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正当防卫与被害人过错对刑事责任影响的理论依据
(一) 正当防卫对刑事责任影响的理论依据
行为是责任的基础,正当防卫行为在我国刑法中是不负刑事责任的行为,解释其原因需厘清正当防卫的性质。各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概念及成立要件的表述各不相同,但对于正当防卫的性质的规定大体有两种情况:一是正当防卫的行为不是犯罪;二是正当防卫行为不罚。本文持正当防卫行为不罚的观点。认为正当防卫行为不是犯罪的学说有:一是社会契约说。认为在原始社会,人人都有为自身维持正义的权利。在成立国家组织社会时,虽让渡一部分权利给国家,但仍保留了维持自身正义的权利。但社会契约说本身是唯心主义的,因此其包括的正当防卫合法性的基础是不合理的。二是法律与社会利益说。认为正当防卫是权利的执行,不法侵害者的攻击行为是表现行为者的冒昧性和反社会性,防卫人是站在社会利益和法律利益的立场,来完成他应执行的法律任务。这种超阶级的法律观点来解释正当防卫是不正确的。笔者认为,正当防卫行为之所以是不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并不是由于正当防卫行为本身的合法性,而是由于国家为了维持社会公共利益与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将其规定为不负刑事责任行为。在法学理论上,依据权利发生的因果关系划分为原权和派生权。原权指基于法律规范的确认,不需他人侵害而已存在的权利,如所有权等。派生权是指由于他人侵害原权利而产生的权利,如物权请求权。正当防卫权就属于派生权。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是原权,在这些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就派生了正当防卫权,所以正当防卫行为的实施是由于不法侵害人首先存在不法行为而激起的防卫人反抗的意识,即不法侵害人存在行为过错在先,才致使防卫人的防卫行为的。因此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人的侵害行为是被害人过错行为的一种,是被害人过错行为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
(二) 被害人过错对刑事责任影响的理论依据
1.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
在现实生活中,加害与被害的关系非常的复杂,经常出现转换与反复。德国学者冯·亨蒂提出:“在某种意义上说,被害人决定并塑造了罪犯。尽管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单方面的,但是,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具有深刻的互相作用,直至该戏剧性事件的最后一刻,而被害人可能在该事件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互动理论认为,犯罪是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基本模型是犯罪原因(包括犯罪被害)——犯罪及加害人。其实加害与被害是互相作用的,互为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加害人和被害人都根据对方的行为来做出反应调整自己的行为。过去习惯以加害人为中心单方面的看待犯罪问题,注重打击犯罪而忽视保护加害人的合法权益,缺乏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就是在被害人和加害人互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的大意为:被害人需对自己的任意导致的损害结果进行答责,或者说行为人对被害人的任意导致的损害结果不发生负责。自我答责理论的构成要件有三个:一是被害人具有认识导致结果发生的危险和阻止危险现实化的能力;二是被害人自己引起了发生损害结果的危险或被害人在自己尽管还能够管理危险时却强化了危险;三是法规范上不存在他人应该优先地阻止危险现实化的特别义务。被害人处分自己的法益,具有意志上的自由,不受加害人主观意志和认识的控制。根据“自我答责”这一刑事答责的基本原理,如果已经发生的损害结果体现着被害人处在其行为所能任意支配的领域之内,就存在着被害人对不发生损害结果的优先负责性,就要由被害人自己对所发生的损害结果予以答责。但被害人进行答责并不体现在被害人要分担刑事责任,因为分担刑事责任的被害人会受到双重责难,即自己的法益被侵害,并且受到刑法的谴责,因此只能体现在加害人的刑事责任承担上的影响。
2.期待可能性理论
期待可能性是指根据具体情况有可能期待行为人实施适法行为而不实施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者在主观罪过的支配下实施了符合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行为,不一定构成犯罪。还必须考虑在当时的具体情况下,行为人实施合法行为的期待可能性。只有在行为人具备责任能力,并且同时具备主观罪过、违法性认识存在期待可能性时,才有可能对行为人的违法行为进行谴责,追究其刑事责任。出于对人性的关怀,把谴责可能性明确界定的理论,就是期待可能性。一般而言,期待可能性的评价标准包括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客观上行为时情况的不平常性。不平常性是指行为时的条件及环境是出人意料的非正常环境;二是主观上行为人承受心理压力增强性。心理压力增强性是指在不平常的环境下,行为人心理承受压力增强,影响其对具体事件的判断。明显可以看出,期待可能性理论是从主观和客观综合来考虑的。期待可能性的有无及大小,应当依据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责任能力、以及行为时外界的各种客观因素等综合进行判断。在被害人有过错的场合下,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降低,从而导致其社会危险性降低,所以期待可能性程度高低与刑事责任轻重成正比,期待可能性程度高者,反映其主观恶性大,因而刑事责任重;反之,刑事责任轻。
3.应受谴责性降低理论
