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一个世纪以前,马克思就曾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1]城镇化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迅速,城镇化发展也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在 1978 年至 2013年这三十五年的时间里,城镇的常住人口增加了 5.6 亿人,城镇化率以每年 1.02 个百分点的增速,提高了 35.8%;城市的数量增加了 465 个,建制城镇的数量增加了 17940个,增加了原建制城镇数量的 8.9 倍。我国在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市数量和建制城镇数量这些方面的变化,充分表明了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然而快速发展的背后必定隐藏着诸多的问题。伴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镇,我国城镇化中的诸多问题愈发明显:城乡二者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耕地面积逐年缩减,各种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这些问题开始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阻碍,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正如联合国的沃利恩道曾经的劝诫所说:“城市化既可能是无可比拟的未来光明前景所在,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灾难之凶兆。所以,未来会怎样就取决于我们当今的所作所为。”[2]城镇化不仅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手段和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方式,而且还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城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用“中国特色”和“新型”加以限定,用于区别我国传统的城镇化和其他国家的城镇化。2014 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的发布,更是把我国新型城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它是指导中国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全局性规划。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城镇化。在以往的城镇化过程中,有一些地方的农民虽然进入了城镇,但是却没有完全的融入城镇的新生活。新型城镇化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农村农民向城镇市民的全方位转变,包括身份的转变和生活行为方式、思想政治观念的转变,使农民能够在城市生活中找到归属感。现代政治人格的形成是农民市民化过程中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和要求,而农民现代政治人格的培养恰恰需要建立在农民政治社会化有效开展的基础之上。
.........
1.2 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政治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不多,可以对新型城镇化与政治社会化、农民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分别进行概括。关于新型城镇化的研究。“新型城镇化”是在不断总结我国城镇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慢慢形成的,它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探索、循序渐进的过程。盲目地追求土地的城镇化是传统城镇化的最大特点,这导致了我们只是完成了表面的城镇化,却没有完成“质”的城镇化。直到中共十六大“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理念的提出,我国开始否定传统的城镇化模式;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与方向,用全面的观点指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就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中共十八大报告运用“中国特色”和“新型” 把城镇化加以限定,这意味着我国如今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既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城镇化道路,又不同于我国传统城镇化道路;同时还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共同推进的发展道路,是一条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发展道路。2013年 12 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六个主要任务;2014 年 3月,国家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它是指导中国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全局性规划,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关于新型城镇化目标的研究。单卓然、黄亚平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目标包括城镇民生上的平等和幸福、城镇可持续发展上的转型和绿色、城镇质量上的健康和集约,这六点核心目标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互为补充。[3]王素斋认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主要有以下四点,分别是城镇化的质量提升、城镇的结构体系合理、城镇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城乡二者的发展。[4]关于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的研究。倪鹏飞提出要在坚持可持续城镇化的总体路径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此他还提出八条具体路径,即通过走以人为本、倾斜平坦、产业互动、绿色发展、包容增长、创新驱动、政府引导、本土开放的城镇化道路来实现新型城镇化。[5]张永岳、王元华认为推进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发挥自身的特色,他们分别从大城市的发展、城市群的形成、产业发展的带动、政府与市场的共同作用以及统筹城乡发展五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五条路径。
..........
