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国陪审制度历史与现状
美国人民的一个较为普遍的共识,就是政治上的平等选举制度和司法上的民主陪审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式的自由、平等与民主。可以说,美国的陪审制度是受到人们广泛信用的:似乎他们相信陪审员是代表他们普通民众进行判断的,而不是职业法官所代表政府官员的行为;人们认为陪审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止法官滥用手中的权力,是司法民主与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1.1 历史积淀下的美国陪审制度
早在17世纪,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随着殖民地的扩张也同时扩展到海外。美国独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其陪审制度是英国移植过的产物。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的属性,不仅决定了两国特别相近的关系,也决定了美国的陪审制度基本上是从英国直接承继而来,这点在两国首先出现的都是大陪审团制上体现出来。1776年7月4 F1美国签署的《独立宣言》坚决反对"在许多案件中剥脱我们获得陪审团审判的权利",视陪审制度为享受的基本权利。美国独立以后,各州宪法均充分肯定了陪审制度,强调陪审团审判的特权。直至美国联邦宪法以国家的形式明确陪审团的审判权:"对一切罪行的审判,除了弹劫案以外,均应由陪审团裁定,并且该审判应在罪案发生的州内举行;但如罪案发生地点并不在任何一州之内,该项审判应在国会按法律指定之地点或几个地点学行。"表明陪审团的审判适用于被告犯有联邦罪行的审理。1791年12月15日批准的宪法第五修正案规定:"非经大陪审团提出报告或起诉,任何人不受死罪或其它重罪的惩罚,惟在战时国家危急时期发生在陆、海军中或正在服役的民兵中的案件不在此限。"同时的第六修正案指出:"在一切刑事诉讼中,被告应享受下列权利:由犯罪行为发生地的州和地区的公正陪审团予以迅速和公开的审判,该地区应事先已由法律确定。"紧接着的第七修正案强调:"在习惯法诉讼中,争执价额超过20元,由陪审团审判的权利应予保护;案情事实经陪审团审定后,除非依照习惯法的规则,合众国的任何法院不得再行审理。"由陪审团审理的案件,不仅仅是发生在刑事案件当中,已经扩展到了民事案件的审理之中。当然,先后加入联邦的各州宪法也以各种形式确立了陪审团审判的权利。美国的陪审制度有了宪法的保障,使得陪审制度得以广泛地开展,成为民众普遍接受的审判方式,是美国解决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较为常用方法之一。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以后,政治权力得以稳定地逐巩固,经济建设也获得以迅速地扎实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陪审制度经历了重大的改变。总的变化来自陪审团与法官之间关系的改变,陪审团的审判权力有了弱化,导致陪审团的裁决范围有了一定的制约。这种制约的实质来自"程序变革",即将案件审理当中的法律问题与事实问题区别对待。陪审团的裁定范围限制在事实认定方面,而法官则负责法律的裁决。而在19世纪前,"在所有的案件中,陪审团都应当根据他们的天赋良知和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一并解释案件所涉及的法律与事实问题。"说明当时的陪审团同时认定事实和运用法律,既是法律制度的规定,也是被广泛运用的事实。19世纪20年代,美国法律界致力于在法官和陪审员之间的明确分工,中心就是围绕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问题。1824年,美国最高法院指示,要求初审法院的法官就涉及法律适用的任何问题都要对陪审团进行指导。这一所谓的"对陪审员进行指导"意义重大,实质就是法官要对陪审团做出在庭审程序方面和事实认定方面的指示,表明指示越多,陪屯员受到的制约就越多,实际是陪审员的权力越来越弱。美国陪审制度经由这样一个变化以后,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基本模式,其后的司法大致就是在这样的陪审制度下运行。如果说19世纪初,陪审团就法律问题的裁决受到限制而削弱了其权力的话,那么进入20世纪70年代时,就事实的确认定问题,陪团的能力再度受到质疑,美国陪审制度面临新的挑战,儿乎陷入困境。其根本的缘由是对陪审团做出正确裁决的能力产生怀疑。作为美S名校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义文格里斯沃特曾经指出:"陪审团审判充其量只是对业余人士的神化,人们凭什么相信一群从街上拉的人或以各种方式选的缺乏综合能力的人有能力解决争议呢。另外,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特别是科学技术带来各种手段(心理分析的手段、催眠技术的手段、电子技术的手段以及对人们潜意识的研究等等)的运用,这些高科技技术不仅对陪审制度也带了一定的冲击,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质疑。加上长期以来陪审制度导致屯期过长、费用增加、悬案颇多等原因,迫使美国历史积淀下来的陪审制度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
1.2 不断改革着的美国陪审制度
么进入20世纪70年代时,就事实的确认定问题,陪团的能力再度受到质疑,美国陪审制度面临新的挑战,儿乎陷入困境。其根本的缘由是对陪审团做出正确裁决的能力产生怀疑。作为美S名校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义文格里斯沃特曾经指出:"陪审团审判充其量只是对业余人士的神化,人们凭什么相信一群从街上拉的人或以各种方式选來的缺乏综合能力的人有能力解决争议呢?。另外,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歩,特别是科学技术带来各种手段(心理分析的手段、催眠技术的手段、电子技术的手段以及对人们潜意识的研究等等)的运用,这些高科技技术不仅对陪审制度也带了一定的冲击,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质疑。加上长期以来陪审制度导致屯期过长、费用增加、悬案颇多等原因,迫使美国历史积淀下来的陪审制度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
1.2.1 变复杂为简易的陪审制度
