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民办高校属于我们国家高等教育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其承担着培育合格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近些年以来,社会各界对民办教育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属于民办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其直接组织、实施及指导学生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管理工作,对学生工作而言,其地位相当重要。对此,党与国家亦十分重视,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颁发之后,中央各政府部门以及各高校皆深刻地意识到强化辅导员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和领导,制定各项政策策略,构建辅导员选拔、辅导员培养、辅导员激励以及保障辅导员的机制,让辅导员的工作条件以及发展空间和待遇保障皆不断得到改善。此外,辅导员团队在年龄结构方面、学历结构方面以及知识结构方面日趋合理,不断加强专业化及职业化建设水平。以此文件精神作为指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从上至下颁发了各种与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有关的政策及规定。2013 年 5 月 3 日,中共教育部党委组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 2013-2017 年)》的通知(教党〔2013〕9 号)。2014 年,在吸收了各个高校及教育部相关司局的建议意见后,教育部又发布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 号),对辅导员的具体工作范围进一步进行了规定,逐步对辅导员们的职业定位及工作边界进行了明晰,为各部门进一步推动辅导员团队建设给予参考及提供基本依据。此外,中共中央和国务院2017 年 2 月 27 日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到,高校的辅导员工作团队及党务工作团队有着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管理者,需纳进高校的人才团队总体建设规划之中,发展形成一支具有优良素质、充足数量、专职为主及兼职为辅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团队。之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建设规定》也相应出台。2016 年 12 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各高校辅导员工作大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会议且发表重要讲话,其提到,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十分重要,需坚定不移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努力达到全过程及全方位的教书育人,推动我们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比高校辅导员这一名称更为贴切,此概念是美国的全国学生人事管理者协会在 1987 年公布的《学生事务观》中提出来的,它的主要职责和我们国家民办高校的辅导员类似。不过它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累积了很多丰富经验,并形成了一套健全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论体系。
(1)关于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研究
关于辅导员职业能力管理研究和实践,国外形成了多种模式,诸如“替代父母制”模式、“学生认识”模式、“学生服务”模式与“学生方法”模式等。为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提供专业化服务是美国高校辅导员及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内容[1]。对于美国高校辅导员管理团队建设这一层面,美国的教育理事会在 1937 年第一次发布了《学生人事工作宣言》,其中指出高校需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由此也确立了辅导员管理工作。在 2002 年时,美国学院和大学联合会(AAC&U)共同发表《Greater Expectation: ANew Vision for Learning as a Nation Goes to College》[2],其中提到了三项核心指标,此指标基于长期而有意识的、面向 21 世纪的各学生的学习成果,将学生们的主体位置突显出来,不但深入分析了学生的学习,而且对高校辅导员的教育使命及工作宗旨进行了明确。辅导员属于学校中的特殊群体,其所处位置及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在《Managing Change in Student Affairs Leadership Roles》[3]中,Dalton Jon C., GardnerDiana Imanuei 指出,在实践当中,其中一个最复杂的领导技巧就是管理的变化,且对学生事务管理中辅导员面对的部分最复杂的管理变化,并对辅导员在实践当中所获取的技巧及智慧进行了分析。美国高校辅导员现已成为了一种专门职业,具有相当高的专业化程度及职业化程度[4]。
(2)关于辅导员准入退出机制与培训的研究
在美国,聘任及提升辅导员有比较明确具体的要求及流程,辅导员入职一定要进行辅导员协会(ASCA)所举办的职业合格考试。不但要进行职前培养及入职教育与在职培训,而且还要参加其他方式的培训,包含:其一,参与职业者协会会议,其二,接受高级别人员的指导;其三,工作组讨论;其四,指定的阅读资料等,从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在《New Realit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 Affairs: EmergingSpecialist Roles and Structures for Changing Times》中,Ashley Tull,Linda Kuk 提到,有关部门或机构须为高校辅导员的不断发展给予直接及间接支持,且通过投资辅导员培训及发展来鼓励辅导员的不断成长及发展,进而使辅导员及学生获得益处[5]。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辅导员
在通知《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 号)当中,教育部明确提到辅导员属于高校教师团队及管理团队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具备教师身份及干部身份。同时辅导员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其组织、实施及指导高校学生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管理工作。
2.1.2 职业能力
在《职业素质教育论》这一书本当中翟惠根对职业能力的定义是:人们从事某个职业需具有的本领,其是成功从事某一特定职业一定要具有的各种稳定而综合的心理特点[28]。由此可知,翟惠根主要把职业能力集聚于心理层面。本论文将职业能力定义为:人们从事某一职业一定要具备的一系列能力之和,职业能力属于择业及从业的基本标准及条件,属于胜任岗位最基本的要求。
2.1.3 民办高校辅导员
民办高校辅导员是指专为民办高校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服务的教师。民办高校辅导员和公办高校辅导员相比来看,民办高校辅导员要完成一定的招生任务,生源多少是关系到民办高校的经营收入,而招生创收能力是作为民办高校中最显著的指标,民办高校是在教育基础上注重创入。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氛围和压力比公办学校的辅导员要高出许多。民办高校重视辅导员企业文化认同感,在工作上更加的繁琐,不但要管理学生的学习及生活,而且还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还需处理学生的种种问题。民高校辅导员与公办高校辅导员最大差别是,民高校辅导员受学校领导重视性、收入、职称晋升等都不如公办高校辅导员,稳定性没有保障,并且大都是合同制,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着失业的风险[29]。
