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视角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93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文基于辽宁省昌图县的农户调查数据,首先对样本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借贷情况、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情况、参与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增收作用的主观评价、参与户和未参与户的收入情况以及相关特征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04 年至 2018 年中央连续 15 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于“三农”领域,“三农”工作成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目前“三农”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之一就是资金问题。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不足、农业生产力低下,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致富。
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农村金融作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必然要给予有效资金支持。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缓慢,农村资金有效供给不足,农民融资难,农户日益增长的资金需要与部分金融机构大量的资金闲置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究其主要原因,是农户缺少金融机构认可的合格抵押品。为此,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提出“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2008 年 10 月央行和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担保品范围的通知,由此拉开了我国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序幕。农地抵押贷款的出现不仅能够帮助农户摆脱农村贷款缺乏有效抵押品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融资难问题,增加农村资金供给,而且还能盘活农民的沉睡资产,激活农村经济资源。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又陆续出台了有关农地抵押贷款的多份文件,在实践中各地区也陆续推出了农地抵押贷款试点,截至 2016 年 3 月 25 日,我国已有 232个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县(市、区),可以说,现如今依托于农地抵押贷款这一融资方式来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开展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对于缓解农户融资难题、增加农户资金可得性以及对农户发展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农地抵押贷款对农户的收入是否有影响?影响如何?对不同特征农户收入的影响分别又如何?这些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关系到试点地区农地抵押贷款的实施效果,因此加快对试点地区的农地抵押贷款收入效应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农地抵押贷款的相关研究
国外大部分国家皆实行土地私有化,很少有农地经营权这一概念,但国外对农村金融的研究较早,关于农户信贷融资的研究较为丰富,理论体系较为成熟,因此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Carter(1988)指出农户融资受到约束主要是因为农户缺乏合适的抵押物,这不仅制约了普通农户获取贷款(Holden,1997),而且阻碍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Hoff and Stiglitz,1990)。针对信贷约束这一问题,Porta et al.(1998)认为强化财产权利有助于改善信贷。Deininger and Binswanger(1999)提出发展中国家一般采取农地确权、可转让和低成本流转的制度安排来减少农村信贷约束。Kemper and Klump(2010)的研究表明农地抵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问题。Hayes et al.(1997)、Field and Torero(2002)分别通过对赞比亚、秘鲁的研究也得出农地抵押可以提高农户的贷款可得性的相似结论。然而,也有部分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Tassel(2004)发现农地抵押仅对中等和大规模农户的信贷可得性有所提高,贫困人群的信贷条件没有改进。Menkhoff et al.(2012)的研究表明农地使用权抵押对农户贷款可得性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于农户自身来说,其是否愿意参与农地抵押主要受借款目的、土地总面积、处置抵押土地的交易成本等因素影响(Besley et al. ,2012)。Hare(2008),Do and Iyer(2008)等指出土地规模小的农户的农地抵押参与性较低。

(2)农地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影响的相关研究
金融本身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King and Levine,1993),在其发展过程中能够通过金融机构的服务缓解和降低贫困(Jalilian and Kirkpatrick,2001)。Binswanger and Khandker(1992)认为正规金融贷款对借款农户的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Pitt and Khandker(2002)以孟加拉为例,通过研究发现贷款能够使当地贫困户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Littlefield et al. (2003)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指出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增加贫困者的收入水平,同时还指出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是农户摆脱贫困和饥饿的基本途径。此外,Khandker and Faruqee(2003)也指出通过农村借贷获得充足的资金对于农户收入增长影响深远。由此可以推断农地抵押贷款这一新型金融产品对农户收入和经济发展必然也有重要的影响。事实上,许多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例如 Stupen'(2014)提出农地抵押贷款是一个提高农业效益非常重要的途径。Feder et al.(1988)以泰国为例进行研究,发现推行农地抵押贷款能够明显增加农户信贷可得性,提高农户经济福利。Besley(1995)也指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稳定性会增加农户农地抵押贷款信贷可得性,对农户福利水平会产生积极影响。Carter and Olinto(2003)通过对巴拉圭的研究发现土地抵押贷款在交易成本相对于贷款规模足够小时能够提高农户经济福利。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农地经营权是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的一项权能,是承包人或农业经营者经营其通过承包或流转方式所获得的土地的权利。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则是借款人以农地经营权作为抵押品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取得的贷款。这里的农地必须符合没有权属争议,且不能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等条件。借款人须为符合条件的原始承包户或农业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应在约定期限内还本付息,并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等贷款人认可的合法用途。其中需要符合的条件具体是指:借款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用于抵押的承包土地无权属争议;依法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已经与承包方或者经承包方书面委托的组织或个人签订了合法有效的经营权流转合同,或依流转合同取得了土地经营权权属确认证明,并已按合同约定方式支付了土地租金;承包方已明确告知发包方承包土地的抵押事宜。此外,若借款人为通过流转方式获得承包土地经营权的农业经营主体,则还需要满足承包方同意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可用于抵押及合法再流转这一条件。
2.1.2 农户收入
农户即农民家庭,是农村最基层的社会单位,它既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单位,又是一个独立的生活单位。一般而言,农户包含三种含义:一是从家庭常住区位的角度来界定农户的概念,即家庭常住地点位于乡、镇、村及以下行政管理级别的农区。二是从家庭职业的角度来界定,即家庭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三是从户籍的角度来界定,即家庭成员拥有农业户口,且享受国家“三农”优惠政策的农村家庭住户。本文中提到的农户为区位农户,即农村住户。
关于农户收入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定义。本文所要研究的农户收入是指在一年内单个农户的各类收入。农户收入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一是按照收入来源分类,农户收入可以划分为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二是按照形态分类,可以划分为工资收入、现金收入和实物收入。三是按照所从事的产业类型分类,可分为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本文研究的农户收入的分类是按照从事的产业类型划分。其中,农业收入是指农户因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收入,主要包括种植收入和养殖收入;非农收入是指除农业收入外的收入;农户总收入就是农业收入与非农收入之和。
........................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村金融理论
农村金融政策的选取与农村金融理论的变迁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一方的改变会给对方造成较深远的影响,因此农地抵押贷款政策作为农村金融体制变革中诞生的一种新政策,对其理解需要建立在理解农村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农村金融理论在其演变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强调政府干预的作用。该理论的前提:一是农村信贷市场总是分割的;二是传统农村信贷市场存在严重的市场失灵;三是农村居民没有储蓄能力,且不可能成为商业银行的融资对象;四是农村信贷政策是政府农业与农村发展目标的重要工具。基于以上前提,该理论提出要从农村外部注入政策性资金、增加向农村部门的融资;对农业的融资利率必须要低于其他产业;大力发展以贫困阶层为目标的专项贷款。在 20世纪 80 年代之前,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金融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揭示了当时我国农村对资金的需求情况以及农村资金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影响。然而,补贴式的政策性金融制度具有短期性的特点,只能暂时解决农村融资困境,且该理论自身也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的资金供给能力受到了抑制、低息贷款难以瞄准穷人、低息扭曲了价格信号、低息贷款并不廉价以及金融机构财务不可持续。