马丁·瓦希克认为:“被害人在罪行发生之前的行为,不论其是否受到谴责,只要该行为推动了加害人的暴力反应,那么加害人的应受谴责性就会得到适当的降低(幅度有时大,有时小)。尽管存在着对公民面对挑衅应该保持正常自我克制的强烈的期待,但是一旦人们面对这类行为而失去自我控制时,在不同的程度上,这又是可以理解的”。应受谴责性理论是以期待可能性理论为基础的。我们强调,犯罪的构成是由主客观相统一的主客观说共同决定的。当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已客观不变,成为既定事实,对行为人主观方面的考虑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受谴责性降低理论揭示了被害人过错对加害人主观恶性的影响。在德日刑法的犯罪构成原理下,被害人过错影响了行为人的有责性,即加害人责任能力客观存在的情况下,被害人过错激起或是强化了加害人的犯罪故意,或者使得加害人在特定情境下作出适法行为的可能性(期待可能性)降低,从而影响了加害人的责任程度。与分担责任理论的区别。责任分担理论认为在任何犯罪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需要分配的责任总量。根据情况的不同,有时需要把责任完全分配给加害人,有时则需要在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合理分担。然而刑事责任是加害人对国家承担的,是单向的责任,不可能由法益受到侵害的被害人来承担。如果在刑法中规定责任分担说,而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应受谴责性降低理论,这必然会造成理论和实践中的混乱。如在偏僻小道上,被害人因穿着暴露而被强奸,被害人具有一定过错,但是被害人的这种过错只是对犯罪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对犯罪的危害性和加害人的人身危险性并没有任何影响,从理论上讲不能依据这类被害人过错而减轻加害人刑事责任,否则将导致刑事责任的确认变得过于随意而可能失去公众的认可。
4.法益侵害说 ...................................................................14-15
二、 正当防卫与被害人过错理...................................................................15-21
(一) 正当防卫理论 ...................................................................15-17
1.正当防卫概念 ...................................................................15
2.正当防卫的分类 ...................................................................15-17
(二) 被害人过错理论 ...................................................................17-21
1.被害人过错的概念 ...................................................................17-18
2.被害人过错的分类 ...................................................................18-21
三、 罪错与正当防卫 ...................................................................21-29
(一) 一般正当防卫中的被害................................................................... 21-23
1.防卫行为的主体及对象与...................................................................21
2.被害人过错的客观现实性................................................................... 21-22
3.被害人过错造成法...................................................................22
4.防卫人的防卫程度与...................................................................22-23
5.防卫人认识到了................................................................... 23
(二) 防卫过当中的被害人过错................................................................... 23-24
1.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 23-24
2.防卫过当与被害................................................................... 24
(三) 特殊正当防卫中被................................................................... 24-26
四、 结语
本文通过以被害人过错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正当防卫中不同情形下,被害人过错对刑事责任的影响,指明了这一命题的理论基础。认为互动论和谴责性降低论是这一命题的理论支撑。正当防卫是各国法律都明确规定的违法性阻却事由,是我国刑法中明文规定的被害人过错对刑事责任的影响。本文重点论述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用被害人过错理论分析正当防卫中的被害人过错行为对刑事责任的影响。首先,从被害人过错、正当防卫理论依据入手,分析正当防卫与被害人过错理论概念、划分,在总结了不同分类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用尽量规范的语言,分级表述了被害人过错的严重程度对刑事责任的影响程度;其次,在笔者构建的被害人过错对刑事责任影响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正当防卫中各种情况的被害人过错对刑事责任的影响,并以实际案例对号入座,展现了正当防卫中被害人过错影响刑事责任的实践效果;最后,总结了正当防卫的各种具体情况中被害人过错对定罪与量刑的影响。总的结论是:正当防卫中的被害人过错对刑事责任的影响,不仅有理论根据和我国现行的立法的规定,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应用价值。经过分析后,可以对正当防卫理论中刑事责任有清晰的判断。本文权当抛砖引玉,期待学界就此展开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