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意义
自从 1978 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为中心是我国始终坚持的基本方针。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始终保持 8%以上。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这样近两位数速度增长的“中国奇迹”非常显著。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党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我国居民生活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利益分配的变革,在城乡的利益分配之间,城镇居民的收入和农民个人收入增长存在差异。正是由于它们之间的差异,才会出现收入差距的拉大。国际上用基尼系数来衡量收入分配差距。改革前基尼系数一直比较小,后来经济发展逐年不断变化,2007 年已经达至 0.48①超过国际警戒线 0.4。一直到 2014 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为 0.469,超过了规定的 0.4,处于比较严重的阶段。如果一个国家放任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就会存在财富的“马太”效应②,这一效应直接影响贫富差距,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影响城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早在 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就提出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后文简称城乡收入差距)这一问题,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 21 世纪,这个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严重。之后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国家第一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此,城乡收入差距受到了高度重视。十七大报告中将改善居民收入分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列为十二五期间的工作目标,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如何缩小这两大差距仍然是重中之重。时至今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历经三十七个春秋,伴随经济的增长,我国的金融体制也已经取得很优越的成绩。在金融体制建立的同时,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逐步地建立从单一到多层次的金融体系。现在的中国,金融业飞速发展,金融资产总量逐渐增加,2011 年 M2 金额增大,同年 GDP 为 47.31 万亿元。金融规模是国家所重视的,现又提出金融效率与之相结合,达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在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相互结合,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却加大了贫富差距。随着城乡贫富差距的越来越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大,不利于我国未来的发展。
.......
第二节 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的研究和分析了西方金融发展理论和城乡收入差距理论,但是研究中国的这些相关理论还很稀少。笔者在本文中即将从国内外研究相关的理论和结论按照四种观点来进行分析。倒“U”型关系是指由于金融存在门槛效应,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穷人不能获取金融服务,被排除在金融服务的门槛之外,缺乏相应的金融支持,使得贫富差距较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穷人的储蓄越来越多,最终跨越门槛使得有机会得到一个全面的金融服务,穷人的资本也起到适当的再生功能,最终减少贫富差距。 Goldsmith 在 1916 年首次提出金融发展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这一文中。Kuznets(美国经济学家)在 1955 年的《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一文中提出经济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分配。在研究中绘制了倒“U”型曲线,也就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库兹涅茨假说。这个假说的主要思想是:伴随经济增长的过程,城乡收入差距先扩大,再稳定,最后缩小,形成倒“U”曲线。1973 年 Mckinnon 研究发现金融抑制带来的不平等也会造成收入分配的不均衡。Galbis(1977)在对前人 Mckinnon“一部门模型”上进行修改和补充,最终发表了《欠发达国家的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一种理论探讨》这一本书,提出了“两部门模型”。在这个“两部门模型”中,Galbis认为是金融抑制的条件造成收入分配不平等。 Greenwood and Jovanovic(1990)首次开始研究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在《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一文中。在研究的过程中用一个动态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之间是如何进行动态演化的。在这一模型中,金融中介这一因素涉入其中。所以在经济增长的初期,由于金融市场融资每个人所能支付的成本不一样,很多人通不过财富的“门槛效应”,这样就导致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在经济增长的成熟期,金融市场发达程度较高时,更多的人通过财富的“门槛效应”。这一时期金融中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收入差距不会再增大,反而趋于稳定至缩小。这也形成了著名的 Kutzets 曲线。
.........
第二章 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关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研究范畴界定
金融是一种经济活动,是通过价值媒介的流通实现价值的交换和配置的过程,即交易媒介的融通过程。同时,在资金融通过程中产生的信用活动、投资活动、储蓄活动等经济活动,都是属于金融的范畴。金融发展含义是,Goldsmith(1969)从金融工具的种类和金融机构在机制上的完善程度形成的金融结构去衡量的,进而用金融结构的稳定性作为金融发展程度的指标。笔者在总结其他学者研究的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了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来衡量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金融发展“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经济在发展,城乡定义越来越不能准确定义,但是为了国家统计分析的方便,还是对我国的城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定义划分。城市主要是镇以及以上地区,乡主要是镇以外的地区。虽然这一划分并不是多么的精确,但是也对本文的研究主题有一定的意义。居民收入是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所有渠道来源的收入,包括货币和实物。城乡差距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教育差距、医疗差距、消费差距等很多方面的差距。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城乡差距的其中一种表现,它是一种流量的概念,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获取收入的差距,是城乡分配不均的表现,收入不等的表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现象。广义的城乡差距是从社会资源的占有程度上加以对比,包括医疗设施资源、教育资源、社会保障、可支配收入的差距等。而狭义的城乡差距就是笔者研究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二元经济机构水平下和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是最明显最有代表性一种城乡差距。城乡收入差距,从地域统计方法上加以区分,又可以分为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相对差距主要是用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来表示,是目前我国用来衡量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重要标志。绝对差距指的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数只能反映收入差距大小,不能衡量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
........
