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政治毕业论文,本文首先进行了相关概念与理论的概述,主要包括了立德树人的阐释,公民意识的概念及基本内容,立德树人与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主要内容。接下来通过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调查问卷设计着重分析了立德树人目标下的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现状,并找到了目前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了立德树人为核心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对策。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在根本上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趋势。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要把落实立德树人放在主要位置。立德树人,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不仅有文化素养,更有道德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会议中习近平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论述中,首次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重要论断。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同时提出“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将公民意识教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着中国的发展逐渐现代化,公民意识的缺失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时代的新秀、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公民意识是否强烈,直接影响和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就是在这样一个现实背景下,结合导师的指导,选取了这一课题。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目的
毫无疑问,大学生为青年群体之优秀代表,为社会未来建设之中坚力量。无论是对中国的发展,还是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水平都极为重要。也就是说,立德树人不只是事关教育的长远发展,而且事关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研究选择课题展开的切入点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通过对培养现状予以调查,对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的思考,将培养工作遇到的诸多难题予以逐一的化解。研究的展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在基于我国实际国情的条件下,将理论与实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构建起完善的、系统化的公民意识培养体系,将公民意识这一理念牢固的树立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里。借助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让大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依法应该享有的权利,也担负起社会发展所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
1.2.2 选题意义
本选题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可以帮助各高校在内部构建起系统化的公民教育机制,可以进一步地拓展高等教育的具体领域,还可以在实践层面上创新思政教育的有效措施。公民意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也是多维度透视大学生思想现状的有效载体。社会发展到新时期和新阶段后,高校肩负着培养建设者以及接班人的重任,这一重任的担负要求高校必须要培育出较高素质的毕业生。
其次,研究有助于大学生明确掌握自己的权义,主动享有权利,积极担负义务。大学生不但是高等教育的接受者,而且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毕业后他们会奔赴不同的工作岗位,为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故而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决定了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公民意识水平。
再次,本选题还可以帮助我国更为深入地思考如何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体系化地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尤其是如何于大学生中做好公民意识教育工作。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从国内学者到国内数量众多的研究机构都没有充分关注和重视大学生公民教育这个话题,笔者也选择这个话题作为研究主题。通过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找到提升教育方法、教育有效性的着力点,在理论上为于大学生群体里推进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展开找到更好的方法,同时尝试借助完善的、体系化的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借此改善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并引起全社会关注这个问题,让公民意识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更为有效地向前推进。
..........................
第 2 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2.1 立德树人的阐释
2.1.1 立德树人的概念
“德”即德行、品德的意思。《荀子·非十二子》是这样界定“德”的:不知道就请教于别人,不会的就向会的人学习,即便是能做、会做也要谦让。对于社会个体来讲,“德”为其内在的优秀品格,是做人的准则。而“立德”即树立德行,同时做好品格培养,借此构建起内心的道德体系以及价值理念。教育的过程中,应推动德育先行,凡事把品德培养放在第一位,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名词动用即培养、栽培的意思。“树人”,即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意思。在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的指引下,对人予以全方位的培育,进行多方面的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培养社会人才的不易,也反映出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国家和社会才能持续稳步发展。习近平曾经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一用人准则。故而人才最为重要的、最应该具备的应该是良好的品德。在各高校展开“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相关教育工作人员的努力,他们的工作也会有更重大的意义、发挥更大作用。对于国家未来的培养,学校是重要阵地,为了让未来的一代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加大工作力度。教育者首先用“德”要求督促自身,再用“德”来培养教育学生。
2.1.2 立德树人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之根本为立德树人,教育肩负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从十八大起,党中央就多次强调并明确要求教育要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一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必须依赖教育实践工作的展开,这一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还离不开一支信念坚定、高度敬业的教师团队。总书记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时常勉励广大青少年学生立志修德,能够更好地成长为合格的、高水平的、高度忠诚可靠的接班人,这一目标的达成情况一方面事关教育之兴衰成败,另外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所在为事关国家前途,关系民族未来。无论是对于教师来讲,还是对于学校来讲,立德树人都再次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在立德树人这一宗旨的指引下,用师德修养作教育的发展引领,以品德培育为教育的重点内容,以坚定的信仰、切实的理论教育、感召和引导学生。不得不承认,“立德树人”的提出不但符合中国的整体国情,而且是教育的必然趋势,是符合社会整体发展要求的育人理念。教科文组织在 2015 年针对教育本质发布专门的认识报告。
...........................
