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却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农业生态环境的失衡成为制约我国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农业生态补偿制度逐渐成为专家学者讨论的焦点。河北省是农业大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以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为必要前提,而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使我省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农业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遭到破坏,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迫在眉睫。我省农业生态补偿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缺少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成为制约农业生态补偿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分析河北省农业生态补偿的现状与所面临的难题,将金融业纳入到农业生态补偿制度的支持体系之中,为我省拓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融资渠道,建设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为促进农业生态与经济可持续提供理论支撑。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关系到全国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然而,河北省农业生态补偿主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政府专项资金,未能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缺乏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的支持,缺少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是我省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所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开展和实施的研究,分析金融在农业生态补偿中的影响,揭示金融对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可持续性的促进作用,以期为河北省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理论基础。理论意义:①对农业生态金融补偿进行理论分析,加深生态经济学关于生态补偿与金融关系的理论认识。②河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生态环境亟待改善,对河北省农业生态补偿进行研究与评价,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可以为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现实意义:①将金融业引入农业生态补偿领域,通过发挥金融业资金融通和资源配置的优势,加上财政的引导和支持,可以有效地缓解甚至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为建立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提供助力。②针对农业生态金融补偿的分析研究与优化路径,可以为河北省农业生态补偿的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为我国在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的财政金融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
2 金融视角中的农业生态补偿: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回顾
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庇古税”,庇古认为通过向外部性产生者征税等手段,使社会总成本等于私人成本。科斯提出市场机制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20 世纪 70 年代塞尼卡和陶希格认为当生态环境成为稀缺物品时,在使用环境和资源时就必须付出越来越高的代价作为补偿。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补偿理和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对补偿主体的行为与选择的问题、原因、市场化的补偿途径、具体机制等做了细致地研究。 国外专家学者对生态补偿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卡普鲁斯等(1996)认为,生态补偿是对生态系统质量或功能受损的一种补救措施。艾伦等人(1996)将生态补偿看做修复治理和重新建设生态环境的手段。在融资方面,国外研究者将生态补偿称为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布莱恩 (2007)指出这种付费是利益相关者之间自愿交易的行为,即由外部主体向资源所有者进行购买。 从金融角度来看农业生态补偿,何塞·萨拉查(1998)认为金融业应根据环境产业的需求进行金融创新,通过多样化金融工具保护生态环境。埃里克·考恩(1999)明确指出应该扩大生态补偿金的来源渠道。马塞尔(2001)认为在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银行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支持作用。索尼娅(2002)在研究中强调了环境金融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
2.2 国内文献回顾
目前,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主要依靠政府财政的支持,缺少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制约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之一[1]。如何充分发挥金融对农业生态补偿的推动作用呢,各国学者专家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生态补偿理论最早可追溯到由福利经济学家庇古所提出的庇古税,他认为污染者必须对每单位的污染活动支付税收,用以补偿其外部性活动对其他经济行为者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实现外部性内部化。20 世纪末,农业生态补偿逐渐进入人们视线,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与积累,生态补偿理论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逐步扩展到整个社会各个领域。近些年,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过程中,金融对农业生态补偿的支持作用逐渐引起各国专家学者的关注。 我国对农业生态补偿的相关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文献主要集中在农业生态补偿的界定、补偿主客体确定、理论基础的剖析、补偿标准和补偿途径选择、效益评估等方面。学界对农业生态补偿的研究历经了一个从由起步到发展的短暂演进过程:我国对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相较滞后,在 1990 年蒋天中和李波就对建立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补偿法规进行了探讨,为我们开启了农业生态补偿研究的大门。从 1999 年我国开始试行退耕还林,农业生态补偿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国的农业生态补偿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补偿体系[2]。相关研究大都与具体实例相结合,主要集中在农业生态补偿制度框架的研究上,如补偿主体的界定、补偿方式的选择、补偿标准的确定以及理论基础的剖析等方面。如石忆邵(1999)从江河源头地区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必要性、机制的建立健全以及配套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3]。黄河、李永宁(2004)对西部地区的生态农业外部性损害与国家的补偿法律制度进行了讨论[4];熊鹰、王克林(2004)等人在通过对洞庭湖湿地的调查与试验,对洞庭湖湿地恢复引起的湖区农户收益减少和一系列的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恢复表现进行了价值评估[5]。
...........
3 河北省农业生态补偿现状分析 .... 15
3.1 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状况 .... 15
3.1.1 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 15
3.1.2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后果严重 ........ 17
3.2 河北省农业生态财政补偿状况 .......... 25
3.2.1 农业生态财政补偿情况 ............ 25
3.2.2 农业生态财政补偿效率测算结果 .... 27
3.3 河北省农业生态金融补偿状况 .......... 28
3.3.1 绿色金融发展情况 ...... 28
3.3.2 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支持 ............ 29
3.3.3 商业性金融对农业生态工程的支持 ............ 30
3.4 本章小结 ........ 31
4 河北省农业生态金融补偿面临的问题 ........ 32
4.1 政府财政引导力度不足 ...... 32
4.2 农业生态补偿金融支持有限 ............ 34
4.3 农业生态金融补偿保障制度落后 ........ 35
5 国外农业生态补偿金融手段及特征 .......... 37
5.1 国外农业生态补偿金融手段 ............ 37
5.2 国外农业生态金融补偿的特征 .......... 39
4 河北省农业生态金融补偿面临的问题
4.1 政府财政引导力度不足
在农业生态补偿领域,金融能够弥补财政投入和功能上的不足,而财政投入通过发挥杠杆导向作用能够有效的激励金融机构为农业生态保护提供信贷支持。鉴于财政与金融补偿相辅相成、协同影响的关系,农业生态补偿中财政也势必将对金融补偿产生严重的影响。 政府的财政支持是环保产业得以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我省财政在农业环保领域的投入不足,对环保产业的推动作用有限。河北省环保支出逐年递增,但仍达不到最低标准,到 2014 年我省用于环境保护的财政支出总额为 193.43 亿元,仅占我省生产总值29421.15 亿元的 0.66%,根据国际总结的经验③,还远远未达到基本控制环境污染的程度,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如美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环保投入就已达到GDP 的 2.1%。可见,我省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占 GDP 的比重偏低,是我省农业生态补偿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资金主要来源于科研经费,污染防治和监测力量薄弱。
..........
结论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在责任归属问题尚不明晰,难以确定潜在责任人的赔付份额,可能会发生由于一点关系而要承担全部责任和费用的现象,这不仅会严重挫伤企业、单位以及各种组织防污染防破坏的积极性,还会提高环境风险的不确定性。同时,由于政府是农业生态补偿的主体,容易造成各方将责任与赔付压力全部传导到政府的财政部门,从而影响政府资金的持续介入。为了缓解政府压力和提高金融补偿的持续性,农业生态补偿领域应建立健全责任共担机制,使政府财政、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与企业共同承担环境责任。 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提高生态补偿领域的科技支撑能力。河北省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处于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建立环境评价体系、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构建农业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和研究网络、环境损失评估方法等,这些方面都会影响金融的支持效率。河北省应大力推广科技成果,引进先进人才,加强技术培训,以科研院校为依托,构建农业生态补偿的科技支撑体系,为提高金融补偿效率提供助力。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