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县(区)级政府作用变迁及其动力研究——以浙江省Y区X村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852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县(区)级政府作用的未来走向与促进策略:第一,县(区)级政府应当发挥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推动作用,具体包括鼓励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与推动生态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两方面;第二,县(区)级政府需要加强观念引领作用,具体分为加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观念引领作用与培养可持续发展理念;第三,县(区)级政府需要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起到良好的规范、监督与保障作用。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问题的提出
1978年,安徽省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改革开放由此开始。这之后,中国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起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渐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人民公社体制下农业集体化的发展道路,集体经济日益消弱,个体私营经济逐渐占据引领地位。我们可以看到,在改革开放以后,绝大多数村庄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而,在全国各地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的同时,也有一些村庄坚持以集体经营为引领,他们以集体经济为基础,逐步实现了共同富裕,成为了一个个“案例村”。

在这么多发展集体经济的村庄中,却有一个村庄——浙江省Z市Y区X村,

以其发展的地理背景特殊性与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的保护显得更为典型。
首先,地理背景特殊性。根据资料搜集,因为发展集体经济而“从无到有”、从贫困到富裕的村庄案例有许多,包括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河南省临颍县南街村、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村等等。不难发现,这些村庄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与历史状况各不相同,且村庄的地理位置分布于中国的各个省份。但是,在这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村庄之中,X村却处在以民营经济作为最大特色优势的浙江省。因此,在民营经济的环绕中,X村的地理位置使它在这么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村庄中有其独特却又合理的地方,这一点不禁引起了笔者深入探讨与挖掘的想法。

其次,现下确实有许多村庄都奉行集体主义模式,走集体经济的道路,但是只有X村,作为世界唯一乡村案例,入选了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为什么同样是走农村集体经济道路,X村却成为了世博会唯一入选的乡村案例?很显然,在那么多走农村集体经济道路的村庄中,X村也一定有其发展的独特性,这便需要笔者回顾X村“从无到有”的整个发展过程,梳理其走农村集体经济道路的若干个发展阶段,从而总结出特有的“X模式”。
................................

(二)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研究便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命题。而在县(区)级政府作用的讨论中,直接分析县(区)级政府作用的文献不多,国内外众多学者大多是从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和政治学等角度对政府职能、角色等相关领域进行合理解释,从而总结出相应的政府作用。本节主要围绕“农村集体经济研究”“政府作用研究”以及“文献评述”三大部分展开。
1.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研究
(1)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中外社会体制有所不同,因此国外谈到农村集体经济时,其相关文章并不多。笔者选取关键词搜索发现,国外对于集体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包括“社区所有”“集体财产所有权”等在内的集体所有的概念之中。此外,“合作组织”也是一大热点话题。

关于“集体所有制”这一概念,马克思在书中提到:“这些措施,一开始就应当促进土地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过渡,让农民自己通过经济的道路来实现这种过渡;但是不能采取得罪农民的措施,例如宣布废除继承权或废除农民所有权。”
不能用“废除农民所有权”等方式得罪农民,换句话说,在马克思理解的集体所有制中,农民个人仍然享有所有权。这一观点,表明马克思书中的集体所有制与我国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有所不同。因为,中国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是一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或“农村劳动群众集体经济组织”享有的所有权,农民个人并不享有。
戴安·戴维斯和何塞·卡洛斯·费尔南德斯把集体所有的研究目光放在拉丁美洲。②他们认为“集体财产所有权”可以减少社会空间不平等、加强城市贫民的“城市权利”和实现更实质性的社会公民权,并将“社区土地信托”作为可以实施的有效手段。
此外,关于国外的集体所有还涉及到“合作组织”方面的内容。世界上第一个合作社——英国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提出了著名的“罗虚代尔合作原则”。③在分别分析合作与个体农场的农民之间的积极性区别过程中,有学者认为,农民在个体与合作农场之中的贡献与投入程度是有所区别的。④后者的农民积极性明显高于前者。恩格斯所推崇的丹麦社会党人所计划的合作社形式则是农民“把自己的土地结合为一个大田庄,共同出力耕种,并按入股土地、预付资金和所出劳力的比例分配收入”。

...................................

二、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一)相关概念
1.农村集体经济
在《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2016)》中,农村集体经济的含义为“集体成员利用集体所有的资源要素,通过合作与联合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简称,它包括城乡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或者合作社经济。集体经济的核心是集体所有制,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可归入集体经济范畴。①
在国外,学者们讨论的农村集体经济,大多是合作经济。而在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及特征界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大致分为传统集体经济和新型集体经济。
传统集体经济方面,学术界对概念的界定一致,指的是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经济。②传统集体经济的本质特征是财产的合并,它否认私人产权。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方面,内涵的界定共识较多。
第一,农村集体经济是一种通过劳动联合或资本联合实现的集体所有制经济。苑鹏,刘同山(2016)认为,新型集体经济是指按照现代产权制度要求,以成员自愿为原则,通过劳动者的劳动联合或资本联合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组织形态④。王德祥,李建军(2010)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由农村地区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质是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资产(本)联合和劳动联合,在尊重农村劳动者个人产权的基础上将资产和劳动组织起来合理配置使用,以适应社会化分工和生产的需要、克服个别经营所难以克服的困难、保证全体成员的收入和福利。

