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低碳民用建筑的范畴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低碳民用建筑的范畴及其重要性
一、 低碳民用建筑的范畴
2008年10月1日施行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标志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上升到国家法制化层面。根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第二条,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单身宿舍、公寓等。公共建筑,是指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包括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讯建筑以及交通客运用房、展览中心等6。2012年1月3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组织编制了《“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意见稿指出,“十二五”的主要发展路径之一是:促进建筑节能向绿色、低碳转型。目前,对于“低碳建筑”、“节能建筑”、“绿色建筑”都没有统一的定义。可以认为,“低碳建筑”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在建筑设计、选材、建设、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内,降低建筑的能耗量,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采用低碳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实现建筑低碳化。“节能建筑”是指遵循建筑节能的基本理论,对建筑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建筑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绿色建筑”是倡导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强调人居的的健康、舒适,既高效率地利用能源和资源,又能将污染降到最低,象征人、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目前,对于“低碳建筑”、“节能建筑”、“绿色建筑”都没有统一的定义。可以认为,“低碳建筑”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在建筑设计、选材、建设、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内,降低建筑的能耗量,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采用低碳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实现建筑低碳化。“节能建筑”是指遵循建筑节能的基本理论,对建筑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建筑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绿色建筑”是倡导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强调人居的的健康、舒适,既高效率地利用能源和资源,又能将污染降到最低,象征人、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它们三者在基本内涵上是相通的,但在论述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而核心思想是一致的。主要的区别和联系体现在:1.“绿色建筑”有更广泛的内涵:包括了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等诸多方面的内容。2.“低碳建筑”和“节能建筑”都是“绿色建筑”的一种表现形式:低碳建筑更侧重于控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节能建筑更侧重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绿色建筑更侧重于“生态环境”。(如图一)
我国的房屋建筑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本文没有涵盖工业建筑的低碳活动,主要原因在于:1.根据国际惯例,工业建筑能源消耗通常计入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工业建筑能源消耗主要体现在产品能源消耗上,属于工业生产用能的一个组成部分。2.工业建筑能源消耗占工业生产用能的比例较小。3.工业建筑碳排放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积极性和市场机制来调节,是与企业产品竞争力息息相关的。此外,民用建筑中的公共建筑往往是节能大户,其所有者和使用者一般为大型的公共机构,“他们对采暖、照明、热水等方面消耗的能量保守预测,每平方米年耗电量是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7所以,优先降低其能耗消耗迫在眉睫,这样亦可以起到低碳示范作用,具有很大的潜力。民用建筑中的住宅建筑,覆盖面非常广泛,一旦进行全面改造,碳减排的规模将产生跨越式的增长。
二、 低碳民用建筑的主要特征
环保建材的主要特点有:1.天然,无污染,基本无毒无害;2.低排放,对人类健康不构成危害;3.具备增强房屋的保暖、隔热、隔音功效。常见的环保型建低碳民用建筑蕴含了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内涵。目前,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能居世界第一位,太阳能居第二,潮汐能、地热能、风能和核能都很丰富,但利用率极低,均不及世界发达国家的一半。作为目前最具经济价值且技术较成熟的产品,太阳能、地热能应用是当前低碳民用建筑商业化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技术开发和市场的双重选择。光伏一体化建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采暖和制冷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安装各种节能电器设备、管理系统,提高设备本身效率、管网传送效率、用户端的计量以及室内环境控制装置等都是民用建筑低碳化的推广。
三、 低碳民用建筑的重要性
国务院于 2011 年 12 月 1 日下发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了,到 2015 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10 年下降 17%的总体目标。方案还指出,应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材,推广绿色低碳建筑,加快建筑节能低碳整装配套技术、低碳建造和施工关键技术及节能低碳建材成套应用技术研发应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十二五”意见稿提出了到“十二五”期末,建筑节能形成 1.16 亿吨标准煤节能能力的目标。2007 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进一步开展公共建筑节能工作,并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 10%,其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 15%的目标。可见,低碳建筑的商业化推广将在未来有力的推进我国减排目标的实现。