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摊贩治理困境及对策研究——以N市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846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笔者认为对于社区、居民而言,积极参与城市治理,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多方共同推进城市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美好家园带来的幸福生活,拥有更加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才能实现和谐的社会主义。松绑“地摊经济”,激活中国生机。今年两会上,有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把流动摊贩从全国文明城市考核内容中剔除。不久,中央文明办积极响应群众的号召,决定今年文明城市考核不包括流动摊贩。与此同时,也有人不乏担忧,明年摊贩们又该何去何从呢?文明城市考核中是否重新包括流动摊贩?那么,如何化朝令夕改的政策为长远计划,值得社会各界携手改进,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才是治理根本。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小摊小贩古来有之,在历史的长河中,历朝历代多采用“重农抑商”的政策,商品经济一直不发达,因此,摊贩经济也长期发展不起来。然而,宋代时期日益繁忙的“早市”、“夜市”,便是小摊小贩繁荣的时刻。流动摊贩成为商品交换十分重要的媒介,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廉价商品。摊贩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渐发展,曾经销声匿迹的流动摊贩犹如雨后春笋般活跃起来。由于流动摊贩成本低、经营方式灵活,成为解决低收入人群生活困难问题的一个重要法宝。当前,流动摊贩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居民社区、大学城周边、城乡结合部、交通枢纽周围等等,他们起早贪黑,风雨无阻,游走在各个街头巷尾,“烟火气”十足,点亮了“夜生活”,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日夜忙忙碌碌,也成为社会弱势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存在即有一定的合理性,流动摊贩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摊贩占道经营、堵塞交通、乱扔垃圾等,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带来诸多挑战,加上城市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治理方式单一、暴力冲突时有发生,导致流动摊贩治理陷入尴尬的两难境地。但随着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升为重大战略任务,为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意义及战略支持,有助于探索新时代流动摊贩治理的对策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结构分层显现出来,大约有 60%的家庭的生活水平仍处于中下层,也是我国城市社会的主体结构①。其中,底层群体的主体部分是下岗工人、进城务工人员、老弱病残,生活条件还是比较困难。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购买比较低端的商品来维持生活。流动摊贩在许多城市都广泛存在,具有相当的规模,他们可以为底层群体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占据一席之地。同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劳动力出现大量剩余,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不少农民离开家乡进城打工。一方面,流动摊贩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低端消费,拉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流动摊贩占用了很大的城市公共空间,并且基本上处于无证经营的状态,躲避各种税费的征缴,所以流动摊贩的利润也是较高的。因为经营自由度高、限制小、流动性大,使得很多的流动人口选择流动摊贩这一职业。
...........................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对流动摊贩生存权的研究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流动摊贩的基本生存空间不应该被压缩。研究人员更加关注在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的进程中,如何实现管理的民主化问题。
Margaret Crawford(2008)认为,通过对流动摊贩进行研究,可以清楚的了解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市场调节,形成一个高效率的市场①。与此同时,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提升 GDP 的增长,有助于不断实现整个社会的帕累托改进。Lawrence 和 Castro San(2006)研究分析了厄瓜尔多的流动摊贩群体,发现非正规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人口的就业也大有裨益②。在对东南亚地区的流动摊贩研究后,Mc Gee 和 Yeung(1997)强调了流动摊贩带来的好处,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的经商能力,促进经济繁荣;另一方面,因为商品价格便宜,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③。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流动摊贩属于城市中的弱势群体,John Bordley Rawls(1988)指出,行政机关在日常执法时,应该重视社会底层人民的利益,而不是损害他们的合法权利④。
(2)对流动摊贩治理的研究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虽然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情和治理方式截然不同,但总体来看,政府对流动摊贩持有包容态度。在城市繁华的街道,流动摊贩可以合法经营,他们仿佛和街头文化融为一体。但是,如果流动摊贩影响了公共利益,政府也会对其进行管理。
Boonjubun(2017)指出,当泰国曼谷提出“将人行道还给行人”的计划后,流动摊贩失去了原来的合法营业空间,只能转移到街道等其它地方摆摊,使得街道的交通秩序更加混乱,导致该计划的目标和实际效果大相径庭⑤。QuentinBatreau 和 Francois Bonnet(2016)认为在对流动摊贩治理的过程中,政府有必要运用说服和教育的方式,平时多沟通、多协商,加之合理规划流动摊贩的经营范围①。Onodugo 和 Ezeadichie 等学者(2016)研究分析了尼日利亚的埃努古地区流动摊贩和城市规划者,并指出采用强制驱逐的方法来治理流动摊贩的效果不尽人意,更有效、人性化的做法是制定颁发许可证的政策,对流动摊贩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应该将摊贩经营看做是一种合理的谋生手段。此外,他们摆摊通常会选择一些有稳定客源的区域,这远比政府划定的合法摆摊场所更为有利②。
.............................

