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因理论来看粮食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31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1 粮食安全问题概述

1.1 粮食安全的定义
“粮食安全”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人们因为所处国家不同、年代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分析问题的视角不同,从而对粮食安全做出了不同的定义。1974 年 11 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United Nations )在罗马举行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会上首次提出了“粮食安全”的问题,将粮食安全定义为:保障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获得最基本的食物。①之后在 1983 年 4 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给出了粮食安全新的定义:粮食安全的终极目标是应该确保任何人在任何的时候不但能够买得到,而且能够买得起他们所必需的基本食物。②接着在 1996 年 11 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召开的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再次对粮食安全的概念给出了定义:使任何的人在任何的时候都能够得到充足的粮食,同时享受到健康和富有朝气的生活。我们可以得出,粮食安全的定义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从数量安全到质量安全,从国家层面的粮食安全到家庭层面的粮食安全,从单一的营养安全到可持续安全。二十多年以来,虽然有关粮食安全的概念一直在演化,但是其本质的内容是保证全世界的所有的人都能够有权利得到最基本的食物。经过多次变化,按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解释,是指“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以及在确保供应、获得、利用、稳定等几方面不存在风险。


1.2 全球粮食安全概况
最近几年以来,全球的饥饿人口一直呈增长态势,2009 年全球的饥饿人口创下历史纪录,达到了 10.2 亿人。2010 年全球饥饿人口下降到 9.25 亿,是 15 以年来全球饥饿人数总数首次出现下降。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目前全球饥饿人口总数维持在非常高的水平,以及粮食不安全严峻的现状。 在 2000 年,联合国举行的千年首脑会议上,大会一致通过了“千年发展目标”,最重要的条款就是要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在 2015 年之前将世界饥饿人口的比重从1990 年的百分之二十降低到百分之十。①由于目前全球的饥饿人口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六,总数将近十亿,而且现在距离 2015 年只有不到五年的时间,所以我们应当看到实现千年的发展目标非常困难。 当前全球饥饿人口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分布在亚洲、南部非洲和太平洋地区。这些地方非常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是因为上述地区的农业投入少、基础设施薄弱和粮食供应的自主性小。如果出现粮食价格的上升、发展支援的资金或者政府投入资金的降低等问题,则会导致出现更多的贫困人口得不到粮食的后果。

1.3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粮食安全同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安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首先,我国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中,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所导致耕地面积的大幅度减少。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 1.6 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50%,全国有将近 700 个县(区)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粮农组织确定的 0.8 亩的警戒线。其次,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依然巨大,全国还有将近 2000 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将近 4000 万人处于相对贫困的警戒范围之内。接着,我国人口的每年相对增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粮食需求量的增加。最后,由于干旱、洪灾、极端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和农药、化肥、三废所导致的土壤污染,以及人为浪费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的中国的粮食安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中国粮食的单产一直处于世界水平的前列,因而使得单产提高的难度会越来越大,靠传统的粮食培育和种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这时,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技术尤其是对粮食品种技术的突破,否则中国的粮食产量不可能有快速的提高。


2 当前解决粮食安全的主要技术途径

2.1 转基因技术的概念
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或者 RNA 等具有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它通过自我的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送给下一代,通过对蛋白质表达的控制来决定各种生物的特征和性状,并且在以后的代代繁衍中把所表达的特征和性状相传下去。① 转基因技术当前被人们称为“历史上人类运用最为快速的重大技术”。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将人们所希望和需要的一些特征,如高效产量、具有抗逆性、可以抵抗病虫、增加营养品质等已知功能性状的基因,通过现代生物技术途径转移到目标生物体内,使得原来的生物在已有的特征技术上增加这些人们所需要的新的特征,从而培育出新的生物品种。


2.2 转基因技术与 ...................................................................................12-13
2.3 转基因技术在的 ...................................................................................13-14
2.4 转基因技术所带来的 ...................................................................................14-22
3 转基因粮食的知识产权保护 ...................................................................................22-30
3.1 发达国家对转基因粮食...................................................................................22-26
3.2 我国对转基因粮食知识...................................................................................26-29
3.3 我国转基因粮食知识产权...................................................................................29-30
4 保障转基因粮食安全的................................................................................... 30-35
4.1 建立转基因粮食的 ...................................................................................30
4.2 加入农民权的有关内容...................................................................................30-32
4.3 加大对我国野生...................................................................................32
4.4 科学评估转基因粮食的................................................................................... 32-33
4.5 完善和推广转基因................................................................................... 33-35


结语


保障人类粮食安全,消除贫穷和饥饿,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时也是全球各国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似乎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而产生的。转基因技术可以解决粮食短缺、改善粮食品质;同时转基因技术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环境破坏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我国在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方面的明显不足和滞后,转基因粮食商业化推广以后,可能会导致我国农业失去控制,损害农民合法权益,威胁到我国粮食的主权安全。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收集、分析、整理国内外大量的相关资料,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但是由于才疏学浅,难免有些地方不够成熟。期望转基因粮食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尽量减少其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期望,我国加快制定转基因粮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