传统的陪审制度,就普通法而言必须具备三个要件:即陪审团由12人组成;接受法官的指导与监督;达成绝对一致的裁决。其中的复杂问题在于,12人的陪审团组成及成员达成绝对的一致裁决,至少带来了时间与经费的问题。更多的法院趋向于解决陪审团组成的难易问题,以解决时间与经费的问题。于是,简易陪审制度逐渐兴起。实际上的简易陪审制度,仅仅是指在某些案件中陪审团的人数少于12人的一种陪审制度。从20世纪70年代始,出现简易陪审制度。如:1970年Williams VS.Florida案中,法官监督审查了佛罗里达州运用6人陪审团审理了大多数刑事案件的实际过程,认同肯定了州法院的6人陪审团,并没有影响其陪审制度的目的。大多数法官都赞同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一般意义上是6人陪屯团,并且相关社区中有许多人参与,那么一个6人陪审团与一个12人的陪审团作用是相同的。6人陪审团并没有暗中破坏陪审团的实际功能,陪审团人数的量不至于影响陪审团的质。根据1973年Colgrove VS. Bat tin 一案的审理结论,认为有6人组成的陪审团也不违背在民事案件中对陪审团权利的宪法规定。宪法第七条修正案规定:"在习惯法诉讼中,争执价额超过20元,由陪审团审判的权利应予保护;案情事实经陪审团审定后,除非依照习惯法的规则,合众国的任何法院不得再行审理。"简易陪审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简易陪审制节约成本,这不只是指节约陪帘员的支出成本,同时也节约了审理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其次,6人陪审团的组成相比12人来说,一致意见的裁决要来得容易些,而人数多与人数少相比在意识统一达成的结局而言,明显会困难些。因此,一致裁决的难以达成而造成悬案的可能性将大大减少。简易陪审也将较为迅速地结案。起初,只是对一些简易案件适用,后来也有被运用于复杂案件的审理当中。这不仅局限于简单的刑事案件,有些民事案件的运用也是如此。而重大的死刑案件仍然主张使用12人陪审团进行审理。
1.2.2 变一致裁决为不一致 .........................................................................9-10
1.3 美国陪审制的运行机制 .........................................................................10-13
1.3.1 陪审制以宪法及相关 .........................................................................10
1.3.2 陪审制的适用范围 .........................................................................10-11
1.3.3 陪审团的组成 .........................................................................11-12
1.3.4 陪审团接受法官指导 .........................................................................12
1.3.5 陪审团的评议与裁决 .........................................................................12-13
第二章 美国陪审制度的正面影响.........................................................................13-25
2.1 正面影响 .........................................................................13-16
2.1.1 政治民主到司法民主 .........................................................................13-14
2.1.2 司法公正到遏制腐败 .........................................................................14-16
2.2 负面影响......................................................................... 16-23
2.2.1 降低司法效率 .........................................................................16-18
2.2.2 提高审案成本......................................................................... 18-21
2.2.3 陪审员的裁决能力受到.........................................................................21-22
2.2.4 美国陪审制对民主......................................................................... 22-23
2.3 美国陪审制度的发展趋势 .........................................................................23-25
第三章 中国参审制的发展现状以......................................................................... 25-35
3.1 中国参审制曲折的发展过程 .........................................................................25-26
3.2 中国参审制的现状 .........................................................................26-27
结语
中国现行的人民陪员制度,作为陪审的统称,实际上是参帘,人民陪审员既要认定事实,又要适用法律。美国的陪审制度,是实实在在的陪审,陪审员只对事实认定负责,法律问题由职业法官决定。中国和美国的陪审制度分别代表着公民参与司法审判的两种不同范式,即陪审制度与参审制度。两国的陪帘制度都有其共性,也各自有其个性,我们可以把两国的陪审制度置于一起进行研究,以挖掘各自的基本特征,展望陪审制度的发展前程。研究美国陪审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行状况,是因为它是当今世界陪审制度运行较好的代表,它提供了陪审制度曲折的教训、发展的经验及未来的基本走势。这对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发展、改革与完善,有了可以借鉴的范式,再结合我国特有的法律文化传统、特有的法律文化环境,坚持发展与改革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无疑是目前最佳的选择、最好的策略。陪审制度的本质特征就是它能更有效地体现司法民主,能进一地防止职业法官的专横独断,以提高司法的公信力、透明度和公正性,这一本质特征,使陪审制度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陪审制度作为司法民主的一种手段,目前为止尚没有其它方法能够取而代之,因此,对于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我们的态度是:坚持发展、改革完善。为建设我国司法领域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而努力奋斗。
美国陪审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美国陪审制,趋势,中国参审制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