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农村居民点土地资源整理的法律问题概述
(一) 农村居民点土地资源整理的社会背景
城镇一体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缩短城镇差距,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伟大工程,新时期的历史任务,也是全面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时代需求。我国人口基数大,土地资源紧张,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根据国土资源部的土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均耕地仅占世界人均耕地的37%,同时每年还有大量的土地资源流失以及城市建设用地的超标审批,所以土地改革势在必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建设新农村进而整理农村土地资源具备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央一号文件重申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硬性指标,同时2011年国土资源部下发土地工作的会议纲要,要求各地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指导下,通过增减平衡,合理利用乡村规划中整理出来的土地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条:“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造中、低产田,整治闲散地和废弃地。”,可见进行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工作的必要性。此外根据国土资源部《2010年国土资源公报》1显示(如下图所示),通过乡村土地整治工程,全国新增农用地38.35万公顷,新增耕地37.37万公顷。
由于我国乡村多是一户一处宅基地的形式安居,而且在广大的乡村普遍存在不合理的街道规划,所以土地资源开发的潜力相当大,经由上图数字可见农村土地整理工程成效巨大,通过土地资源整理来解决当前土地市场的供需紧张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仅可以进一步深化乡村土地管理体制改革,而且在更深的层次上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农村居民点土地资源整理的潜力很大,很多村庄的规划由于历史或者民俗原因,土地资源多有闲置现象,一些旧的无人居住的宅院和房前屋后的街道纵横交错也多有土地的浪费现象。通过农村居民点土地资源的整理,对于村庄重新合理布局合理规划,既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改善村容村貌。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农村居民点土地资源的整理工作势在必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应当保护农民的权益不受侵害。
(二) 农村居民点土地资源整理的法律问题焦点
村居民点的土地整理的方式虽然各地因地制宜,但是在整体的开发模式上的程序是一致的,地方政府将需要开发的村庄划定区域设立为专门的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开发模式如下所示:
在实际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环节比较多,前期需要政府规划部门的立项,也需要环保部门对项目的环境影响作出评估1,然后交由国土资源局进行审批,在得到审批之后需要政府财政部门统筹资金保证资金到位,同时在拆旧建新的合村并点过程中,需要民政部门的协调配合基层的干部落实村民补偿,最后对整理得到的土地资源或者进行商业开发或者复垦成为耕地,无论怎么样,后期的环境评估以及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安置村民的一系列就业问题不可避免。由于工程庞大,往往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协作配合的要求比较高,过程中涉及到得法律问题也比较多,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整理的农村居民点的土地资源的法律权属的主体归属是谁?即考察土地资源的所有权问题,因为整理的土地资源的法律权属直接导致土地的级差利益分配结构。也就是谁应当合法的享有土地所带来的收益。(2)其次,由于对于农村居民点的土地资源的整理涉及到三方角色,即政府,农民,第三方,所以对于它们三者的不同法律地位进行分析以此来深层次剖析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对于政府的角色政府行使的是权力,所以对于政府的行政监督机制应当有体系的认识。
第二章 农村居民点土地资源 ................................................................................18-24
(一) 待整理的农村居民 ................................................................................18-20
(二) 整理后的农村 ................................................................................20-24
第三章 农村居民点土地资源 ................................................................................24-30
(一) 土地整理的哪些程序涉及监督 ................................................................................24-27
(二) 土地资源整理的行政监督体制 ................................................................................27-30
第四章 农村居民点土地资 ................................................................................30-36
(一) 土地资源整理过程中................................................................................ 30-32
(二) 土地资源整理 ................................................................................32-34
(三) 农民权益被侵犯................................................................................34-36
第五章 对农村居民点土地................................................................................36-42
(一) 土地整理的制度议 ................................................................................36-39
(二) 有关农村居民点 ................................................................................39-42
结论
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对当前农村居民点的土地资源的整理工作做了一些反思。现在各地的城镇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模式不尽相同,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也存在一些土地方面的法律权益问头需要纠正。本文重点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政府如何在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工作过程中使行政更加程序化更加透明化更加平等公正?政府的监督机制怎么样才能更加完善?农民的土地权益如何确保?农民维护土地权益的方式有哪些?农民的社保问题如何解决?第三方的法律权益怎么样才能得到保障?在实践中,还存在那些地方可以反思,土地整理的体制怎么样设计才更切合实际?立法还需要那些完善来服务于当前的农村土地管理体制?在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本文之后,相信读者对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关于居民点土地的整理工作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在参考了当前法学研究在这方面的相关著作之后,笔者发现当前法律对于农村居民点的土地权益的所有权主体资格的规定过于空泛,实际中农民很难通过“集体经济组织”这样的物权主体概念真正享受到自己的土体权益。同时对于能否允许建设用地指标在不同的城市区域之间流转也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法律的明令禁止和现实的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取舍如何平衡,笔者认为可以先批准一些省市做试点,总结经验教训之后再下结论,逐步完善我们的土地管理体制。总之,希望笔者不成熟的法律思维可以在读者阅读本文之后留下一些思考。也希望今后我国的土地管理体制更加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更加健全。同时也希望通过新农村建设对居民点土地的整理工作,使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步伐更进一步,农村发展的未来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0 年国土资源公报》2011 年 8 月版。
2. 马怀德:《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7 年 3 月版。
3. 张正钊、胡锦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7 月版。
4. 罗豪才:《软法与公共治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9 月版。
5. 顾来水、高骏:《最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招标投标、预算清单、施工技术案例及相关政策研究工作指导手册》,中国土地研究出版社 2007 年 6 月版。
6. 王景新:《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重构》,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年 1月版。
7. 王达:《房屋征收拆迁法律制度新问题》,中国法律出版社 2010 年 3 月第 1 版。
8. 侯志山:《外国行政监督制度与著名反腐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1 月版。
9. 黄晓辉:《国家权力监督机制比较研究:基于多数民主模式与共识民主模式的分析》,人民出版社 2009 年 2 月版。
10. 薛刚凌:《行政法制道路探索》,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 年 11 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