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与监管研究——金融学博士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全球的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消退,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由于自身的经济特性,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环顾全球,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潜力的经济体,为了能够使中国金融业把这种潜力最终转化为有效生产力,就需要顺应国际上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以那些发达国家所经历过的、面对的不同情况为参考,改革完善我国金融业的监管模式,为中国进一步金融体制深化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迅速发展,金融行业的经营模式有了很大变化,最大的倾向是不同金融行业间的区别及差异越来越不明显,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的业务边界不断模糊,金融机构进行跨行业经营的发展倾向逐步显现,并向着综合化、多元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而金融控股公司作为在此背景下出现并成功运作的一种创新组织,成为了适应金融综合经营和金融深化改革的一种组织架构。
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理解,从不同视角观察有着不同的定义:一种简单的看法认为,金融控股公司是指金融企业的结合方式;而更多的人把它看成是一种金融企业公司的经营管理体制,即以控股公司形式组成 。通常采用的定义是后者。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案
四、预计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五、主要参考文献
(一)著作
[1]安志达.金融控股公司法律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德]柯武钢,史漫飞.制度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2000。
[3][美]约翰.海萨尼.海萨尼博弈论论文集[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4] 夏斌.金融控股公司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5]安志达. 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与实务[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6]邵东亚.金融业的分与合:全球演进与中国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王文宇.控股公司与金融控股公司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8]孔令学.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制度研究[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9]陈建华.中国金融监管模式选择[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10]黎四奇.金融企业集团法律监管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l版
[11]熊波.金融控股公司的理论与实践[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12]李成.金融监管学[M].科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13]王国刚.运作机理:控股公司与金融控股公司[M].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14]黄毅、杜要忠译.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第1版
[15]张之骤、严恒元著.最新英国金融体系剖析[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第1版
[16]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17]李仁真.欧盟银行法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18]李仁真.国际金融法专论[M].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9]何广文.德国金融制度研究[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0]张忠军.金融监管法论一以银行法为中心的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1版
[21]吴志攀译.金融监管[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2]杨勇.金融集团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23]杨明辉.金融控股公司实务与操作[M].中信出版社,2004年第1版
[24]谢平.金融控股公司发展与监管[M].中信出版社,2004年第1版
[25]张荔.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比较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6]谢平.金融经营模式及监管体制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7]周道许.现代金融监管体制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第1版
(二)论文、学位论文
[1]常健.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立法:一个分析框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01.
[2]杨素兰.发展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实意义与制度分析[J].金融论坛,2001,02.
[3]符森.加强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控制的探讨[J].特区经济,2005,11.
[4]祁国联.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的比较与我国的发展模式探讨[J].中州学刊,2004,01
[5]孙险峰、李友华.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状况与监管模式效能分析[J].商业研究,2005,11.
[6]桂荷发.现代金融控股公司:发展与挑战[J].当代经济科学,2001,38.
[7]杨超.关于组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若干问题的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05.
[8]鲁明易.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弱影响的实证分析一基于美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05,34.
[9]常弘.德国金融监管体制:职责明确体系完善[J]. 金融研究,2001, 10 .
[10]陈柳钦.德国金融混业经营及其监管[J]. 金融与经济,2008 ,6 .
[11]吴素萍.功能型金融监管的理论与框架[J].金融论坛,1999,60.
[12]王群芳.全球银行业发展趋势与中国银行业的改革[J].金融论坛,2001 ,54.
[13]黎四奇.金融企业集团监管之法律研究[J].武汉大学博士论文,第96页
[14]陈华良.自由化进程下的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监管[J].世界经济研究,2004,64.
[15] Boot A W A, Schmeitsa. 2005. The competitive challenge in banking [R ].Working Paper, Amsterdam Center for Law & Economics, No. 2005 - 08.
[16] John H.Boyd,Chun Chang,Bruce D. Smith. Moral hazard under commercial
and universal banking. 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1998
[17] Paul R. Krugman & Maurice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Policy. P590 - 592.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18] Patrick T. Harker & Atavros A. Zenios. 2000. 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 : Efficiency. Innovation , Regul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 Proefschrift. 1999. Performance consequences of financial conglomeration with an empirical analysis in Belgium and the Netherlands
[20] Stirch K J, Rumble A. 2006. The dark side of p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US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 J ].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30: 2131 /2161.
[21]党宏明.从美国银行业的发展看我国银行全能化[J].西安金融,2005,08.
[22] 戴根有.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研究提纲[J].金融研究,2001,9.
[23] 傅晓青.英国、日本和美国银行制度演变的基本条件[J].华南金融研究,2001,3 .
[24] 甘露.浅谈全能银行在中国发展的模式选择[J].当代经理人,2006 , 21 .
[25] 郭慧琳.混业经营与我国商业银行的选择[J].经济师,2004 , 10 .
[26] 黄明东.我国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现状及监管对策[J].福建金融,2005, 10 .
(三)报刊资料
《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中国保险》,《中国证券报》 2005-2013年各期中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