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浆进口持续期对进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范文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901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从动态视角分析中国木浆进口持续期现状,发现中国木浆进口持续期相对较短,生存时间中值为 1 年,均值为 4.77 年;贸易关系生存率变动存在明显的负时间依存效应,其中生存时间的“门槛值”为 12 年。其次,本文选取嵌套 Logit 模型分析了中国进口木浆产品质量,测度出其标准质量与质量梯度。研究结果发现,中国进口木浆产品质量缓慢上升趋势;进口平均质量最高的是亚硫酸盐木浆,最低的是半化学木浆;从地理差异来看从加拿大、俄罗斯、新西兰、美国与德国等经济体进口的木浆质量相对较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木浆是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材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木质林产品。2002年中国成为世界纸张消费第二大国,2006年中国成为世界纸张生产第三大国,可见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纸产品的消费和生产大国。中国造纸工业发展迅速,因此对造纸原材料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众所周之,在当今时代制浆造纸工业的主要材料就是纸浆,这是伴随新时代生产力发展应用而生的典型现象。在国际贸易上最重要的纸浆是木浆(李梦丁,2010)。国际先进国家造纸工业纸浆结构呈现高木浆比例特征,而中国纸浆结构中木浆占比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由此可见,提高造纸工业中木浆占比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纸类产品的档次和竞争力,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环保成本。木浆作为一种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木质林产品,其国内供给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短缺问题(何畅和缪东玲,2018)。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森林资源有限,国产木浆远远不能满足造纸工业的需求,呈现出较大的国内供给缺口。同时考虑到中国在战略层面上高度重视对天然林的保护,采取禁伐措施,对其他林木采伐也出台可控政策,因而国内木材制成品的产量大幅下降,中国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木浆,极度依赖海外市场。2018年,中国共计消耗木浆3303万吨,其中进口木浆达到2166万吨,占比66%。2017年中国木浆进口总量为2112万吨,是1995年的26倍多,日益扩大的进口才弥补了国内木浆供给严重不足的现状,带动了中国造纸工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中国经济平衡。进口,特别是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进口,能够带给中国厂商和消费者多样化的初级产品、消费品以及质量较高的中间产品(Fengg L. et al., 2016)。但是由于世界各国森林培育以及森林产品认证存在标准不一致情况,乱砍滥伐森林的非法行为层出不穷,导致全球优质木材资源下降,影响了中国进口木质林产品的质量(熊立春和程宝栋,2018)。在此基础上,探寻进口木浆质量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提升进口木浆质量,对于中国造纸工业及木材加工制造业实现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也成为当务之急。
....................

