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之金融研究--以A银行XS支行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419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本文以城市商业银行—A银行为研究对象,结合A银行在实际运营中的情况,将消费信贷相关理论与之实际相结合进行研究工作,以期能够对A银行消费信贷业务中的风险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收集A银XS支行378例个人消费信贷的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样本数据中包括个人消费信贷借款人履约情况,以及关于借款人的年龄、性别、婚姻情况、家庭月收入、教育程度、职业情况、贷款金额和贷款期限。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中国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民众更热衷于接受先积累资本后进行消费的思想模式,而西方欧美国家对于按揭消费观念非常盛行。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逐渐融入到世界市场当中,国内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逐渐开放,中国开始借鉴西方欧美国家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先进经验,西方的消费信贷观念也逐渐影响我国民众,同时我国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个人消费信贷的观念改变,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建国初期,国内经济始终以计划经济为主,民众的物质消费依然靠国家划分为主要方式。消费信贷风气在我国兴起是在上个世纪的 80 年代初期,起初,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民众对提前消费的观念处于空白期,对于提前消费的观念难于接受,因此,在这个阶段,消费信贷的市场难于打开局面。我国在 1992 年改革开放的逐步扩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观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尤其是在 1998 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驶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国家从政策的层面也对消费进行刺激,为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以及改善国人的居住条件,我国住房由长期以来的分配制度到商品房,并出台相关政策如《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政策,引导人们进行超前消费,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银行方面也积极配合国家的宏观政策走向,对个人住房和汽车消费方面的贷款也进行了很大调整,进一步刺激了我国人民对住房和汽车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在住房贷款中,对居民贷款年限进一步放宽,从最开始只能贷款 20 年增加了 10 年,最长贷款期限增加到 30 年,减轻了居民还贷的压力,刺激了居民消费贷款的活力。近年来,中国的消费信贷模式出现大幅度增长,而对于消费信贷方面的政策也非常宽松,增长速度上依旧每年保持着 20%的增长速度。截止到 2017 年,我国信贷总量高达 27.1 万亿,而在这当中,个人住房信贷占比已超过 50%。结合最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商品房不仅仅承担了居住的功能,在某种意义上来看还附有投资性产品的作用,为此,笔者认为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期来,无论是住房消费贷款还是汽车消费贷款以及其他消费贷款的市场会进一步的扩大,国内的住房消费信贷市场依旧十分火爆,仍然会出现大幅度提升的发展形势.为此,笔者认为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期来,无论是住房消费贷款还是汽车消费贷款以及其他消费贷款的市场会进一步的扩大,国内的住房消费信贷市场依旧十分火爆,仍然会出现大幅度提升的发展形势。(如图 1-1 和图 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纵观信贷消费发展历史,该项业务在西方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很多年,也逐渐趋于成熟,同时,在这方面也研究出诸多的成果,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西方专家学者针对消费信贷的探讨主要是从影响因素以及风险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影响因素的探究,Fend,Simon(1997)借助对消费金融数据的分析得出,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办理的消费信贷存在很大的出入,特别是在经济状况萧条的背景下,个人信用较低的人办理贷款额度相对较少。Japplli,Pagano(1999)在对个人消费信贷客户的征信方面进行研究发现,客户的征信与消费信贷之间呈现相关性,因此建议各国之间应该互通有无,对客户之间的数据进行共享,将在其他国家出现征信不良的信息相互传递,有效规避银行对征信不良客户的放款,从而降低放贷的风险。Alesie Hochguertel,Weber(2001)借助利率和消费信贷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由于个人消费信贷的利率不一样,也会影响个人消费信贷的构成。Crook(2003)对西方国家消费信贷客户进行研究的时候从年龄的维度出发,得出,不同的年龄对消费信贷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年龄和消费信贷之间呈现相关性。Hunter(2003)在研究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时发现,银行在利率变化和资产证券化程度过程中,由于数据信息的不对称,会造成银行的资金流动性的影响,从而对消费信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这个方面进行注意,规避风险。 Famcesco M.Paris(2003)在研究有效预防消费信贷风险时发现,通过综合投资和对个人消费信贷客户的银行资产进行有效监管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对个人消费信贷客户的风险进行提前防范。San,Riestra(2003)通过分析消费信贷客户在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息时发现,各金融机构信息共享越开放,客户的审批成功的概率越高,各金融机构也能及时获知客户在各机构的负债程度,对消费信贷的风险起到监控作用。

.................................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消费信贷相关理论
2.1.1 消费信贷的定义
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每个国家对于消费信贷的界定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分析法国、美国的情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消费信贷的定义。

针对消费信贷,法国的消费信贷极为严格,法国的司法部门提出消费信贷主要为银行及其金融机构能够为居民提供消费提供一种便利的贷款模式。而在这个规定当中,房产的贷款并不在消费贷款的范畴内,为此,为了更好的区分消费贷款,法国从申请人的资质,申请的贷款额度以及还款周期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同时,为了保证贷款实际用于消费中,从法律的层面进行了完善,如果银行在放贷过程中没有执行会受到极大的处罚。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际,对于消费信贷方面的法律法规也非常完善,早在上个世纪的 60 年代,美国就提出了消费信贷主要用于家庭消费以及农业贷款的目标。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上世界 80 年代则将农业贷款这一条例废除。美国的消费信贷往往是指借助贷款来购买个人消费过程中产品或者服务,而对于这些服务对象仅限于本人使用。与此同时,美国还将还款方式更改为一次性还款和分期付款两种模式。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并没有出台所对应的法律法规来对消费信贷加以界定。正是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贷款模式,除银行等诸多金融机构外,企业或者其他机构都可以向用户提供消费贷款,从而逐渐演变成一种全新的信贷模式以及商品消费模式。因此,从整体来看,这种消费模式实际上就是借钱消费,我国目前信贷消费的最大比例的是住房贷款,其次是装修贷款和汽车贷款。
............................

