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商银行金融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工商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17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工商管理论文,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农商银行”开展金融精准扶贫现状及成效的综合性分析,并提出江西省农商银行在农村金融组织精准扶贫过程中使用的模式,就江西省农商银行扶贫案例为切入点,结合孟加拉国等国外小额贷款金融减贫的经验,以解决“江西省农商银行”在金融精准扶贫中遇到的问题为落足点。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全世界所有国家都被一个棘手的问题长期困扰,那便是贫困,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尤为突出。因此,全世界所有国家以及专家学者都在探求研究消减贫困的方法与手段。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其改革开放以来,整体经济一直保持着中高速增长。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 2018 年 1 月的对外公布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7 年年底,我国 GDP 达到 12.7 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 19.3 万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绩喜人,但问题更为突出,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便是贫困问题。随着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贫困问题更加凸显,我国基尼系数居高不下,持续超过 0.4 的国际标准贫富差距警戒线。与此同时,统筹城乡区域的不协调性势在必行,根据最新城乡居民收入显示,其两者之间的城乡收入倍差创历史新高,达到了 2.81。这个数据已经超越了欧美以及日本。自 1949 年建立新中国以来任何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并且不遗余力地切实的解决贫困以及城乡统筹问题。从 1978 年的中共中央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根据国情以及扶贫形势的变化依次先后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改革体制机制、大规模开发扶贫、扶贫攻坚、精准扶贫。我国减贫任务艰巨,需要脱贫的人口是世界之最,尽管如此,但依然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更是世界第一个完成此项目标的国家,这个成就是举世瞩目的。

如今,我国对扶贫及脱贫的工作继续保持着重点的关注,并将其作为“十三五”工作的重点任务。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重点指出,切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的成效。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战略实践,这不仅是国家层面对扶贫工作重视的体现,也标明彰显了减贫是实现我国共同富裕这个目标的必要路径。金融作为我国扶贫工作的主要手段方式,它填补了“输血式扶贫”的空白,创造性的以“造血循环式扶贫”的手段从根源上解决棘手的贫困问题。特别是在脱贫问题攻坚时期,返贫与顽贫现象发生十分频繁,唯有加大力度充分发挥金融的扶贫功能作用,进一步提升金融扶贫的缺失效率,优化金融扶贫的具体形式,才能既降低贫困人口比例,又保障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的可持续续航发展。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金融缓减贫困是国外金融扶贫工作的相关研究的主要方向,具体主要为以下几个类别。
(1)有关金融缓减贫困的相关理论研究

金融减贫理论是基于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众多学者们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理论。经过不同学者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的发展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则起到了缓减贫困的作用,因此金融的发展可以对贫困起到缓减作用。Bruhn 和 Love(2014 年)的相关研究显示,社会阶层处于底层的人群其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越大,他们对应的相关收入水平也会随之提升,

从而得以缓减他们的贫困程度。Banerjee 与 Moll(2010 年)提出,在一定程度上集约和广义资源错配理论可以被称作为是金融精准扶贫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与先决条件。
(2)金融缓减贫困不同运作机制的相关研究

金融缓减贫困的运作机制分两种,直接运作机制,间接运作机制。而对于直接运作机制,学者们普遍认为金融对贫困产生缓减的作用是直接通过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以及金融自身的发展来实现。DFID(2004 年)则通过对金融服务缓减贫困的作用的有关研究作用,提出金融机构通过提供信贷服务以及储蓄服务以此促进贫困人口地减缓。Kpodar 和 Jeanneney(2011 年)在研究金融与反贫困关系时提出,即使贫困对象受限于信贷服务,金融依然产生并发挥缓减贫困的功效,这便是金融发展在发挥作用的原因,银行等金融机构部门能够给贫困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存款储蓄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部门通过提供存款储蓄服务让贫困对象获得相应的利息,而这也成了贫困对象生产生活中的现金流来源之一,同时也可以算作是贫困对象收入。Feijen 和 Claessens(2006)以及 Bittencourt(2010)通过采取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方式的方法来研究存款储蓄服务的功效,从侧面证明了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缓解经济波动、有效缓解贫困银行部门所提供的储蓄存款服务起到了正面积极有效的作用。

........................

