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1)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突飞猛进,且增速已经超过了货物贸易。商业存在,也就是服务提供模式三,是全球服务贸易的主要模式。(2)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尤为瞩目,但与欧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主要表现为内部结构的不平衡。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放眼全球,服务贸易正在迅猛发展。首先,世界范围内显现出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快于发达经济体的趋势,经济的转型愈发依赖服务业。自 2005 年以来,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额占比增长超过 10%,2017 年占据全球服务出口的 25%,进口额占 34.4%。但是集中于 5 个主要的发展中经济体,该 5 个经济体的总和逾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 50%。2017 年,最不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占比较 2005 年有所上升,但仅占全球服务出口的 0.3%和全球服务进口的 0.9%。在服务贸易的传统统计数据中并不包含 GATS 提出的全部服务供应模式,但是近期,世贸组织新发布了一套全新的实验性数据集,首次将商业存在作为模式三纳入,估算出服务贸易的总价值。据估计,2017 年服务贸易总额约为 13.3 万亿美元,占据该年服务贸易的近 60%。2005-2017年,服务贸易年均增长 5.4%,高于货物贸易。其次,科技使得基本无实物搭载的服务贸易来得更加便利。虽然迄今为止,仍有一大部分的服务贸易业态都要求在物理距离上生产者、消费者的靠近,推动服务贸易实现包容性发展。但数字化的发展使得地理、物理上的距离不再限制,数字时代的服务可贸易性大大提高,企业形态、商业模式、交易方式已经发生深刻的变革,服务跨境贸易使得全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和个人创造无限的机遇。再者,分销和金融服务是全球贸易额最大的服务。两者各占服务贸易的近五分之一。2005 年-2017 年计算机服务和研发业务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最快,超过 10%。暂时来看,教育、卫生或环境服务等其他服务所占份额非常低,但从长远趋势来看,将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另外,中小微企业也在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中受益。与制造业的中小微企业相比,服务业的中小微企业首次出口时间更早,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这些企业快速融入国际市场,这与他们本身从事的行业,主要提供数字化服务有很大联系。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服务出口为全球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尤其是女性,获得了更多的经济赋权。最后,国际贸易增加值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服务。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多种方法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展开讨论。首先,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梳理相关影响因素的已有文献,定性分析了服务贸易的相关概念及特征,梳理影响服务贸易各因素的有关理论,进行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理论机制分析。其次,现状分析。通过使用图表法、横纵向对比分析了世界以及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第三,国际比较。通过多种指标分析,选取 15 个主要服务出口国、“金砖国家”、“一带一路”沿线代表国与中国进行对标找差。第四,实证分析。选取世界上 97 个主要国家或地区样本运用 STATA 软件进行总体和分样本的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各项因素。
在进行国际比较指标分析时,选取的 15 个主要服务出口国的规则是按 2017 年当年服务贸易出口量高低排序的前 15 个国家。“金砖国家”全面覆盖。“一带一路”沿线代表国的选取主要是通过地域划分,各地区选取经济规模较大的两个经济体。此外,在实证分析时,由于部分国家或地区存在数据缺失,因此在世界银行提供的全球 226 个经济体中剔除数据缺失的国家样本,选取剩余 97 个国家或地区作为全样本或分样本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各项因素。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文献回顾
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技术和各国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是服务贸易格局变化的关键驱动力。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则认为一国的竞争力由四个决定因素决定: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以及两大不确定因素:政府和机会。各国生产要素、相关产业支持、政府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一、服务业生产要素与服务贸易竞争力
第一,数字技术。技术发展和信息通讯技术的普及降低了服务贸易成本,特别是以跨境供应的方式。政府规则和贸易政策在确保政策一致性和促进服务贸易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质量的实体和数字基础设施可以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并为数字服务贸易带来新的机遇。Goldfard & Tucker(2017)认为数字技术大大降低了搜索、匹配、跟踪和验证信息的成本,降低了贸易中的信息和交易成本,那些使得内容实现数字化的技术,让在互联网上以接近零的成本大量生产和传输服务成为可能,距离也因此变得不再重要。特别是搜索信息成本以及“共享经济”的发展。同时,数字技术将创造新的服务贸易,呈现取代服务贸易的趋势。例如在音乐行业,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从实体唱片转向线上下载,基于订阅的音乐流媒体服务正在强劲增长。另外,数字化使得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接触到更多的通过数字方式连接的客户,从而促进外包服务,更容易扩大生产规模。基于数字内容的服务业分销成本往往接近于零或是成本极低,与受到实物生产和交付限制的传统贸易企业相比,销售此类服务的企业更容易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
第二,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投资对于服务贸易的开展十分重要。没有世界通信基础设施发生的改革,服务领域内大多数新的商业和技术进步将不可能实现。对实体和数字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加上旨在开放竞争以及放开基础设施相关服务的一系列政策,将使得成本进一步降低,促进服务贸易的发生。基础设施的可用性和质量,对以《服务贸易总协定》模式二和模式四方式提供服务的行业尤为重要,例如旅游业、教育、医疗保健和专业化服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数字发展都是基于其所建设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但是在基本宽带服务的覆盖范围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现象。Wieck&Vidal(2010)发现迄今尚未充分参与服务贸易的发展中经济体,可以利用对信息通讯技术基础设施的投资,逐步进入这个日益重要的世界市场。投资信息通讯技术基础设施不仅可以在短期内提振经济,还可为长期增长和改善就业前景奠定基石。徐光耀等(2010)在对“金砖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基础设施水平和生活环境水平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提倡大力发展传统服务贸易。
.............................