2.2 消费信贷风险相关理论
2.2.1 消费信贷风险的概念
消费信贷风险往往归属到金融风险的范围当中,一般情况下会发生在贷款的银行及其金融机构,因在判断时产生误差或因监管过程当中存在缺陷以及外界客观因素发生改变时所造成的金融机构资产受到损害所产生的可能性。对于消费信贷风险而言不仅仅是某项业务或者是某个金融机构所遭受的风险,也有可能会对整个金融体制产生影响。单方面来看,在社会经济的大背景之下,金融机构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密切联系,而对于这些联系直接能够起到相互约束的作用,倘若只有风险产生,必然会对双方产生不利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前社会金融环境处于不断变化阶段,某个细微的风险可能会对整个金融机构造成重大的危害。

从经济学的层面对消费信贷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深层次分析得出,当某项活动或者交易能够给交易双方产生一定的经济利益或者损失时即是交易的外部效应。对于外部效应往往可以划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于积极的外部效应能够为第三方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对当事人并没有产生对应的利益甚至有损于当事人的利益的情况下,很容易迫使当事人主动放弃交易。消极的层面会直接致使当事人的利益受损,又由于交易双方都没有付出则会保持交易继续。从整体来看,消费信贷风险本身即是属于一种消极的外部效应,当交易双方能够保障自身的利益时,交易便可以继续进行,但仍然隐藏着很大的风险。当交易过程当中会给影响自身损失利益的情况发生时,必然会对金融的可靠性产生质疑和抵触,倘若情绪不加以控制必然会对金融体制产生不必要的波动,情节严重的则会爆发金融危机。
..........................

3 A 银行 XS 支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现状及原因分析 ........................ 15
3.1 A 银行 XS 支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现状 ..................................... 15
3.2 A 银行 XS 支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现状分析 .............................. 17
4 A 银行 XS 支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实证研究.................................. 31
4.1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使用条件 ........................................ 31
4.2 模型变量指标的初定及解释 ...................... 31
5 研究结论和对策 ......................................... 41
5.1 研究结论 ........................................ 41
5.2 对策建议 ............................ 41

4 A 银行 XS 支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实证研究

4.1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使用条件
在研究过程中运用 Logistic 回归进行分析,需要满足以下几点:第一,模型中所使用的数据需要来自样本中且随机选取;第二,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第三,因变量只能是二分变量,只能在 0 和 1 之间进行取值;第四,因变量需要通过其他多个自变量的函数来假设分析。

通过文献发现,利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样本数量对最后的拟合效果有比较大的影响,当样本数量小于 100 的时候,样本拟合度不佳,当样本数量超过 300 时,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拟合效果。因此,本文在进行研究的时候,选取 A 银行 XS 支行在2015 年到 2017 年的 378 个消费信贷客户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工作,其中,从履约客户中随机抽取 191 个,从违约客户中随机抽取 187 个,选取 358 个个人消费信贷客户数据进行模型的建立,剩下的 20 个客户数据用于所建立模型的测试工作。

............................


5 研究结论和对策

5.1 研究结论

近年来,银行间业务竞争日益增大,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各大银行将目光转向了个人消费信贷领域,伴随市场的扩大,客户层次也参差不齐,业务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非常值得关注。 为了让银行对违约风险有一个量化的风控,本文将 Logistic 回归模型引入 A 银行消费信贷客户的风险评估中,通过对 A 银行 XS 支行的客户的实际数据,对借款人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月收入、职业情况、贷款年限和贷款金额等八个因素进行评估个人消费信贷违约情况,通过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本文从实证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个人消费信贷客户违约与其婚姻状况、职业情况以及月收入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借款人家庭月收入水平与信贷违约之间存在显著影响,收入水平越低,违约的可能性越高,因此,银行在对客户在进行个人消费信贷的时候需要提供个人收入证明和工资的流水材料以及相关的纳税材料。婚姻状况也对个人消费信贷违约存在一定的影响,已经结婚的借款人相较于未结婚的借款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更好,因此,借款人在申请贷款时候还需要提供婚姻证明。借款人的职业与个人消费信贷的违约存在相关性,公务员相对于私营企业员工的违约明显降低,主要是基于公务员工资收入稳定,私营企业员工的工作不稳定,同时在对待个人信用的意识方面也存在差异。
第二,通过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借款人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贷款金额与个人消费信贷的违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其中,受教育程度与个人消费信贷的违约不存在相关性,可能是因为在选取样本的时候,学历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分度,大部分借款人的学历比较低,对模型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