第二节 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和影响因素
金融发展怎样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是用它作用于收入增长的指标来衡量。在经济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中,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幅远远小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农民的贫困程度并没有很好地改善,以至于城乡收入差距处于很高的位置。根据以往的的文献研究总结,本文将学术界研究的结果分为三种效应:降低贫困效应、门槛效应和非均衡效应。金融发展能够带动经济水平增长,随之低收入水平人群在收入上有了量的上升,能够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这样就会导致贫困水平的降低。同时,发展速度与高收入人群相比会更快,在这样的作用机制下,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降低贫困效应依据的就是这个机理,已经获取了广泛的认同,即就是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总结金融对经济的作用有三种:一是将大量的存款转向其他的投资;二是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三是提高存款的储蓄率来增加储蓄存款。金融发展通过提高储蓄率这一途径,提高了居民储蓄的积极性,将居民手中闲散资金聚集起来,有利于金融机构更好地投资和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金融发展在人力资本上加大教育投资和培训,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发展,间接降低了贫困水平。对这一效应进行研究和证明的学者有伍海华、张旭(2001)、帕加罗(1993)等等。倒 U 理论的形成也是对这一效应很好的证明。金融发展还发挥微型金融功能,发展小额信贷,为有生产能力的低收入者提供金融服务,增加了贫困群体的收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
第三章 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 ..... 15
第一节 金融发展现状 ........... 15
第二节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 22
一、城乡收入差距的测度 ..... 22
二、 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 ........ 22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 25
第四章 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 28
第一节 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28
一、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 28
二、实证分析 ....... 30
第二节 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36
一、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 37
二、实证分析 ....... 38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43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43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44
第四章 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时间序列的分析
1.城乡收入差距指标(Y)。我们可以知道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和方法很多,主要有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等分法以及泰尔指数法等。本文选用城乡收入比(Y)=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金融发展规模指标(X1)。金融发展规模指标(X1=(金融机构存款+金融机构贷款)/GDP)。金融发展相关系数(FIR)的定义,即是以金融资产总量与国民财富的比值来测度金融发展规模水平。很多学者在研究这一指标时加入了证券资产和保费收入这些数据,但是在本文中考虑的年限较长,证券和保险行业数据不足,加之银行业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主导产业,因此,我们选用金融机构存贷款额占GDP的比值来衡量金融发展规模。
3.金融发展效率指标(X2)。国家的金融发展不仅要注重规模,还要注重效率。国外多采用非国有经济获得的信贷占银行总贷款的比例来表示金融体系的效率。本文中采用学者王志强、孙纲(2003)的证明,建议采用储蓄与贷款的比率来衡量金融中介将储蓄转化为贷款的效率。文中用X2=金融机构贷款/金融机构存款。
4.经济增长指标(LNX3)。我们已经习惯用 GDP 或人均 GDP 去衡量经济发展的程度。但是 GDP 往往不能衡量经济的真实水平,但是没有考虑人口。人均 GDP这个指标加入人口之后,可以看出人口对经济也有影响,人均 GDP 衡量和比较的范围更广泛。在研究时,又因为人均 GDP 会经常在检验时出现异方差,波动剧烈,因此,本章选用人均 GDP 的自然对数形式 LNX3 进行实证分析。
..........
结论
本文结合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对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在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现状时,我们可以从收集的数据分析,看到无论是从绝对收入差距还是相对收入差距来看,城乡收入差距都是扩大的。这一比值远远高于世界上其它的国家。到 2011 年时,城乡收入的比值高达 3.13:1,达到最高,随后的两年国家有所控制,也取得一定的成效,2013 年和 2014 年的城乡收入差距下降了,比值是 3.01:1,2.92:1。从微观数据,我们可以知道,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的生活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大幅度上升,只是城乡居民收入上升的幅度不一样,这样就带来了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等问题。我国国家最近从 2008 年开始注意这一差距的控制,通过各种措施加大对农村的支持。政府已经在农村乡镇扩建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金融体系的投资和支持,发展乡镇中小企业,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跟上城镇的步伐。政府规定了地方的最低工资标准,稳定了人心和劳动力。虽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条路是很漫长的,现在只取得一点进步,但是我们仍会坚持下去,我们相信城乡问题终会解决。
.........
参考文献(略)