表 3.1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指组织部门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体系,同时使用合理的方法来促使广大员工根据自己对工作的承诺来实现最大化的过程。激励理论其实就是怎么使用合理的方法来满足不同人的多层次的需求,以此来激发人的主观积极性以及各种方法的一种综合性概括。组织对员工实现有效的激励,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员工树立起正确的行为动机,从而可以更好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潜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利益的最大化。激励通常是指组织根据现实情况设置的一种奖酬形式,也就是设定了具体的行为规范以及惩罚性的措施,通过借助于信息沟通的形式,以此来激发、引导和保持以及归化组织成员的具体行为,促进整个组织的目标以及个人愿望都可以得到实现的目的。给员工越高的激励水平,那么员工能够实现的目标以及满意程度就会变得更强,并且体现的工作效率就会越高;相反,越低的组织激励水平其产生的效率就越低,因此,需要合理利用激励理论,以此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2.2.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最早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通常可以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的需求:第一层是生理需求,第二层是安全需求,第三层是归属需求,第四层是尊重需求,第五层是自我实现需求。他认为人的需求是由低层往更高层满足的,并且每个人的在不同的阶段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在不同的阶段满足不同的需求。只有满足需求,人的潜力和积极性能才会体现出来。
..........................
第三章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体系..................................15
3.1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设计.................................15
3.1.1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要求.........................15
3.1.2 建立民办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体系..........................15
第四章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及分析—以石家庄 L 学院为例.......................25
4.1 石家庄 L 学院概况..................................25
4.2 石家庄 L 学院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25
第五章 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策略..............................39
5.1 国家政策层面.....................................39
5.1.1 构建系统化的政策支持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证.........................39
5.1.2 注重从属性政策建设,提升政策支持的针对性.....................................39
第五章 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策略
5.1 国家政策层面
国家相关部门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活动的有效开展须构建强有力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研修平台,须构建强有力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政策支持体系,从而为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各项工作都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5.1.1 构建系统化的政策支持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证
通过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设计流程思路,进一步规划相应的政策[49]。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有:2011 年颁布的(教思政厅[2011]3 号)的《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2013 年颁布的 (教党[2013]9 号)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2014 颁布的 (教思政[2014]2 号)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等,这些政策为辅导员职业能提升指明了方向。其有利于推动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有序开展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工作,在确保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每个环节都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50]。辅导员是政策支持体系的对象,支持体系有利于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及自我归属感。
图 5.1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发展的政策体系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通过对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及提升策略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根据《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相关要求,结合孙宇(2017)等人的研究,经过修正后构建出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目标体系,包括基础职业能力、群体工作能力、专业指导能力、发展提升能力、职业道德表现能力这五个方面。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并使用模糊评价法来计算出石家庄 L 学院辅导员综合评价得分为 70.5719 分。根据这个分值来看是低于良级的中数值,可见,辅导员职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可以使得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进行定量和定性化分析,对其评价更加的科学合理,评价结果为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从石家庄 L 学院辅导员的评价指标得分来看,属于“优良”级指标有“环境适应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任职资格书、思想政治教育、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这六个指标得分都大于 80 分,说明辅导员这在几方面的表现非常好;属于“良”级指标有“民办教育统筹协调能力、心理健康辅导、服务学生”,得分为 70 分以上,说明辅导员这在几方面的表现较好;属于“合格”级的指标有“民办高校集体建设能力、学生就业指导能力”,得分为 60 分以上,说明辅导员这在几方面的表现较一般;而属于“不合格”级的指标有“民办辅导员教育管理能力、民办教育舆论宣传能力、自学和培训、民办高校招生创收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民办高校企业文化认同”,得分为低于 60 分,说明辅导员这在几方面的表现不太理想。因此,辅导员需要从“民办辅导员教育管理能力、民办教育舆论宣传能力、自学和培训、民办高校招生创收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民办高校企业文化认同”这六方面来提升职业能力。究其原因与国家、社会、学校以及辅导员自身层面有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