(2)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是在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影响下,以及对农业信贷补贴论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该理论的前提包括:一是农村居民和贫困阶层有储蓄能力。二是低息贷款妨碍了储蓄。三是资金外部依存度高是违约高的重要原因。四是非正规金融的高利率因农村资金的机会成本高而成为合理的。在这些前提下,该理论主张放松农村利率管制、取消定向补贴信贷制度、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并认为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是农村金融是否成功的最佳判断标准。简而言之,就是应该形成以自由竞争为主的农村金融体制。该理论的政策含义基本上与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发展的要求相契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具有正面作用,但是该理论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即高成本和缺少抵押担保品使农户贷款难问题依旧、农村资金外流、正规金融机构退出部分农村市场。
........................

第三章 数据来源与描述统计分析 ................................. 16
3.1 数据来源 ................................ 16
3.2 样本农户基本特征 ..................... 16
3.3 样本农户借贷现状及特征 ..................... 17
第四章 农地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 21
4.1 研究假说 ......................... 21
4.2 变量的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 21
4.3 模型构建 ............................. 21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38
5.1 研究结论 .................................. 38
5.2 政策建议 ............................ 39


第四章 农地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说
农地经营权作为一项主要的土地权利,在农户拥有的权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户以农地经营权作抵押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是目前农户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正规金融借贷所获得的资金往往与农户的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表现为生产要素中的资本投入。按照经济增长理论,增加资本投入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农户收入提高。也就是说,农地抵押贷款可以促进农户收入的提高。
生产性贷款对农户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的经济学解释见图 4-1。农户贷款前的生产性投入为 K0,收入为 R0 。农户贷款后会将贷款所获得的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之中,生产性投入为 K1,由于增加生产经营资金投入会明显提高农户收入 R1。下一期农户会继续将上一期的部分收入用于生产经营,从而使下一期的生产性投入 K2大于 K0,进而提高下一期的收入 R2。如此循环,提高收入。综上,本文提出假说 1:
假说 1:农地抵押贷款能够促进农户收入的提高。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辽宁省昌图县 886 户农户调查数据,首先考察了样本农户的基本特征、借贷情况、农地抵押贷款情况以及参与农地抵押贷款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增收作用的主观评价情况,并对参与农地抵押贷款农户和未参与农地抵押贷款农户收入以及自身禀赋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利用 OLS 回归方法分析了农地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并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校正了模型的选择性偏差以及内生性问题。最后按照家庭特征和贷款特征对农户进行分组,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了农地抵押贷款对不同特征农户收入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调查样本中有借款经历的农户占比较大,农户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在有借款经历的农户的借款来源中,正规借贷与民间借贷并重,农户的借款金额以小额为主,借款期限以短期为主,借款用途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
(2)样本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贷款的比例较高,农户对于新型金融产品认可度和参与度较高。在参与农地抵押贷款农户样本中,农户获得的农地抵押贷款皆来源于农村信用社,供给主体单一;中小规模农户居多,贷款金额较小;农户获得的贷款期限与种植业生产周期基本匹配;贷款用途主要是农业生产经营。
(3)从参与农地抵押贷款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增收作用的主观评价上来看,大部分农户皆认为农地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具有正面影响,并且影响程度较大。
(4)参与农地抵押贷款农户的总收入和农业收入的均值皆大于未参与农地抵押贷款农户。除了户主受教育年限这一特征之外,参与户和未参与户在其他特征上均有明显差异。

(5)OLS 回归结果显示,农地抵押贷款对农户总收入、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农地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然而,由于样本存在选择性偏差,OLS 方法高估了农地抵押贷款对农户的增收效果。

(6)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克服选择性偏差问题和内生性问题后发现,农地抵押贷款对农户总收入和农业收入仍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贷款后总收入和农业收入明显提高。且农地抵押贷款对总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农业收入,但差异较小。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