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利用对江西省生态文明影响的评价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34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能源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课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是先进生产力代替落后生产力的过程,其实质是新的资源消耗方式代替旧的资源消耗方式的过程。经济的发展以消耗资源为基础,在人类的历史进程的初级阶段,人类活动对整个生态的影响并不大,人类的活动对大自然所产生的影响尚处于整个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范围之内。但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并未迁就于大自然的生态承载力。三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得人类消耗资源的速度大大加快,人类生存所需的物品增多了,可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却变得越来越差。而在当下的中国,水污染,大气污染成为大众最头疼,最为紧急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近几年雾霾天气在中国大地上频繁的出现,使得我们意识到消耗资源所换来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环境承载力极限的地步。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为对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所产生问题的反思和变革,生态文明之路将是人类的必由之路。早在 1992 年《21 世界议程》中我国就初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2003 年,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07 年,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新要求、新任务。2012 年党十八大报告中专门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目标和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2013 年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突出强调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重心由理念开始向实践转变。​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三个:第一,江西省各市生态文明的长期波动是否存在某种规律性的变化?第二,作为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之一的能源在生态文明长期变动过程起着什么样的影响或作用以及当生态文明发展至一定的阶段将需要多少的能源耗相支撑,各个市区是否存在某种趋同性?第三,江西省各市能源利用对生态文明指数是否存在某种滞后性影响?

(1)研究的理论意义

本文试图对生态文明理论进行拓展:对生态文明的研究正在我国兴起,但是长期性规律性的研究因为工作量相对较大使得其还比较少见。另外,我们都明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消耗能源,可是伴随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程度的能耗支撑却并不清楚。因此,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上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生态文明理论的拓展,同时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生态经济学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充实。

(2)研究的实践意义

关于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现今各个省份各有不同的路径。然而对于江西省这样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如何面对因生态文明建设而产生的环境保护压力,资源高效利用压力以及人们对提高物质生活的渴望?但是对生态文明的理解有三大认识是众所公认的:一,贫穷不是生态文明,所以经济必须向前增长。二,经济增长不能破坏生态,否则生态不文明。三,能源利用对生态文明的影响不仅存在技术、结构上的问题,也存在对能源利用的刚性需求。在分析了江西省各个市区的生态文明演变规律后,将能源利用与此结合起来,就能够发现在现阶段或者是在某一个阶段下的生态文明应该需要什么样的能源利用度与之相适应?以及是否江西省 11 个市区的生态文明与能源利用之间的关系是相一致,还是各有不同?如果相一致,是否政府能够制定一种统一和可推广的措施来促进江西省各个市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如果各有所不同,那么这种不同将体现在哪里,有没有哪个市区成为可借鉴的样本?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以上的疑惑而进行,这些研究结果将给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能源利用方面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

2 相关文献综述和经济学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研究

2.1.1 国内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研究

(1)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到其形态和结构之争

从已有的文献看来,“生态文明”的提出最早是在 1984 年,我国著名生态学家叶谦吉教授在苏联讲学时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国内并没有相关文献的记载。随后,1987 年叶谦吉教授在国内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保护自然,而不能使大自然受到破坏。同年,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教授在《理论生态经济学若干问题研究》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观念,认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应该是由人民群众的生态需要及其满足程度和实现方式所构成。而当以“生态文明”为题名在中国知网(CNKI)所搜索的文献当中,最早的研究记录是在 1990 年李绍东《论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的文章里。文章中的观点与刘思华教授不谋而合,认为生态文明是伴随着人类的生态需要,生态科学以及社会实践而产生的,同时,生态文明的内容应该包括生态道德、生态理想、生态文化和生态行为等四个方面。而在 1993 年,生态学农业学家刘宗超院士则提出“全球生态文明观”。刘宗超院士认为所谓的生态文明指的是人类与地表层共生存。随后 1994 年,刘宗超院士阐述了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以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系,认为从工业文明进入生态文明阶段,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的大飞跃,同时也是人类价值观的大转变;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唯一途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以生态文明为价值导向。

说生态文明是人类认识的飞跃,那是因为当人类历史发展到工业文明阶段时,人类过度的向大自然索取使得环境的破坏达到了威胁人类生存的地步,而生态文明则要求我们转变这种继续向大自然无止境索取的观念。说生态文明是人类价值观的大转变,则是不再强调人类对大自然的利用,而是要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共生。同时,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某种本质的一致性:生态文明将引领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将以生态文明为基础。​

.......................