第二章 金融精准扶贫的相关概述及理论分析

2.1 精准扶贫政策

经过改革开放到现在的时期里,脱贫成果丰硕,数以亿计的国人脱离了贫困。只是成果显著但道路依旧漫长,因为要脱贫解贫的中国贫困人群还有很多,而且是贫困环节最困难一环。因此,中国脱贫和扶贫的任务依旧很艰巨。困难群体通常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扶持,因为他们通常会有更多的需求。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在接受中国经济网独家采访时候表示,“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我国政府部门对于扶贫工作始终保持着高度重视的态度,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过不断的努力,已经使得 6 亿人口脱离了贫困境地,实现了贫困人口数减半的目标,与此同时还是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但是中国仍旧有 6000 多万的人口没有脱离贫困。因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提出现阶段的扶贫工作重点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精准扶贫来强化扶贫攻坚工作效果,将扶贫攻坚工作的可持续措施落于实处。
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粗放扶贫的名词,指的是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使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进行精确识别、精确帮扶以及精确管理的一种治贫方式。通俗说来,精准扶贫是针对贫困,重在精准,谁贫困就对谁进行扶助。“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提出最早是在 2013 年 11 月,那时是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当时习近平提出“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2014 年 1 月,中办为了推动“精准扶贫”思想的落地,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两个月后的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重点施策。而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这个提出的时间便是 2015 年 1 月,而地点则是当年习近平总书记的首个调研地云南。紧跟着 2015 年 6 月,习近平主席来到同样扶贫的重点省份-贵州省,精准扶贫工作被更深入的强调,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并做出目标指示即确保贫困人口在 2020 年结束之前如期脱贫,对于扶贫开发提出“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

2.2 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发展理论是跟随着发展经济学的出现而产生的,同时一直被人们所关注是金融在经济中的增长作用。然而在 20 世纪 40 世纪年代末到 60 年代初期,也就是发展经济学第一阶段时期,因为西方的发展经济学家并未对金融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占主导地位的还是结构主义发展思路。处于唯计划、唯资本以及唯工业化思想的领导下,金融由于工业化、计划化和资本积累工具而一直处于附属被支配地位,发展步伐受到抑制。
而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后,因为第一阶段的结构主义思路被新古典主义发展思路所替代,市场的作用开始被重视起来,适合自身发展的新空间领域才被金融产业开拓出来,所以这也就让发展经济学进入到了第二阶段。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重点主要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金融体系主要分为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而金融发展理论重点研究的是经济发展中上述金融体系所发挥的功能与作用,即为了促进经济最大限度地增长和金融资源最大效率合理地利用,是通过建立有效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组合的措施来以实现的,其根本目是实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而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发展理论的创立得益于以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 格利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出版了主要关于研究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一批著作。因为由于储蓄不足以及资金短缺的原因,一批在二战之后新独立的国家发展本国经济时受到制约。造成上述现象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当时滞后的金融发展体系,以及低效的金融运行效果。因此,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20 世纪 70 年代初,从事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的西方经济学家陆续出现,而金融发展理论的诞生就是这个大背景下。
........................

第三章 江西省农商银行精准扶贫的基本现状 ............................ 10
3.1 江西省农商银行精准扶贫的现有政策及主要模式 .................. 10
3.1.1 江西省农商银行精准扶贫的现有政策 ............. 10
3.1.2 江西省农商银行精准扶贫的主要模式 .......... 17
第四章 江西省农商银行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困境及原因分析 ............................ 20
4.1 江西省农商银行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困境 .................. 20
4.2 江西省农商银行精准扶贫困境的原因分析 ................ 22
第五章 国外金融减贫的经验及启示 ......................... 25
5.1 发展中国家(地区)的金融减贫经验 ........................ 25
5.1.1 孟加拉国的小额贷款的金融减贫经验 ............. 26
5.1.2 巴西金融减贫经验 ................ 26

第六章 江西省农商银行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6.1 培养扶贫专业人才与协调部门统一
6.1.1 建立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复合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度

.......................

第七章 结论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项目,而且我国刚刚制定的 2020 年全面脱贫计划刚刚开始迈开发展步伐,我国的扶贫攻坚战争能否成功,主要在于这几年我国的扶贫工作应该如何开展。江西省人口众多,相对于其他发达城市,贫困人口占比达大,

扶贫任务也十分艰巨。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江西省作为革命发源地之一,其贫困问题的解决十分受到中央政府的重视,并提出了扶贫精确到户的新指标。
本文以江西省农商银行为例,在了解江西省农商银行有关精准扶贫相关政策以及成效的基础上,对农村金融组织精准扶贫模式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找寻其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为贫困地区与金融扶贫之间的需求协调性不足资金外流、银行扶贫贷款精确度低、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扶贫信息共享不及时、考核激励制度不健全以及贷款申请主动性不强等,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详细的分析。与国外孟加拉国、非洲以及巴西的金融精准扶贫经验相对比,取其精华,结合江西省贫困地区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分别为建立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复合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度、成立自上而下的各级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统一部门、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人员的激励及惩罚机制的建立、加强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监督巡查力度、形成并加快产业经济及县域经济工作与扶贫工作的相结合、完善农村合作社、基层政府及农村金融机构多方协调的工作机制以及完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问题的反馈机制等。希望为相关金融机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与借鉴。
在本文中,因本人能力有限,只对江西省农商银行近年来的金融精准扶贫成果进行了总结,而没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其次,由于资料数据的限制,本文也并未进行多方面的数据采集以及实证分析,在后期研究中还需进一步加强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