2.2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2.2.1 公民的概念
“公民”这个词语源自古希腊,是 polites 演变的结果,而 polites 则是 polis 演绎的表达,polis 意为“城邦”,polites 的原意是“属于城邦里的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公民指的是参加司法、治权管理的社会个体,也就是说奴隶、外邦人不是公民。随着时代的更替,公民一次次被不断赋予新的概念和内涵。资产阶级革命后,公民在近代西方获得了新内涵。以卢梭和洛克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思想家认为“主权在民”,相信“天赋人权”,倡导“自由平等”,坚信公民是国家的全部组成个体,公民彼此平等。在这些思想的引导下,公民资格被规定于立法之中,公民的权义得到了立法的确认,公民也不再为特权的象征。这一观念在西方诸国广受认可。获取政权后,资产阶级统治者将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灌输给所有的社会成员,但是社会的实际情况为政权依然被少数人所把持,社会依然是少数人控制的特权社会,据此可以毫不怀疑的说资产阶级的公民理论是具有掩饰性、具有欺骗性的。马克思认为于市民社会、政治国家里,社会个体——人的身份不同;在政治国家里,人的身份为公民,此时人是“政治”层面上的主体,这种人的权力,即公民的政治权利,政治权利首先不能单独行使,要和其他主体一起行使,其次政治权利的重要内容为加入共同体,在共同体中一起管理国家事务,行使权利。
公民这个词语从未产生和出现于封建统治社会的环境之中,它是辛亥革命后从西方传入到我国的。中国从民初至 1953 年选举法之前,一直使用的是“国民”这一概念,后来才转而使用“公民”这一概念。1953 年的《选举法》第一次正式使用“公民” 这一概念。1982 年宪法第一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对公民概念进行界定。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对公民的定义也不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中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切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按照现行宪法,只要具备中国国籍都为中国公民,无论年龄、种族、性别、职业、出身、宗教信仰,所有中国公民依法受法律保护,享有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
.............................
第 3 章 立德树人目标下的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现状分析...................17
3.1 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调查问卷设计 .................... 17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 ................... 17
3.1.2 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 17
第 4 章 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问题的原因分析 .........................32
4.1 家庭教育不尽意 ..................... 32
4.1.1 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 ................. 32
4.1.2 独生子女影响 .................. 32
第 5 章 立德树人目标下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对策...........................37
5.1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全面统领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 37
5.1.1 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国家荣誉感 ............ 37
5.1.2 提高法律意识,提高法律觉悟 ................ 37
第 5 章 立德树人目标下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对策
5.1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全面统领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5.1.1 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国家荣誉感
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还面临着基础比较脆弱、培育体系不健全等诸多困境,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应该通过多元途径。纵观我国历史长河,无论是历朝历代,无论中华民族处于哪个历史阶段,爱国主义情怀都是每一个公民所必须要具备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首先就应该树立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该具备爱国主义情怀,时刻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新中国的成立正是由一个个满怀爱国情怀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建设而成,在和平稳定的当今社会,当代大学生要铭记过去,放眼未来。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始终要把爱国主义情怀放在最为核心的地位,不断指引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使他们更为主动的去了解国家大事,关注国家发展的情况,关心民生问题,能够愿意把祖国未来的发展与自身未来的发展相联系,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不断提高自身的本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当中,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
结论
参考文献(略)
立德树人目标下的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政治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