对城市而言,能源问题实质上就是影响城市生态安全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能源供应的中断意味着文明的中断,保障能源供应的持续稳定是政府执政能力的最基本的任务。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能源供应屡次出现紧张的状况,近年来,“电荒”、“气荒”、“油荒”等荒事件考验着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线、资源维持持续能力、能源结构以及我国的能源经济承受能力。要保证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推广低碳建筑是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目前的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 45%左右。若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能降低 50%,则对全社会终端能耗降低的贡献将达 14%左右8。低碳建筑将成为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超级引擎。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在一份内部报告中指出:房地产的低碳发展,将成为未来 10 年行业最主要的热点。9“28%房产建筑行业无可避免地处在风口浪尖。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建筑贡献 50%,我们所有建筑节能达到 70%标准,可以减少 20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航空业停业 5 年,”10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边华才在中国高新企业论坛上如此说到。中国的低碳建筑总体市场规模可能达到数十万亿元,而到 2020 年,中国用于建筑节能项目的投资将至少达到 1.5 万亿元11。可见,低碳民用建筑市场不仅仅带动了节能产品的发展,还将成为推动能源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增加就业机会的可持续新动力。
第二节 推广低碳民用建..............................................................................17-26
一、 推广低碳民用建筑 ..............................................................................17-20
二、 推广低碳民用建筑的 ..............................................................................20-26
第二章 我国低碳民用.............................................................................. 26-32
第一节 民用建筑节 ..............................................................................26-28
第二节 低碳民用建筑推广..............................................................................28-32
一、 政府层面 ..............................................................................29-30
二、 消费者消费层面 ..............................................................................30
三、 开发商生产层面 ..............................................................................30-32
第三章 目前我国低碳民用 ..............................................................................32-41
第一节 我国低碳民 ..............................................................................32-39
第四章 国外推广低碳民用 ..............................................................................41-49
第一节 美国推广低碳建筑..............................................................................41-45
第二节 英国推广低碳建筑的 ..............................................................................45-49
第五章 构建完善的低碳民 ..............................................................................49-62
第一节 探析低碳民用建筑的............................................................................49-51
第二节 低碳民用建筑..............................................................................51-53
结语
本文从环境法和税法的视野探讨了对低碳民用建筑的税法激励机制。民用建筑的低碳化内涵广泛与当前建筑节能工作的目标一致并有所扩张,本文侧重从节能角度探讨如何实现低碳,同时结合研究了可再生能源应用的税法制度改善。首先,在对低碳民用建筑的概念进行界定后,综合分析了民用建筑低碳化的障碍。其次,从经济学、法学角度出发探寻低碳民用建筑的理论基础。接着,对现行税法对建筑低碳领域保护的相关规定进行评析,指出其不足。最后,借鉴美国绿色建筑优惠政策定义低碳民用建筑,分别针对新建民用建筑和既有民用建筑对现行建筑的税收优惠制度提出意见。具体来说,从四个角度对法律规定提出了完善意见:第一,在流转税法中,提出扩大增值税的适用范围、将生态化差别税率引入增值税税率的设置、逐步营业税到增值税的扩围、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等,消除阻碍低碳民用建筑发展的不利因素;第二,在所得税法中,完善税基式优惠规定,完善对低碳民用建筑的税前扣除规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多种间接方式为建筑企业减轻负担;第三,通过清理各种税收优惠,减轻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负担,为建筑企业和最终消费者建立全面、稳定的税法保护机制。第四,建立低碳民用建筑领域政府配套用税措施,从用税的角度,通过完善节能服务、加大政府纵向转移支付、充实已有的墙改专项基金,为民用建筑发展建立良好的用税机制。诚然,因本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所限,研究成果难免有差强人意之处,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需要进一步探究。再者,税法激励手段只是低碳化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一种经济手段,在低碳化进程中,还需要和金融、财政等手段形成合力。但无论如何,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为我国低碳民用建筑的低碳化发展寻找了一条新的路径。相信随着环境法制的完善和税法理论的研究深入,更多专家和学者将投入到建筑的低碳化研究中来,国家也会适时地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措施促进低碳技术和推广低碳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