第二,农村集体经济是以成员自愿为原则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以合作与公平分配为特色。朱有志(2013)等认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指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农民在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原则下组织起来,在生产与交换过程中实行多元化的合作经营,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所有制经济。②韩松(2011)从法学的角度,将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界定为,农村社区集体组织以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的财产,通过直接经营或者出资、发包、出租、出让、转让等方式实现价值增值,并以集体公共服务或者公平分配等方式实现集体成员利益的活动,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其合作成员的经济活动。
.................................

(二)相关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发展是事物从发生到开始变化的连续不断的更新过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样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因为量与质的变化,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在这些不同的阶段中,就会对政府作用提出要求,且这些要求会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而不同。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体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根源,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表现,是第二性的、派生的。“恩格斯把经济比作基础,而把被经济所决定的政治和文化称为上层建筑。于是,基础与上层建筑共同出现来论述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之间的这种关系。”①

从经济基础的内涵来看,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②学者黄光秋等指出,“当把经济比喻成基础,基础用来指称经济的时候,经济就成了经济基础,或说基础就成了经济基础。”①这里,经济基础指的便是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具体到本文中,经济基础指的便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基础。
从上层建筑的内涵来看,上层建筑的喻指经历了“从思想、观念到政治结构和政治权力变迁”。②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上层建筑包含了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本文研究的县(区)级政府,就是从国家政权与政治结构的意义出发,来解释上层建筑的含义,即指的是政治上层建筑,其核心为国家政权,县(区)级政府则作为执行政权的主体。

................................

三、 个案分析:X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Y区人民政府作用....................... 18
(一) 案例简况..................................18
1.X村的简介..................................18
2.X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19
四、Y区人民政府作用变迁动力...........................35
(一)“自上而下”的改革....................................35
1. 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 35
2. 中央以及浙江省的政策推动............................. 37
五、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县(区)级政府作用的未来走向与促进策略.................45
(一) 从激励到参与:发挥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推动作用....................45
1. 鼓励探索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45
2. 推动生态农业与农业现代化发展.............................. 46

四、Y 区人民政府作用变迁动力

(一)“自上而下”的改革
“自上而下”的改革,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对Y区人民政府作用的影响;第二,中央以及浙江省的政策出台,对Y区人民政府作用变迁的推动;第三,作为浙江省、Z市与Y区自身对外交流窗口的X村,其对地方带来的知名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受到了从省级政府到市级政府的重视,上级政府的支持使得Y区人民政府对X村的作用得以在程度以及方式上的改变。

1.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变化,离不开微观层面的影响,同样受到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所出现的宏观环境和市场变化的影响。X村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便是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特殊背景下进行的。可以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是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政治时局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它们对地方政府的作用变迁提出了新的要求。

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再到与农业经营体制相关的制度变迁,要求着Y区人民政府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职能、角色、作用的转变,从而对X村的农村集体经济作出适合当前经济体制的指导。
20世纪7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提出,使得农民个体的生产积极性获得了调动,属于经济体制内部的生产关系结构变化的改革。1985年,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第二次实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改变商品流通体制、价格体制。经济体制的改革同样需要地方政府的角色、职能变迁。当时的Y区人民政府就根据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对辖区农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后,农村集体经济开始产权制度改革,实行组织制度和经营制度创新。90年代初期,对乡镇企业进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改制”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确立,中国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五、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县(区)级政府作用的未来走向与促进策略

(一)从激励到参与:发挥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推动作用
1.鼓励探索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树立工农一体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解决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并将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县(区)级政府可以以发展的眼光鼓励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采用工业、生态农业、旅游业等模式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从而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动乡村产业的振兴,并加快形成城乡之间良性互动的格局。但是,由于各农村在地理位置、土地资源等方面的条件有所不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应当按照“因地制宜”的思想进行考虑。县(区)级政府可以鼓励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创新化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最重要的是发展适合自身的模式,走出自己的乡村产业振兴道路。比如,可以鼓励农村集体结合本村的地理位置、资源等条件,实事求是地进行发展规划。除了明确本村的资源优势之外,也需要清楚地知道村庄内部存在的资源劣势,扬长避短地探寻自己的发展模式。
作为中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县(区)级政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需要认识到的是,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农村集体经济只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其中一种形式,在县(区)级政府的所辖区域内,不同的农村有其独特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着县(区)级政府站在自己的高度,根据所辖区域的农村集体经济处于的不同情况,鼓励村庄探索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并提供分类指导。这样一来,县(区)级政府才能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往适合自身的、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