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政治参与文化外交运作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010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中国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人口众多、疆域广阔,绵延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积极融入现有国际体系和国际制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最终于 2010 年在经济总量上赶超日本,1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举世瞩目,并在不断缩小与美国的差距。经济取得巨大成就后,中国寻求在世界上掌握越来越多的国际话语权,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文化外交作为一国外交战略中的关键一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认同感起着关键作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国若有着强大的软实力,那么维护国家利益和施展国际影响力的能力就越巨大。约瑟夫·奈认为,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创造意义的一整套价值观和实践的总和;当一个国家的文化包含了普世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的政策推行也会被他国认同。2中国作为一个文化传承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其古代“兼爱”、“非攻”、“和”、“仁者爱人”等政治思想至今影响深远。从世界各国的政治发展态势来看,中国儒家 “和”、“兼爱”、“非攻”等政治思想蕴涵着深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但如何向世界有效的传播中国的优秀政治思想和文化,如何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让文化交流也能“流光溢彩”是国家文化外交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上各国深度融入国际体系,地方政府的对外交往不再只仅仅局限于像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低级政治”领域,其涉及的程度逐步深入,范围也日益广泛,有些情况下,地方政府甚至会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等“高级政治”领域中来。同样,地方政府(又称次国家政府3)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山东大学博士王立军认为有以下几种形式,即有两个国家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也有地方政府与他国中央政府之间的交流,还有制度化程度较高的共同参与国际组织或者结为友好省州(城市)等地方政府多边合作形式;参与的主体不限于联邦制国家内的地方政府,还包括大量的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之间的国际合作。4中国作为单一制国家,5长期以来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单位是“国家”这个主权单位,地方政府尽管在中央规定范围内,具有对外交往的“低级政治”领域的限定权力,但参与效果如何正是本研究试图要探究的问题之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表示要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不动摇,表明我国未来深入参与国际竞争的历史潮流不会改变,地方政府参与对外交往的广度和深度都将继续深化和发展。

..........

(二)研究意义

关于地方政府参与对外交往的相关研究,总体上是国外领先于国内,主要提出的理论有:多层外交理论、平行外交理论、“两枝世界理论”等。本研究将结合上海国际艺术节、潍坊国际风筝会等几个对外文化交流的案例进行现实分析。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中国地方政府的对外文化交往工作中应该能取得的成绩;同时根据实际,探索这些理论的不足之处是什么,需要的理论突破又是什么。本研究有较大的理论论述空间,不拘泥于个别理论论述和范围,灵活根据中国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的现实状况,从多个研究角度进行整合分析,跳出理论束缚,总结影响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运作的因素和运作原理,为本研究领域进一步丰富学术积累的良好平台,为我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更加有益的理论支撑。

.........

第二章 研究背景

一、文献综述

中国的国际关系问题研究近年来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西强东弱”的整体局面没有改变。西方对于地方政府参与对外交往和文化外交的研究同样也领先于国内,但国内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下面将对国内外在文化外交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文化外交”一词最早出现在 1934 年的《牛津英语大词典》中,《牛津英语大辞典》对文化外交的解释为“英国议会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外交手段,就是致力于海外英语教学”,12可以看出,字典中对这个概念的界定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后来美国外交史学家拉尔夫·特纳(Larf Turner)在 20 世纪 40 年代把这个概念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他主要从文化服务于政治的目的的角度进行解读,后来,又由美国外交史学家弗兰克·宁科维奇(Frank Ninkovich)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和发展,也标志着文化行为已经正式成为美国整体外交活动中的一环。13但是,文化外交普遍作为国家外交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期,其标志应该以 1961 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为标志,这个公约规定,各国使领馆的职责就包括要促进派遣国与接受国间的友好关系,以及要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与科技等关系。由此可见,文化外交得到了国际法的正式认可,14也正式成为国际公认的重要外交支柱。美国外交官威廉·卢夫( William A. Rugh)认为,对外文化交流的开支是一国对外交往未来的投资,数量教少,但回报的确是巨大和长期的。15胡文涛在《解读文化外交:一种学理分析》中认为,文化外交的功能非常重要,文化外交具有化解误解、增进互信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功能,具有实现战略意图和政治动机功能,因此,文化外交是具有“高级政治”的价值的。16国内外学者对于文化外交重要性的看法是趋于一致的,即都认为文化外交在一国对外交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外交长周期的投入使得其在国家整体外交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形成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所在。约瑟夫·奈(Joseph S. Nye)认为软实力是一种通过让他人做你想做的事情而获得预期结果的能力,而这是一种通过吸引而不是强迫的方式获得预期目标的能力。17而蒋英州和叶娟丽在《对约瑟夫·奈“软实力”概念的解读》一文中却对于国内关于软实力的理解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国内有些学者对约夫·奈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存在着误解和滥用,甚至分解出一些软实力的子概念,比如国内有学者提出“军事软实力”的概念,但实际上军事力量本来就是硬实力的表现,“军事软实力”的概念未能准确把握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这其实是一种曲解。18在此之所以又一次谈到了软实力,原因就是在国际政治中,软实力来自于一个国家或组织的文化魅力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国内管理和政策所提供的范例,以及其处理外部关系的方式和方法。19由此可见,文化的重要性在某种情况下不亚于军事实力,甚至文化外交被称为仅次于政治和军事的“第三外交”。文化外交领域的研究在国际政治领域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议题。

...........