2 新型城镇化与政治社会化概述
2.1 新型城镇化概述
在世界迅速发展的今天,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竭尽全力的推进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城镇化是每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城镇化的推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当前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的城镇建设历史相当悠久,但是在近代我国的城镇建设发展缓慢,城镇化进程基本停滞;直至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才迅速发展起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在中共十八大会议上,提出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来引导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我国目前所推行的城镇化是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是对中国传统城镇化的扬弃和完善,也是对国外其他国家城镇化的借鉴和发展。在如今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它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主导方向。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取得发展。李克强总理于 2013 年 8 月在中南海听取了城镇化研究的报告,同时和众多专家进行了座谈。在谈话中,我们的总理李克强强调,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关键是质量,动力则是改革,目的是使人们安居乐业。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机结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优化布局与协调发展为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发展道路。总之,我国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而且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城镇布局合理的城镇化,更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
2.2 政治社会化概述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政治社会化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政治社会化通俗来讲,就是指国家在社会的政治生活中,注重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相关的政治培训和锻炼,使其获得进行政治生活所必需的政治知识和能力,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政治生活的更多要求。政治社会化其实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实践的众多活动中,逐渐获得足够的政治知识和技能,使其自身慢慢培育出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这一过程,同时也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变迁的过程。我国有很多的学者从社会独立个体和社会这一整体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政治社会化给出相应的定义。对于社会独立个体来说,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独立个体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各种政治实践活动获得当前社会相关政治体系的政治知识、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过程,在不断的学习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一个自然人逐渐成长为一个拥有足够政治认知和具备一定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的政治人。[1]对于社会这一整体来说,政治社会化则是一个完完整整的社会把自己推行的政治文化包括基本的政治知识、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等,通过合理可行的方式尽可能的进行传播的过程,在各种方式的传播下,社会中成员将自身已经形成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又灌输给社会的新生力量。农民政治社会化,就是指政治社会化的对象是广大农民,对农民这一群体进行的政治社会化,使他们成为具有政治人格的政治人的过程。下面我们从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和特点两个方面,深入理解一下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
3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政治社会化的现状分析.........19
3.1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政治社会化取得的成就..........19
3.2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问题..........21
4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影响农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的相关因素分析.............25
4.1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农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的根本因素...........25
4.2 基层民主法治发展程度是影响农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的主要因素..............26
4.3 政治文化是影响农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的关键因素.....28
4.4 农民自身条件是影响农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的基本因素........29
5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促进农民政治社会化的对策.........31
5.1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培养农民民主、法治的政治价值观.... 31
5.2 完善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农民政治情感.............32
5.3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政治认知和政治参与的水平...........33
5.4 规范新媒体的发展,增加农民政治知识和扩大农民政治参与......34
5.5 支持和提倡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物质基础...........35
5.6 建设功能强大的农村基层组织,为农民政治社会化提供保障......36
5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促进农民政治社会化的对策
农民政治社会化是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保障,同时与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国家和谐发展密切相关。有效引导和积极促进农民政治社会化,既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又能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促进农民政治社会化,能培育农民现代民主主体意识和增强农民政治参与能力,帮助农民培养独立的政治人格,认识到自身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从而树立起社会责任感,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去。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政治社会化存在诸多问题,整体的水平较低。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多角度促进农民政治社会化。
5.1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培养农民民主、法治的政治价值观
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是指广大农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自己的各项民主权利,对农村的各项事务实施民主自治。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重点和核心就是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是广大农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处理农民自身的各项事务,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实行民主的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最重要的方面。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政府通过推进村民自治,发展基层民主,促进农民各项民主权利的实现,来培育农民的民主价值观。农民在参与村民自治的政治实践中,依法直接行使自己的各项民主权利,切切实实感受到自己拥有的众多民主权利,促进了自身民主价值观的形成。农民通过参与完善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不断积累情感上的体验与收获,培养出自身的民主价值观,促进了农民政治社会化的发展。基层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基层法治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法治建设的成败。基层法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它包括执法、监督等众多的方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政府要加强依法行政,为农村基层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依法行政不仅是现代法治政府的行为准则,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级政府都要以依法行政理念为行为准则,全面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行政执法人员要提高执法的水平和质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同时也要完善执法监督机制,重视执法检查,纠正违法行为。此外,政府也必须健全、完善基层法律制度,促进农村基层法治的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制定完备的农村基层法律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是推进农村基层法治建设的要求。完备的基层法律制度是基层法治建设的基础,更是农民法治价值观形成的首要条件,广大农民只有具有足够的法律常识,才能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基层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推动着农村基层法治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民法治价值观的形成。
.........
结 语
现如今,我国正积极在农村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而农村农民的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技能的缺失则成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阻碍。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农村地区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就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政治社会化,以更多、更有效的手段去促进农民政治社会化的发展。农民政治社会化能够促进新型城镇化的人才现代化、监管现代化和法治现代化,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保障。更重要的是,农民政治社会化能够使农民形成基本的现代公民意识,获得一定的政治参与能力,促进自身现代政治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实现农村农民向城镇市民的全面转变。目前,我国农民政治社会化虽然在社会主义信念、法制和权利意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农民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也表现出政治认知水平不高、政治态度尚未成熟、政治价值观有待发展、政治参与不够充分的诸多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农民自身向参与型公民的转变,而且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要尽快提升农民的政治素养,让广大农民明确自身所拥有的众多权利,同时还要让广大农民充分关注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这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但是,这并不说明我们现在束手无策,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制定全面的对策,通过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农村教育事业、规范新媒体发展、支持和提倡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功能强大的农村基层组织等措施来促进农民政治社会化的发展。因此,要积极促进农民政治社会化,促使农村农民全面向城镇市民转变,尽快融入城镇生活,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而且有助于我国社会政治环境的稳定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