第 2 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主要概念阐释
2.1.1 流动摊贩
流动摊贩,可以简称“摊贩”,是个体商业的一种形式。《辞海》认为流动摊贩是固定或流动设摊从事商品买卖或修理、服务的个体劳动者。摊贩经济遍布世界各地,作为广泛存在的一个社会群体,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济业态。从《清明上河图》中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到走街串巷的街头叫卖者,这都是流动摊贩的不同表现形式。同时,国外也有丰富多彩的城市个体经营活动,像摊贩、跳蚤市场、集市夜市、庭院售卖活动等。
在我国现阶段,城市流动摊贩的特征:第一,流动摊贩流动性大。通常在马路两侧、学校周边、车站附近、菜市场旁边等区域流动摆摊。第二,流动摊贩以贫困人员为主。一方面是进城务工人员及农产品生产者,另一方面是下岗员工、失地农民等无固定收入者。第三,流动摊贩的经营收入一般低于当地平均收人,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属于弱势群体。
综合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流动摊贩界定为: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等公共空间摆摊设点,同时,在没有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也没有固定的营业时间和营业地点,通过小本买卖来获取经济收入的群体。
2.1.2 城市管理
一般来说,城市管理的定义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两个方面来解释。从宏观角度上来说,城市管理通常指政府综合管理城市的大小事宜,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方面;从微观角度上来说,城市管理通常指市政管理,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城市人口、治安秩序、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综上所述,由于城市管理的宏观意义太过宽泛,所以,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去进行研究①。

.........................

2.2 理论基础
2.2.1 善治理论
善治一词是指良好的治理。善治的本质是政府和公民合作,共同管理公共事务,让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管理过程,体现了一种政府与社会、市场的新型关系。其目标是为了提高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效率,使政府更加负责、透明、民主、开放③。学者俞可平在其著作《治理与善治》和《民主与陀螺》两本书中,都对善治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善治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最优状态④。
在管理方法和技巧上,虽然治理理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很难保证新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正是因为治理出现了失效的情况,不能完全协调国家和市场时,才出现善治目标⑤。区别于以往的理论视角和新的范式,善治着眼于政府与公民,并且努力朝着政治的发展方向前进。
研究表明,如果要达到善治的情况,那么,需要政府部门、社区居民、非政府组织共同努力,因为城市治理不光是城市管理者的责任,也需要多方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共治共享的潜力。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新公共管理理论亦日臻完善。它的出现,不仅为政府治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而且明确了公共管理的目标、主体等。其目标是改造政府的管理范式。在《公共管理学》中,著名学者黄健荣对公共管理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公共管理的宗旨是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社会组织,借助经济、政治、法律、管理等方式,在民主运用公共权力的前提下,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并执行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①。
传统的公共行政是以政府为主导,新公共管理理论一改以往的社会治理模式,主要有几个特征:第一,引入了竞争机制。传统的政府习惯于垄断公共服务,新公共管理理论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第二,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由“划桨”变为“掌舵”。第三,转变管理理念。结合社会需求,坚持为公众提供满意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