二、中国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的历史与现状

文化是一种软力量,归根结底是依靠知识、思想和制度等软性因素所产生的吸引力和说服力。36而把文化的力量转换为对外交往的能力和影响力,就是一国文化外交的实施过程,而这个过程少不了地方政府的参与。这里所讲的中国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的历史主要是指建国后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而现状则是指从改革开放至今的这段时期。下文将从中国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的历史和现状两个方面来分析。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经过“三大改造”等一系列经济和政治改革运动,建立起公有制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由于当时处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激烈对抗的历史背景之中,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多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新中国面临西方对我国的经济文化封锁的局面,所以这个时期的文化外交主要是与资本主义阵营斗争的手段,对外的宣传也主要是宣扬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成果,同时也会声援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而目的就是巩固发展与社会主义阵营以及和第三世界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这一时期中国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文化外交是新中国建国初期文化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但是最早开展得,而且也是发展较快的。有统计资料显示,从建国到 1958 年底,中国的文化部门和文化团体所接待和派遣到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共达 1700 起,人次达 17400,占到了对外文化友好代表往来总人数的 70%以上,以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交往为主。37对地方政府来讲,参与文化外交的机会主要是服从中央统一安排,并且也少之又少,并且主要是负责协助中央的对外宣传工作和国内文化建设的需要。

...........

第三章 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的影响因素.........21

一、政策导向.....21

(一)政策导向的理论分析....21

(二)政策导向因素的影响机制与逻辑........22

二、区域文化资源禀赋....24

(一)区域文化资源禀赋的理论分析.............24

(二)区域文化资源禀赋因素的影响机制与逻辑.......25

三、地方政府治理能力....27

(一)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理论分析.............27

(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因素的影响机制与逻辑.......29

四、央地分权状况.....30

(一)央地分权状况的理论分析....30

(二)央地分权状况因素的影响机制与逻辑........32

五、影响机制构建.....34

第四章 案例分析.......36

一、案例一:上海国际艺术节........36

(一)案例背景...........36

(二)影响机制分析..........38

(三)综合效果...........41

二、案例二: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43

三、案例三: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48

四、案例四:潍坊国际风筝会........54

五、案例评析与影响因素分析........58

第五章 建议与前景...........65

一、我国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运作中的不足............65

二、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运作的建议......66

三、我国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的前景.......68

第五章 建议与前景

一、我国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运作中的不足

任何过程的运作都会存在些许不足之处,但也许正是这些不足,砥砺我们在困难中继续前行,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步和完善。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的运作也会有不足的地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清这些不足,不断改革和完善,争取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的运作流程能够更加的成熟,为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做出更大贡献。第一,政策导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不断适应时发表展的要求,通过国家战略、政策法规等形式对地方政府进行放权,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得到了大大发挥,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是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是我国没有形成统领性、系统性的文化产业发展法律。国家虽然出台了文化产业和文化走出去的总体战略,地方政府也会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但是立法工作还比较滞后。如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主要有《广告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但这些法律都是在我国经济体制发展转型的过程之中制定的,很难适应文化产业发展快速的要求和特点,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应急性的文化发展法规政策较为繁冗,还给文化执法等带来了不便,不利于文化产业充分释放发展潜力。二是对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不够,特别是对于新兴文化产业和传统文化产业的结合上。123国家和地方政府还需要共同探讨,制定更加具有统领性的文化产业法律法规,和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走出去的保障机制,完善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的运作过程。

........

结论

文化外交在国家外交战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文化软实力、消除我国负面形象的重要途径。我国文化外交未来将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将继续发展,地方政府的参与力度也应满足国家文化外交战略发展的整体要求,在国家文化外交战略中也应发挥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内外对于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运作的研究和理论性依据并不是特别充分,笔者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前提下,对我国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运作进行了较为浅层次的分析。本研究中的四个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的因素,即政策导向、区域文化资源禀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和央地分权状况是笔者在综合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参与对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而得出的,理论性可能并不是很强,这也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需要笔者在之后的研究中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论证。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的四个影响因素,即政策导向、区域文化资源禀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和央地分权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影响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运作的影响机制和逻辑,然后又通过上海国际艺术节、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和潍坊国际风筝会等四个案例进行了论证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的四个因素中,当四个影响因素的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时,地方政府的文化节庆活动效果就较为理想,当有某个或多个因素无法对地方政府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中起到支持性作用时,那么案例的效果就会不那么理想,对于促进地方政府的文化走出去就较为不利,对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运作也就无法起到积极作用。文中正面案例以上海国际艺术节和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为代表的,反面案例以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和潍坊国际风筝节为代表。最后,本研究对我国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对影响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运作过程进行了梳理,并针对不足之处给出了对策建议,并对我国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地方政府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中,要想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针对在四个影响因素中的不足,应加大力度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对外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政府治理能力,推进地方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资源整合能力,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添砖加瓦。地方政府也应紧抓国家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深入发展的需要,为地方经济和民生建设利用好文化这个引擎,推动文化产业或文化服务更好的服务国家的文化建设,增强区域发展的活力。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