1.2 研究意义
以进口木浆质量为切入点,以进口持续期为主变量,研究进口持续期对进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理和路径,以及影响方向和程度,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1.2.1 理论价值
关于中国对外贸易的研究,学者们一开始就将重点放在出口方面,关于出口结构、出口动力和影响因素等研究广泛且深入。仅出口结构方面,就有出口技术复杂度、出口二元边际、三元边际、出口持续期和出口产品质量等。然而当前文献中关于进口结构和动力机制的研究相比之下就显得非常少。一些研究关注进口贸易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如张伊依(2017)基于2000-2013年中国制造业进口数据研究了进口资本品的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Ge et al.(2011)选取中国企业层面贸易数据,研究发现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降低进口关税可以鼓励货物进口与资本输入,同时有利于中国接近发达经济体,进口更加昂贵的中间品,此外进口中间品对企业生产绩效具有正向影响效应;Yu(2015)以异质性企业为视角,选取2000-2006年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贸易数据,也得到类似结论。另外有学者研究企业进口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比如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对出口强度的影响(田巍和余淼杰,2013),对出口广度的影响(Feng et al., 2012),出口价格的影响(Fan,2013)。还有一部分学者分析进口对东道国国民福利的影响,罗知和郭熙保(2010)研究了进口价格波动对消费者支配收入的传递效应,陈勇兵等(2011)探讨扩大进口种类对提升国民幸福感的影响。
就中国进口贸易特别是进口结构与影响渠道、影响机制而言,相关研究存在欠缺和不足(Hallak and Levinsohn,2004)。在仅有的进口贸易研究中,大部分聚焦到中国典型的贸易产品,如工业制造品、农产品、文化产品等,对于林业行业及林产品的研究微乎其微。
鉴于此,本文首先从质量角度入手,测算中国进口木浆质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及背后可能的原因。选择质量视角,主要基于两点考虑:其一,新增长理论认为,技术后发国家可以通过进口来自技术前发国家的高质量中间品提升本国产品的质量,实现技术赶超。那么中国进口高质量产品是否得到技术溢出效应带来的好处呢?是否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呢?显然准确测算出中国进口木浆质量是进一步探究的重要前提。其二,近些年关于新新贸易理论的经验分析中,开始由出口视角转向进口视角,研究进口对产品范围和企业效率等绩效方面的影响。测算产品质量为探究进口贸易发挥作用提供了数据依据,有利于新新贸易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当前对进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的研究很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Hallak and Levinsoh,2004)。所以,通过实证分析中国进口木浆质量的影响机制构成本文第二个研究重点。
..........................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贸易持续期
2.1.1 贸易持续期概念
贸易关系(也称贸易联系)是指出口国出口某一商品到目的国直至退出该国市场的状态(邵军,2011;陈勇兵等,2012)。贸易关系的生存时间,即没有间隔、连续出口到目的国的时间长度,被称为贸易联系持续期。某一产品出口至某一目的国视作一个贸易关系。但是在一个贸易关系中,通常会出现多个贸易持续时间段,这是因为存在一种产品向某一特定国家出口时出现中断,过了一年或者几年后又向该国出口该产品的情况。
2.1.2 贸易持续期相关理论
贸易持续期是当前国际贸易理论研究领域中重要课题之一。经典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关系建立后会一直持续下去(周世民等,2013),比如要素禀赋理论,一国在要素禀赋上的差异可以直接决定该国在某种产品进口或者出口方面形成比较优势,进而推动该产品贸易的延续发展;新新贸易理论考虑到进入国际市场的固定成本,认为企业不会随意退出国际市场。而实际情况贸易持续期都比较短暂。可见维持现有贸易往来,对于促进贸易稳定性和贸易总量的增长十分重要(Brenton et al., 2010)。尽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Vernon,1966)预测了贸易模式随时间迁移发生的改变,但其中涉及产品从进入到退出市场的五个阶段极其漫长,不能较好解释实际贸易存在的短暂时间段问题。
信息不完全性的存在可以解释频繁出现短暂贸易段的现象。企业要充分了解出口目的国市场和自身生产水平等重要信息,倘若不能满足目的国需求,就会退出市场(邵军,2011;戴美虹,2016)。Brenotn et al.(2010)认为企业将出口作为一种信号机制,发现不能获利就退出市场。Rauch and Watson(2003)提出的三阶段搜寻成本模型,可用以分析信息不完全对贸易持续期的影响。第一阶段为搜寻,进口商了解企业生产成本基本情况。第二阶段为投资,进口商对企业投资,检验是否能够完成小额订单产量。第三阶段为再匹配,如果企业能完场大额订单产量就成功匹配,否则出现新的搜寻、再匹配过程。由上可见,信息不完全会导致企业进入市场失败,频繁出现贸易中断的现象。

.....................

2.2 产品质量
2.2.1 产品质量概念
产品质量是影响消费者福利、厂商利润、市场出清价格和数量等经济变量的重要因素,是指产品满足消费者效用及需求的特性总和。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出发,质量常常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特征:性能、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美观度。根据产品异质性理论,我们知道美观程度及外形样式属于产品的外在属性,称之为水平差异;而前五类特征属于产品的内在属性,称之为垂直差异,即产品质量。
此外,在质量测度指标演变过程也可看出学者对质量定义及其表现形式的探索。从早期“单价法”(Karl,1997;Hallak,2006;Bastos et al., 2010)受到施炳展和曾祥菲(2015)文献研究的挑战,到产品质量应考虑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差异以及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影响。这点得到多种国际贸易理论的支持,如Flam et al.(1987)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理论、Grossman et al.(1991)的产品质量升级型内生增长理论等。后来,虽有学者采用技术复杂度指标,但二者的实际含义并不相同。中国从进口低端鞋帽转变为进口高端鞋帽表现为进口产品质量提升;从进口鞋帽转变为进口汽车表现为技术复杂度的提高。
2.2.2 产品质量相关理论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传统贸易理论假设产品同质,所以对产品质量没有过多论述。之后发展起来的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分别提到了产品差异和企业异质性。新贸易理论首次提出了“产品差异”概念,这是各国间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产品差异分为三类,分别是水平差异、垂直差异和技术差异。水平差异是某一类产品在不同生产者中组合其属性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不同品牌、同一档次汽车之间的差异,强调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产品的垂直差异是指质量差异,具体表现为一个品牌下汽车的差异,强调高质量;则技术差异表现为技术复杂度的差异(施炳展,2012)。正是由于存在产品差异,才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各国间产生了贸易。除此之外,产品质量差异一定程度上能够给厂商带来垄断力量,主要是由于具有差异化收入的消费者追逐质量差异化的产品。通常而言,高质量产品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黄旭,2019)。产品质量背后实则反映出一国生产制造的实力和水平,因而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也更具备竞争优势。新新贸易理论强调了“企业异质性”(Melitz,2003)。施炳展等(2013)提出企业异质性也能够体现出其生产产品的质量,不仅仅是企业的生产率。但鉴于当前基于新新贸易理论对产品质量的经验与理论探讨相对缺乏,目前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