第二节 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第一,服务的定义。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服务作为非生产性劳动并不创造价值。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并不认同斯密的看法,他认为劳动、资本、土地是一切社会生产所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而无形的服务是资本的产物,也是一种劳动的成果。德国经济学家马克思认为服务是劳动的另一种形式,服务和货物一样能进行交易。在剩余价值理论中,解释“服务”为一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同样与商品一样能满足人的不同需要。在我国国内,第三产业一般被称为服务业,是除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繁杂的行业总称。总之,服务业即为从事服务性质的产品或者部门的总称。
第二,服务贸易的提供模式。跟“服务”不同的是,“服务贸易”是非常现代的一个概念,该名词的诞生是源于上世纪 70 年代,一些学者在研究服务进出口与贸易限制政策时多次提及。至上世纪 90 年代,《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将服务贸易划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跨境交付(模式一)。自一成员领土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提供服务,比如通过互联网;(2)境外消费(模式二)在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如旅游;(3)商业存在(模式三)。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商业存在提供服务;(4)自然人移动(模式四)。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务。通过跨境交付提供的服务可能最容易被认为是国际贸易,例如使用电子邮件、线上电话或视频向其他国家的客户提供法律咨询。而模式二比较常见,例如海外留学、旅游等。模式三常见于外资银行服务于当地客户。最后,临时到国外提供服务的建筑师或者是工程师是通过自然人移动提供服务的例子。
............................
第三章 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14
第一节 全球服务贸易现状.............................14
第二节 中国服务贸易现状................................19
第四章 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27
第一节 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测度..........................27
第二节 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比较....................29
第五章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2
第一节 总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42
第二节 分模式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50
第五章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第一节 总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变量说明及模型设定
国内外学者目前对于服务贸易竞争力衡量指标的选取并不统一,各类指标的选择都存在一定的偏向性。其中较为常用的指标有贸易竞争力(TC)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以及服务贸易出口额。但是这些衡量指标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际市场占有率会受到国家经济规模以及人口规模的影响;TC 指数和出口额只考虑到单个经济体自身的贸易状况,如果无法搜集到比较全面的面板数据,将各经济体进行对照分析时就会相对片面;RCA 指数充分考虑了各经济体以及各部门之间的比较,但该指标在计算时会随着货物贸易出口额的波动产生变化,同时时间趋势明显,其实证分析结论可能与实际竞争力大相径庭。
在以上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的计算中,服务贸易出口额都是其核心因素,因此在综合考虑之下,本文选择服务贸易出口额作为竞争力衡量指标。
在解释变量选取中,本文按照波特的“钻石模型”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选取相关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定量分析不同变量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第一,生产要素。选取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互联网基础设施作为高级生产要素内容,将对外直接投资、人口结构作为初级生产要素内容。第二,需求条件。主要是国内市场的需求,假设国内的供给超过了国内居民的需要,那么剩余的供给将通过出口来获得受益,因此较高的消费能力将影响一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本文选取人均 GDP 以反映一国/地区的收入水平或购买力,从而决定需求的规模。第三,相关和支持产业。相关产和支持性产业对本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尤为重要,产业的崛起不是单独的,而是同其他相关产业联动发展,从而出现“产业集群”。制造业的发展可以为服务业提供基础设施、生产设施以及运输工具等,服务业的发展作为中间品投入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环节。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方面的工作:(1)总结整理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各项因素的相关理论和已有的实证研究成果,并进行评述。(2)从出口规模、增速、出口结构、出口模式角度分别对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以及中国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3)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性比较指数、技术复杂度、出口技术水平多项指标进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4)实证分析中,构建线性多元回归模型从总量层面上探究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同时区分不同服务提供模式、不同服务部门特质、国家发展程度进行回归以巩固实证所得出的结论。
本文主要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1)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突飞猛进,且增速已经超过了货物贸易。商业存在,也就是服务提供模式三,是全球服务贸易的主要模式。(2)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尤为瞩目,但与欧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主要表现为内部结构的不平衡。(3)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将显著促进商业存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4)货物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对生产性服务业尤为关键。偏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对劳动资源密集型部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技术创新、互联网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的跃升对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更为显著。发达经济体的服务贸易出口在贸易自由化中相对较为受益,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可能会受到抑制。
参考文献(略)
基于TiSMoS数据库的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国际贸易论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国际贸易文章
- 中国服务贸易政策对服务业出口竞争力影响研
- 互联网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范文研究——
- 去产能政策对钢铁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 中国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对就业波动性的影响研
- 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与非沿线国家出
- 双路径视角下农产品微信营销对用户购买意愿
- 通关成本与全球价值链参与--基于“一带一路
-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政策对企业的
- 制度距离对中国-东盟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研
- 中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生产率效应范文
- 增加值贸易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研究
-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农业贸易的影响研究
- 环境规制对我国出口价值变化的影响
-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互补性与潜力范文
- 美国反倾销调查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
-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品贸易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