2.2 生态文明评价方法的研究变化及其成果

2.2.1 生态文明评价范围的演变

从评价范围上看,由省域为基点,向下发展至城市生态文明评价、农村生态文明评价;向上发展至国际间生态文明的比较评价。

在省域生态文明评价中比较有代表性①的是上文提到的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所构筑的 ECCI 指数评价法和北京大学杨开忠等学者所采用的生态足迹理论评价法。两者同样都是构筑一个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数。然而两者在生态文明指数的算法基础并不相同。前者是以生态文明的内涵为基础,将生态文明分为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以及协调程度四个方面,构筑了 23 个相关评价指标并综合成一个生态文明指数进行评价。后者认为生态文明的实质是以最小的代价来实现人类最大的发展,而人类发展历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可以用生态足迹进行衡量,因此生态文明可以表示成人均 GDP 和生态足迹的比值。相比较而言,生态足迹的计算较为复杂,ECCI 的做法更为简洁,同时 ECCI 评价方法模式的使用者更为广泛。

在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采取与 ECCI 相同的方式,在给出相应的二级指标后选取相应的具体三级指标进行解释,然后再基于某种算法计算出总的生态文明指数。不同的是两者在具体指标选择和计算方法上并不一致。这可能与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不一致有关。从经济发达程度上来讲,贵阳市属于相对落后的地区,而厦门市则属于经济水平更高的地区。因此,贵阳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更适合作为经济相对靠后的地区为参考,而厦门市则更适合作为经济发展相对靠前的地区为参考。

在农村和国际生态文明评价中还处于探索和发展的阶段。由上面的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城市还是省域的生态文明评价,均需要指标和数据进行支撑。农村一方面数据和资料难以搜集,另一方面每个乡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各自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经验难以具备参考性和推广性。因此对于农村的生态文明评价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开展,最近几年也出现了部分关于生态文明国际比较的文献研究,研究结果中均显示我国生态文明水平在国际上是属于较落后的。如侯鹏,席海燕(2015)以 PSR 模型为基础进行了国际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生态文明综合指数从国际视角看十分令人担忧,在 60 个样本国家中仅排在第 50 位,指数得分不及排名第一的瑞典的一半。尽管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步伐在一直往前推进,但是 ECCI(2014)[37]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国际比较中同样显示出我国的生态文明状况相对落后,在 105个样本国家中,中国处于倒数第二。现有的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在国际间比较中并不理想。

​.........................

3 研究区域的基本情况...................19

3.1 江西省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19

3.2 江西省能源利用情况..................20

​4 能源利用对江西省生态文明影响的实证评价..............27

4.1 江西省 11 个市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7

4.1.1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的选取............27

5 研究的结论与建议........53

5.1 研究的结论..................... 53

​5.2 促进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与能源利用的对策与建议..........54​

4 能源利用对江西省生态文明影响的实证评价

4.1 江西省 11 个市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1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的选取

(1)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江西省内 11 个市区的生态文明评价与像 ECCI 这样的生态文明评价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江西省有自身的历史轨迹和特点,并不能够照搬进行计算。为此,在使用现有资料进行生态文明评价,必须同时需要参考江西省的能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质量等情况。具体的来说将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生态文明评价指标的选取:代表性原则:所选取的指标应该能够代表生态文明的内涵及意义。但是并非所有有关生态文明的指标均应该选取进来,而是尽量使选取的指标具有代表性,减少指标的计算时间。

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的选择不仅需要以相关科学为基础,同时需要考虑指标的实用性即指标的可得性与可操作性。比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可以代表城市的总和环境质量,但是这项数据只有从 2013 年开始发布,以往年度均不可得。因此需要寻求其他替代指标进行代替,比如“工业三废”的排放等指标。

针对性原则:江西省不同于其他的省份,江西省在中部六省当中属于较落后的省份,其经济发展状况与其他省份并不一样。选择的指标要既能提现生态文明的内涵,同时反映江西省自身的特色。比如江西省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 63%,因此无需继续强调森林覆盖率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强调并不代表可以忽视。而是认为在江西省各个市的森林覆盖率都相对较高的情况下,继续强调森林覆盖率的提高作用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

5 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的结论

(1)江西省各市生态文明指数值存在差异,但差异在逐渐缩小。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江西省 11 个市区的生态文明演进过程中,生态文明指数平均值前三位是南昌市、赣州市和抚州市;后三位是鹰潭市、新余市和九江市。各个市区之间的生态文明指数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性正在逐渐的缩小。

(2)较高的单位面积能耗可以与生态文明快速的进步共同存在。每当单位面积能耗提高时,一般都会出现能源大量的使用给生态文明带来不可控制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等问题。但是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却发现了一个样本可以很好的处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这个样本即新余市。新余市是历年来全江西省单位面积能耗最高的地区,不仅仅是单位面积能耗量大,而且 1998 年-2014 年的单位面积能耗平均增速也达到了 8.07%。但是新余市同时是 11 个市区中生态文明指数进步最快的地区,17 年的平均增速达到了 29.46。进步的原因在前文以及述及,此处想表明的是在新余市的这个样本中体现了在处于较高的能源利用量情况下不仅可以通过某种途径限制由能源的消耗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能够同时实现生态文明的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快速进步,与较高的单位面积能耗是可以共同存在的。在这里,新余市就给出了较高的单位面积能耗与生态文明快速进步同时共存的一个答案。

(3)整体而言,江西省各市单位面积能耗与生态文明指数值存在自相关,不平稳。但是一阶差分后能够表现出非常好的长期均衡关系,这说明短期内单位面积能耗与生态文明指数值会因受到某种冲击而偏离均值,但是从长期看这种偏离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回到均衡的状态。其次,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整体上看江西省各个市区存在由单位面积能耗增速到生态文明指数值增速的单向因果关系,即单位面积能耗增速是生态文明指数值增速的格兰杰原因,而反之则不成立。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