3 中国木浆生产和进口贸易现状............................16
3.1 中国木浆生产现状.............................16
3.2 中国木浆的进口贸易现状........................17
4 中国木浆进口持续期分析:基于生存分析法.....................23
4.1 生存函数与生存分析法........................23
4.2 数据选取.......................24
5 中国进口木浆质量分析:基于嵌套 Logit 模型..........................29
5.1 进口产品质量测度的嵌套 Logit 模型方法...........................29
5.2 数据选取及说明.................30

6 中国木浆进口持续期对进口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6.1木浆进口持续期对进口质量的影响因素:实证模型及变量选择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中国进口木浆产品质量。在考虑数据时间跨度和可获得性,以及方法可操作性后,具体利用上章嵌套 Logit 模型(Khandelwal,2010)测算出的木浆质量(Q)取自然对数后作被解释变量列入实证模型。
本文选取进口持续时间作主要解释变量,此处为了表明进口持续时间的累计效果(具体的贸易联系年数),作者采用从各国进口木浆产品(HS6 位编码)的实际进口持续时间(TIME)表示。由于存在一部分样本只有一年进口时间,实证中以ln(1+TIME)表示。持续时间对进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尚未确定,可能产生正向影响效应也可能为负向影响效应。
为了提高实证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健性,本文还选取了其他控制变量,分别反应出口国的经济属性、出口国林业行业特征以及产品属性。具体控制变量如下。
(1)进口特定产品价格(P)。产品价格是企业盈利及产品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盈利性好的企业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同时还将更有实力促进生产工艺的升级,进而提高其出口产品质量(Feenstra 和 Romalis,2013)。
(2)进口来源国经济发展水平(PGDP)。一方面,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人均 GDP 相对越大,通常当地居民对产品质量要求高,会激发当地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生产高质量产品以供本国使用和对外出口。另一方面,出口国人均 GDP 越高,其经济实力越强,越有利于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稳定的出口贸易关系也会反哺出口企业延续技术开发,以提高其产品质量(幸炜和李长英,2015)。
(3)进口来源国贸易开放度(OPEN)。企业参与贸易过程中会遇到激烈的竞争,只有贸易水平高的企业出口产品才会得到广泛认可,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另外,产品流通过程带来的信息溢出、知识溢出、技术溢出效应能够潜移默化地使企业学习到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此实现优质产品出口(王洪涛,2014)。
.............................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总体性研究结论
本文采用 UN Comtrade 数据库以及《中国造纸年鉴》1995-2018 年中国 HS6 位编位码木浆贸易数据,就中国木浆进口持续期对进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本文从动态视角分析中国木浆进口持续期现状,发现中国木浆进口持续期相对较短,生存时间中值为 1 年,均值为 4.77 年;贸易关系生存率变动存在明显的负时间依存效应,其中生存时间的“门槛值”为 12 年。
其次,本文选取嵌套 Logit 模型分析了中国进口木浆产品质量,测度出其标准质量与质量梯度。研究结果发现,中国进口木浆产品质量缓慢上升趋势;进口平均质量最高的是亚硫酸盐木浆,最低的是半化学木浆;从地理差异来看从加拿大、俄罗斯、新西兰、美国与德国等经济体进口的木浆质量相对较高。
在实证部分作者详细考察了进口持续期及其他因素对中国进口木浆质量的影响路径与机制。回归结果发现:
(1)中国木浆进口持续期对进口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
(2)按进口来源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分组后,发现发达经济体进口持续期对进口木浆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进一步验证了“出口学习效应”,以及知识信息溢出对提高质量效益的促进作用;
(3)在发达经济体中进口持续期对进口木浆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与“高质稳进”的良性循环机制有很大关系;而发展中经济体却呈现负向影响,进口持续期越长,越会出现“质量低端锁定”现象,其中的原因是发展中经济体中存在的“质量更新惰性”和滚动优化”产品清单”行为。
(4)进口来源国的人均 GDP、贸易开放度、劳动力人口数量显著正向影响中国进口的木浆质量,而进口来源国的森林覆盖率对中国进口的木浆质量有负向影响;进口来源国的人力资本以及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并不显著。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