初心”和“大学生理想信念”为关键词、篇名、主题词进行检索,文献量分别为 0、0、9。由此可见,“不忘初心”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则少之又少。
1.2.1 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于不忘初心的研究内容,产生了较为丰富的前期成果。主要是从现实基础和科学内涵两个角度论述。以下对这些研究成果作简要梳理。
第一,关于提出“不忘初心”的现实基础。主要原因是社会中出现了理想信念不坚定、部分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等诸多问题,容易忘记最初的雄心壮志、海誓山盟,容易忘记曾经走过的艰难险阻、艰辛岁月,容易滋生骄傲自满情绪、精神懈怠、意志颓废,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容易形成奢靡之风、浮夸之风。学者秦天认为,在我国当前形势下,应该不忘初心、坚守初心并将初心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否则就会动摇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学者任云飞则认为,当前,随着西方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党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对共产主义信念产生了动摇。所以,根据这些现实所存在的问题,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党员同志提出了不忘初心的主题。汪青松(2016 年)认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于 1921 年,党一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党奋斗的最高理想。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确立的“初心”。
第二,关于“不忘初心”的内涵。“不忘初心”的基本内涵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从人民发展的维度即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二是从民族发展的维度提出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王伟光(2016 年)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汪青松(2016 年)认为,实现共产主义与民族复兴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之时就确立的“初心”。
.............................

2 对“不忘初心”与大学生理想信念相关理论概述

2.1 “不忘初心”内涵分析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才能持之以恒,不断进步。习近平“不忘初心”思想是具备丰富内涵、先进的思想,并不是虚幻、难以琢磨的思想①。一般来说,可以从三个角度深入认识和了解该思想的内涵:首先,从人民角度来说,“不忘初心”是为了提高中华人民的幸福感;其次,从民族角度来说,“不忘初心”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最后,从信仰角度来说,“不忘初心”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1.1 “不忘初心”的科学内含
“不忘初心”作为一种信念支撑和精神力量,是党、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情怀,也是理想信念的时代符号。“不忘初心”是具体的现实的,而非抽象的虚幻的,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忘初心”教育是贯彻国家政策、实现党和人民密切联系的纽带,中国共产党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这构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主题的核心要义。但对其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的把握,不能止于此,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的高度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不忘初心”基本内涵的认识和把握既可以从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展开,即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坚持全面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加强和完善党的建设、坚定和平发展道路。也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展开:一是从人民发展的维度即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二是从民族发展的维度提出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初心”的坚守和努力。“不忘初心” 把历史使命同时代任务贯通一体,科学指明了党在新时期的出发点、连接点、生长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勇气、力量和信念。“不忘初心”成为全党筑牢理想信念,继续保持建党时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利器;成为全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支柱;也是我党知难而勇进、攻坚而克难,历风雨而同舟、竞百舸而争流根除弊病的精神良剂①。从“不忘初心”的内涵可以得出,其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有一定的内在契合性,具体体现为其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向和内容具有引领价值。

..........................

2.2 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概述
2.2.1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含义
要理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分开理解“理想信念”进而升华到“理想信念教育”的含义,最后在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特点理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含义。
1. 理想
“理想”一词并非原由词汇,它代表了一种内心现象。中国古代时期,理想被称之为“志”,“志当存高远”所说的就是理想。在平常的生活中,理想可以理解为:一指与努力结果相关联的有一定可能性完成的一种想象,二指不同于幻想、空想,是有根据、有可能完成的“对良好将来的预想”,其重点是人类的美好渴望。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想的相关理论可以概括为:理想主要代表了一种精神现象,通过实践而得出的,指的是对未发生未出现的事务有根据的、合乎情理的设想或期盼且有可能实现的,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观在人生努力结果上的整体呈现,可以说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中心思想①。马克思对理想的科学阐述让理想一词富含了哲学深意,解释的更加精确。

2. 信念

信念与理想的含义较为接近,均属于精神现象范畴。可将其用于进行心理方面的表示,又能够用于表示信赖、信任等方面的含义。一部分哲学家认为:“信念实际上表示的是人们的一种意愿,一种希望与信仰,与怀疑具有相反的含义”。罗素指出;“信念,就是人们情感的一种表达,在自身主观意识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情感”。笔者认为信念实际上就是在人们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的不断认识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精神意识,在日后生活中对这一意识坚信不疑地去指导自己的行为。
3. 理想信念
在上文研究中便已提出,理想与信念之间相辅相成,合二为一,在进行这两方面的概念分析时,必须将两者相结合进行探讨,而不能单独拆开分别进行分析。信念就是理想,反过来说,理想也是信念,当两者相互融合,共成一体,理想的实现是对信念的充分强化,这两个概念具有较高的统一性,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而 “理想信念”诞生。尤其是在这几年中,这一概念获得了充分发展,从“理想信念”词语构成上看,为“理想”和“信念”的结合体,但是,并不能将其简单的视为是对这两个概念的加和,与之相反,其实际上表示的是理想与信念的统一。对于社会而言,理想信念是社会普遍遵循的意识形态,包括社会共同理想信仰、社会核心价值观等等。
.............................

3 “不忘初心”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18
3.1“不忘初心”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价值...............................18
3.1.1 “不忘初心”丰富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基础...........................18
3.1.2 “不忘初心”丰富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话语体系...........................19
4 “不忘初心”引领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分析......................... 22
4.1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22
4.1.1 学生主体意识有待提高...................................22
4.1.2 部分教育者自身理论素质有待提高.................................24
5“不忘初心”引领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策........................................31
5.1 立足思政理论课开展“不忘初心”理想信念教育............................31
5.1.1 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筑牢“不忘初心”的理论根基...............................31
5.1.2 “不忘初心”的历史教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溯源.......................32

5“不忘初心”引领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策

5.1 立足思政理论课开展“不忘初心”理想信念教育
利用思政理论课堂主渠道进行“不忘初心”教育,就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优势位置,围绕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展开具体的教学工作。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详细解释和细化分解,让学生清楚的了解理论的立足点、方式以及观念。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在新时代背景下“不忘初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鼓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过程中,牢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学生的理想信念, 在“不忘初心”指导下要求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引导全体大学生根据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使大学生能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利益,为实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而奋斗,引导大学生在树立理想信念的过程中是要与国家同命运,共呼吸。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快速成长和发展的政治基础,大学生只有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包含的内容、意义,深信不疑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因此,要把“不忘初心”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全过程,进而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向和内容.

..........................

结论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也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决定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我们的言论和行动。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不忘初心”作为一种信念支撑和精神力量,也是理想信念的时代符号。切实把“不忘初心”这一理念贯穿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坚定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正是研究这一课题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本文旨在对“不忘初心”以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关理论基础的梳理研究上,剖析“不忘初心”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不忘初心”的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蕴含的重要作用,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客观分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探究了“不忘初心”引领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策,这对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作用和实践指导意义。
“不忘初心”引领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研究是一个复杂而艰深的课题,目前的论文写作尚不能够对其进行透彻的探讨,如有机会,今后本人将会继续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对“不忘初心”引领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有所裨益。文中纰谬之处敬祈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