第 3 章 N 市流动摊贩及其治理现状.......................14
3.1 N 市流动摊贩的概况............................14
3.1.1 流动摊贩调研设计与实施......................15
3.1.2 流动摊贩调研结果分析............................16
第 4 章 N 市流动摊贩治理困境及原因分析............................31
4.1 流动摊贩治理困境..................................31
4.1.1 执法权与生存权之间的冲突.............31
4.1.2 执法程序不规范..............................31
第 5 章 国内外流动摊贩治理经验及启示...........................38
5.1 国外流动摊贩治理的相关经验..........................38
5.1.1 新加坡的流动摊贩治理.........................38
5.1.2 日本东京的摊贩治理......................................38

第 6 章 完善 N 市流动摊贩治理的对策

6.1 完善行政执法
城管部门的成立是为了解决城市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痛点,但同时把城市执法者的工作推到了风口浪尖,处于两难的境地。城管与流动摊贩的冲突只是表面的原因,深层次的原因是各种利益交织碰撞造成的。只有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和治理理念,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降低有关政策的门槛,改变城管执法的具体方式,建立流动摊贩治理的良性机制。
6.1.1 统一立法
从实际的工作出发,发现明确城管执法的权限和定位是必不可少的。近些年来,虽然城管执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不文明执法、暴力抗法等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执法过程中是否有充分具体的法律依据,以及如何实施的问题。
对此,需要最高立法机关尽快制定一部全国统一的法律,根据实际情况各地区出台相应的细则。从立法层面给予执法机关支持,加快解决各地城管执法部门执法混乱的局面。
6.1.2 完善日常执法
(1)转变执法理念
在传统的行政执法理念中,主要是采用强制性思维进行高压式执法,这种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还没有被完全摒弃,这种现象也时有发生。强制性、粗暴高压式的执法必然引起大家的强烈反对与反感,冲突也就在所难免,城市治理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现代行政执法着重强调公共服务的理念,以服务为导向,普遍采用民主法治、多方参与、协商民主等方式,政府应扮演好服务的角色,鼓励社区、公众进行自治管理,竭尽全力为群众做事。在价值层面上,“双服务”理念的提出是整合了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行政活动可以服务公共利益,也可以服务于私人利益,强调服务和依法,实现服务行政和依法行政的统一①。
........................

结论与展望
有人说“地摊经济”代表着人间的烟火,有人说“地摊经济”亦是中国的生机。流动摊贩治理看似是小事,虽然他们不能为地方政府带来多少财政收入,但是,城市流动摊贩这个庞大群体却不可小觑,一举一动都关系着民生和民情。然而,每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或创建卫生城市的时期,流动摊贩就只能东躲西藏,好似与城市格格不入。其实,流动摊贩与城市发展并不矛盾,二者本可以和平相处。尤其在今年疫情期间,地摊经济迸发出了巨大活力,稳就业保民生,聚人气促消费,在加快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实属潜力无限,这让许多人都刮目相看,纷纷点赞。
对于摊贩而言,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城市的规章制度,在不影响交通和环境的前提下,合理有序经营;对于城市管理部门而言,放开政策,给予摊贩一定的生存空间,并加强引导和日常监督;对于社区、居民而言,积极参与城市治理,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多方共同推进城市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美好家园带来的幸福生活,拥有更加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才能实现和谐的社会主义。
松绑“地摊经济”,激活中国生机。今年两会上,有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把流动摊贩从全国文明城市考核内容中剔除。不久,中央文明办积极响应群众的号召,决定今年文明城市考核不包括流动摊贩。与此同时,也有人不乏担忧,明年摊贩们又该何去何从呢?文明城市考核中是否重新包括流动摊贩?那么,如何化朝令夕改的政策为长远计划,值得社会各界携手改进,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才是治理根本。
囿于笔者才疏学浅,搜集数据时覆盖面不够广泛,许多问题分析不够深刻,对于流动摊贩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别是如何改善城管部门的执法形象等方面的思考及研究实践。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